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敏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723-472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体部肿瘤灌注技术在肾脏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40型多层螺旋CT的电影模式(1s/周),0.6mm层厚,40层,120kV,60mA,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50ml(300mgI/ml),流率4.0ml/s,延迟8s,数据采集55s,在siemens-mmwp Perfusion 2软件包分别测量16例肾癌、15例良性病变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比较容易获得灌注图像,可以清晰直观的显示出肿瘤大小和轮廓,并可定量检测肿瘤内部的组织灌注状态。肾癌组的BF、BV、MTT、PS的平均值分别为(250.81±21.88)ml/(100g·min)、(19.01±4.10)ml/100g、(9.87±3.90)s、(15.27±8.02)ml/(100g·min);良性病变组的BF、BV、MTT和PS的平均值分别为(70.82±6.91)ml/(100g·min)、(8.19±2.40)ml/100g、(10.11±1.67)s、(3.18±2.55)ml/(100g·min)。两组间比较,BF、BV、PS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值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脏良、恶性病变的BF、BV、P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SCT灌注成像方法对其判断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肿瘤CT灌注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钼靶检查发现乳腺肿块性病变(21个病灶)行CT灌注扫描,使用电影模式,0.5s/圈,5mm层厚×4,120kV,60mA延迟时间10s,总扫描时间50s,使用GEAW4.2工作站和Perfusion3软件包,对生成的动态图像数据和图像强度随时间变化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考察各种与灌注相关的参数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癌组血流量(BF):(36.46±17.62)ml/(min·100g),血容量(BV):(13.76±8.59)ml/100g,平均通过时间(MTT):(28.23±15.75)s;血管表面通透性(PS):(16.45±12.36)ml/(min·100g),良性肿块组BF:(17.35±10.67)ml/(min·100g);BV:(4.63±3.47)ml/100g;MTT:(25.52±12.91)s;PS:(3.57±3.36)ml/(min·100g),两组BF、BV、PS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提供了乳腺肿块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在显示形态学变化的同时反映生理功能的改变,在乳腺肿块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胃肿瘤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的临床价值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胃肿瘤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灌注成像参数的差异,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64 MSCT对34例经胃镜及术后病理证实的胃肿瘤患者行灌注成像扫描,根据病理结果将34例患者分成3组:胃癌组(n=23)、胃淋巴瘤组(n=4)和胃间质瘤组(n=7) .计算癌肿感兴趣区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 flow, BF) 、血容量(blood volume, 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和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 PS) .并对各灌注参数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胃癌组BF、BV、MTT和PS平均值分别为(69.36±49.62) ml/(100 g·min)、(5.78±2.58)ml/100 g、(8.64±6.02)s和(38.60±24.46)ml/(100 g·min) ; 胃淋巴瘤组为(23.60±14.87)ml/(100 g·min) 、(2.64±0.58)ml/100 g、(10.68±5.33)s和(22.51±15.99)ml/(100 g·min), 胃间质瘤组为(50.66±30.92)ml/(100 g·min)、(4.95±1.61)ml/100 g、(11.23±8.09)s和(10.05±8.96)ml/(100 g·min).其中胃癌组与淋巴瘤组BF、BV和PS平均值,胃癌组与胃间质瘤组PS平均值以及胃淋巴瘤组与胃间质瘤组BV平均值之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胃淋巴瘤组与胃间质瘤组BF和PS平均值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与胃间质瘤组BF平均值及胃癌组、胃淋巴瘤组和胃间质瘤组MTT平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 MSCT灌注成像能从血流动力学方面为胃肿瘤提供定量信息,不同病理类型的胃肿瘤灌注参数值在总体上有显著差异,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7例乳腺肿块性病变患者(22个病灶)行多层螺旋CT电影模式灌注扫描,其中乳腺癌9例,良性肿块8例.对生成的动态图像数据进行测量分析,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血管表面通透性(PS),所得数据按乳腺癌与良性肿块分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乳腺癌组BF(35.92±8.36)mL/(min·100g),BV(12.79±3.13)mL/100 g,MTT(15.37±4.45)s,PS(19.72±5.08)mL/(min·100g);良性肿块组BF(16.83±5.36)mL/(min·100g),BV(5.35±2.43)mL/100g,MTT(16.54±4.19)s,PS(5.47±2.83)mL/(min·100 g),两组BF、BV、PS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的血流量、血容量和毛细血管通透性明显高于良性肿块,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对定量评价肿瘤组织血流动力学改变,区分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肿瘤中心组织和肿瘤边缘组织的有效性,以及定量监测肿瘤微血管系对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反应的有效性. 方法 15只一侧大腿植入VX2肿瘤的新西兰大白兔分为2组,1组行抗血管治疗(n=11),1组为对照组(n=4).于肿瘤种植1周后、治疗1周后和治疗2周后进行DEC-CT扫描,分别计算肿瘤区、肿瘤边缘区、肿瘤中心区和正常组织区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 mean transit time,MTT)和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并对各灌注参数值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肿瘤区和正常组织区的BF、PS、MTT值分别为(149.32±30.99)ml/(100 g·min)、(28.24±5.15)ml/(100 g·min)、(2.79±0.66)s和(32.18±4.10) ml/(100 g·min)、(11.88±0.71)ml/(100 g·min)、(6.57±0.90)s,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核心区和肿瘤边缘区的BF、PS、MTT值分别为(175.70±34.43)ml/(100 g·min)、(32.43±6.52) ml/(100 g·min)、(3.87±0.84)s和(19.07±3.58)ml/(100 g·min)、(18.75±2.10) ml/(100 g·min)、(8.11±1.44) s,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肿瘤区的BF、 BV、 PS、MTT值在治疗后第2周后从187.57 ml/(100 g·min)、5.21 ml/100 g、30.74 ml/(100 g·min)、3.87 s改变为118.48 ml/(100 g·min)、4.21 ml/100 g、24.02 ml/(100 g·min)、4.27 s,对照组从129.74 ml/(100 g·min)、3.22 ml/100 g、25.85 ml/(100 g·min)、3.68 s改变为362.33 ml/(100 g·min)、10.86 ml/100 g、39.31 ml/(100 g·min)、3.54 s,改善明显. 结论 CT灌注成像技术能从血流动力学方面提供肿瘤定量信息,并能定量监测肿瘤微血管系对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的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MSCT灌注测量对乳腺肿块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体检或钼靶检查发现乳腺肿块性病变者(28个)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使用Dynamic CT perfusion system软件包,对生成的动态图像数据和图像强度随时间变化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考察各种与灌注相关的参数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癌组血流量(BF):(36.34±15.28)ml/(min·100g),血容量(BV):(14.56±8.43)ml/100g,平均通过时间(MTT):(28.58±13.45)s;血管表面通透性(PS):(17.23±11.54)ml/(min·100g),良性肿块组BF:(16.63±9.76)ml/(min·100g);BV:(4.95±3.14)ml/100 g;MTT:(26.12±10.18)s;PS:(4.15±2.38)ml/(min·100g),2组BF、BV、PS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恶性肿块的血流量和血容量明显高于良性肿块,在乳腺肿块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肾上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肾上腺的临床应用。方法对5例正常肾上腺和10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病变(肾上腺增生4例,无功能肾上腺腺瘤3例,肾上腺转移瘤3例)进行多层CT灌注成像研究,利用CT灌注软件计算灌注参数,包括相对血流量(relative blood flow,R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mit time,MTT)和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结果正常肾上腺的RBF、MTT和PS分别为0.32ml/100g/min、50.33s、0.92ml/100g/min,肾上腺增生RBF、MTT和PS分别为0.23ml/100g/min、72.19s、0.89ml/100g/min,无功能腺瘤RBF、MTT和PS分别为0.13ml/100g/min、63.42s、0.85ml/100g/min,转移瘤RBF、MTT和PS分别为0.19ml/100g/min、45.31s、0.74ml/100g/min。结论肾上腺多层CT灌注成像是可行的肾上腺功能性检查,它反映了肾上腺微循环的血流灌注状况,为肾上腺的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CT灌注技术在鉴别肺占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92例肺部占位病变患者,其中肺癌58例,病灶直径2-7cm,34例为良性,其中肺结核14例,肺脓肿6例,炎性假瘤2例,非特异性炎症6例,错构瘤4例,曲菌球2例,病灶直径2-5cm,所有病例均行多层CT灌注扫描,图像传输至工作站,应用肿瘤软件包分析,记录病变BV(血容积)、BF(血流量)、PS(表面渗透性)、MTT(平均通过时间),分析多层CT灌注成像在鉴别肺肿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92例肺部占位患者,恶性病变患者灌注参数BF、BV、MTT、PS参数均较良性组高,两组间BV、MTT及PS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BV值≥6mg/100g作为恶性病变阈值,则多层CT灌注成像诊断良性组符合率为64.71%,恶性组符合率则达100.00%。若以PS值≥30ml/min·100g作为恶性病变阈值,34例良性肺病变中,30例确诊,符合率为88.24%,4例误诊(肺结核2例,肺脓肿2例),58例恶性病变中,50例确诊,8例误诊,符合率为86.21%。结论恶性肺肿瘤CT灌注参数BV、PS值均高于良性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可反映不同性质肺肿瘤病变微血管特征,有利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评价正常腮腺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采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T 对37例正常腮腺进行CT灌注扫描,应用syngo body perfusion软件中Head/neck Tumor灌注模式进行数据后处理,分别测量正常腮腺、咬肌的血流量(BF)、patlak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的平均值及时间-密度曲线(TDC)形态。结果 37例正常腮腺的BF、BV和PS的平均值分别为(38.40±13.63)mL/100mL/min,(4.16±2.28)mL/100mL,(38.08±11.58)mL/100mL/min。同侧腮腺浅叶和深叶的同一灌注指标无明显差异;左、右侧腮腺的同一灌注指标无明显差异;正常腮腺与肌肉的同一灌注指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正常腮腺灌注值与年龄之间无相关性。正常腮腺的TDC类型主要表现为缓升-缓降型。结论 CT灌注参数和时间-密度曲线可定量评价正常腮腺组织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实现腮腺血流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肺部良恶性肿瘤多层螺旋CT(MSCT)各灌注参数的改变和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40例患者中良性病变组6例、恶性肿瘤(肺癌)组34例,均行肺血流的CT灌注扫描。应用去卷积算法模式计算相应病变区域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S)。根据不同肿瘤的相关参数图来评价良恶性肿瘤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 34例肺癌患者BF、BV和PS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其中PS值>25[mL·(100g·min)-1]的敏感性为97.06%、特异性为83.33%,而MTT值与良性病变无显著差异。结论灌注参数BF、BV和PS可有效的评价肺部病变的血流状态,在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上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胃肿瘤CT灌注成像临床价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胃肿瘤CT灌注成像的可行性,评价其在胃肿瘤性病变诊疗中的初步价值。[方法]对13例胃肿瘤患者进行了4排和16排CT灌注成像扫描。采用CT电影扫描技术对肿瘤中心层面进行灌注扫描,层厚10 mm/2 i;使用高压注射器经右肘前静脉快速团注造影剂,剂量45~50 mL,注射速度3.5~4.0 mL/s,扫描延迟时间5 s,扫描总时间45 s。利用胰腺模式进行CT灌注数据的处理,计算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以及表面渗透性(PS)。[结果]正常胃壁的BF、BV、MTT、PS分别为(357.24±212.44)mL/(min·100 g)、(16.53±9.78)mL/100 g、(4.29±3.12)s、(36.40±39.54 )mL/(min·100 g);胃肿瘤的则为(62.18±38.1)mL/(min·10 0 g)、(5.21±4.58)mL/100 g、(1 1.79±8.18)s、(13.09±12.62)mL/(min·100 g),P值 分别为0.0017、0.014、0.04和0.036。[结论]CT灌注成像可提供胃肿瘤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在 胃肿瘤的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其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对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52例鼻咽癌治疗前行螺旋CT动态扫描,通过时间-密度曲线计算鼻咽癌和未受侵犯的翼外肌的灌注数据。患者均接受放疗,外照射至放疗剂量DT50Gy时行鼻咽部CT复查,分别测量治疗前和外照射放疗剂量DT50Gy时肿瘤最大截面积,观察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等功能参数与肿瘤消退率(Rs0-50)的关系。结果:52例鼻咽癌的BF、BV、MTF和PS分别为(385.79±39.08)ml·min^-1·100g^-1,(14.49±16.29)ml/100g,(3.34±1.5)S和(65.13±10.02)ml·min^-1·100g^-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F、BV、MTT、PS和肿瘤面积与Rs0-50均无相关关系(P〉0.05)。将Rs0-50≤0.75定为放疗低敏感组,〉0.75为高敏感组,放疗高敏感组的BV和BF均显著高于放疗低敏感组(P〈0.01),而Ps明显低于放疗高敏感组(P〈0.01)。结论:鼻咽肿瘤组织的CT灌注参数BV、BF能预测其对放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咽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Emotion6多层螺旋CT机对22例鼻咽癌,11例鼻咽炎症及20例无鼻咽疾病患者进行鼻咽灌注扫描,用其专用灌注软件perfusion灌注软件分别测量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P)等指数,以评价鼻咽癌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规律性。结果:鼻咽癌组BF、BV、TP95%可信区间分别为131.29—178.98ml/(min·100g),20.30-27.18ml/100g,19.77-25.60s,鼻咽炎症BF、BV、TP95%可信区间分别为(78.66±29.56)ml/(min·100g),(15.66±11.87)ml/100g,19.01—29.17s,正常对照组BF、BV、TP95%可信区间分别19.02—33.39ml/(min·100g),4.58—7.59ml/100g,18.00—25.2080鼻咽癌、鼻咽炎症及对照组BF、BV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T灌注成像可用于评价鼻咽癌及鼻咽炎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鼻咽癌的鉴别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技术测量和评价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肾脏血流灌注情况,探讨急性胰隙炎肾脏血流变化的特点。方法对24例正常对照组和59例急性胰隙炎病例组,其中轻症胰腺炎21例,重症胰腺炎38例,行64排128层螺旋cT肾脏灌注检查。在工作站上使用perrusion 4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感兴趣区的灌注参数值,包括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w volume,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和表面渗透积乘积(permeability suface area product,PS)。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摹MAP、SAP较正常对照组肾皮质BF值明显减低,MTT值明显延长[肾皮质BF对照组(345.74±106.69)ml.100g-1·mn-1,MAP组(261.56±49.96)ml·100g-1.min-1,SAP组(229.28±29.51)ml.100g-1·min-1;P〈0.05。MTT:对照组(7.89±4.69)s.MAP组(10.19±1.99)s,SAP组(12.67±4.23)S,P〈0.05],SAP较正常对照纽肾皮质Ps值明显减低[对照组(69.08±38.87)ml.100g-1.min-1,SAP组(52.82±25.59)ml.100g-1.min-1;P〈0,05];3组间的肾髓质参数及肾皮质BV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导致肾脏皮质BF值明显减少,MTT明显延长,肾髓质各参数及肾皮质Bv值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灌注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09年9月在我院接受胰腺多层螺旋CT胰腺灌注检查的受检者60例为本组研究对象,其中胰腺癌患者18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肿瘤组。正常胰腺人数42例为对照组。测量分析两组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及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结果两组的BF、PS平均值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两组BV平均值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MTT平均值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诊断胰腺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64层螺旋CT灌注参数值与灌注图变化在肾积水患者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65例肾积水患者纳入观察组,由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中随机抽取65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均应用64层螺旋CT扫描仪检查,先行常规CT平扫,采取多层连续动态电影扫描模式对所选层面进行灌注扫描,之后行CT增强扫描。分析肾积水患者CT影像表现、灌注图,对比肾积水患者与正常体检者肾皮质及肾髓质BF、PS、BV、PBV等CT灌注参数。结果肾积水患者CT影像主要表现为患侧后腹膜纤维化致患侧输尿管狭窄、肾盂输尿管扩张及肾功能减退。肾积水患者的肾皮质BF、PS、BV、PBV等参数值分别为(208.4±28.6)ml·100ml~(-1)·min~(-1)、(30.7±6.6)ml·100ml~(-1)·min~(-1)、(27.5±4.3)ml·100ml~(-1)、(46.6±5.0)ml·100ml~(-1),肾髓质BF、PS、BV、PBV等参数值分别为(102.7±18.2)ml·100ml~(-1)·min~(-1)、(51.7±7.2)ml·100ml~(-1)·min~(-1)、(18.5±4.0)ml·100ml~(-1)、(21.2±1.6)ml·100ml~(-1),均低于正常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具有较高空间与时间分辨率,可获得良好解剖图像与清晰三维图像,利用灌注图及灌注参数对患肾功能进行精确定量评价,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功能CT(f-MSCT)灌注成像在兔乳腺VX2种植瘤放疗前后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只种植VX2癌株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放射治疗组(16只)和对照组(8只),分别于肿瘤种植后2周、放射治疗结束后1周(即肿瘤种植后5周)行CT灌注扫描,获得放疗前后肿瘤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均值,统计学分析各参数之间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前,放射治疗组与对照组灌注参数BF、BV、PS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放射治疗组与对照组灌注参数BF、BV、PS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射治疗组治疗后灌注参数BF、BV、PS值均较放射治疗组放疗前及对照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MSCT灌注成像能反映兔VX2种植瘤放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以用来对肿瘤放疗的早期疗效进行评价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