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12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致病原 ,虽然大多症状较轻 ,但其较易发生肠道外感染或损害。每年发展中国家约有 87万人死于本病[1] ,心肌损害是其中死亡原因之一 ,我院 2 0 0 2年 1月至12月共收治轮状病毒肠炎 12 3例 ,发生心肌损害 87例 ,占 70 73 %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0 0 2年 1月~ 12月因腹泻在我院住院患儿中 ,常规采集新鲜大便进行轮状病毒抗体测定 ,阳性者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 ,且病程少于 3d ,无先天性心脏病 ,无心肌炎及各种肌肉疾病 ,无肝肾疾病和各种脑损伤 ,统计符合上述条件表 1 两组心肌酶谱…  相似文献   

2.
2005年9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87例,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心肌酶谱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对心肌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及对照组各60例,收集血清,测定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5项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轮状病毒肠炎组α—HBD及CK、CK—MB显著增高(P〈0.01)。其他指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常合并心肌损害。该组60例患儿中心肌损害发生率为40%。  相似文献   

4.
5.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以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收治的患儿共126例,全部患儿均为急性起病,排水样或蛋花汤样便,伴或不伴呕吐、发热症状,无先天性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和心肌炎等疾病,其中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为观察组,粪便中未检测出轮状病毒的患儿为对照组,两组各63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心肌损害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轮状病毒对心肌损害发生率的影响,可以通过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状况来分析,患儿最常见的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轮状病毒造成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水平显著上升,可导致心肌损害的发生。因此,加强对粪轮状病毒抗原的检测,可有效观察其心肌损害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轮状病毒抗原阳性,临床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59例患儿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本组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患儿予抗病毒,营养心肌等治疗后均治愈。结论轮状病毒肠炎不单纯是肠道感染,也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尤其应注意心肌损害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近年来,轮状病毒感染导致肠道外损害引起国内临床工作者的重视.现将本院2000年1月~2002年12月,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46例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对 33例病毒性肠炎患儿和 15例正常儿童进行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的检测。结果发现 ,肠炎组患儿心肌酶谱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显著P <0 .0 1;肠炎组10例患儿有轻度的心肌缺血。我们认为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急性期存在潜在的心肌损害。护理工作中除加强液体疗法 ,做好一般常规护理外 ,应加强心脏体征观察。1 材料与方法1 1 对象。 33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肠炎患儿 ,大便次数 >5次 /d ,稀水便或蛋花样大便 ,无脓血 ,大便常规WBC <5个 /Hp,无红细胞及脓球 ,大便培养 (- )。其中男 2 0例 ,女13例 ;年龄 2个月~ 8岁 ,<1岁…  相似文献   

10.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并发心肌损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小儿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炎并发心肌损害(myocardial damage,MD)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诊疗。方法收集207例RV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导致MD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7例RV肠炎患儿中,合并MD 112例(54.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1岁、中度及重度脱水、酸中毒、心电图异常是小儿RV肠炎并发MD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1岁是小儿RV肠炎并发M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有中度或重度脱水、酸中毒、心电图异常的RV肠炎患儿,尤其当年龄≤1岁时,需重点监测心肌损害情况,并及时给予保心等干预治疗,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佐治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 将61例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维生素C及能量合剂营养心肌治疗;治疗组加用左卡尼汀,疗程均为14 d。观察治疗前后患儿心肌酶谱、心电图的改变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组心肌酶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心电图恢复正常率(91.6%)优于对照组(83.3%),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和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卡尼汀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轮状病毒肠炎是婴幼儿秋冬季常见病,近几年发现该病伴有心肌损害的病例有逐渐增多趋势[1].2003~2007年我院共收治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142例,其中64例合并心肌损害,占45.1%.现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损害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73例病毒学确诊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行心肌酶谱,血生化,心电图及胸片检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婴幼儿心肌损害发生率达52.1%,伴严重腹泻、脱水,酸中毒时心肌损害发生率分别为:62.2%,58.9%,68.0%,明显高于单纯腹泻的心肌损害(P<0.05)。而心肌损害不受发病年龄及是否存在发热、呼吸道感染影响(P>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易并发心肌损害,心肌损害程度与腹泻轻重、脱水程度,酸中毒有关,与发病年龄,是 在发热与呼吸道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14.
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在我院住院的轮状病毒性肠炎200例,按年龄分为甲乙两组,对其临床表现、发病率、心肌酶谱、离子、心电图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甲组发病率、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心肌损害高于乙组,两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轮状病毒性肠炎可合并心肌损害,其发生率的高低除与年龄有关外,与发热、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林琴 《当代护士》2006,(2):56-57
总结了178例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患儿的护理体会,分别从病情观察,补液的方法,饮食干预等方面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6.
盛曙君 《临床医学》2007,27(11):83-84
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我们通过金标法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的60例患儿心肌酶谱进行检测分析是否存在心肌损害及损害的程度。现将观察结果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在我院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且既往无心脏病史,无肝肾疾病及肌肉疾病,无中毒性脑病,发病到入院时间≤3 d的患儿中随机抽取6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36个月。其中单纯肠炎32例,肠炎合并脱水酸中毒28例。同时从同期入托体检正常儿中随机抽取6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均予静脉滴注维生素C针及口服辅酶Q10胶囊治疗。1.2方法:观察组于入…  相似文献   

17.
轮状病毒肠炎与肠外脏器损害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70年代轮状病毒(RV)被人类发现以来,已成为全球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4亿儿童感染RV,约有100万死于RV腹泻,在中国小儿腹泻的构成比中,RV约占40%左右,位居国内小儿腹泻病原第1位。近年来RV引起肠道外多系统损害渐为各国学者重视,作者就南京市儿童医院收治的57例RV肠炎进行回顾分析,以了解多系统损害与RV腹泻诸因素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7):1266-1267
现将我院2004-09~2005-03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住院患儿分别进行心肌酶谱检查。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心肌损害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心肌酶明显下降,痊愈52例,好转8例.结论:早期确诊、及时纠正脱水、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和果糖营养心肌等药物干预是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心肌损害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轮状病毒肠炎与肠外脏器损害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70年代轮状病毒(RV)被人类发现以来,已成为全球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4亿儿童感染RV,约有100万死于RV腹泻,在中国小儿腹泻的构成比中,RV约占40%左右,位居国内小儿腹泻病原第1位[1]。近年来RV引起肠道外多系统损害渐为各国学者重视,作者就南京市儿童医院收治的57例RV肠炎进行回顾分析,以了解多系统损害与RV腹泻诸因素间的关系。1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2004年7~11月收住的RV腹泻患者,男36例,女21例,年龄2个月~15月,平均(6.91±2.83)岁,入院时病程1~20 d,其中有发热41例,热程1~7 d;有脱水25例。按照199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