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餐前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对血糖控制较差的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血糖控制较差的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以三餐前门冬胰岛素联合睡前甘精胰岛素治疗(Asp+Gla组),另一组以三餐前诺和灵R联合睡前诺和灵N治疗(RI+NPH组)。比较两组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FBG、2hBG、血糖波动、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Asp+Gla组降糖快速稳定,血糖达标时间短,治疗后FBG、2hBG更理想,日内血糖波动幅度小,低血糖发生率低,优于RI+NPH组(P均〈0.05)。结论对血糖控制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三餐前门冬胰岛素联合睡前甘精胰岛素治疗,低血糖发生率低,降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方法将2型糖尿病并血脂异常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普罗布考组30例,服用普罗布考500 mg/次,2次/d(1 000 mg/d);对照组30例常规药物治疗,观察4 w。随访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 Ins)、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 h C-P)、C反应蛋白(CRP),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等变化。结果治疗后,普罗布考组FPG、2 h PG、FIns、FC-P、HbA1c、HOMA-IR、CRP下降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SI升高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2 h Ins、2 h C-P改变水平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普罗布考可以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IR,减轻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氧化应激,对代谢综合征(MS)可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行普遍存在高胰岛素血症(1ns)和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1GF-I)的合成受Ins的影响.为探ICF-Ⅰ及其结合蛋门-3(IGFBP-3)与肝硬化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65例肝硬化患者血清IGF-Ⅰ和IGFBP-3及Ins水平.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血清IGF-Ⅰ和IGFBP-3水平下降(100.49±38.11ng/ml对352.55±153.61ng/ml,P<0.001;45.02±16.21nm01/L对114.50±27.09nm01/L,P<0.001),而Ins水平明显升高(30.38±13.21对5.69±3.47,P<0.001),IGF-Ⅰ、IGFBP-3与His呈负相关(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GF-Ⅰ、IGFBP-3可能与肝硬化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4.
应用诺和锐特充治疗GDM患者64例,观测治疗起点及治疗后8周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敏感性指标HOMA-IR以及胰岛细胞分泌功能指标HOMA-β,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8周后,GDM患者FBG、P2hBG、HbA1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HOMA-...  相似文献   

5.
许华  戚继周 《山东医药》2011,51(51):87-88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应用2种以上不同类型口服降糖药、规律治疗3个月以上血糖控制欠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停止服用原降糖药,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控制等糖尿病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地特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对照组予门冬胰岛素经胰岛素泵给药,血糖控制目标均为FBG在4.4~6.1mmol/L、餐后2 h血糖在4.4~8.0 mmol/L、HbA1c在6.5%以下,疗程3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C肽及餐后2 h血糖、C肽,记录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FBG、空腹C肽、HbA1c及餐后2 h血糖、C肽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地特胰岛素联用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T2DM,可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降低血糖水平,且安全性高、方法简单易掌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沙格列汀增加老年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效果.方法 选择119例存在有肝、肾、心等重要脏器原发疾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9例使用沙格列汀治疗,对照组60例使用二甲双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以及餐后胰岛素、C肽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基本恢复正常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胰岛素水平、C肽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时期(P<0.05),且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时期(P<0.05).结论 沙格列汀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但是其具体增加胰岛素使用敏感性的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在老年T2DM治疗中的优越性。方法68例老年T2DM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Gla组)和预混胰岛素组(Pre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BG、2hBG、HbA1c、空腹C肽(FC-P)及75g OGTT后2hC肽(2hC-P)水平、体重变化、低血糖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FBG、2hBG、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Gla组FBG、HbA1c水平较Pre组显著降低(P〈0.05),Pre组2hC-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Gla组体重增加、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Pre组(P〈0.05或P〈0.01)。结论老年T2DM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是有益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睡前中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5例单用口服降糖药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治疗,分别测定治疗3个月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餐后2小时C肽、血脂、体重、血压.结果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FPG、2hPG、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餐后2小时C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其差异性有显著性(P<0.01),而对血脂、体重指数、血压影响不大.结论对单用口服药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商品名:美迪康)与胰岛素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合治疗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餐前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结果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12周后FBG、2hBG水平明显改善,HbA1c由7.8%降至6.1%,HbA1c达标率为71.3%。治疗后共有7例次发生低血糖反应,未发生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能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并能减少胰岛素的用量,降低低血糖的发生,且较为安全,价格合理,适合基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研究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2年9月于山东省邹平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应用甘精胰岛素展开治疗,观察组应用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血糖(FBG、2 hPG与HbA1c)、空腹C肽以及餐后2 h C肽。结果 治疗前,两组FBG、2 hPG、HbA1c、空腹C肽以及餐后2 h C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FBG、2 hPG、HbA1c较低,空腹C肽以及餐后2 h C肽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甘精胰岛素+阿卡波糖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显著提升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血糖指标,提升空腹C肽以及餐后2 h C肽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胰岛素增敏剂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血压、血脂的影响.方法对102例体质指数(BMI)≥25 kg/m2且使用磺脲类+双胍类药物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的T2DM患者,在重新制定合理的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盐酸吡格列酮15 mg/d连用12周,对照组使用原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小时胰岛素(2hIns)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压(B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FBG、HbA1c、Ins、BP、TG、LDL-C及HOMA-IR较较对照组均下降.结论盐酸吡格列酮能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改善脂代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T2DM口服降糖药(OADs)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应用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102例OADs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对照组予格列美脲联合中效胰岛素(NPH).治疗20周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 治疗后,观察组FBG、2hBG、BMI、HbA1c较对照组下降(P<0.05);组内比较,除BMI外,FBG、2 hBG、HbA1 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DL-C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而TG、TC、LDL-C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 结论 OADs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对比NPH联合格列美脲疗效前者更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表达异常及其与糖尿病外周病变的关系。方法 用四氧嘧啶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分析坐骨神经IGF-ⅠmR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组织IGF-Ⅰ肽含量;诱发肌电图测定坐骨神经电生理指标;光镜、电镜下观察坐骨神经形态学改变。结果 病程早期,非严格控制糖尿病组大鼠坐骨神经电生理指标与正常非糖尿病对照组差异显著,神经组织IGF-ⅠmRNA含量(0.430±0.031vs0.370±0.016、0.280±0.010,P值<0.01,<0.001)、肽含量(IGF-Ⅰng/mg总蛋白)均下降(38.44±3.60vs30.06±3.60、23.71±2.70,P值<0.01,<0.001),程度均随糖尿病控制状态而异,且随病程进展逐渐下降(IGF-ⅠmRNA0.320±0.021~0.230±0.060;IGF-Ⅰ肽28.80±3.30~19.51±1.80),与坐骨神经功能(感觉神经传导速度r=0.714,P<0.001;诱发电位波幅r=0.716,P<0.001)、组织形态异常(轴突面积r=0.81,P<0.001)关系密切,血糖正常糖尿病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糖尿病早期即出现组织IGF-Ⅰ基因表达下降,程度依糖尿病严重状态而异并随疾病进程加重,这种表达异常可能经神经自分泌或旁分泌途径导致外周神经病变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选择初发120例T2DM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P(FC-P)、餐后2小时血糖(PBG)、餐后2小时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IR=FBG X FINS/22.5)的变化。结果:经4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FBG、PBG、HbA1c均显著降低,FINS、FC-P,餐后2小时C肽有明显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血糖迅速达标,消除高血糖的毒性副作用,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磺脲类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3月—2016年9月患有磺脲类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病例8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观察组采取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方式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12周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 h的血糖值(2hBG)和糖化血红蛋白值(HbA1c),观察比较两组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的血糖值(2hBG)和糖化血红蛋白值(HbA1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对于空腹血糖值而言,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低血糖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磺脲类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能有效的控制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治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6.
将病程、年龄相似的Ⅱ型糖尿病分为Ⅰ组FBG≤7.8mmol/L,Ⅱ组FBG>7.8mmol/L,进行空腹及餐后1、2、3小时血糖、胰岛素(Ins)、C肽(CP)、胰升血糖素(Glu)测定,并对比分析.结果Ⅰ组各时限血糖均较Ⅱ组为低(均P<0.01);各时限Ins无显著性差异;空腹CP与Ⅱ组无显著性差异,但餐后1、2、3小时较Ⅱ组显著增高(均P<0.01);结论FBG≤7.8mmol/L的Ⅱ型糖尿病较FBG>7.8mmol/L的的Ⅱ型糖尿病胰岛功能为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口服抗糖尿病药失效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核因子кB(NF-кB)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胰岛素的抗炎作用. 方法 选择对照组20名(NC组),口服药失效的T2DM患者20例(DM组)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2周.检测DM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精(FBG)、空腹胰岛素(FIns)和C肽以及餐后2hBG、胰岛素和C肽水平的变化及采用流式细胞仪(FCM)、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NF-кB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与NC组比较,T2DM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NF-кB表达升高(P<0.01);与治疗前比较,胰岛素强化治疗2周后,NF-кB表达降低(P<0.01);FBG、2hBG和HOMA-IR降低;胰岛素、C肽和HOMA-β升高. 结论 T2DM患者2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明显改善的同时,单核细胞中NF-кB表达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艾塞那肽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共收治的46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磺脲类药物的基础上对其行艾塞那肽皮下注射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其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BG)、HbA1c及体重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FBG、2 hBG、HbA1c与体重均较之前有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艾塞那肽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  相似文献   

19.
选择新诊断糖化血红蛋白(HbA1c)≥9.0%的2型糖尿病40例,予米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HbA1c及空腹C肽(FC-P)、餐后2小时C肽(2hC-P),同时观察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血糖及HbA1c均明显下降(P〈0.01),空腹及餐后2小时C肽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期间发生低血糖事件2例次,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米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能有效、安全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且胰岛功能得到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20.
选取我院T2DM患者94例(2018年2月?2019年9月).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观察组加用利拉鲁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餐后2h血糖(PBG)、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BMI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伴IR,T2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