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低位斜形骨盆截骨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低位外形骨盆截骨治疗8~14岁(平均10.2岁)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4例、18个髋关节,经平均6.9年的随诊,疗效满意。低位斜形骨盆截骨不缩小骨盆内径,增加对股骨头的覆盖,新建的臼益与真臼外缘近似弧形圆顶,可以预防Chiari骨盆截骨术的远期并发症,本文对手术方法和术中注意事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骨盆截骨治疗Legg—Perthes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赫荣国  王浩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6,17(4):220-222,F004
为了防止或减少股骨头变形,改善髋关节功能,应用骨盆截骨术治疗Legg-Perthes病16例,其中CatterallⅢ型病变7例,Ⅳ型病变9例,患儿平均年龄8.2岁,随诊平均时间28.5个月。采取临床和X线片测定,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和形态,结果显示16个髋关节功能活动均无明显受限,股骨头虽有轻度增大,但仍保持圆形结构,而且髓臼也因骨盆截骨而增大,使股头头获得满意的覆盖,骨盆截骨术是治疗Legg-P  相似文献   

3.
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四种术式疗效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介绍7~14岁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远期访效果,随访时间为3~15年,平均6年10个月,结果Pemberton术临床功能及X线形态优良率为82.5%及75%,骨盆旋转截骨术为63%及55%,Zahradnick术为78.5%及72.5%,Shanz术为75%及73%,认为Pemberton术是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位首选术式,Shanz术只要截骨平面平坐骨结节,截骨后外展角度为45°,截骨后股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骨盆截骨结合股骨短缩去旋转内翻截骨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5例16髋,全部均为女性,年龄平均4岁6个月(3岁~6岁6个月),采用髋关节切开复位、骨盆截骨及股骨短缩去旋转内翻截骨术。结果 优13个髋,良3个髋,没有再脱位。X线片结果优12个髋,良4个髋,没有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 骨盆截骨结合股骨短缩去旋转内翻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骨盆截骨治疗Legg-Perthes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防止或减少股骨头变形,改善髋关节功能,应用骨盆截骨术治疗Legg-Perthes病16例。其中CatterallⅢ型病变7例,Ⅳ型病变9例。患儿平均年龄8.2岁,随诊平均时间28.5个月。-采取临床和X线片测定,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和形态,结果显示16个髋关节功能活动均无明显受限,股骨头虽有轻度增大,但仍保持其圆形结构,而且髋臼也因骨盆截骨而增大,使股骨头获得满意的覆盖。骨盆截骨术是治疗Legg-Perthes病确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ega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6年12月采用Dega骨盆截骨术治疗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病例59例(72髋),对其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9例(72髋)中,发生并发症7例(7髋),其中3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均为男性,并有闭合复位病史,手术年龄均小于2岁;3髋发生半脱位,1髋为髂骨截骨部位嵌入骨块移位,1髋为髂骨截骨远端下翻不充分,1髋为再脱位术后关节囊不能紧缩缝合;1髋活动受限,与髂骨截骨远端下翻过多及股骨短缩不充分有关。结论Dega骨盆截骨术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主要与术前对髋关节脱位的病理变化了解不充分,术中没有掌握好髂骨截骨要领及头臼压力过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三维步态分析的生物力学方法评价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后的患儿步态功能.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11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2例(27侧)手术治疗的髋关节脱位患儿,年龄3~10岁,平均5.3岁;男9例,女13例.开放复位后18个月,应用美国mo-tion公司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进行步态分析.每次测量要求至少有3个步长长度,步速恒定.将骨盆、髋、膝、踝关节共设置15个点,并连接成面,建成三维动态图像.结果 手术后骨盆、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活动与正常儿童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单侧患儿术后患侧骨盆高度较健侧低;骨盆前倾不足;患侧髋关节在术后屈曲不足,并且有明显外旋,术后双膝摆动相屈膝峰值降低;患侧足轻度内旋.术后在行走过程中三联截骨组骨盆较Pemberton截骨组与Salter截骨组显著下降;骨盆在Pemberton截骨组较Salter截骨组显著前倾和向患侧旋转;行走速度、步频、步长与正常儿童比较无明显差异.手术髋站立前中期伸髋力矩减小,产能减少.结论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开放手术后患儿的速度、步频、步长与正常儿童无差异.在整个步态周期中,术侧髋关节屈曲不足;在负重期患侧骨盆降低,骨盆降低程度三联截骨较pemberton截骨与salter截骨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一期Salter骨盆截骨术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双侧同时行Salter骨盆截骨术的发育性双侧髋关节脱位患儿48例(96髋),为观察组,取同期单侧分次Salter骨盆截骨术患儿66例(76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关节功能、髋臼的x线表现、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随访2年至5年6个月,按Mckay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观察组术后优良率为96.88%,对照组为98.68%;按Severin标准评定x线表现,病例组术后优良率为94.79%,对照组为97.37%;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率观察组为4.17%,对照组为3.95%;髋关节功能不良的发生率在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为3.13%和1.32%。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同时行Salter骨盆截骨与单侧Salter骨盆截骨疗效相似,双侧Salter骨盆截骨治疗发育性双侧髋关节脱位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经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周围截骨术(Ganz手术)治疗年长儿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2001年10月至2006年4月10例13髋髋臼发育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介绍经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周围截骨术的手术技术和应用要点.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31个月.术后3个月截骨全部骨性愈合.术后症状明显改善,髋关节活动度同手术前水平.臼顶倾斜角平均改善25°,髋臼角平均改善27°,中心边缘角平均改善32°,臼头指数平均增加41%.结论 此术式显露充分,直视下截骨安全准确,矫正效果可靠.适用于髋臼Y形软骨闭合的年长儿童的髋臼发育不良.手术创伤大,术中、术后管理要求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介绍、应用Tavares改良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重度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方法 2000年1月-2005年6月用Tavares改良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2岁4个月~5岁10月)重度发育性髋关节脱位23例,术中作以下改良:①自髂前下棘上方至坐骨切迹前方数毫米处作与髋关节囊平行的弧形截骨,向外、下翻转截骨远端并造成坐骨切迹处青枝骨折;②截骨远端翻转后留下的空隙用自体股骨或(和)同种冻干皮质骨加自体髂骨植入。术后随访13~36个月。结果 23例中术后15例出现患侧闭孔较健侧变小,股骨头复位成功率100%。术前髋臼指数35°~50°,平均38°,术后髋臼指数10°~25°,平均18°,最后随访时的髋臼指数较术后最大增加3°。术后CE角20°~48°,平均32°。植入同种冻干皮质骨形态1年后X线片上基本消失。按Mckay标准评定关节功能:优18髋,良4髋,可1髋。按Severia标准评定X线表现:优16髋,良5髋,可2髋。结论 Tavares改良骨盆截骨术兼有Pemberton关节囊周围髋臼成形术和Salter髂骨截骨术的特征,是治疗年龄小于6岁儿童重度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较理想的术式。同种冻干皮质骨植入增加了植骨的质和量,使已矫正的髋臼指向和髋臼指数得到很好的维持。  相似文献   

11.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导致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对保守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患儿,往往需手术治疗。切开复位骨盆截骨联合股骨短缩截骨可有效增加髋臼包容,降低头臼之间压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我院2002年11月~2006年2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畸胎型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 在1995年8月~2003年11月期间,我科收治畸胎型髋关节脱位8例,全部病例均为男性,左髋3例,右髋2例,双髋3例。年龄1.5~6岁,平均4岁。采用髋关节Bikini入路,髋关节切开复位的同时进行骨盆截骨及股骨近端短缩旋转内翻截骨术治疗畸胎型髋关节脱位8例11个髋关节。结果 本组病例随诊时间1~8年。8例中3例步态基本正常,4例轻度跛行,1例明显跛行。3个髋关节活动基本正常,6个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2个髋关节部分僵硬。临床评定3个髋关节为优,6个髋关节为良,2个髋关节为中。X线片结果3个髋关节为优,5个髋关节为良,3个髋关节为中。没有再脱位,但有3个髋关节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 通过髋关节Bikini入路,切开复位的同时进行相应的骨盆截骨及股骨近端短缩旋转内翻截骨术是治疗畸胎型髋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 探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原因。 方法 分析18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临床资料,其中髋臼造顶术7例,Salter骨盆截骨术6例,Pemberton关节囊周围截骨术4例,Staheli髋臼延伸术1例。 结果 再脱位的原因中,前倾角>60°未矫正6例,髋臼造顶位置过高5例,手术适应证选择相对不合理3例,植骨被吸收2例,假臼误认为真臼1例,术后过早下地1例。结论 病理改变了解不充分和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等因素是造成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Salter骨盆截骨术后远期髋关节发育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的30年中,Salter骨盆截骨术作为治疗发育性髋脱位(DDH)的术式,已被普遍接受且成功率很高。本文就Salter骨盆截骨术后远期髋关节各参数变化及预后进行综述,目的在于更深刻认识Salter骨盆截骨术的价值以及治疗中注意事项,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侧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方法随访双侧同时行Salter骨盆截骨术的发育性双侧髋关节脱位患儿共17例,34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进行分次Salter骨盆截骨术的双侧髋关节脱位患儿18例,36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关节功能、髋臼X线表现、并发症发生率。并测量比较髋臼指数及中小边缘角。结果平均随访9年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最后一次随访Sharp角分别为38.4°±8.23°和37.2°±9.03°;中心边缘角分别为26.7°±8.23°和26.2°±9.03°。按Mckay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观察组术后优良率为91.18%,对照组为88.89%;按Severin标准评定X线表现,观察组术后优良率为88.24%,对照组为94.45%;股骨头坏死率病例组为11.76%,对照组为13.89%;髋关节功能不良发生率在病例组及对照组分别为8.82%和8.33%。两组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同时行Salter骨盆截骨与分次Salter骨盆截骨远期疗效相似,双侧Salter骨盆截骨治疗发育性双侧髋关节脱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再脱位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发育性髋脱位(DDH)手术治疗后再脱位原因和预防措施,提高DDH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1例经过手术治疗后发生再脱位DDH患儿的术式、X线片资料和翻修手术中的发现进行回顾性总结,X线片资料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再脱位的术式:Salter骨盆截骨术12例,Pemberton骨盆截骨术26例,骨盆联合截骨术3例,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31例.术后应用下肢关节康复器(CPM)行功能训练开始时间:术后两周6例(2~2.5岁)、术后3~4周11例(大于3岁).翻修手术前髋臼指数25°~27°15例、28°~32°26例,股骨颈前倾角55°~75°41例,颈干角大于150°16例,髋臼缺损11例.翻修手术中发现髋臼前缘缺损6例,后缘缺损6例,髋臼浅短21例,髋臼后外缘缺损8例.股骨头嵌于外侧5例,髂胫束紧张35例,髂腰肌腱紧张25例,髋关节囊在假臼后上部19例,关节囊后缘向内腔突出15例,髋臼横韧带紧张15例,髋臼内有瘢痕组织充填41例.翻修手术行髂胫束松解35例,髂腰肌腱松解25例,髋臼横韧带切断15例,髋臼内瘢痕组织刮除41例,髋关节囊假臼部剥离19例.骨盆联合截骨术35例,Pem-berton骨盆截骨术6例.髋臼后缘植骨6例,髋臼后外缘植骨8例,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纠正前倾角41例.翻修手术后髋臼指数小于20°~25°37例、26°~28°4例,股骨颈前倾角15°~25°38例、30°~35°3例.经6个月至7年的随访,发生再脱位后缘缺损1例,股骨颈前倾角35°1例),髋关节功能活动小于90°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表现9例,双下肢不等长4例(后期行患肢胫骨延长2例,股骨延长2例).结论 DDH手术治疗后再脱位可能原因:①髋臼缘缺损和股骨颈前倾角和颈干角过大使髋关节不稳定,病理性组织阻碍复位;②术后髋关节固定不当及过早活动髋关节.再脱位预防措施:①根据患儿年龄、术前影像学资料和术中复测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和注重手术细节,修补髋臼缘缺陷和纠正股骨颈前倾角和颈干角,充分处理关节囊及周围组织的继发病变;②骨盆联合截骨髋臼旋转和植骨修补髋臼缘缺损增加对股骨头的复盖,以及术后正确和适当固定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3DCT模拟手术预测治疗效果,探讨Dega截骨术在脑瘫患儿髋关节脱位治疗中的应用和短期疗效.方法 收治8例发生髋关节脱位的脑瘫患儿共11髋,其中4髋半脱位,7髋完全脱位;手术时平均年龄为7岁8个月,术前均行骨盆-双股骨全长3DCT扫描并模拟手术,据此行Dega截骨术;评价手术前后肢体功能、步态的改善和髋关节发育状况;评价术后髋臼覆盖的变化和头臼的形态学匹配.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手术时Y形软骨未闭的7例9髋,髋臼指数(AI)术前(38±7)°,术后(12±6)°,平均减少26°;手术时Y形软骨闭合的1例2髋,Sharp角术前平均(51±1)°,术后(45±2)°,平均减少6°;所有患儿中心边缘角(CEA)术前(-9±18)°,术后(20±6)°,平均增加29°;股骨头偏移百分比(MP)术前(63±22)%,术后(19±6)%,平均改善44%;手术前后AI、CEA和M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所有患儿Shenton线均不连续,术后均恢复连续性.根据改良Severin影像学分类,Ⅰ型4髋(36%)为优,Ⅱ型5髋(45%)为良,Ⅲ型2髋(18%)为可,优良率82%.手术时Y形软骨未闭合的7例9髋头臼形态匹配良好,关节包容满意;手术时Y形软骨已闭合的1例2髋头臼匹配良好无半脱位,但残留关节包容不良.术前GMFCS分级Ⅱ、Ⅲ、Ⅳ级各2、3、3例,术后评级Ⅰ、Ⅱ、Ⅲ级各1、4、3例.其中1例手术前后均为Ⅲ级,但其髋关节术前伸直、外展受限明显,术后活动范围已接近正常;1例手术前后均为Ⅱ级,但髋关节活动较前好转,跛行改善明显,步态趋于稳定.全部8例11髋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满意,步态均较术前稳定.结论 3DCT可以直接观察脑瘫患儿髋关节脱位的骨性病理改变并模拟手术以指导截骨操作,以之辅助Dega截骨术治疗Y形软骨闭合前的脑瘫患儿髋关节脱位,短期效果良好,影像学及关节功能均改善满意;但用于Y形软骨闭合后的病例,尚需充足的数据以评价其疗效.  相似文献   

18.
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学步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Salter骨盆截骨术在学步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患儿中的治疗指征和手术要点,探讨Salter骨盆截骨术早期干预“学步期”DDH患儿的重要意义。方法2002年12月-2005年12月,采用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DDH患儿29例,3例为多关节挛缩。男8例,女21例;年龄12~18个月,平均16.59个月;双侧12例,左侧11例,右侧6例。共计手术31髋,全脱位25髋,半脱位6髋。所有病例完善术前检查后不作牵引直接行Salter骨盆截骨术。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2个月,双下肢皮肤牵引,床上关节活动1个月后下地负重行走。结果所有病例术后2个月,6个月,1年,之后每年1次连续随访。随访6442个月,平均21.76个月。X线疗效按照Severin分级:Ⅰ级28髋,Ⅱ级3髋,Ⅲ级0髋。临床疗效优28髋,良3髋,可0髋,差0髋。结论根据国外的报道和我们的经验,对12~18个月处于“学步期”年龄段的全脱位和严重半脱位类型的DDH患儿采用Salter骨盆截骨术与保守治疗相比,可以在确保髋关节有效复位的同时,降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避免二次手术,缩短疗程,对多关节挛缩髋脱位也具有良好的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骨盆三部截骨术是一种新的髋关节移位截骨术。其机理与髋臼周围截骨所形成的髋关节移位成形术相同,目的在于改变儿童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的髋臼解剖位置,使髋臼理想地覆盖于股骨头上,重建一个稳定的髋关节。  相似文献   

20.
Perthes病即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目前Perthes病治疗理念是“包容治疗”,包容治疗的术式较多,常用的包括股骨近端内翻截骨术、骨盆Salter截骨术及骨盆三联截骨术,骨盆三联截骨术具有不影响股骨头颈干角及下肢力线、不增加髋关节压力、不改变髋臼形状等特点。各种三联截骨术入路及截骨方式不同、手术术式多,并且三联截骨术存在手术难度大、手术风险高等缺点。三联截骨术在治疗Perthes病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目前其入路、截骨位置(坐骨、耻骨、髂骨)及截骨方式的选择均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本文就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Perthes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