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对剖宫产患者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效果及罗哌卡因的量效关系。方法 择期行剖宫产的单胎和妊娠足月初产妇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n=20):1%罗哌卡因15 mg复合5μg舒芬太尼(SR1组);1%罗哌卡因13 mg复合5μg舒芬太尼(SR2组);1%罗哌卡因10 mg复合5μg舒芬太尼(SR3组),生理盐水稀释至3 mL。L3-4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将混合液注入蛛网膜下腔。记录3组的感觉、运动阻滞情况、术中麻醉效果、硬膜外用药量、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血压和心率的变化、胎心变化情况、新生儿出生后1,5 min时Apgar评分、脐动脉pH值和BE值、术后不良反应与处理,用概率单位回归方法建立罗哌卡因的量效关系直线方程,计算ED50及ED95。结果 SR3组麻醉效果分级低于SR1、SR2组(P<0.05)。3组的最高阻滞平面、达到最高平面的时间及达到Bromage 3级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SR3组麻醉平面消退至T12的时间及Bromage分级恢复至0级的时间均短于SR1、SR2组(P<0.01)。SR3有12例(60%)Bromage分级达到3级,低于SR1、SR2组(P<0.05)。罗哌卡因的量效关系直线方程为:Y=-3.117+8.046logX,决定系数(r2)为0.997。ED50(95%可信区间)和ED95(95%可信区间)分别为9.8 mg、15.2 mg。3组在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黄碱和阿托品使用率、新生儿出生后1,5 min时Apgar评分差异及脐动脉pH值和BE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随访未发现有任何神经并发症。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可以安全用于剖宫产麻醉,罗哌卡因的ED50及ED95分别为9.8 mg和15.2 mg。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术中麻醉效果,探讨罗哌卡因理想剂量。方法:选择120例单胎、足月妊娠,需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三组,A组、B组、C组,每组40例,选择L2~3间隙行腰-硬联合麻醉,腰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药为舒芬太尼5μg复合0.75%罗哌卡因,罗哌卡因剂量分别为:A组1.1 ml(8.25 mg),B组1.0 ml(7.5 mg),C组0.9 ml(6.75 mg)。观察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阻滞平面、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平面达T6~T8的例数,A组高于B组、C组(P<0.05);麻醉效果A组、B组高于C组(P<0.05);低血压、恶心呕吐的发生率A组高于B组、C组(P<0.05)。三组新生儿娩出后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5μg复合0.75%罗哌卡因1.0 ml用于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提供满意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蛛网膜下腔阻滞中比较理想的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3 mg加入舒芬太尼鞘内注射对舒芬太尼分娩镇痛量效反应关系的影响。方法50名单胎、初产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罗哌卡因3 mg联合舒芬太尼鞘内注射,B组仅予舒芬太尼鞘内注射。采用Dixon and massey序贯法求出两组舒芬太尼分娩镇痛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及95%可信区间(95%CI),记录两组用药后的运动阻滞情况、不良反应及新生儿出生后1、5 min时Apgar评分。结果A组舒芬太尼ED_(50)为2.4μg,95%CI为1.5~3.4;B组舒芬太尼ED_(50)为3.3μg,95%CI为2.2~4.5。两组产妇的运动阻滞情况、不良反应及新生儿出生后1、5 min的Apgar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罗哌卡因3 mg联合舒芬太尼鞘内注射用于分娩镇痛可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并且对产妇运动阻滞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罗派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肥胖剖宫产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观察。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肥胖产妇48例,年龄21~36岁,孕36~41周,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罗派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RS组)、罗派卡因组(R组),每组24例。RS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注入1%罗派卡因1.2 ml加5μg舒芬太尼加50%葡萄糖0.2 ml,R组注入1%罗派卡因1.2 ml加50%葡萄糖0.2 ml。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最高平面,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下肢运动阻滞Bromage分级,腹部肌松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RS组持续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牵拉反应RS组低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皮肤瘙痒RS组高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下肢运动阻滞和腹部肌松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 mg罗派卡因复合5μg舒芬太尼重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效果完善,不良反应少,可安全应用于肥胖剖宫产患者。  相似文献   

5.
田国锐  夏夏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2):1757-1760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等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足月剖宫产产妇80例,ASA Ⅰ~Ⅱ级,将80例产妇随机分为A、B、C 3组,其中A、B组各27例,C组26例。麻醉药,A组0.5%盐酸罗哌卡因10 mg+舒芬太尼5 μg;B组0.5%盐酸罗哌卡因11.25 mg+舒芬太尼5 μg;C组0.5%盐酸罗哌卡因12.5 mg+舒芬太尼5 μg。结果3组产妇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达T8及以上的比例及阻滞平面达T8以上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麻醉效果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术中使用升压药的比例,C组高于A组和B组(P < 0.05)。3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与时间因素、组间因素、时间因素和组间的交互效应的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中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等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时,盐酸罗哌卡因的适宜剂量为11.25 mg,可以满足剖宫术麻醉起效快、效果好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用于下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行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I组罗哌卡因10mg、II组罗哌卡因7.5mg+舒芬太尼5μg和III组罗哌卡因7.5mg+舒芬太尼2.5μg,观察各组感觉与运动阻滞效果。结果 II组起效时间快于I组、III组,麻醉镇痛维持时间长于I组、III组,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却短于I组,麻醉并发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用于下肢手术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喻金政 《现代医学》2011,39(6):718-719
目的:确定剖宫产患者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量效关系。方法:择期剖宫产者100例,随机、双盲分为4组。于L3~4间隙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分别注射罗哌卡因10(A组)、15(B组)、20(C组)、25mg(D组)。采用针刺法测定感觉阻滞平面,改良Bromage评分法测定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记录麻醉后不良反应。采用Probit法计算50%和95%患者镇痛有效的罗哌卡因剂量(ED50和ED95)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罗哌卡因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为16.7 mg和14.1~18.8 mg,ED95及其95%可信区间为26.8 mg和23.6~34.1 mg。非麻醉期间,感觉及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的程度与剂量明显相关。麻醉后不良反应少。结论:剖宫产术患者罗哌卡因腰麻的ED50和ED95分别为16.7 mg和26.8 mg。在剖宫产麻醉中,罗哌卡因是一种合适的腰麻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氯普鲁卡因和罗哌卡因分别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 取条件相同的ASAI或II级剖宫产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C组为1.0%氯普鲁卡因+4ug/ml舒芬太尼;R组为0.2%罗哌卡因+4ug/ml舒芬太尼.采用双盲法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Bromage).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可获得满意镇痛,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Bromage评分均为0分(p>0.05).感觉阻滞节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生命体征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硬膜外1.0%盐酸氯普鲁卡因复合0.4ug/ml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能产生安全有效地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9.
晋清泉  任娟  马友田 《中外医疗》2014,(24):113-115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腰麻用于超高龄患者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最低有效剂量。方法 60例择期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为单纯罗哌卡因组,B组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A组第1例蛛网膜下腔给予0.25%罗哌轻比重液7.50 mg,以后每1例根据上1例阻滞平面是否低于T10来增减罗哌卡因0.25 mg;B组在A组基础上复合5μg舒芬太尼,记录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出现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最大Bromage评分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最低有效剂量。结果 A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为(3.6±1.1)min,最高阻滞平面为T8(T6~10),最大Bromage评分持续时间为(76±28)min,B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快为(1.9±0.7)min,最高阻滞平面升高T5(T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Bromage评分持续时间(169±30)min。与A组比较,B组感觉和运动阻滞出现时间快,阻滞最高平面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Bromage评分持续时间延长。罗哌卡因最低有效剂量:A组为7.00 mg,B组为4.5 mg,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肢Bromage分级比较,A组1级19例,2级11例,B组0级12例,1级16例,2级2例,B组2级少于A组而0级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25%轻比重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5μg用于超高龄患者单侧髋关节置换术腰麻的最低有效剂量为4.5 mg,与单独使用罗哌卡因相比,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5μg,不仅罗哌卡因的最低有效剂量降低,而且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快,最高阻滞平面升高,运动神经阻滞轻,最大Bromage评分持续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应用于腹式子宫切除手术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 60例ASA Ⅰ~Ⅱ级行腹式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Ⅰ组(生理盐水1mL+1%罗哌卡因10mL)、Ⅱ组(舒芬太尼10μg/mL+1%罗哌卡因10ml)、Ⅲ组(舒芬太尼20μg/1mL+1%罗哌卡因10mL),每组均为20例.选择L1-2间隙硬膜外麻醉,试验量2%利多卡因3mL,各组分别追加研究剂量.记录麻醉的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改良Bromage评分和麻醉效果.结果 Ⅱ、Ⅲ组起效时间及阻滞达最高平面时间较Ⅰ组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延长(P<0.05),改良Bromage评分和麻醉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Ⅲ组分别有2例和5例出现瘙痒,Ⅲ组有1例病人恶心呕吐,其余患者未观察到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 小剂量舒芬太尼(10μg)复合罗哌卡因可以增强硬膜外麻醉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任银  张利萍 《北京医学》2011,33(8):660-664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足月妊娠欲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的产妇90例,ASA Ⅰ~Ⅱ级,术中采用蛛网膜下腔-便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CSEA),术后行PCEA.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R组(n=30):0.15%罗哌卡因;RF组(n=...  相似文献   

12.
唐慧  陈佳  何虹 《上海医学》2012,35(12):1035-1038
目的观察不同质量浓度的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脊膜外腔阻滞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产程的影响,探讨舒芬太尼用于硬脊膜外腔阻滞分娩镇痛的合适浓度配方。方法选择足月妊娠初产妇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级,年龄22~36岁。根据舒芬太尼的质量浓度随机分为4组:0.1%罗哌卡因组、舒芬太尼0.2μg/mL+0.1%罗哌卡因组、舒芬太尼0.4μg/mL+0.1%罗哌卡因组、舒芬太尼0.6μg/mL+0.1%罗哌卡因组。每组各30例,均采用持续硬脊膜外腔阻滞。分别记录硬脊膜外腔阻滞分娩镇痛前及镇痛后10、20、30min及宫口开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观察产程进展、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4组间产妇在镇痛前疼痛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镇痛后10min,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组、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6μg/mL组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0.1%罗哌卡因组(P值均<0.05);镇痛后20min,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组、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6μg/mL组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0.1%罗哌卡因组,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6μg/mL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2μg/mL、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组(P值均<0.05)。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6μg/mL组尿潴留、瘙痒的发生率显著高于0.1%罗哌卡因组、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2μg/mL组及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组(P值均<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镇痛用于硬脊膜外腔阻滞分娩镇痛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0.1%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最好,且不良反应少,对第一、二产程、产后出血以及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等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0.75%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对老年人蛛网膜下腔阻滞效应的影响.方法 40例65岁以上择期行下腹部以下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两组:Ⅰ组(n=20)罗哌卡因15 mg,Ⅱ组(n=20)罗哌卡因15 mg 舒芬太尼5μg.观察腰麻注药后麻醉起效时间以及0,2.5,5,7.5,10,12.5,15,20,25,30 min的痛觉减退平面和痛觉消失平面、镇痛向头延伸时间和向尾延伸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达最大运动阻滞时间、Browage评分、T12处镇痛时间、镇痛总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SBP,DBP,MAP,HR,RR,SpO2等指标以及腰麻后出现的副作用.结果 各组SBP,DBP,MAP,HR,RR,SpO2等均无显著变化(P>0.05),麻醉起效时间、镇痛向尾延伸时间、痛觉减退平面和痛觉消失平面、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达最大运动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相似.T12处镇痛时间、镇痛总时间,镇痛向头延伸时间Ⅱ组>Ⅰ组(P<0.01).结论 0.75%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用于老年人蛛网膜下腔阻滞安全、有效,5 μg的舒芬太尼可增强罗哌卡因15 mg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效果且对血流动力学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胡伟  李金玉 《海南医学》2012,23(18):33-35
目的 比较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分别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食道癌开胸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方法 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行食道癌开胸术、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LF)组和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RF)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前10 min经硬膜外腔注入负荷剂量,记录启用镇痛泵后1h、4h、8h、24 h、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按压次数、24 h药量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各时段的VA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Bromage分级RF组低于LF组(P<0.05),两组副反应发生率比较RF组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分别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均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罗哌卡因组对运动神经的阻滞较轻于左旋布比卡因组,术后恶心呕吐略高于左旋布比卡因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剖宫产术的重度子痫前期产妇40例随机分为2组,A组为罗哌卡因15mg,B组为罗哌卡因12mg复合舒芬太尼5μg。观察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感觉及运动阻滞程度、不良反应,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两组在最高感觉阻滞平面达T2、T4及T6的相应例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改良Bromage评分3级例数相似(P〉0.05),达改良Bromage评分3级所需时间A组少于B组(P〈0.05);两组麻醉效果没有明显差别,均无麻醉效果差的情况发生(P〉0.05);A组低血压发生的例数明显高于B组(P〈0.05),恶心呕吐及寒战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心动过缓及瘙痒发生;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12mg复合5μg舒芬太尼在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手术中,既能保证麻醉效果,且不良反应又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李云翔 《吉林医学》2011,32(27):5698-5698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应用于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将60例行剖宫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舒芬太尼10μg/ml加1%罗哌卡因10 ml)、B组(舒芬太尼20μg/ml加1%罗哌卡因10 ml),每组均为30例。进行硬膜外麻醉,观察麻醉的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麻醉效果优良率。结果:A组起效时间及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时间较B组缩短,镇痛持续时间明显延长,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μg/ml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可以增强硬膜外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剖宫产行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将行剖宫产手术的16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小剂量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实施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25%和2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8.75%和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可以起到快速麻醉的效果,降低麻醉产生的不良反应,同时提高患者的麻醉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梁燕红 《吉林医学》2012,(34):7488-7490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9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SR组、FR组、R组,分别施行腰硬联合阻滞,蛛网膜下腔注入麻醉药:SR组(0.15%罗哌卡因1.0 ml+4μg舒芬太尼);FR组(0.15%罗哌卡因1.0 ml+20μg芬太尼);RR组(0.2%罗哌卡因1.5 ml),外接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泵。另选空白对照40例,无镇痛麻醉。观察并记录各组产妇生命体征、VAS、产程时间、剖宫率、产钳和吸引器使用情况、新生儿评分、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分娩镇痛三组镇痛前后VAS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镇痛后VAS得分SR组、FR组明显低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30 min、60 min三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效果好,起效更快、疗效更确切﹑作用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40例拟行下腹部、盆腔手术患者ASAI-II级,均采用硬膜外麻醉,随机分为0.894%罗哌卡因组(A组。n=80),0.894%罗哌卡因+10μg舒芬太尼组(B组,n=80),0.75%罗哌卡因+25μg舒芬太尼组(c组,n=80),并进行感觉阻滞评定,Bromage评分(modified bromagescore,MBS)及镇静程度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结果:与单纯罗哌卡因组相比,复合舒芬太尼的罗哌卡因组,在麻醉后,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及达到最高平面的时间均缩短,麻醉维持时间延长,最高平面升高,明显改善术中麻醉效果,提高患者在手术麻醉过程中的舒适性。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可增强手术患者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应,且无明显的副作用,从而为临床上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复合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张锦英  沈途  刘国利   《中国医学工程》2010,(4):27-28,107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35~69岁,体重46~80kg。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R)注射1%罗哌卡因2mL+10%葡萄糖1mL,实验1组(S1)组注射1%罗哌卡因2mL+10%葡萄糖1mL+舒芬太尼5μg(0.1mL),实验2组(S2)组注射1%罗哌卡因1.5mL+10%葡萄糖1mL+舒芬太尼5μg(0.1mL)。蛛网膜穿刺成功后,混合液以0.5mL/s的速率注入蛛网膜下腔。记录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总镇痛时间,肌松程度等指标。结果S1组麻醉起效时间,达T10平面时间和最高平面时间短于S2、R组(P0.01),回复至T10时间和镇痛时间长于S2、R组(P0.01),三组间血流动力学和运动阻滞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后麻醉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时间延长,并能减少罗哌卡因的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