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冠心病患者心室晚电位的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对心室晚电位(VLP)的影响,对38例冠心病患者PTCA前,后的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进行定位,定量分析和随访观察,时域分析发现,3例VLP阳性中的1例PTCA术后VLP消失,有5.7%(2/35)VLP阴性患者后VLP转为阳性;频谱时间标测发现,4例VLP阳性中的2例术后VLP消失,有11.8%(4/34)VLP阴性患者术后VLP转为阳性;全组患者中  相似文献   

2.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结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价一组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疗效。方法将65例老年(89支血管)和117例老年前期(149支血管)冠心病患者的PTCA结果作对比研究。结果老年组血管扩张成功率94.4%,临床成功率92.3%,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6.1%,再狭窄发生率为32.5%。以上结果与老年前期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术后症状改善率两组相同,都在90.0%以上。仅老年组再次PTCA频率明显高于老年前期组(x2检验,P值<0.05)。结论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PTCA是一种有效及安全的冠脉血管重建措施。  相似文献   

3.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1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告我院13例次PTCA的初步结果(单支病变11例次,多支病变2例次),其中100%闭塞2例次,血管分叉部位病变2例次,一例采用了双球囊技术;9例次(69.2%)患者12处(75.0%)病变PTCA获得成功。一例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4.
对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前、后分别检测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观察CABG后,即晚期再灌注对心室晚电位(VLP)的影响。发现CABG后滤波后QRS波群时限明显缩短(95.0±10.2msvs105.0±16.7ms,P<0.05)。8例中3例VLP阳性,CABG后1例VLP转为阴性。提示晚期再灌注可能对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复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随机病例治疗结果的长期随访资料,讨论了这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以便给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一些依据。结果表明5年生存率两者无显著差异,但CABG治疗的病人生活质量早期较PTCA为高,术后再疼痛率及需再次治疗率较PTCA为低,而手术死亡率较PTCA为高。因此病变血管的完全再血管化似无必要。但因大多数病例不在随机研究的对象之中而行CABG,故CABG仍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亚极量运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室晚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2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其中10例并发心源性休克,6例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1例在离心泵支持下进行。24例(92.3%)梗塞相关动脉PTCA成功。在成功的患者每次最长的球囊加压扩张时间平均299.8±298.8秒,较常规PTCA长;扩张压力较常规PTCA小。10例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6例存活,非休克患者无死亡,无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结果表明,急诊PTCA是AMI再灌注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可明显降低心源性休克的病死率。在操作方面,长时间加压扩张有助于使反复再闭塞的病变保持通畅。  相似文献   

8.
对犬进行冠状动脉二期结扎,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应用心表组合电极标测心室晚电位,观察再灌注对其影响。结果发现:心室晚电位阳性再灌犬,晚电位100%转阴。未灌犬无一例转阴。心室晚电位阳性再灌犬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晚电位阴性再灌犬相比,无显著差异。提示1.再灌注是使心室晚电位转阴的可靠方法;2.心室晚电位与再灌注心律失常无关;3.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室晚电位阳性者,应积极进行心肌再灌注治疗。  相似文献   

9.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一种通过经皮穿刺送入球囊导管,扩张狭窄冠状动脉的一种非手术性血运重建方法。自1977年Gruentzig首先应用于临床以来,发展十分迅速,现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据报道,仅1990年一年在美国即施行PTCA约30万例。我国自1984年开始应用以来,至目前大约有20余家医院施行PTCA300余例。一.PTCA的机制目前认为,球囊扩张导致粥样硬化斑块及内膜撕裂是PTCA的主要机制。当球囊在血管狭窄节段加压扩张时,进行性的扩张力施加在动脉粥样斑块和血管壁上。随着球囊内压力增加,斑块就会在最薄弱处或斑块与内膜的交界处撕裂,血管中层及外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再狭窄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及PTCA术后再狭窄时QTd的变化。探讨QTd在预测再狭窄中的意义。方法将30例临床拟诊PTCA术后再狭窄的患者根据第二次冠状动脉造影(冠造)的结果分为再狭窄组(19例)及非再狭窄组(11例)。对两组患者第一次PTCA术前后、第二次PTCA(或冠造)术前后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同时进行QTd(QTd=最大QT间期-最小QT间期)及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的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第一次PTCA术后QTd及QTcd均较术前显著减小(P<0.005)。再狭窄组第二次PTCA术前QTcd(70.9±17.1)ms又恢复至第一次PTCA术前(73.5±17.2)ms的水平,且显著大于(P<0.001)第一次PTCA术后(35.2±8.9)ms及第二次PTCA术后(34.5±9.3)ms的水平。非再狭窄组第二次冠造前QTcd(30.7±8.5)ms与第一次PTCA术后(29.3±8.1)ms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仍显著小于(P<0.005)第一次PTCA术前(69.6±12.7)ms。结论PTCA术可降低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再狭窄时QT离  相似文献   

11.
为调查冠心病和内皮素之间存在的联系,并评价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过程中各种刺激因素对内皮素水平的影响,观察了15名采取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成功的患者股动脉血及尿液的内皮素水平,并与10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发现冠心病患者血、尿基础内皮素值高于正常(P<0.01)。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股动脉血中内皮素水平无显著增加,尿中内皮素水平却增加3~6倍(P<0.01),且持续24h以上。收缩期主动脉压力与尿中基础内皮素水平呈正相关(r=0.87,P<0.01,n=15)。结果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内皮素水平高于正常。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过程中的血管损伤引起水后内皮素释放,尿内皮素值能较敏感地反映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内皮素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并发冠状动脉穿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发生及其适当处理对策。  方法 :对我院进行的所有 PTCA病例发生冠状动脉穿孔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共行 PTCA治疗 172 8例 ,并发冠状动脉穿孔 6例 ,均为完全闭塞性病变 ,发生率为 0 .35 %。3例漏入心包 ,2例形成冠状动脉左心室瘘 ,1例形成冠状动脉右心室瘘。经球囊长时间加压扩张 ,穿孔全部闭合 ;无一例需要进行心包穿刺引流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死亡。  结论 :PTCA并发冠状动脉穿孔并不常见 ,只要及时发现 ,恰当处理 ,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对40创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10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旋磨术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旋磨术成功率分别为82.5%和80%;经立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组46处病变经扩张后狭窄度由80%±14%降至20%±10%,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旋磨术组17处病变经旋磨后狭窄度由84%±9%降至29%±2%,两组残余狭窄有显著性差别(P<0.05);经文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旋詹本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7.5%和80%(P<0.001),重要并发症发生率为2.5%和50%(P<0.001),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组无死亡病例,放房本组死亡一例。由此认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疗效及安全性均高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旋废水,且适应症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旋磨术适用于某些“硬”病变或解剖类型不适合作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者,残余狭窄显著时需辅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对40创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10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旋磨术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旋磨术成功率分别为82.5%和80%;经立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组46处病变经扩张后狭窄度由80%±14%降至20%±10%,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旋磨术组17处病变经旋磨后狭窄度由84%±9%降至29%±2%,两组残余狭窄有显著性差别(p<0.05);经文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旋詹本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7.5%和80%(p<0.001),重要并发症发生率为2.5%和50%(p<0.001),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组无死亡病例,放房本组死亡一例。由此认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疗效及安全性均高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旋废水,且适应症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旋磨术适用于某些“硬”病变或解剖类型不适合作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者,残余狭窄显著时需辅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并发急性血管闭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血管闭塞的发生及治疗。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034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急性血管闭塞及治疗情况。结果:31例(3.0%)患者发生急性血管闭塞,其中8例系急性心肌梗塞(AMI);16例为不稳定性心绞痛,7例为稳定性心绞痛。发生急性血管闭塞的时间:28例(90.3%)患者在PTCA术中,3例在术后。9例患者因血压降低需用升压药,其中5例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4例急性血管闭塞时发生心室颤动,1例出现心室停搏。处理结果:31例患者中24例用球囊长时间加压;18例植入支架;25例治疗成功,成功率为80.6%。2例(6.5%)死亡;3例(9.7%)发生心肌梗塞;1例(3.2%)急诊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结论:急性血管闭塞的发生与不稳定性心绞痛、多支血管病变、复杂病变有关,采取冠状动脉内支架及长时间加压治疗有助于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心肌灌注显像在评估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冠心病效果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运动—静息心肌灌注显像,观察PTCA前后患者运动试验结果、心肌各心室壁节段放射性异常积分及靶心图缺损范围的变化。结果:PTCA后患者运动耐量增加;放射性异常积分及靶心图缺损范围明显缩小,说明近期缺血明显改善。8例多支病变患者中,有6例仅进行部分血运重建,心肌灌注显像示缺血严重、范围广的心肌节段,其相关血管多为“罪犯”(culprit)血管。结论: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PTCA近期疗效评估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并可为PTCA前判断需要扩张的关键性病变血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5例经皮冠状动脉(简称冠脉)腔内球囊成形术(PTCA)患者的冠脉内心电图(IC-ECG)与体表心电图(S-ECG)的对比分析,评价PTCA时的心肌缺血预适应。IC-ECG、S-ECG显示:①球囊第1次扩张时ST段分别上抬21.1±15.3和3.3±1.9mm;第2次扩张时上抬13.1±9.6和2.3±1.2mm;第3次扩张时上抬7.7±7.2和1.9±1.2mm;第4次扩张时上抬4.5±3.9和1.4±0.8mm。每次球囊扩张时IC-ECG与S-ECG上ST段抬高幅值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5~0.001)。②IC-ECG及S-ECG所示ST段随扩张次数增加呈递减性抬高,第1次扩张分别与第2,3,4次比较P分别<0.05、<0.01、<0.001。结果表明:在PTCA时出现的胸痛逐渐减轻及递减性心肌缺血与心肌缺血预适应有关;与S-ECG比较,IC-ECG更能准确、直观反映球囊扩张时的缺血变化,对评价PTCA时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We have recognized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rtery angioplasty (PTCA) as an important procedure for achieving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PTCA has been performed for stable and unstable angina,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Among many new devices, the coronary st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advancement in PTCA. Frequent stent use is du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to prevent stent thrombosis. One serious problem is that PTCA, even with stent use, often causes chronic restenosis. This problem has not been solved, however, despite various strategies. Aggressive lipid‐lowering therap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erapies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findings in aggressive lipid‐lowering therapy show us its importance. We report that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 apheresis, when performed immediately before and after PTCA, can prevent restenosis of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Lipid‐lowering therapy should be applied more aggressively with medicine and/or with LDL apheresis for patients who have undergone PTCA.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心室晚电位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心室晚电位(VLP)、心律失常事件(AE)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对145例冠心病患者(心绞痛5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90例)进行信号平均心电图的定性分析和24小时Holter监测,并同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长期随访观察。119例(失访26例)随访14.1±7.1(4~36)个月,发生AE7例。VLP阳性者AE发生率25%(4/16),明显高于VLP阴性者AE的发生率2.9%(3/103),P<0.001;VLP、AE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支数和狭窄程度之间均无明显关系(P均>0.05)。结果提示VLP与AE密切相关,但VLP、AE与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