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具体发病机制未明确,单纯培养的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或腺上皮细胞无法在裸鼠体内形成异位病灶,两者共培养可形成新病灶。在EMs病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相互作用,缺一不可。本文将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两者相互作用抑制细胞凋亡、促进黏附种植和新生血管形成、改变激素微环境等方面做一综述,以阐述两者在EMs疾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激活素A(activin 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ndometrial stromal cells,ESCs)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分别用RT-PCR和Real-timePCR的方法检测5例正常、45例EMs在位、异位组织中激活素AβA亚基和芳香化酶CYP19A1mRNA的表达。分离培养5例正常、5例EMs在位、异位组织ESCs,用不同剂量的激活素A刺激EMs在位ESCs不同时间后,应用免疫电化学发光法检测ESCs分泌雌二醇(E2)的水平,MTT检测ESCs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ESCs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激活素AβA亚基在EMs异位ESCs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ESCs和EMs在位ESCs。经25 ng/ml激活素A刺激24 h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位ESCs的E2分泌和芳香化酶CYP19A1mRNA的表达均显著升高。但激活素A未引起ESCs增殖活性的显著变化,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亦无影响。结论:激活素A可能通过促进芳香化酶表达而增加ESCs的E2分泌,这可能是EMs异位灶存活和病理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激素(P)对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hESC)中细胞骨架调节蛋白moesin的调节作用,为胚胎着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妇女子宫标本中获取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分离、鉴定后建立人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hESC)体外模型。根据细胞培养液中添加激素不同分组为空白对照组(A组)、孕激素组(B组,P 10-5 mol/L)、雌、孕激素组(C组,E210-8 mol/L+P 10-5 mol/L)及米非司酮联合雌、孕激素组(D组,E210-8 mol/L+P 10-5mol/L+Mif 10-5 mol/L),培养3 d后应用细胞化学免疫方法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hESC moesin蛋白定位和定量的变化。结果:细胞化学荧光检测显示moesin主要分布于hESC的细胞胞质及胞膜突起、皱褶、细胞间接触等特殊细胞皮质膜部位,各实验组和对照组moesin定位无显著变化。免疫印迹方法显示B组、C组hESC中moesin表达显著均高于A组(P<0.05);B组和C组间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D组hESC中moesin蛋白较C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孕激素促进hESC的moesin表达上调,进一步通过调节细胞骨架重塑介导胚胎着床;米非司酮通过拮抗孕激素作用,抑制hESC moesin上调。  相似文献   

4.
CON43、CON26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间隙连接蛋白(CON)43、CON26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内膜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ON43和CON26蛋白的表达,并与21例其他良性疾病子宫的内膜进行比较。结果:CON43蛋白主要在内膜腺上皮细胞膜和细胞浆中表达,而CON26阳性染色出现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的细胞浆中,而在细胞核中无阳性染色。内异症组中CON43和CON26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由CON43和CON26蛋白介导的子宫内膜各种细胞间的间隙连接,在细胞间的物质和信号的传递中起重要作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CON43和CON26蛋白表达的降低,可能导致腺上皮间、基质细胞间以及腺上皮与基质细胞间的物质和信号传递减低或缺失,可能在内膜细胞的游走、粘附于腹膜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植物性雌激素(phytoestrogens,PEs)是一类结构及生物学活性类似于雌激素的天然非甾体类化合物,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对内源性雌激素起双向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植物雌激素可以缓解妇女围绝经期相关症状,且不会引起子宫内膜的复杂型增生及癌变;植物雌激素还能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具有一定抗癌作用;此外,植物雌激素通过其弱的雌激素活性,既能抑制体内异位病灶的生长又能避免发生骨质疏松等副作用,将会给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患者在位内膜间质细胞永生化细胞系。方法将原代培养的EMs患者在位内膜间质细胞转染质粒PCD2SV40T,G418筛选并进行单克隆细胞挑选,采用核型分析、免疫细胞化学、RT-PCR、裸鼠成瘤实验等方法对传代培养后的抗性单克隆细胞进行鉴定。结果首次建立了EMs患者在位内膜间质细胞永生化细胞系hEM15A,该细胞系具有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特征,可连续传代,表现为正常二倍体核型,未观察到致瘤性。结论 hEM15A细胞系易获得、培养难度小、细胞均一性高、存活时间长,可成为EMs的研究工作中实用的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不孕症的常见病因,HOXA10、HOXA11这2种基因的正常表达与子宫内膜分泌中、晚期容受性的形成关系密切,而这2种基因在EMS患者的子宫内膜中与正常人相比表达下降,故EMS不孕的主要机制可能为低表达的HOXA10、HOXA11这2种基因,使子宫内膜的蜕膜化异常、容受性下降。此外,近期研究指出,导致EMS患者HOXA10、HOXA11基因表达下降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基因异常甲基化。  相似文献   

8.
Dai L  Gu LY  Zhu J  Shi J  Wang Y  Ji F  Di W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11):817-821
目的 探讨微小RNA-199a (miR-199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调控作用.方法 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将成熟miR-199a模拟物(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物(对照组)转染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采用黏附试验检测转染后细胞的体外黏附能力,划痕试验和迁移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的迁移能力,重组细胞基底膜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运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验证核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激酶β(IKKβ)是miR-199a的靶基因.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IKKβ、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IκB-α( p-IκB-α)和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1)细胞黏附能力:转染组细胞的黏附抑制率为(14±4)%,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划痕试验显示,转染组细胞48 h后,划痕愈合程度低于对照组;迁移试验显示,转染组和对照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30 ±31)、(247±36)个/高倍视野(×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侵袭试验显示,两组穿透基底膜细胞数分别为(63±15)、(133±17)个/高倍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荧光素酶的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显示,转染组和对照组细胞的荧光素酶表达水平分别为0.160±0.006和0.383±0.0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细胞蛋白表达水平(设定为1.000)比较,转染组细胞中IKKβ、p-IκB-α、IκB-α和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50±0.195、0.443±0.076、1.970±0.486和0.454±0.14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iR-199a能抑制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IKKβ为miR-199a的靶基因;miR-199a抑制内膜间质细胞侵袭能力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调控靶基因IKKβ,抑制NF-κB通路的活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联合常用药物对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治疗效果,以及新型药物地诺孕素对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性盆腔痛(EAP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07年1月—2014年1月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EMS的43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与随访,按照术后联合应用不同药物分为A组(单纯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组)、B组(术后联合应用GnRH-a类药物组),C组[术后联合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IUS-LNG)组],D组(术后联合应用孕三烯酮组)。14名EAPP复发患者每日口服地诺孕素2mg治疗6~13个周期。分析各组患者EAPP的缓解情况、EMS合并不孕患者的妊娠率与妊娠时间、EMS的复发率与复发时间;评估EAPP复发患者应用地诺孕素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1)4组EAPP患者治疗前后的中位视觉模拟评分(VAS)均得到明显改善;B组、C组患者的改善更为明显。(2)4组患者EMS术后复发率与复发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A组、B组、D组合并不孕患者的术后妊娠率分别为40.00%、65.21%、50.00%;B组患者术后妊娠率更高。(4)应用地诺孕素治疗复发性EAPP的患者用药前后的V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单纯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与手术后联合应用药物均能改善EAPP,提高妊娠率。(2)联合应用GnRH-a类药物与IUS-LNG后EAPP改善更明显,联合应用GnRH-a类药物还可提高妊娠率,且不延长术后妊娠时间。(3)联合药物治疗后复发率与平均复发时间较单纯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相比并未降低。(4)地诺孕素有望成为复发性EAPP理想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0.
TNF-α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建军  李怀芳  廖小玲 《生殖与避孕》2007,27(7):450-453,49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体外培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在位内膜间质细胞生长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MTS法分析TNF-α对来自EMs和非EMs症各10例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生长的影响;并以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和定量ELISA检测不同浓度TNF-α作用下间质细胞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TNF-α呈剂量依赖方式促进EMs患者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生长,并显著上调VEGF的表达;但对非EMs患者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无上述作用。结论:TNF-α能明显促进EMs患者在位内膜间质细胞的生长并促进其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