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和变异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和血压变异性与病情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血压变异性增大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病情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从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患者的总胆固醇将其分观察组(非高胆固醇患者)与对照组(高胆固醇患者),对患者的动态血压进行24 h的监测。结果在nSBP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dDBPSD(日间舒张压标准差)以及24 h DBP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方面,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24 h SBPSD(收缩压标准差)以及dSBP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方面,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dSBP(日间收缩压)、24 h SBP(收缩压)、24 h PP(脉压均值)以及dPP(日间脉压均值)方面,与观察组相比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压变异同血脂异常为正相关,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危险的主要因素就是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糖水平,探讨其特征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人及老年非高血压患者45人,测定入院时的血压及空腹血糖水平。结果 高血压组较非高血压组的血糖水平高;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血糖水平正常者所占的构成比明显低于血糖水平升高及糖尿病患者;不同血糖水平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高血压与糖尿病有一定相关性,测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糖水平对糖尿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年龄≥60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50例,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了解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根据血压昼夜节律监测结果为非杓型组(夜间平均血压较白昼平均血压下降值<10%)78例,另一对照组为杓型72例.所有入选患者检查: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肌酐清除率、尿微量白蛋白.结果非杓型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均高于杓型组(p<0.01);非杓型组的颈动脉内膜厚度大于杓型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和肌酐清除率小于杓型组(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检测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6月我院门诊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2例作为老年EH组,另选正常血压老年人4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匈牙利Meditech(ABPM-04)无创性动态血压检测仪,记录并储存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压(MBP)和心率(HR)值。结果老年EH组24h均值、白昼均值及夜间均值SB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DBP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以单纯收缩压增高为特征,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血压昼夜节律变小,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改变的特点。方法对1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10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以测得的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高血压患者的24h血压变异性大于非高血压者(P<0.05);高血压患者中靶器官损害的患者24h血压变异性大于无损害者(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24h血压变异性增加,靶器官损害者血压异性改变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异特点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东凤华侨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高血压等级标准分为Ⅰ级组、Ⅱ级组与Ⅲ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动态心电血压记录仪将24 h动态血压准确记录下来,分析其变异特点,并比较三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Ⅱ级组、Ⅲ级组舒张压、收缩压、舒张压-动态血压曲线平均分布宽度(SD)、舒张压-动态血压曲线变异系数(CV)、收缩压-CV和收缩压-SD高于Ⅰ级组,Ⅲ级组高于Ⅱ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心肌梗死、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组的心肌梗死、脑出血发生率高于Ⅰ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血压变异性指标是独立于血压的老年高血压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血压变异性越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因此,应该在加强对血压分级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血压的变异性,针对血压水平及血压变异性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控制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余玉芬 《北方药学》2022,(11):112-1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及对血压变异性(BPV)和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择该院心血管内科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1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照信封抽取法分为单一组(n=56,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和联合组(n=57,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降压疗效、BPV、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8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8.24%高于单一组的83.92%,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24hSBPSD、24hDBPSD水平均下降(P<0.05),且联合组上述数据低于单一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c-IMT以及斑块厚度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上述数据低于单一组(P<0.05);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比较(3.51%比1.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5,P=0.569)。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可显著降低BPV相关指标水平,对AS改善效果明显,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干预对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血压的影响效果。方法对40例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包括基本知识指导和心理干预,然后比较循证护理干预前后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血压的改变。结果循证护理干预前后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发生明显变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控制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的血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特点。将老年高血压患者251例按年龄段分为老年1组(60~69岁,n=50)、老年2组(70~79岁,n=88)和老年3组(≥80岁,n=113),分析3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3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 老年3组高于老年1组(P<0.01),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老年3组和老年2组均低于老年1组(P<0.01),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老年3组和老年2组均低于老年1组(P<0.01和P<0.05)。3组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分别为78.00%、89.78%和92.04%。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老年3组显著高于老年1组(P<0.05)。表明随增龄变化,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异常率增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多数表现为非杓型和反杓型血压,并随增龄变化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异常率增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68例,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实验组)113例,高血压不伴靶器官损害患者(对照组)55例,均进行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结果实验组SDNN、SDANN、SDNNI、RMSSD、PNN50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者HRV明显减低,提示该类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较重,定期检测高血压患者HRV,调节血压达标并改善其自主神经功能,对防治靶器官损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对其血压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在其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压控制情况及治疗依从性,并开展比较与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血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患者的血压控制与治疗依从性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并有效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后血压控制情况及其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诊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后血压控制情况及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在我院门诊就诊的955例高血压患者的服药情况及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者使用较多的降压药物是硝苯地平控释片(伲福达)、硝苯地平片剂(心痛定)和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分别占所有被调查患者的69.8%、30.8%和27.5%。其次是吲达帕胺(寿比山)、依那普利(怡那林)、特拉唑嗪(高特灵)、贝那普利(洛汀新)和卡托普利。日常血压收缩压控制理想者(<140mmHg)约占患者的50%,舒张压控制理想者多于收缩压控制理想者。服药后不良反应中,钙离子拮抗剂以踝部水肿、利尿剂以低血钾多见,ACEI类药物主要表现为干咳,β受体阻滞剂以心动过缓为主要不良反应,α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直立性低血压。治疗依从性的调查还表明约半数高血压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存在不正确现象。结论: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多,且总体血压控制良好率不高。  相似文献   

14.
胡立 《天津医药》2006,34(7):456-456
儿茶酚胺可使嗜铬细胞瘤的血压(BP)短时和长时持久升高。  相似文献   

15.
白智峰  李帅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0):3097-3099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改变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19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为观察组即颈动脉硬化患者(n=91)和对照组(n=102).患者均给予24h血压动态监测,比较和分析两组血压节律的改变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24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24h平均脉压(24h-M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昼间平均收缩压(d-SBP)、昼间平均舒张压(d-DBP)、昼间平均脉压(d-M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夜间平均脉压(n-M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6.92、24.68、6.16、12.87、11.59、6.35,均P<0.05),观察组组内d-SBP、d-DBP、d-MBP均分别高于与n-SBP、n-DBP、n-M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73.61,P<0.01).观察组昼夜血压变异度>10%,则观察组24 h动态血压曲线图为非杓型曲线;对照组昼夜血压变异度<5%,则24h动态血压曲线图为杓型曲线.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压高峰对颈动脉硬化的发生具有临床意义,血压昼夜节律性改变可作为临床治疗和研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动态血压监测指导血压干预在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动态血压监测指导血压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稳定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1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常规选用长效降压药;改良组在长效降压药的基础上,视48~72h动态血压数据在血压超标期前半小时左右临时加用中短效药降压药.比较两组方法1个月、3个月时血压达标率及1~2年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需三种或以上种降压药联合应用的几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目标血压达标率在1个月和3个月时分别是71.7%和78.3%,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P<0.05),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多药联用的几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分别P<0.05).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指导血压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佳,并发症少,预后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单纯药物治疗的效果与药物治疗加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方法选取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166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加护理干预的治疗方式,对照组使用单纯药物治疗的方式,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在按照医嘱服药情况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等情况方面,实验组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在血压控制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过程中,采用药物加护理干预的治疗方式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老年高血压病人用药及诊所血压控制水平。方法 对近1年门诊中定期就诊的398例老年高血压病人的用药种类与方式、治疗后平均血压水平进行调查。结果 长效24h均衡降压药应用比占84.43%,血压控制率平均达69.57%,与短效降压药34.96%的血压控制率相比,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联合用药者占44.7%,其有效控制率平均达75.98%,与单一用药45.86%的有效控制率相比,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人联合用药血压控制率比单一用药好,24h长效降压药比短效降压药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我们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技术,对临床16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进行观察,探讨其与心脏结构改变的关系。资料和方法1根据WHO诊断标准,选择确诊为高血压1~2期的住院病人。男性150例,女性16例,年龄60~88...  相似文献   

20.
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聂祥碧  梁勤 《贵州医药》1999,23(3):177-178
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是所有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子,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衰和摔死有密切的关系。为探讨老年高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对12o例高血压患者和139例非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同时作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探讨老年高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与LVH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三研究对象1996年4月至1997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20例,男性104例,女性16例,年龄为71±6岁(60-84岁)。高血压病程15.5±4.6年(5-40年)。诊断及分期采用WHO标准,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对照组对我科同期住院的非高血压患者1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