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恒晓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2):185-186
目的:探讨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的处理。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2009年3月收治的50例联合瓣膜病患者进行联合瓣膜置换术,加强围术期的处理,降低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全组50例患者中,除2例患者由于低心排和肾功能、呼吸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患者可见明显的房室缩小,二尖瓣瓣口面积增大,主动脉瓣瓣口峰值跨瓣压差减小,肺动脉收缩压降低,改善了心功能,心功能恢复至Ⅰ级40例,Ⅱ级6例,Ⅲ级2例。结论:加强联合瓣膜置换手术的围术期处理,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联合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我科手术治疗85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联合心脏瓣膜病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34例;年龄16~69岁。术前心功能Ⅲ级56例,Ⅳ级29例。左心室射血分数(EF)≤40%13例,平均肺动脉压(MPAP)≥60mmHg15例,EF≤40%且MPAP≥60mmHg5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52例,二尖瓣置换加主动脉瓣和三尖瓣成形术4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二尖瓣和三尖瓣成行术2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置换术26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成形术1例。观察EF和MPAP对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影响。结果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S)、室性心律失常、呼吸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EF≤40%患者并发LOS9例(9/13),高于EFt40%者(4/72),(P〈0.01);MPAP≥60mmHg患者并发LOS8例(8/15),高于MPAP〈60mmHg者(5/70)(P〈0.01);EF≤40%且MPAP≥60mmHg患者全部并发LOS(5/5),高于非具备该条件者(8/80)(P〈0.001)。无手术死亡病例,全组存活81例,早期死亡4例,死亡原因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存活者随访3~69个月,手术效果良好。结论左心室射血分数和肺动脉压是影响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重要因素。提高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联合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疗效的方法是注重围术期处理、合理纠正病蛮和加强末后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提高,心脏保护的完善,心脏联合瓣膜病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手术(DVR)率日益提高。我院自 1992年 6月~1999年 11月共施治 34例 DVR术,报导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14~57岁,平均36.8岁,病程1~30年。4例伴中至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均行三尖瓣Devega成形术,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33例,风湿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赘生物1例。全组按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3例(8.82%)、Ⅲ级26例(76.47%)、Ⅳ级5例(14…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重症风湿性瓣膜病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或二尖瓣置换的同时,三尖瓣同期成形或置换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手术疗效。方法2000年7月至2007年7月共收治重症瓣膜病合并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52例,38例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12例行二尖瓣置换,2例行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联合置换,其余50例均行三尖瓣成形。结果死亡4例,手术死亡率为7.69%。随访3~18个月,无死亡病例。心功能明显改善,三尖瓣反流明显减少。I~Ⅱ级46例、Ⅲ级2例。结论对于重症风湿性瓣膜病变者,三尖瓣存在重度关闭不全或严重器质性病变时,在进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的同时进行三尖瓣有效成形或置换,有利于术后右心功能的恢复,改善心功能,能明显提高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二尖瓣瓣膜成形术(MVP)治疗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3年1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43例,病因包括先天性瓣叶脱垂、缺血性改变、退行性改变、感染性病变.手术方式为单纯瓣叶部分切除、单纯腱索短缩或转移、瓣膜裂修补、瓣叶部分切除+双孔成形、腱索短缩或转移+瓣膜裂修补、术中均放置二尖瓣成形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采用注水试验和食管内超声评价成形效果.结果 术前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均为中大量关闭不全,术中食管内超声发现中量关闭不全2例,改行二尖瓣置换术.43例患者中术后在院死亡1例.出院后随访1 ~83个月,平均(43±17)个月,无再次手术者,无死亡者,超声心动图示40例二尖瓣瓣膜成形术患者中无或少量二尖瓣关闭不全27例,少量到中量关闭不全13例.结论 应用二尖瓣瓣膜成形术治疗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是可行的,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28例心脏瓣膜替换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技巧。方法全组均为风湿性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病变。本组病例均是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经胸正中切口,常规建立体外循环。采用右心房-房间隔径路。先置换二尖瓣,再置换主动脉瓣。有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病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二尖瓣置换采用连续缝合,主动脉瓣置换采用间断褥式缝合。结果死亡2例,总死亡率7.1%。24例获得随访,随访5年,心功能Ⅰ~Ⅱ级19例,占随访的79.1%,效果良好。结论掌握手术时机,改善心功能,术中心肌保护,注意瓣膜匹配,掌握好手术技术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2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的原因、手术时机、术中注意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6月~2010年6月,该院287例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病例。男性102例,女性185例,年龄(45.89±11.10)岁。两次手术的时间间隔为3个月~38年(14.01±8.74)年,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14例,Ⅲ级217例,Ⅳ级56例。其中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置换2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32例,二尖瓣+三尖瓣置换12例,二尖瓣置换201例,三尖瓣置换19例,主动脉瓣置换7例,瓣周漏修补14例。结果全组早期死亡11例,病死率为3.82%,死亡原因包括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5例,恶性心律失常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术中止血困难1例。生存患者术后心功能大都恢复到Ⅰ~Ⅱ级。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原因包括: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189例,人工瓣膜心内膜(PVE)13例,机械瓣置换术后功能障碍21例,瓣周漏31例,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其他瓣膜病变33例。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加强术中心肌保护是提高手术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8.
二尖瓣人工瓣膜置换术是利用人造机械或生物瓣替换损坏的二尖瓣。人工瓣膜的大小(型号)多依靠术前心脏造影或术中用瓣环测量器来确定。我们试用术前二维超声测量二尖瓣环径来预选人工瓣膜,解决了二尖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导11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瓣膜置换术,分别采用了以猪主动脉瓣和牛心包所制的生物瓣,以及倾斜碟形机械瓣。其中10例二尖瓣瓣膜置换术死亡1例,死亡原因是术后心低排综合症。本文就瓣膜置换术的效果、抗凝剂、抗菌素的应用,以及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处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MR)手术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3月至2007年6月,冠脉搭桥同期外科治疗MR21例,其中轻-中度MR4例,中度9例,重度8例.行二尖瓣成形术(MVP)10例,其中交界区成形术4例,人工瓣环成形术4例,Carpenter瓣环成形术2例.瓣膜置换术7例,置入进口机械瓣3例,生物瓣4例.结果 全组手术死亡3例,其中低心排2例,多器官衰竭1例.余患者(18例)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至36月,远期死亡1例,生存者远期心功能Ⅰ~Ⅱ级16例,Ⅲ~Ⅳ级1例.术后复查超声左心室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行瓣膜成形术者复查结果显示无反流或轻微反流5例,轻度反流2例,中度反流1例.瓣膜置换者术后瓣膜功能良好.结论 冠脉搭桥时,对于病理性改变的中度或中度以上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应该同期手术处理,手术方式易根据瓣膜病理改变和手术者的经验决定.瓣膜成形与瓣膜置换效果无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垫片外置法换瓣对小主动脉瓣环患者的效果。方法 37例细小主动脉瓣环患者应用垫片外置方法置换主动脉瓣,观察手术效果并以心脏彩超测量跨瓣压差变化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无手术死亡,顺利置换与体格匹配的人工瓣,主动脉跨瓣压差由术前(77.7±40.4)mm Hg降至术后(24.1±14.2)mm Hg(P<0.01)。结论垫片外置法换瓣对小主动脉瓣环患者安全有效,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2.
风湿性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世杰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8):2520-2521
目的总结62例风湿性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行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方法。方法62例风湿性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行二尖瓣置换48例、二尖瓣+三尖瓣成形8例,二尖瓣置换+主动置换6例。结果术后并发低心输出量综合征3例,早期死亡3例,二次开胸1例,无术后心包填塞、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结论风湿性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病情较重,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的术前准备,规范和恰当的围术期处理及手术技术的进步,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罗艳  詹亚琨  梁利民  徐昌民 《江西医药》2014,(11):1182-1184,1199
目的:分析12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前后肺淤血X线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2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62例二尖瓣置换病例和64例联合瓣膜置换病例(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按术后复查的X线表现分成2组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所得χ2值为6.13, P<0.05。结果表明,两组患者肺淤血愈合率不相同,单纯二尖瓣病变患者术后肺淤血愈合率高于联合瓣膜病变患者术后肺淤血愈合率。结论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半个月,单纯二尖瓣病变术后肺淤血有明显改变。部分患者肺淤血未减轻主要考虑为术前病史长,心功能差,以及早期并发症的影响,还有远期遗留左心房增大、肺动脉高压、风湿活动、服药不规律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37例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的瓣膜置换术的经验。方法37例患者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采用右心房-房间隔入路,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30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双瓣置换7例;21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同时行三尖瓣DeVega成形。结果围术期死亡2例,主要死亡原因为出血和低心排症。32例患者随访6个月~6年,无远期死亡,疗效满意。结论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再狭窄,而接受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注意术中操作,良好的心肌保护及正确的围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瓣膜置换术是安全的,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并探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脱垂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80例二尖瓣脱垂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二尖瓣不同的病理状况,采用缘对缘技术、矩形切除、人工瓣环成形技术以及检索置换等方法进行治疗,同时对部分患者合并的各类心内病变进行综合治疗,术中采用经食道超声检查以及注水试验检测二尖瓣成形效果,术后对成形效果进行超声检测。结果术中经食道超声检查显示,2例患者成形效果较差,1例患者出现二尖瓣叶前向运动( SAM现象),均改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1周以及6个月回院复诊显示患者左室舒末内径以及左房内径相比术前有明显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相比术前有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二尖瓣脱垂患者的不同病变,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为令人满意的成形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 我院自1983年10月至1986年12月于10例二尖瓣重症患者围术期应用硝普钠,疗效满意。10例中,男4,女6,年龄范围为21~39(平均31.4)岁。风湿性心瓣膜病7例,二尖瓣前瓣腱索断裂、先天性二尖瓣前瓣裂及左房粘液瘤累及二尖瓣各1例。术前心衰Ⅳ~o7例,Ⅱ~o3例。实行二尖瓣替换3例,二尖瓣直视成形2例,二尖瓣替换及三尖瓣成形3例,二尖瓣闭式分离及左房粘液瘤摘除各1例。手术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34例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经验,分析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二尖瓣成形手术的患者34例,其中包括二尖瓣瓣膜退行性变22例;二尖瓣先天性病变5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性病变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4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3例。34例患者术前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二尖瓣反流量轻度7例,反流量中度8例,反流量中到重度12例,反流量重度7例;左心房内径24~71(45.1±09.13)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30~86(60.13±7.89)mm。所有患者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成形术,术中经打水实验及食道超声监测成型效果。结果所选取的34例患者无1例死亡,术中经打水实验及食道超声监测成形效果较好,术后1周复查心脏超声示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与术前相比明显缩小,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半年患者心功能均有显著提高。结论根据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病变情况,术中准确判断二尖瓣的病变,采用相应的成形技术,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术中行注水实验和心脏超声监测能为判断手术效果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8例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心功能Ⅱ级148例(45%)、Ⅲ级110例(34%)、Ⅳ级70例(21%)。328例患者中二尖瓣置换(MVR)162例,主动脉瓣置换(AVR)98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DVR)63例,三尖瓣成形32例,合并冠心病术中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例。结果本组研究328病例共死亡9例,病死率2.74%,其中MVR死亡4例、AVR死亡3例、DVR死亡2例。术后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5例,心律失常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结论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后多数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车正兰  何庆根 《贵州医药》1995,19(4):206-207
本文报告主动脉瓣返流220例,其中有冠心病130例,风湿性主动脉瓣膜病43例,单纯主动脉瓣(环)钙化21例,高血压病15例,先心病,扩心病各2例,甲亢心1例,结果表明,冠心病,单纯主动脉瓣(环)钙化、以轻、中度返流为主,风湿性主动脉瓣膜病则以中、重度返流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术中三维超声技术检测二尖瓣成形术前后二尖瓣环空间构型的变化.方法 选择单纯二尖瓣退行性变导致重度瓣膜反流患者36例,无其他合并心脏疾病.入院后体表二维超声检测,在手术室术前经食管三维超声检测复查二尖瓣反流部位和程度,以及二尖瓣瓣环空间构型,包括二尖瓣环环径、横径、纵径、瓣环高度、前叶合后叶非平面夹角等,并初步确立手术成形方法.术后同样进行三维食管超声检测相同内容.结果 36例患者术前体表二维超声检查与术中发现完全吻合者26例(72.2%),部分吻合6例(16.7%),差距较大4例(1 1.1%).在整个心动周期中二尖瓣环持续呈“马鞍形”,于前外侧交界、后内侧交界处较低,于前瓣环、后瓣环较高.手术前后瓣环周长、瓣环横径和瓣环纵径分别为(12.4±1.4)、(7.5±0.5)cm;(34.8±2.7)、(21.8 ±1.8)mm;(34.9±3.1)、(20.4±2.1)mm.手术前后瓣环周长、瓣环横径和瓣环纵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收缩期,前瓣环与后瓣环之间夹角较大,在舒张期,前叶侧瓣环与后叶侧瓣环之间夹角较小.二尖瓣成形术后二尖瓣瓣环周长、横径、纵径较术前有减少.术前二尖瓣横径和纵径测量值几乎相同,在术后则纵径/横径达到93%.瓣环高度由术前(8.4±0.6) mm降低到术后的(3.0±0.1)mm,瓣环高度/横径比值由术前24%降低到14%.前后瓣环非平面夹角在成形术后由(135±14)°增加为(145±13)°,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二尖瓣成形术后瓣环空间构型会由于人工瓣环的使用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