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脱离270例的围手术期护理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70例接受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认为在该手术的围手术期应做到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训练正确体位,并辅助心理护理;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严密的病情观察,医护之间的密切配合,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以及缩短康复时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在临床的开展,对于治疗一些其他方法难以治愈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但眼内硅油会导致多种并发症。2004年8月-2005年12月,本院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6例,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术的体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是严重损害视功能的致盲性疾病,治疗以手术为主,随着现代玻璃体切除术高新技术的问世和不断发展,对该病的治疗取得重大突破[1]。对护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尤其是术前及术后体位的正确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起着重要作用。现将我科近年来对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进行体位护理的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45例(46眼),男26例(27眼),女19例(19眼);年龄15~67岁,平均43岁;单眼44例(右眼24例,左眼20例),双眼1例。45例中4例巨大裂孔,3例偏后极部裂孔,3例黄斑裂孔,2例病程超过0.5 a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气液变换术23例,玻璃体…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脱离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眼病,合理的观察及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2007年1月-2008年10月住本院行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32例32眼,经围手术期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总结58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术中护理程序和注意事项,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器械情况等。笔者认为术中护士的熟练程度和密切配合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增大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术后护理干预对患者体位依从性的影响,寻找有利于术后恢复的护理新方法。方法:选择134例住院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体位交替、运用U型枕,及时处理疼痛,心理干预等措施。比较护理干预和非护理干预两组患者俯卧位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不同。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组保持特殊体位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与体位依从性显著相关。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复杂性视网膜病变术后患者体位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规范玻璃体切除合并视网膜复位术围手术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制定并执行玻璃体合并视网膜复位术围手术护理规范,对遂宁市中心医院60例进行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术的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分析。结果术后3月复查裂孔封闭、视网膜复位60,治愈率100%。无出现继发性青光眼、眼内炎的患者。结论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术围手术护理规范切实可行。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岩  马玲珍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11):1278-1278,1280
目的:总结1880例复杂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复位手术后的康复训练。方法:根据术前、术中、术后等具体情况进行相关的训练指导。结果:通过对复杂玻璃体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进行宣教及医患配合,手术解剖复位率达87.3%,达到国际水平。结论:对复杂玻璃体视网膜患者制定行之有效的康复训练措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充填术是近几年来国内开展的一项新的技术 ,为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网脱 )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切除玻璃体及牵引条索 ,剥除视网膜前增殖膜 ,用硅油作为玻璃体腔的填充物 ,将脱离的视网膜复位 ,完善了玻璃体手术 ,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我院自 1997年 5月~ 1999年 10月为 88例网脱患者施行了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充填术 ,疗效理想。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网脱患者 88例 (单眼 )中 ,男 59例 ,女 2 9例 ,年龄8~ 70岁 ,平均年龄 4 6岁。其中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 PVR) D级 36眼 ,巨大裂孔网脱 15眼 ,…  相似文献   

10.
<正>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分离的一种病态常见的致盲性眼底病,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的成功与手术的护理有密切的关系。2009年1月~2010年7月,我科共收治视网膜脱离15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对外伤性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作用。方法12眼行眼内硅油注入,5眼以C3F8填充。结果手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手术前后视力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玻璃体切割是治疗外伤性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段,伤后及时手术治疗有利于保存患者的有用视力。  相似文献   

12.
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显微外科手术已成为眼科手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眼科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之一。眼内填充术、气液交换、重水置换、硅油填充、视网膜前膜剥离、眼内激光光凝、眼内排液、视网膜切开这些手术的开展,使以往认为无治疗希望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有了复明的机会。由于此类手术操作复杂,术后反应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使眼科护理面临新的挑战。现对152例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代谢异常可以导致各种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严重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一旦出现视力损害,往往不可逆转。由于DR起病缓慢,往往得不到患者重视和早期诊治,延误了病情。  相似文献   

14.
玻璃体切割仪是当今世界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手术的先进设备 ,它依靠玻璃体切割装置 ,将玻璃体内的混浊、积血、机化膜、渗出切割去除 ,使脱离的视网膜复位。玻璃体切割手术是一种精细而复杂的手术 ,手术过程与操作需护士密切配合 ,也是手术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现将我科开展此手术的医护配合进行探讨。1 一般资料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使用 STORZ玻璃体切割仪进行眼后节手术 4 5 1例 ,其中视网膜脱离 2 2 9例 ,玻璃体积血 80例 ,眼外伤 5 6例 ,眼内炎 14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混浊 16例 ,硅油取出术 5 6例 ;年龄最大 …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脱离玻璃体腔内注气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小芳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376-2376
视网膜脱离是眼科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因病情复杂,对视力的影响大,对视网膜脱离治疗与护理方面的研究是眼科临床研究的重点。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式较多,而玻璃体腔内注气术是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术式,且这种术式后的护理要求较高。我院采用巩膜外垫压联合放视网膜下液加玻璃体腔内注气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是严重的眼科疾病之一,病情严重,对视力影响大。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疗效确切可靠,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本病的一些手术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玻璃体积血患者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方法的作用。方法对我院114例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玻璃体积血患者实行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观察术前、术中、术后采用综合护理后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114例患者术后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无1例护理差错,术后1个月,患者视力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视力提高2行以上的69眼,提高2行的34眼,提高1行或不变的11眼。结论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过程中,采用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策略,有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认知度、依从性,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8.
1资料和方法本组病例为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5月住院手术治疗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玻璃体积血患者26例26眼,其中男性17例17眼,女性9例9眼。年龄42~69岁,平均59岁。发生玻璃体积血至手术时间为2~30个月,平均4·5个月。术前明确诊断者8例8眼,其中2眼曾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术中发现视网膜静脉阻塞18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8例8眼,半侧性视网膜静脉阻塞5例5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13例13眼。术前视力:光感—眼前手动。眼压正常范围。术前均行裂隙灯显微镜、三面镜和B超检查。虹膜红变2眼;晶状体皮质轻度混浊13眼,周边明显混浊2眼;玻璃体后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180°视网膜切开术治疗严重视网膜下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3月到2005年1月连续行玻璃体切割联合180°视网膜切开术治疗的7例7只眼严重视网膜下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6只眼视力提高。其中出血时间短于4周的4只眼视力提高明显。2只眼术中发生后极部视网膜裂孔,4只眼术中有脉络膜出血。结论早期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切开术清除视网膜下大量积血能够挽救部分视功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