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项非侵入性、无痛性神经系统检测和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近年来,经颅磁刺激在脑梗死、癫痫、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就经颅磁刺激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及基础研究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问世以后立即受到神经学界的关注。临床上用于运动诱发电位的检查,并作为描记运动皮质区域的手段用于深入研究大脑(特别是大脑皮质)的功能。在早期的研究过程中,经颅磁刺激(TMS)表现出短时间内影响皮质兴奋性的现象,从而吸引许多研究者开展磁刺激与脑功能的试验。近年国内外的学者也开始着手研究其在脑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一种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通过对大脑施加脉冲磁场,引起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从而影响脑内代谢及神经电活动.近年来TMS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后运动、语言、吞咽、认知等功能障碍的康复评估和治疗中,是脑调控研究的一大热点.然而TMS作用于脑卒中的...  相似文献   

5.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一种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通过对大脑施加脉冲磁场,引起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从而影响脑内代谢及神经电活动。近年来TMS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后运动、语言、吞咽、认知等功能障碍的康复评估和治疗中,是脑调控研究的一大热点。然而TMS作用于脑卒中的机制尚不明确,生物学标志物作为可测量的客观指标,常用于分析治疗效果。本文首先介绍TMS应用的理论基础,接着以治疗前后生物学标志物指标变化作为切入点,探讨TMS治疗脑卒中的疗效机制,从神经电生理、功能性核磁共振、组织细胞因子和功能性近红外光谱四个角度出发,总结并归纳TMS治疗脑卒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一种新的抑郁症无创治疗方法,可以引起脑组织神经元去极化或者超极化.通过在接近头皮的位置使用有规律震荡的磁场在诱导出通过大脑电流.其本质是通过电流产生的快速改变的电磁场,在脑内产生电刺激.一台经颅磁刺激设施产生的磁场强度为1.5~3 Tesla,但是持续时间很短暂,为毫秒级.在技术的早期阶段,经颅磁刺激装置只能释放出单脉冲,而现在的装置可以释放出一系列连续的脉冲,因而称作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传统的经颅磁刺激线圈产生的一个磁脉冲只能达到装置所在一面的大脑皮层,脉冲也只能够传人装置下脑皮层2~3 cm[1].然而目前的经颅磁刺激装置,可以将脉冲磁刺激释放到脑皮层更深的部位.这种装置已经用于抑郁症临床治疗,并且已经通过了美国FDA的批准[2].  相似文献   

7.
失眠障碍在临床上很常见,是许多慢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伴有客观短睡眠时间,能显著增加认知功能损害、焦虑抑郁情绪及躯体不适感等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自从1980年代初期开发出经颅磁刺激以来,现已有一系列重复经颅磁刺激方案可用于神经、精神疾病和失眠障碍的治疗。文章就经颅磁刺激及其在失眠障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障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治疗用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38例,随机分为经颅磁刺激治疗加药物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各19例,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其疗效。结果:经过4周治疗,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经颅磁刺激治疗结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近期疗效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袁珊 《西部医学》2017,29(6):881-883
【摘要】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基于经颅磁刺激发展而来的一项新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它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非侵入性地刺激大脑皮层,从而改变刺激部位及与其存在解剖连接部位的皮层兴奋性。本文就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的刺激技术参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邵芳  夏瑛 《现代实用医学》2013,(12):1352-1353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按照入院日期的单双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rTMS,对照组给予相同的假rTMS。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评定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AMD、CGI-SI评分均较治疗前低(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实施低频rTMS治疗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rTMS组(20例)和伪rTMS组(20例).rTMS组给予频率为20 Hz,15 min/次,5次/周,为期4周,共计20次的高频rTMS治疗,治疗部位为左前额叶背外侧.伪rTMS组使用相同的治疗方案,采用伪线圈进行治疗.在治疗前1d和治疗结束第2天上午进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和Stroop色词测试,评估患者执行功能改变状况.结果 治疗前,2组WCST和Stroop色词测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rTMS组较伪rTMS组WCST完成分类数增加、正确应答数增加、持续性错误数降低、总错误数降低(P<0.05);rTMS组Stroop色词测试读颜色卡片时错误降低,读颜色字卡片时所用时间缩短、错误数减少,读色词冲突卡片时所用时间缩短、错误数减少(P<0.05).结论 高频rTMS治疗4周可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执行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近年来,关于失眠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非药物疗法具有安全有效的优势而更易被人们接受。其物理疗法中的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的效果显著,备受关注。因此,对经颅磁刺激的原理及其在失眠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有一定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 1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2组患者均给予奥氮平口服治疗,每日10~20 mg,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r TMS治疗。治疗前后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疗效并测定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PANSS阴性、阳性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PANSS阴性、阳性评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6周后血清BDN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6周后血清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 TMS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经颅磁刺激在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的效果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Jin X  Wu X  Wang J  Huang B  Wang Q  Zhang T  Niu Z  Zhang X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8):534-537
目的 探讨经颅磁刺激 (TMS)在促进脑梗死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在基本治疗相同的情况下 ,将TMS康复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分组比较 ,观察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 ,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经TMS治疗后的康复组 6 3例 (有效率 90 5 % )明显优于对照组 6 0例 (有效率6 8 3% ) ;TMS康复治疗对 75岁以下患者有效 (P <0 0 0 1) ,对 75岁以上患者疗效趋向不显著 (P >0 0 5 ) ;发病 3个月内组经TMS治疗后的FMA评分为 5 9 0± 2 2 8,发病 3个月后进行TMS康复治疗组治疗后的FMA评分为 4 5 4± 14 8,发病 3个月内尽早康复治疗优于发病 3个月后进行TMS康复治疗组。结论 TMS康复运动功能疗效肯定 ,且其康复疗效受年龄影响 ,尽早TMS治疗有益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17.
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心境障碍。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rTMS)主要通过影响大脑神经网络、神经递质、神经元的可塑性、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等途径发挥其抗抑郁作用,影响rTMS效果的因素包括rTMS本身的因素(刺激部位、频率、强度、治疗时间等)及患者因素(病程长、年龄大、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皮质萎缩、药物使用等),其抗抑郁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其安全性及耐受性高,给抑郁症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的疾病,美国心血管疾病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统计,每40 s就有一位新的脑卒中患者出现[1],而在这样庞大的患者群体中仅有约30%的患者手功能恢复良好,这使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参与度受到很大的影响。手在人的日常作业及社会活动中有着很关键的作用,因此康复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应更关注如何促进脑卒中后手运动障碍患者的康  相似文献   

19.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是Sheffield大学Barker教授于1985年首次提出的一种通过磁场刺激大脑皮质诱导皮层下产生电流的一种神经电生理技术.美国于1992年率先推出了第一台重复经颅磁刺激仪,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是指重复进行成串的规律性TMS脉冲刺激,基于rTMS具有无痛、无创伤、安全性高、操作简便等特点,目前不仅应用于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价,也扩展到疾病的治疗,特别是近几年rTMS治疗脑梗死进入了一个新的研究阶段.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最高的疾病,脑梗死后大部分存活患者存在残疾,主要为肢体运动功能的障碍,现将rTMS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对患有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患者实施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收集商丘市第二人民医院80例患有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对照组采用假刺激方案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精神症状表现改善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患者实施辅助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