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肛肠疾病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飏  顾兴平  刘青  颜洪亮  余嘉  苏甫  卿梅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2988-2990
目的通过肛管测压研究肛肠手术前后肛管直肠的动态功能。方法对肛肠科不同病种、不同手术方式的手术前后进行肛管舒张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长收缩时间、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肛管长度、排便动作等进行测定,对比。结果手术前后肛管功能变化:痔疮P>0.05,;肛裂P<0.01;肛瘘P<0.01或P<0.05;PPH与外剥内扎术比较P>0.05,肛瘘切开悬浮挂线术与肛瘘切开挂线术比较P<0.05。结论痔疮手术对肛管功能无影响;肛裂术后肛管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肛瘘手术对肛管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肛瘘切开悬浮挂线术优于肛瘘切开挂线术,PPH优于外剥内扎术。肛管直肠测压为评定肛肠手术前后的肛管直肠动态功能提供科学客观的标准,对肛管直肠功能的鉴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可用于指导临床改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高位虚挂引流法在高位肛瘘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瘘是肛管直肠瘘的简称,是肛管或直肠因病理原因形成的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通道。目前国内外学者均认为肛瘘的手术治疗方法视肛瘘位置的高低及与括约肌的关系不同而不同。低位肛瘘即瘘道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下(不包括深部)者,一般可采用直接切开瘘管或切除瘘管。而对高位肛瘘即瘘道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上者(包括深部)则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并通过分次紧缩高位挂线,慢性勒开瘘道及肛肠环,达到治疗目的。但传统的挂线勒割方法术后紧线时患者疼痛明显,且会后遗不完全性肛门失禁等缺点,为此我们在临床上采用了低位切开高位虚挂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位虚挂引流法在高位肛瘘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瘘是肛管直肠瘘的简称,是肛管或直肠因病理原因形成的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通道。目前国内外学者均认为肛瘘的手术治疗方法视肛瘘位置的高低及与括约肌的关系不同而不同。低位肛瘘即瘘道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下(不包括深部)者,一般可采用直接切开瘘管或切除瘘管。而对高位肛瘘即瘘道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上者(包括深部)则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并通过分次紧缩高位挂线,慢性勒开瘘道及肛肠环,达到治疗目的。但传统的挂线勒割方法术后紧线时患者疼痛明显,且会后遗不完全性肛门失禁等缺点,为此我们在临床上采用了低位切开高位虚挂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肛肠疾病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的应用。方法:将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肛肠科行手术治疗的826例肛肠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246例、单纯外剥内扎术115例、外剥内扎结合内痔套扎术(Automatic Ligation of Hemorrhoids,RPH)153例、低位肛瘘切除术177例、高位肛瘘切开挂线术135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测定肛管直肠压力。结果: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明显低于术前,肛管舒张压高于术前(P<0.05),但肛管最大收缩压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单纯外剥内扎术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明显低于术前,肛管舒张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明显高于术前(P<0.05);外剥内扎结合内痔套扎术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明显低于术前,肛管舒张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明显高于术前(P<0.05);低位肛瘘切除术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均高于术前(P<0.05),而肛管最大收缩压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高位肛瘘切开挂线术术后直肠静息压高于术前,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低于术前(P<0.05),而与肛管最大收缩压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肛肠疾病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准确判断手术效果及患者恢复情况,为医师的进一步诊治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与常规挂线手术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5例患者选择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手术治疗,对照组45例患者选择常规切开挂线手术治疗,对比2组术后疗效指标、肛门括约肌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 05)。对照组患者术后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以及肛管最大收缩压均比治疗前及观察组明显降低(P均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心理健康、认知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生存质量总分均比术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 05)。结论切开挂线引流术能够提高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治疗效果,加速患者康复,同时还可以有效保持术后肛门括约肌的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形成的脓肿。脓肿破溃或切开后常易形成肛瘘,故肛周脓肿和肛瘘是一个病的两个阶段。目前对肛周脓肿的有效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并常在手术时将外括约肌皮下部及浅部毫无顾忌地切开,由此而导致肛管缺损、肛周疤痕畸形,对肛门的功能和外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近年来许多临床医师逐渐尝试采用各种方法保留肛门括约肌以避免上述问题[1~2],却常因操作繁琐或不能保证引流通畅而疗效欠佳。笔者自2001年3月~2006年3月对38例肛周脓肿应用保留括约肌术结合四黄生肌汤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并与传统的肛…  相似文献   

7.
李柏年关于高位肛瘘术式选择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蓓 《河北中医》2002,24(11):814-815
高位肛瘘的瘘管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上 ,穿越外括约肌深部 ,深者可穿过坐骨直肠间隙达骨盆直肠间隙 ,尤其是年久的高位复杂性肛瘘 ,因为炎症的蔓延可形成多个无规律可循的支管 ,位置较高且潜在 ,穿过的组织多 ,增加了诊断和治疗的难度 ,如手术方法选择不当 ,极易产生肛门失禁、畸形等后遗症 ,且容易复发。李柏年教授近 5 0年来根据不同管道情况采取切开挂线、切开旷置、部分缝合等综合方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 ,有效地避免了术后后遗症的发生 ,取得较好疗效。1 切开挂线术切开挂线术为高位肛瘘较常用的术式 ,适用于内口明确且高于肛管直肠环的…  相似文献   

8.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肛肠科的一种常见疾病,是由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所引起。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是脓肿切开引流,但单纯的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易造成肛瘘。为了预防肛瘘的发生,笔者采用一期切开、挂线治疗肛周脓肿6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肛瘘多因肛周脓肿遗留所致,是肛管及直肠在一些病理原因下同肛门周围的皮肤出现一种异常相通的管道。肛瘘部位经常出现脓性分泌物,患部疼痛,溃脓反复发作,经久难愈。以肛管直肠环作为区别标志,如果瘘管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为低位肛瘘,在此线下则属于高位肛瘘。高位复杂性肛瘘为医学临床上最为棘手难题。中医挂线治疗可以利用挂线对括约组织的机械性割勒作用,让其同周围组织出现粘连,防止回缩,以使肛门不出现失禁。在多年临床经验中笔者发现对高位肛瘘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的治疗中,挂线松紧及紧线时机等至关重要。现报道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一期手术切开、挂线法对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疗效。方法直肠肛管周围脓肿62例用一期切开、挂线术治疗,其中肛周皮下脓肿43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11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8例。结果术后一期治愈率98.4%(61/62),1例形成肛瘘。结论一期切开,挂线法治疗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方法简单易行,能正确处理原发感染灶(内口),保持引流通畅,保证伤口愈合由深到浅,从里到外,防止皮肤过早愈合而发展为肛瘘需再次手术,疗效确切,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挂线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肛门周围脓肿采用切开引流+挂线手术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治愈率为98%,治愈者未出现肛门括约肌功能不全、大便失禁及肛门狭窄等现象。结论: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可取得满意疗效,并能有效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肛瘘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肛周脓肿为常见病,是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绝大部分由肛腺感染引起[1]。脓肿切开引流是治疗肛周脓肿的主要方法,但切开引流后,绝大多数形成肛瘘。我院采取脓肿切开引流加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随访观察1-3 a,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周脓肿)Ⅰ期根治方法。方法对2001-2005年行Ⅰ期根治术的126例肛周脓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培果一次性切开根治术51例,一次性切开对口引流术32例,一次性切开挂线术23例,一次性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20例,全部治愈,无后遗肛瘘。结论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准确寻找及处理内口,合理设计手术切口,确保引流通畅。  相似文献   

14.
自 1 992年以来 ,本院对复杂性肛瘘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法治疗 ,取得较满意疗效。1 一般资料本组 1 0 6例中 ,男 86例 ,女 2 0例 ;年龄 1 8~ 5 8岁 ,平均 35岁 ;病程 2个月~ 9年。按 1 975年全国肛肠外科会议统一标准分类 ,本组低位复杂性肛瘘 85例 ,高位复杂性肛瘘 2 1例。2 治疗方法取侧卧位 ,常规消毒手术区野 ,铺单 ,做骶麻或局麻后 ,用 1 %碘伏棉球消毒肛管直肠。根据术前及术中探查明确内口位置 ,在内口相对应的肛缘外做一放射状皮肤切口 ,向上切开、切除内口。如主管道在外括约肌深部以下者可给予直接切开 ;若在外括约肌深部以…  相似文献   

15.
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瘘是肛管直肠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分类较复杂,手术方法较多.传统手术大多以切开挂线引流为主,病程较长,费用较高.笔者2005年3-12月行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治疗32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陈洪林  施耀辉  封以生  唐英  盛薇  项亚军 《河北中医》2009,31(12):1788-1788
高位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以上的肛周脓肿,大多采用分期治疗,或一次通过挂线切断肛管直肠环而达到治愈目的,但术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痛苦很大。2006-01—2007—12,我们采用虚挂线保留肛门括约肌(肛管直肠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17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肛肠动力学检测方法探讨肛裂切除并同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对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我科自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采用该手术方法治疗肛裂70例,术前术后均进行肛管直肠测压,测量肛管收缩反射(ACR)、肛管舒张反射(ADR)、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直肠静息压(RRP)、肛管静息压(AR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7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患者ARP显著减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R、ADR均为阳性,AMCP、ALCT、RRP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裂患者行肛裂切除并同位内括约肌切断术后可引起肛管内括约肌压力降低,解除括约肌痉挛,改善肛门血流灌注,但肛门自制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切口的低位切开留皮桥高位挂线术式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肛肠科收治的80例深部肛周脓肿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采用原发灶脓腔放射状切口、继发性脓腔弧形切口的方式进行手术,B组40例采用原发灶脓腔和继发性脓腔均放射状切口的方式进行手术。比较2组术后24 h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漏气、漏液、漏便情况);随访1年,观察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肛门压力测定及术后1年复发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后24 h疼痛评分较低(P0.01),创面愈合时间缩短(P0.05),肛门功能(漏气、漏液、漏便情况)及术后1年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A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1年,A组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均高于B组(P0.05)。结论低位切开留皮桥高位挂线术式采用原发灶脓腔放射状切口、继发性脓腔弧形切口治疗深部肛周脓肿较原发灶脓腔和继发性脓腔均采用放射状切口方式,具有减轻术后疼痛、缩短疗程、保护肛门功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周脓肿)Ⅰ期根治方法。方法对2001—2005年行Ⅰ期根治术的126例肛周脓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次性切开根治术51例,一次性切开对口引流术32例,一次性切开挂线术23例,一次性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20例,全部治愈,无后遗肛瘘。结论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准确寻找及处理内口,合理设计手术切口,确保引流通畅。  相似文献   

20.
一般资料 52例均为住院病人,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16~61岁。所行手术为:混合痔外剥内扎术32例;肛裂括约肌松解术8例;肛瘘切开挂线术11例;直肠脱垂注射术1例。均在骶麻或腰麻下施行手术,所用麻醉药为利多卡因150~300mg。病人在术后12~24小时未解小便,曾采用条件反射,热敷小腹及肌注新斯的明等方法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