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探讨干扰素剂量和给药方法对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疗效的影响。研究方法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48例,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12例。各组基础治疗相同,A组肌注大剂量α干扰素[α-IFN,5×104IU/(kg·d)]。B组肌注小剂量α-IFN[2×104IU/(kg·d)],C组肌注小剂量α-IFN加雾化吸入小剂量γ-IFN(3×103IU/次),D组雾化吸入小剂量γ-IFN.结果D组患者退热时间比A、B、C3组明显延长(P<0.01),其他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喘鸣、干、湿罗音等)消失时间A与C组、B与D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A、C组与B、D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A、C组显效较早。结论IEN治疗RSV肺炎的疗效与给药剂量和方法密切相关,小剂量IFN治疗效果较差。小剂量α-IFN肌注配合小剂量γ-IFN雾化吸入治疗RSV肺炎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血液和脑脊液干扰素(IFN)变化情况。方法70例患者应用重组干扰素α-2a(rHuIFNα-2a)治疗,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血液和脑脊液IFN.结果治疗前血液IFN测定阳性率为84.3%(59/70),平均含量为8.4IU/ml,治疗后2/小时内IFN均呈阳性,平均含量升至26.8IU/ml(P<0.01);脑脊液IFN变化轻微,阳性率由61.4%(43/70)升至74.3%(52/70),平均含量由9.IIU/ml升至11.3IU/ml(P>0.05)。结论在炎症情况下,IFN分布受血脑屏障影响,临床用药时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3.
用1000U/ml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诱导的正常人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对11例初诊或复发未治的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细胞进行了37次外杀伤检测,结果全部表现LAK细胞杀伤活性(35.8%±9.40%);另一组rhIL-02250U/ml+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a)500U/ml共同诱导的正常人LAK细胞对相同11例小儿ALL细胞进行了33次体外杀伤检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治疗病毒性感染症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干扰素(IFN)具有非特异性抗病毒作用,α、β-IFN的抗病毒作用主要是通过2-5低聚酶腺苷酸合成酶(2-5AS)实现的。艾滋病等IFN升高表示病毒恶化。IFN有直接抗病毒作用及各种免疫活性细胞作用,临床用以治疗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等慢性病毒感染症。乙型肝炎病毒为脱氮核糖核酸(DNA)病毒,只有IFN难以使乙型慢性肝炎治愈。丙型肝炎病毒为核糖核酸(RNA)病毒,IFN使丙型慢性肝炎治愈是很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 病脑)患儿脑脊液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丙二醛(MDA) 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特点。方法 应用比色法对病脑患儿急性期、恢复期脑脊液中NO,NOS,MDA 及SOD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病脑患儿脑脊液中NO(59 .8±15 .0 μmol/L),NOS(2.73±0 .59 U/ml),MDA(13.2 ±2 .20 nmol/ml) 及SOD(28 .9 ±12.9 NU/ml)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14 例病儿急性期NO,NOS,SOD含量明显高于恢复期(P< 0.01) ,MRI检查阳性组NO 水平高于阴性组( P< 0 .05) 。结论 NO可能参与脑水肿的形成和髓鞘的破坏过程;合理应用甘露醇及抗氧化治疗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6.
续岩  郭在晨 《中华儿科杂志》1998,36(11):678-681
目的 评价干扰素α(IFN-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白细胞介素2(IL-2)活化的脐血体外杀伤白血病细胞株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3H-TdR掺入法和半固体培养法。结果 三种细胞因子中仅IL-2可活化脐血产生对体外培养的白血病细胞株的杀伤作用:IFN-α、TNF-α与IL-2联合应用,可产生协同效应,其杀伤率明显高于单用IL-2活化组4到10个百分点;IL-2单独或联合INF-α,不影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治疗病毒性感染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干扰素(IFN)具有非特异性抗病毒作用,α、β-IFN的抗病毒作用主要是通过2-5低聚酶腺苷酸合成酶(2-5AS)实现的。艾滋病等IFN升高表示病情恶化。IFN有直接抗病毒作用及各种免疫活性细胞作用,临床用以治疗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等慢性病毒感染症。乙型肝炎病毒为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只用IFN难以使乙型慢性肝炎治愈。丙型肝炎病毒为核糖核酸(RNA)病毒,IFN使丙型慢性肝炎治愈是很有希望的,但所需剂量较大,时间校长,随之产生的副作用及抗IFN抗体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摘     
079Fas介导细胞凋亡对CMLIFNα抑制作用的影响[英]SeleriC//Blood.-1997,89(3).-957~964α干扰素(IFNα)虽普遍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慢性期的治疗,但其抗白血病作用机制仍未明确。目前认为其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在小儿肺炎支原体、合胞病毒性肺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以及35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血清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进行检测,并与20例正常儿童对照。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FN-γ和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二者呈显著的正相关(r1=0.958,P1<0.01=, IL-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二者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2=-0.7296,P2<0.01). 结论:细胞免疫紊乱以及免疫损伤在这二种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用PHA作为刺激物,采用简化的一步法在甲基纤维素培养基上培养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集落(TL-CFU)获得成功,并对TL-CFU培养的适宜条件进行了探讨;同时,对集落组成细胞进行了T淋巴细胞表型分析;在此适宜条件下,对健康成人外周血TL-CFU产率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1)培养体系中PHA2ul/ml、20%小牛血清(FCS)、5×10^-5M2-巯基乙醇、0.8%甲基纤维素、60%RPMI  相似文献   

11.
干扰素及白细胞介素2在轮状病毒胃肠炎中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动态观察30例轮状病毒(RV)胃肠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RV体外诱导下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的变化,以及与疾病康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发病早期IFN和IL-2淋巴因子可同时出现,但两者分泌高峰不同步,IFN在急性期,IL-2在恢复期;腹泻恢复时间与IL-2R达高峰时间呈正相关(r=0.7457,P<0.01),与IL-2R水平呈负相关(r=0.5688,P<0.05).提示:RV可激活机体IFN和IL-2系统,两者相继在体液免疫之前达高峰,在RV胃肠炎的康复和保护机制中可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巨细胞病毒(HCMV)肝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是否受损;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恢复期中免疫功能的恢复情况;干扰素对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疗效。方法用DNA探针斑点原位杂交,酶兔方法检查HCMV抗原,尿中分离HCMV3种方法诊断HCMV肝炎。用IL-2活性测定、T细胞亚群测定检测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将患儿分为干扰素加维生素C、肌苷治疗组(γIFN)和仅用维生素C、肌苷治疗组(非γIFN),连续观察3个月临床症状恢复情况。结果HCMV肝炎患儿有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损伤,且临床症状缓解后部份免疫功能尚不能完全恢复。干扰素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恢复和第1月与第2月的痊愈率明显优于无干扰素治疗组。黄疸消退平均提前14.9天(P<0.05);肝肿大恢复正常提前28.4天(P<0.01),SGPT恢复正常平均提前14.9天(P<0.01)。两组的第1月与第2月痊愈率分别为48.6%与20.6%、88.6%与47.1%(P<0.05)。结论HCMV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均受损,且不能随症状好转而立即全部好转。干扰素能使HCMV患儿的临床症状加快消退。  相似文献   

13.
哮喘儿童发病与血液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检测哮喘患儿血浆亚硝酸根/硝酸根(NO2-/NO3-)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并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TNFα、NO2-/NO3-含量分别为(164.85±31.08)ng/L和(29.54±14.43)μmol/L;哮喘发作组分别为(198.76±42.06)ng/L和(46.67±19.1)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呈显著正相关(P<0.01);哮喘缓解组为(192.41±39.5)ng/L和(32.4±14.93)μmol/L,TNFα高于对照组(P<0.05),NO2-/NO3-低于发作组(P<0.01)。提示TNFα和一氧化氮(NO)可能参与哮喘发作期气道炎症的形成,TNFα在缓解期的慢性炎症持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尿系列蛋白检测诊断急性白血病肾脏损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24例AL患儿检测尿系列蛋白(β2-MG,AIb,THP,IgG),血β2-MG及THP,肾功能(BUN,Cr,UA)。结果显示尿系列蛋白排泄量增高者89.5%(17/19),非常显著高于血β2-MG及THP升高者17.6%(3/17)与肾功能异常者15.8%(3/19),并表明AL并发肾脏损害者为70.8%(17/24)其中有肾损害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异常者12.5%(3/24),仅实验检查有肾  相似文献   

15.
哮喘患儿细胞内IL-4 IFN-γ和血清IgE 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哮喘患儿细胞内IL-4,IFN-γ表达率,IL-4 /IFN-γ比值及血清IgE水平的变化。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对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患儿进行IL-4,IFN-γ检测,同时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IgE含量。结果 细胞内IL-4表达率,IL-4/IFN-γ比值在发作期明显高于缓解期。两组比较分别为t=2.12,5.16。P<0.05,P<0.01。而发作期INF-γ表达率则低于缓解期,两组比较t=5.16,P<0.01。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发作期哮喘患儿IL-4,IL-4/IFN-γ比值与IgE呈正相关(r=0.9064,0.8950,均P<0.01)。而IFN-γ与IgE呈负相关(r=-0.785,t=6.077,P<0.01=。结论 IL-4升高,IFN-γ降低,IL-4/IFN-γ比值失衡是哮喘发病的重要因素,IgE水平与哮喘的发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肝炎T细胞亚群和几种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崔雯  董永绥 《中华儿科杂志》1997,35(12):641-644
为了探讨小儿病毒性肝炎发病的细胞免疫机制,应用不标记抗体桥联酶标技术(APAAP法)检测了56例病毒性肝炎患儿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膜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表达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检测了49例病毒性肝炎患儿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PBMCs)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和8(IL-6、IL-8)及α干扰素(IFN-α)浓度。结果显示: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急性期、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及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组与正常对照比较,CD4细胞降低,CD8细胞升高。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前,甲肝急性期患儿mIL-2R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用PHA刺激后,各组mIL-2R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刺激前,但乙肝及丙肝组mIL-2R表达率与正常对照比较则明显降低。甲肝急性期、乙肝及丙肝患儿PBMCsTNFα、IL-6、IL-8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而α干扰素(IFN-α)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甲肝恢复期CD4、CD8和PHA刺激前PBMC上mIL-2R表达率以及上述各细胞因子水平均恢复正常。提示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与小儿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及肝损害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7.
急性感染时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感染时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的变化规律,为急性感染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肺部感染、消化道感染及全身感染患者共70例,入院当天均作血清G-CSF血培、养及血常规检测。G-CSF的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70例急性感染患者,G-CSF阳性者44例,阳性率为62.85%,细菌培养34例阳性,阳性率为48.57%。肺部感染、消化道感染及全身感染,G-CSF的阳性率分别为30%、69%、83%。70例患者血培养阳性者18例(25.7%)。与G-CSF阳性率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01)。44例G-CSF阳性患者抗感染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分别为(8.38±3.39)×109/L和(4.12±1.47)×109/L(t=7.61,P<0.001)。结论急性感染患者血清中G-CSF水平显著升高。测定血清G-CSF可作为判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与血培养及血常规检查相比,其敏感度、阳性率高,但特异性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干扰素α(IFN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白细胞介素2(IL2)活化的脐血体外杀伤白血病细胞株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3HTdR掺入法和半固体培养法。结果三种细胞因子中仅IL2可活化脐血产生对体外培养的白血病细胞株的杀伤作用;IFNα、TNFα与IL2联合应用,可产生协同效应,其杀伤率明显高于单用IL2活化组4到10个百分点;IL2单独或联合INFα,不影响脐血造血祖细胞的活性(PCA),TNFα单独或联合IL2应用则对PCA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程度在60%左右。结论INFα、TNFα均能协同IL2活化脐血,提高活化脐血的抗肿瘤活性;IFNα联合IL2不影响脐血PCA。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判断高频振荡通气(HFO)伴低浓度一氧化氮(NO) 吸入对急性肺损伤家兔气体交换和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用37 ℃温盐水反复进行支气管灌洗(按每次30 ml/kg)制成急性肺损伤模型。应用高频振荡呼吸机和1×10-6NO吸入对10 只急性肺损伤家兔进行实验性治疗,并测定肺力学、血液动力学等参数。结果 HFO+ NO 与急性肺损伤基础值比较:PaO2/FiO2 比值由156±32 上升至405±48(P< 0-01)、氧合指数(OI)和肺内动静脉分流量(Qs/Qt) 分别由7-8 ±1-7 和0-41±0-06 下降至3-7 ±0-8 和0-30±0-05( P均< 0-01)。HFO+ NO 与单纯HFO 比较:PaO2/FiO2 比值由379±86 上升至405±48( P< 0-05) 、OI和Qs/Qt 分别由5-8 ±1-9 和0-35 ±0-06 下降至3-7 ±0-8 和0-30±0-05(P均<0-05) 。结论 HFO+ NO吸入可改善急性肺损伤兔的氧合,肺内分流减少,吸入1×10-6 NO有效。应用本系统质量流量控制器,可以在高频振荡通气时提供稳定浓度的NO气体。  相似文献   

20.
应用生物素-亲合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技术(ABC-ELISA)检测了24例哮喘患儿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生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显示:患儿血浆IFN-γ水平极低(1.33±0.08μg/L),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后,PBMC诱生IFN-γ水平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哮喘患儿血清总IgE水平明显升高。用麻疹疫苗治疗后IFN-γ诱生水平无明显变化。提示患儿体内细胞因子产生失衡,IFN-γ产生减少与哮喘的发病、病程和易诱发病毒反复感染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