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是肾不能保留水分,临床上表现为排出大量低渗透、低比重的尿和烦渴、多饮.基本缺陷是由于不同原因使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调节机体水平衡作用发生障碍,尿液不能被浓缩.临床多数是抗利尿激素缺乏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一部分是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不起反应的肾性尿崩症,也有一些是各种原因致过量饮水引起多尿.目的:浅谈尿崩症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配合诊断与治疗对患者进行一般护理与心理护理.结论:对尿崩症患者进行护理可以及时观察到患者的情况,给予患者需要的补给.由于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因此对患者进行关于疾病与服药方面的知识讲解是关注重点,只有使患者自愿配合治疗才能够改善身体状况.  相似文献   

2.
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缺乏,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以烦渴,多饮,多尿及低比重尿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症。重型颅脑损伤特别是中颅窝底骨折,造成下丘脑垂体后叶损伤引起中枢性尿崩症。中枢性尿崩症因低渗性多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严重失水,昏迷,甚至死亡。外伤性尿崩症绝大多数为中枢性尿崩症。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高钠血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钠血症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2例原发性高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均有下丘脑和垂体区域受损病史。表现为渴感减退、持续性血钠和血渗透压增高。禁水和限水后血渗透压增高时,尿渗透压也增高,最终可超过血渗透压,但与相应血渗透压相比,尿渗透压升高幅度不大。水负荷后血渗透压在较高水平抑制ADH释放。口服氢氯噻嗪、氯磺丙脲或抗利尿激素弥凝可部分改善高血渗透压和高钠血症。结论:下丘脑和垂体区域受损是致原发性高钠血症的一种病因。所谓的发病机制“中枢渗透压阈值升高”可能是部分性尿崩症合并中枢渴感减退。氢氯噻嗪、氯磺丙脲和抗利尿激素对原发性高钠血症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功能低下、抗利尿激素(AVP)分泌和释放不足,或者肾脏对AVP不敏感,致肾小管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和低渗透压尿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病变在下丘脑-神经垂体者,称为中枢性尿崩症;病变在肾脏者,称为肾性尿崩症。  相似文献   

5.
尿崩症是因抗利尿激素缺乏所致,以多饮、多尿,尿比重和尿渗透压低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有中枢性和肾性两种,小儿尿崩症一般指前者,本节亦主要介绍前者.中枢性尿崩症又称垂体加压素缺乏症,是由于下丘脑及垂体分泌和释放抗利尿激素(ADH)不足所致的内分泌疾病,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目的 讨论小儿尿崩症的治疗心得.方法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小儿尿崩症的治疗方法分为一般治疗与药物治疗(激素和非激素)两种.  相似文献   

6.
中枢性尿崩症是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致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与释放不足而造成部分性或完全性ADH缺乏引起肾小管对水份的重吸收功能障碍,从而造成多尿、烦渴、多饮和低尿比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相似文献   

7.
尿崩症答问     
编辑同志:我曾遇到两例尿崩症,但我对此病是一知半解,请贵刊给予解答。通许县大岗李公社户岗大队赤脚医生李瑶庭尿崩症是因抗利尿激素缺乏而致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多尿、失水、烦渴、多饮、尿比重低。抗利尿激素(又称血管加压素)主要由视上核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沿着视上神经垂体束的神经纤维移动到垂体后叶,并贮藏在垂体后叶内,在机体需要时释放入血.抗利尿激素主要作用是调节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量,以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于是尿量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于是尿量增多.此外,抗利尿激素分泌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把垂体性尿崩症中原因不明的尿崩症又称之为特发性尿崩症。主要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所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缺乏而引起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功能障碍,而引起临床上表现多尿、烦渴、多饮与低比重尿为主的一种综合症。而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由甲状腺本身病变导致甲状腺素...  相似文献   

9.
尿崩症     
尿崩症是由于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ADH,又名精氨酸加压素AVP)分泌不足或肾脏对ADH缺乏反应,临床上以多饮、多尿和排出大量稀释性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较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中因ADH分泌不足所引起的尿崩症称为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较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和性别;由于肾脏先天性对ADH不反应而引起的尿崩症称为肾性尿崩症,较少见.  相似文献   

10.
颅脑损伤后尿崩症为垂体性尿崩症,因下丘脑-垂体受损使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减少或缺乏,肾远曲小管重吸收水分下降,排出低比重尿,量可达到5000 mL/d以上[1].是颅腑损伤中较少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报道较少.自2002-06~2006-06诊冶颅脑损伤后尿崩症患者13例,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其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枢性尿崩症,是指抗利尿激素的严重缺乏或部分缺乏而引起的一组症候群。其特点是多尿、烦渴、多饮与低比重尿和低渗尿。2009年2月13日我科收治了1例尿崩症患儿,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病历介绍患儿,女,7岁,以烦渴、多饮、多尿4年入院。体型偏瘦,每日饮水量及尿量均约8 000mL。白天夜间尿量大致相等,尿色淡如清水,尿比重1.001,尿渗透压105.0mosm/L,身高低于同龄儿童。经禁水加压素试验及垂体MR I等辅助检查确诊为中枢性尿崩症。给予弥凝片口服及维持出入量平衡,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12.
黄锦  杨慧霞 《中国医刊》2005,40(8):43-44
尿崩症是由于血管加压素分泌不足或缺乏,所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下降,从而引起以多尿、烦渴、多饮和低比重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它可分为中枢性和肾源性:中枢性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垂体系统不能反应于渗透压的升高而分泌足够的血管加压素所导致大量稀释尿液并强制性大量进饮的疾病;而肾源性尿崩症是指肾小管对血管加压素反应性减低所致的多尿.  相似文献   

13.
中枢性尿崩症是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致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与释放不足而造成部分性或完全性ADH缺乏引起肾小管对水份的重吸收功能障碍,从而造成多尿、烦渴、多饮和低尿比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病因:约30%为原发性尿崩症,25%为脑部肿瘤所致,36%发生于颅脑创伤后,其他病因有感染、结缔组织疾病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并发尿崩症临床少有报道。现将ICU中近两年来所治5例尿崩症的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HFRS并发垂体性尿崩症 (也称加压素敏感性尿崩症 )极为少见。国内迄今仅有 1例报道。该例在HFRS恢复期出现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伴多饮、多尿 ,每日尿量达 60 0 ml,禁水 6小时后尿量不减 ,注射垂体后叶 4小时后 ,尿量由注射前 160 ml/小时 ,减少至 2 0 ml/小时。1 鉴别诊断糖尿病 :为高渗性利尿 ,尿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接近 ,尿比重常在 1. 0 2 0以上 ,此与垂体性尿崩症之低渗、低比重尿完全不同。精神性烦渴多饮征候群 :本病多见于更年期妇女及以往有精神异常病史者 ,常先有多饮 ,继而多尿 ,无脱水表现 ,血、尿渗透压均见减低 ,但禁饮后尿…  相似文献   

15.
中枢性尿崩症23例临床分析刘美莲(广西区南溪山医院内分泌科桂林541002)中枢性尿崩症是指由于下丘脑或垂体病损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或释放不足,引起ADH部分或完全缺乏而引起的症侯群,其特点为多饮、多尿、烦渴、低比重尿、低渗尿。现对我院1983~199...  相似文献   

16.
尿崩症( diabetes insipidus )是指精氨醋加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严重缺乏或部分缺乏,或肾脏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致肾小球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的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和低渗尿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1]。本例患者因车祸多发伤致被动体位,治疗中期出现尿频、烦渴,尿量较受伤前明显增多,尿比重低,使用垂体后叶素微泵静滴能有效控制尿量,神经外科专家会诊结合临床指标考虑尿崩症可能。经过住院治疗和护理,病情明显好转,拟在家康复治疗而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即精氨酸加压素,简称AVP)产生不足(中枢性尿崩症,CDI)或作用障碍(肾性尿崩症,NDI)使肾脏不能将原尿浓缩而排出大量低渗尿的1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尿崩症导致上尿路积水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10例尿崩症导致双侧上尿路积水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治要点。结果多尿、多饮症状,尿比重、尿渗透压、禁水加压素试验、弥凝诊断性治疗对诊断尿崩症有确诊价值。中枢性尿崩症可通过醋酸去氨加压素类药物,肾性尿崩症可通过利钠利尿类药物治疗,辅助限制饮水、定时排尿,达到减少尿液产生,改善上尿路积水的治疗目的。结论该类疾病通常病程较长,误诊率较高,正确诊断该类疾病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外科干预。抗利尿治疗可有效改善尿崩症所致的泌尿道扩张和积水。  相似文献   

19.
尿崩症是因神经脑垂体机能减退,缺乏抗利尿激素分泌所引起的疾病。个别病例可由于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缺乏反应或肾外破坏过多而出现症状;多数病例的原发病变不易查明,根治亦感困难。故有用激素替代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如缺乏纯血管加压素(Pitressin)而应用垂体后叶素(Pituitrin)时则易引起腹痛及子宫收缩等副作用,对孕妇不能使用。近年来,国内报告31例中,有采用羊脑垂体后叶组织浆注射,匹拉米董、甘草粉  相似文献   

20.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系由多种因素使抗利尿激素的过量分泌,体内水分潴留,导致水中毒和稀释性低钠血症.以血浆渗透压降低、尿钠、尿渗透压升高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1].儿科较为少见,现将本院收治1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