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通过主动病例侦察,加强资源匮乏高疟区的疟疾监测和防治服务.方法 逐个访问高疟村寨,寻找1周内发过烧的"四热"患者,使用疟疾快速诊断检测疟原虫抗原.结果 发现和血检发热患者453例,2年疟史率77.92%;确诊疟疾270例,其中恶性疟243例,问日疟20例和三日疟7例;阳性率59.6%,恶性疟比例90.00%;当地仍为高度地方性疟疾流行区.结论 在缺乏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高疟区,主动病例侦察应该是有效的疟疾监测和防治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广西20多年来防治疟疾的效果和流行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西的疟疾流行以山地丘陵区为主,主要传疟媒介为微小按蚊。用杀虫剂室内喷洒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能有效地控制微小按蚊,降低新感染率,从而控制流行。 目前恶性疟、间日疟和三日疟的发病率皆已明显下降,总的发病率降到3.4/万,三日疟已极为罕见,恶性疟流行区已大为减少,但在残存的恶性疟病原点已证明有抗氯喹恶性疟出现。 今后的抗疟措施应着重在新病例的发现和根治,部分疟疾高发区应加强室内滞留喷洒,并大力消灭抗氯喹恶性疟。  相似文献   

3.
输血感染三日疟两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五十年代,湖北省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都有流行。自从开展疟疾防治工作后,三日疟、恶性疟逐渐消失,1963年以后全省未再有三日疟病例报告。1983年沙市发现二例三日疟病人,经调查均系输入同一名带三日疟原虫的供血者的血液而感染。为引起对输血感染疟疾的注意,简报如下: 第一例患者王××,男,74岁,退休工人,住沙市  相似文献   

4.
佛山7例输入性疟疾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输入性疟疾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探讨治疗方法。方法联合应用氯喹和伯氨喹治疗间日疟疟疾患者,应用蒿甲醚治疗恶性疟疟疾患者。结果间日疟疟疾对氯喹仍敏感,恶性疟疟疾用氯喹治疗后短期内均复发。结论对于输入性恶性疟疟疾患者,应考虑出现耐氯喹病例,尽早应用蒿甲醚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输入性三日疟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50年代以前,三日疟曾在福建省流行,60年代中期消灭了三日疟,近年来.三日疟在全国也非常罕见。本病例为输入性病例,患者与一同伴去坦桑尼业(疟疾流行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考察咖啡种植园地.当时两人都感染了疟疾.其同伴因感染恶性疟治疗无效死亡。本患者因发热到我所就诊.确诊为三日疟.经治疗已痊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腾冲市2000~2015年本地感染疟疾疫情特征,为消除疟疾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腾冲市2000~2015年本地感染疟疾疫情资料,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  2000~2015年,腾冲市共报告本地感染疟疾病例239例,间日疟170例,占71.13%(170/239),恶性疟67例,占28.03%(67/239),三日疟1例,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感染1例。发病年龄最小为1个月,最大为78岁,男女性别比例为1.85:1。职业以农民和民工为主。6~7月为发病高峰季节,6月发病数最多,占41.88%(124/239)。 结论  腾冲市为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区,同时存在三日疟,病例以间日疟为主;本地感染疟疾呈低水平、散发趋势,自2013年起已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作者在尼日利亚首次试用氨酚喹啉悬液治疗238例儿童疟疾的效果。患者的年龄最大的6岁多,全部是恶性疟,少数兼有三日疟感染,1例是恶性疟与卵形疟混合感染。将患者随机分组,各组之间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疟疾的临床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疟疾是全世界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据WHO1989年报道约100个国家或地区有疟疾流行,每年新发病例数达500万,估计全球疟疾临床病例达1.03亿,带虫者2.64亿。我国主要流行间日疟和恶性疟。间日疟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苏、山东和河南5省,恶性疟主要流行于两广、云贵及海南.本文仅就临床近期进展的有关问题作一概述。疟原  相似文献   

9.
广西大新县灭疟后期巩固防治效果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新县1980年带虫发病率已降至0.57‰。以中华按蚊为主要媒介的地区,只发现间日疟患者,残存病灶点甚少,病例呈散在性分布;以微小按蚊为主要媒介的地区,发现间日疟患者和恶性疟患者,残存病灶点较多,病例较集中。1980年起在病灶点内采取室内DDT喷洒和全面开展疟疾监测,防治效果显著。1983年后全县年带虫发病率降至0.1‰以下,恶性疟已基本消灭,间日疟呈高度散发,三日疟仅偶见于输血感染。该县灭疟后期发病率的下降与开展灭疟后期的监测管理、清除残存病灶点和加强群众性防蚊措施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Hoffman等(1984)曾在印度尼西亚用氯喹预防疟疾死亡、特别用于抗氯喹恶性疟病例。作者同意Hoffman等以下的看法,即在疟疾严重流行和稳定性疟区、甚至在抗氯喹恶性疟地区,氯喹仍然是有效的,在这些地区青少年和成人都有一定免疫力,所以Ⅲ级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近10年疟疾流行与监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近10年来,每年省内有近千万外来流行人口,时常引起局部疟疾流行,1988~1997年全省报告疟疾49206例,疟 疾年发病率在0.18%~1.24%;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人95328例,平均每年检出9533例,其中外来人口疟疾病人占53.3%,本省居民占46.7%。间日疟 是广东当前流行的唯一虫种,偶见输入性恶性疟,罕见输出血感染三日疟。在166个病灶点进行传疟媒介调查,人诱捕获9种按蚊,其中嗜人按蚊  相似文献   

12.
太平县(现为黄山市)和旌德县位于皖南山区,两县毗邻,都属中度疟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为传疟媒介,间日疟、恶性疟和三日疟均存在。经采取以传染源防治为主的措施,近年来疟疾发病率已降到较低水平。为深入了解疟疾流行现状及媒介按蚊变动情况,我们于1986年9月对两县进行了调查。一、方法选择原太平县铉瑞乡和旌德县兴隆乡的疟疾调查  相似文献   

13.
桂西山区位于广西西部 ,共有 12个县 (市 ) ,182个乡 (镇 ) ,35 9.35万人口 ,南部与越南交界 ,西部和北部与云南和贵州相邻 ,居住着壮、汉、苗、瑶、彝、仡佬等 6个民族。是广西历史上恶性疟流行区 ,以微小按蚊和中华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有恶性疟、间日疟和三日疟 3种疟疾混合流行。在疟疾大流行的 1972年 ,对 142个点的居民抽查 ,有 89个点检出恶性疟 12 2 7例 ,占疟病例总数的 5 8.7% ,恶性疟阳性点数占总血检点数的 6 2 .6 8% ,恶性疟平均血检阳性率达 18.73% ,12个县 (市 )均有恶性疟流行。为了有效地控制桂西山区的恶性疟流行 ,于 198…  相似文献   

14.
间日疟一次性根治方法探索云南江城县红疆卫生院江城665900唐谟坤如何及时有效根治间日疟,一直是防治疟疾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为了探索根治问日疟的新方法,我们采取在氯、伯喳八日疗法的基础上加服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的防3片一个疗程。即服氰喳3天(第1天0.6g...  相似文献   

15.
202份血清均采自居住在疟疾流行区丛林深处的土著居民。这些患者为间日疟、恶性疟或为双重感染者。间接荧光抗体测定采用的抗原为间日疟或恶性疟患者阳性厚血片中经过清洗的细胞。以≥1:16的滴度为阳性,考虑这些患者有过新近或以往的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目的 通过数字地球系统应用于疟疾疫情管理和监测, 探索消除疟疾的新模式。方法 方法 对2011年江苏省疟疾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疫点处置, 同时利用集思宝 UniStrong G330 GIS数据采集器采集患者居住地的经纬度, 再利用数字地球系统 (Google Earth)Free 6.2及其图片管理软件, 建立疟疾病例预警点地标库和图片管理系统。结果 结果 2011年江苏省共报告疟疾374例。其中本地感染间日疟13例, 国内外省输入性间日疟11例, 国外输入性间日疟20例, 国外输入性恶性疟309 例, 国外输入性三日疟7例, 国外输入性卵形疟14例。从Google Earth制图可以清晰地发现, 除输入性三日疟呈高度散发外, 其他疟疾病例都有一定的聚集性。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主要集中在泗洪县, 国内外省输入性间日疟主要集中在苏州市和无锡市, 国外输入性间日疟主要集中在南京市, 国外输入恶性疟主要集中在苏中地区, 国外输入性卵形疟主要集中在溧阳市。结论 结论 Google Earth应用于疟疾疫情管理操作简便快捷, 图文直观清晰, 能为卫生主管部门合理配置疟防资源、 消除疟疾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目的 掌握徐州市疟疾发病情况和趋势, 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2010-2013年徐州 市网络报告疟疾病例信息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10-2013年徐州市共报告疟疾109例, 其中间日 疟44例, 占40.37%; 恶性疟62例, 占56.88%; 三日疟2例, 占1.83%; 卵形疟1例, 占0.92%; 恶性疟、 三日疟、 卵形疟均为 境外输入。93例为实验室确诊病例, 占85.32%, 16例为临床诊断病例, 占14.68%。全年均有发病, 无明显季节性。流动 人口血检阳性率为0.276%, 明显高于本地人口的0.005% (χ2 =868.23, P<0.01)。结论 结论 徐州市疟疾疫情处于稳定下降 期, 本地感染病例明显下降, 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病例逐年上升, 须加强流动人口和发热病人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巢式PCR扩增18SSU rRNA基因片段确诊三日疟原虫的感染,减少三日疟的漏诊和误诊.方法 采用18SSU rRNA基因片段,通过巢式PCR方法,用镜检确诊的间日疟和恶性疟滤纸血样本进行对照,检测1例可疑疟疾患者滤纸血样本.结果 通过种间特异性引物的巢式PCR扩增后,间日疟及恶性疟确诊样本均扩增出相应的12...  相似文献   

19.
套式/多重PCR方法应用于疟疾诊断与监测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与镜检法比较评价标签引物-套式/多重PCR(UT-PCR)在疟疾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在海南、云南省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流行区和广西疟疾控制区的疟疾监测中,采集初诊为疟疾或疑似疟疾的发热患者的血片与滤纸血样400份,在双盲条件下比较镜检法与UT-PCR的初检结果,对结果不一致的血片再次镜检复查,同时对其滤纸血样重复PCR 2~3次;评估UT-PCR与镜检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 400例发热患者血样中,镜检法初检检出疟原虫阳性234例,其中恶性疟125例,间日疟109例;UT-PCR检出疟原虫阳性235例,其中恶性疟124例,间日疟109例;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感染2例。两法初检结果一致的血样占92.5%(370/400),其中阴性154例,阳性216例(间日疟117例,恶性疟99例)。复查25份初检结果不一致的血样,包括镜检阴性PCR阳性11例,镜检阳性PCR阴性10例,镜检为恶性疟PCR为间日疟3例,镜检为间日疟而PCR为混合感染1例,其中15份与UT-PCR的初检结果一致,7份“假阳性”原因不明,仅3份为PCR的假阴性。根据复查结果评估PCR的敏感性为99.6%,特异性为98.8%。 结论 采用更敏感的UT?鄄PCR疟疾诊断方法有助于解决疟疾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疑难问题,提高疟疾监测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境外输入性疟疾疟原虫病原学特点。方法对62例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2015年1—12月所确诊的输入性疟疾患者进行疟原虫虫种及感染阶段鉴定,计算红细胞感染率,并分析45例恶性疟患者红细胞感染率与血小板计数的关系。结果 62例患者通过血涂片确诊,恶性疟45例(72.5%),间日疟8例(12.9%),三日疟4例(6.5%),卵形疟5例(8.1%);50例(80.7%)可见环状体,8例(12.9%)可见大滋养体,2例(3.2%)可见裂殖体,2例(3.2%)可见配子体;31例红细胞感染率<2%,8例≥5%。恶性疟患者红细胞感染率越高,血小板计数越低。结论境外输入性疟疾病原学表现复杂,以恶性疟为主。感染疟原虫的定性与定量测定对于临床诊治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