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将 6例中重度 HIE患儿作为治疗组 ,同期住院的足月新生儿窒息患儿 1 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的方法 ,维持鼻咽温度为 (34.0± 0 .2 )℃ ,维持 48h;对照组不进行亚低温治疗。治疗组均在生后 48h内开始亚低温治疗。治疗前、中、后监测心率、心律、呼吸频率、呼吸暂停时间、经皮氧饱和度、无创血压等。治疗组检测动脉血气、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等。观察硬肿发生情况。结果 :亚低温治疗期间 ,治疗组患儿心率减慢 ,与对照组 2 4 h、48h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值、P值分别为 1 .93,<0 .0 5;2 .0 4 ,<0 .0 1 ) ,呼吸、经皮氧饱和度、无创血压等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未发生呼吸暂停、硬肿症。结论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上是安全的 ,无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脑损伤的安全性。方法:21例中、重度窒息足月新生儿分为观察组11例和对照组10例。观察组采用选择性头部降温,维持鼻咽温度为(34.00±0.50)℃,持续治疗至出生后72h。所有新生儿生后24h,72h采血检测电解质、肌钙蛋白T、血、尿β2微球蛋白、肝功能、出凝血时间和D-二聚体。结果:观察组未发生硬肿、呼吸暂停、心律失常和电解质紊乱,两组患儿血、尿β2微球蛋白、肌钙蛋白T、D-二聚体明显升高,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BD,对心、肝、肾、凝血及内环境无严重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将该院2013年10月—2014年6月收治的重度窒息致HIE足月新生儿50例,按选择治疗方式随机分成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各25例。亚低温组接受亚低温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措施包括监测体温、硬肿症的预防及护理、神经系统监护、循环系统监护、呼吸系统监护、消化系统监护和泌尿系统监护。观察在治疗前、治疗后24 h和72 h监测患儿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SPO2)和平均动脉压(MAP)。出院时由专业人员对患儿NBNA评分。结果治疗前、治疗24 h和72 h后,两组患儿心率、呼吸、SPO2、MAP均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组出院时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可对患儿的神经功能起到保护的作用,辅以全面的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安全性。方法将中重度HIE患儿50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维持鼻咽部温度(34.0±0.5)℃,肛温(35.5±0.5)℃,持续72 h。连续监测两组患儿心率、呼吸、血压,并监测出生后6 h、24 h、72 h的pH值、血糖及电解质。结果治疗组亚低温期间心率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参数监测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亚低温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发生硬肿症、心律失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头部亚低温治疗HIE维持鼻咽部温度(34.0±0.5)℃,肛温(35.5±0.5)℃对HIE患儿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新生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的影响。方法:将40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对照组)各20例。二组均采用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出生6h内采用选择性头部降温方法,维持鼻咽部温度(34.0±0.5)℃,肛温(35.5±0.5)℃,持续72h。并以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做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生后3天血清NSE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亚低温组和治疗对照组患儿NSE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亚低温组NSE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对照组。结论:NSE水平是反映脑组织损伤的较好的生化指标,临床上早期用亚低温治疗中、重度HIE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2例新生儿HIE随机分为常温组、亚低温组各11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干预,亚低温组于生后6小时内加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中、后基本生命体征(体温、呼吸、心率、血压)、血生化(血糖、血电解质及肝功能、肾功能)、血气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儿生后28天20项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结果:亚低温组和常温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硬肿、肺出血、心律失常、DIC及难以纠正的低血压等副作用,病死率分别是18.2%(2/11)和27.3%(3/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温组比较,亚低温组治疗72小时后心率减慢(P<0.05),但停止亚低温治疗后差异很快消失(P>0.05);生后28天20项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亚低温组高于常温组,分别为36±9分、2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E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已用于临床,研究发现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窒息新生儿是安全的[1],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的观察和操作对疾病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我院NICU 25例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行头部亚低温治疗,同时给予特级护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积极的护理干预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8例HIE新生儿随机分入对照组(18例)与治疗组(20例)。对照组在常规支持治疗下维持肛温36.7~37.5℃; 治疗组在生后2~6h除常规支持外,头部给予亚低温治疗,同时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通过对两组患儿24h、48h、72h心率、血压、呼吸以及神经系统评估,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及护理干预对疗效的影响。结果各时间点治疗组较治疗前心率均减慢(P〈0.05),呼吸、血压变化不大,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E安全、可靠,同时积极的护理干预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哑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生后6 h内确诊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足月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亚低温组各2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稳定内环境,维持血压、血糖、血流灌注、通气、止痉、对症、降低颅内压、消除脑干症状、护脑等综合治疗;亚低温组加用在出生后6 h内进行头部亚低温治疗72h后再复温.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中、后血生化(血电解质及心肝肾功能)变化及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比较两组患儿生后7、14、28 d的NBNA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中、后生化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亚低组治疗中后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亚低温组生后7、14、28 d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E是有效的,具有近期及远期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围产期窒息所致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虽采用多种方法治疗,但其预后不良率(死亡和后遗症)仍达30%左右。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使脑温下降2~6℃,以达到治疗目的。我们就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HIE的具体实施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血小板参数的监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与血小板参数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63例缺氧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其中HIE组40例,HIE合并颅内出血组23例;36例咽下综合征患儿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患儿血小板参数。结果脑损伤组血小板(PLT)和血小板比积(PC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则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HIE组与HIE合并颅内出血组比较除PLT在HIE合并颅内出血较HIE组有显著降低(P<0.05)外,PDW、MPV及PCT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窒息新生儿检测血小板参数,有助于判断缺氧性缺血性脑损伤情况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2.
陈莉  陈信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4):564-567
目的 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需做早期诊断,本次研究即对持续脑功能监测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8年6月—2019年5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应用持续脑功能监测,对照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对2组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2组敏感性、特异性比较,观察组分别为90.00%、86.67%,对照组分别为63.33%、6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脑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2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Vs和Vd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24 h和48 h的Vs和Vd检测值均明显降低(均P<0.05),2组72 h的Vs和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不同时间的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参数组间与时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 结论 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进行监护,持续脑功能监测是一种客观、可靠的脑功能监护手段,可提高监护的准确性,准确反应病情,利于后期的治疗,有利于对新生儿生命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胎儿窘迫后新生儿脑组织氧饱和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胎儿窘迫与新生儿脑组织氧饱和度(rSO2)的关系及围生期缺氧并发脑损伤时新生儿脑组织rSO2的变化。方法将胎儿窘迫后娩出的足月新生儿135例根据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标准分为HIE组(62例)和无HIE组(73例),无胎儿窘迫娩出的30例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在新生儿出生后2~8 h及第2天、第3天、第5天、第7天应用TSAH-100型近红外组织血氧参数无损监测仪测量脑组织rSO2。结果HIE组新生儿出生后2~8 h、第2天、第3天、第5天、第7天脑组织rSO2均低于对照组(P<0.05);无HIE组新生儿出生后2~8 h、第2天、第3天脑组织rSO2均低于对照组(P<0.05);HIE组新生儿出生后2~8 h、第2天、第3天脑组织rSO2低于无HIE组(P<0.05)。胎儿窘迫后剖宫产组新生儿出生后第2天脑组织rSO2较顺产组低(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IE患儿在宫内缺氧时间较长,有脑内氧合及细胞代谢异常;无HIE组的新生儿宫内缺氧程度轻,新生儿没有因严重缺氧导致脑损伤。胎儿窘迫的分娩方式与新生儿脑组织rSO2无直接关系,熟练的钳产手术不增加胎儿脑损伤。  相似文献   

14.
孙刚 《四川医学》2012,33(7):1219-1221
目的分析研究亚低温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1996年1月~2011年6月期间我院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78例,在SPSS 17.0统计软件包中行检验比较两组疗效差异,并将年龄、就诊时间、亚低温治疗、初诊GCS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非条件多因素分析影响亚低温疗效的因素。结果检验比较亚低温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的预后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增大、就诊时间长、初诊GCS评分低为影响急性重症颅脑损伤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而亚低温治疗[β=-0.753,P=0.012,OR值=0.523,95%CI=(0.356,0.866)]则为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够改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硫酸镁联合多巴胺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多巴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硫酸镁联合多巴胺组(D)、单用硫酸镁组(L)、生理盐水组(C)三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N),分别测定各组入院时及入院后48 h、72 h和7天各时间点血清S100β蛋白、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并于治疗期间监测患儿呼吸、心率和血压的变化。结果D组和L组患儿入院后48 h、72 h与7天时血S100β蛋白、CK-BB浓度增加明显小于C组(P〈0.01,P〈0.05),D组患儿呼吸抑制、心率和血压变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L组。结论硫酸镁联合多巴胺对HIE患儿有脑保护作用,同时减少了单用硫酸镁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早期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出生后24 h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20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10~14 d为1疗程。比较2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恢复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的恢复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明显疗效,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0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24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6例。亚低温组均于伤后24h内接受亚低温治疗。ELISA测定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同时监测病人颅内压(ICP)以及生命体征、血气、血电解质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等,并根据GOS评估法判断预后。结栗: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组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颅内压明显降低(P〈0.01),生命体征、血气、血电解质、动脉血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无严重并发症,死亡率低,预后改善明显。结论:亚低温治疗可提高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水平,降低颅内压,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术中超早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机制和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术中超早期亚低温组(30例,术中亚低温组)和术后亚低温组(32例,对照组),前者进入手术室即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于术后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2~35℃之间,两组亚低温治疗时间为7~10d,期间监测ICP、血糖、全血乳酸指标;并在伤后6个月依据GOS评定法判定治疗效果。结果:伤后36h术中亚低温组血糖、全血乳酸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伤后72h术中亚低温组IC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伤后6个月GOS评分,术中亚低温组良好率为63.3%(1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良好率43.7%(14/32)(P〈0.05)。结论:将亚低温治疗提前至术中应用,较术后进行亚低温提前数小时,更有利于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脑代谢,减轻酸中毒,降低脑压改善脑灌注,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组织AQP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组织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 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6只),常温复苏组及亚低温组,后2组再分为3个亚组,即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1、3、6h组,每个亚组均为6只大鼠,亚低温组复苏后即予亚低温干预。应用免疫组化法测脑组织AQP4表达.干湿重法测脑含水量。结果 亚低温组ROSC后1小时BWC与同一观察时点复苏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AQP4表达水平下降已有显著性差异(P〈0.05)。亚低温组ROSC后3h和6h,BWC和AQP4表达水平与相同观察时点复苏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亚低温可减轻心肺复苏后脑水肿,其机制可能为:亚低温使大鼠脑组织AQP4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20.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及期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进行高压氧治疗随机分为两组,高压氧组203例,对照组98例;两组综合治疗措施相同.高压氧治疗方法是按病情分时期进行.两组分别于生后第2、7、14天做3次行为神经测定(NBNA)以及动态系列各项检测以评价其近期疗效;远期随访至2~5岁的预后转归.结果以总有效率比较,高压氧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高压氧组生后第7、14天的NBN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生后2个月头颅CT复查比较,高压氧组发生长久性脑损害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以预后不良率比较,高压氧组为9.36%,对照组为25.51%,差异显著(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HIE的近期临床疗效显著,远期预后转归明显改善.按病情分时期进行治疗比较适宜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