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DQB1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壮族女性乳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90例乳腺癌患者纳入乳腺癌组,另选取同时期同一地区的85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体检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广西壮族女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对两组女性的HLA-DRB1/DQB1等位基因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等位基因频率(AF)。结果 两组受检者均检出13种HLA-DRB1等位基因、14种HLA-DQB1等位基因,其中乳腺癌组HLA-DRB1*01的AF为6.1%(11/180),高于健康体检组的1.8%(3/170)(Pc<0.05,OR=3.345);乳腺癌组HLA-DRB1*16的AF为3.9%(7/180),低于健康体检组的9.4%(16/170)(Pc<0.05,OR=0.418);乳腺癌组HLA-DRB1*0102的AF为4.4%(8/180),高于健康体检组的0.6%(1/170)(Pc<0.05,OR=8.519);乳腺癌组HLA-DRB1*1602的AF为2.2%(4/180),低于健康体检组的7.1%(12/170)(Pc<0.... 相似文献
2.
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白血病易感性关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血病易感性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寻找白血病的易感基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对65例白血病患者和48例健康对照者进行HLA-DRB1基因分型。结果在等位基因HLA-DRB1中共出现16个位点,DR11等位基因在白血病患者的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其他等位基因在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因DR11对白血病有遗传易感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抗原(HLA)-DRB1和HLA-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天疱疮的遗传相关性。方法以上海地区的58例天疱疮患者(病例组)和89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分型技术(PCR-SSP)对两组HLA-DRB1和HLA-DQB1等位基因进行分型,直接计数法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组间比较,以等位基因频率的比值比(OR)评价基因与疾病的关联性。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共检测到13种HLA-DRB1等位基因和5种HLA-DQB1等位基因。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病例组HLA-DRB1*14和HLA-DQB1*05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7.24%和18.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9%(P=0.000,P值的校正值Pc<0.05,OR=12.150)和6.74%(P=0.001,Pc<0.05,OR=3.238);病例组HLA-DQB1*06等位基因频率为15.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90%(P=0.003,Pc<0.05,OR=0.411)。结论 HLA-DRB1*14和HLA-DQB1*05可能是上海地区天疱疮患者的易感基因,而HLA-DQB1*06则可能是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4.
HLA-DRB1基因芯片与PCR-SSP分型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基因芯片和PCR-SSP用于汉族南方人群HLA-DRB1基因分型的结果,评价分型芯片的准确性。方法:77份待分型样本,分别用等位基因特异的PCR-SSP和基因分型芯片对DRB1分型。芯片分型通过组间特异引物扩增基因组DNA,扩增用荧光标记。扩增标记后的产物与分型芯片的探针杂交,通过杂交产生的荧光信号确定样品的HLA-DRB1基因亚型,比较两种方法分型所获得的结果,不吻合的样本全部经第三方验证或测序。结果:77份样本,两种方法分型全部成功。分型结果的吻合率为93%。不吻合样本6份,其中SSP定型纯合子4份,芯片分型全部为杂合子。经第三方验证,证实芯片对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分型全部正确。另外2份不吻合的样本经测序,证实SSP分型错误1份,芯片分型错误1份。芯片的重复率为96%。结论:基因芯片是一种理想的分型方法,具有特异性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所需样本量少、一次可作多份样本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 探讨海南地区汉族女性人群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B1和HLA-DRB5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以海南地区41例经病理确诊的宫颈癌患者和38例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且病理证实无宫颈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CR克隆测序技术对两组HLA-DQB1和DRB5等位基因进行分型.结果 共检测到12种HLA-DQB1等位基因和8种HLA-DRB5等位基因.其中HLA-DQB1*06011,HLA-DQB1* 030101和HLA-DQB1* 03032与HLA-DRB5* 01:01:01分别是海南地区汉族女性HLA-DQB1和DRB5的优势表达基因.无宫颈癌患者HLA-DRB5*0206等位基因频率(18.4%)显著高于宫颈癌患者(0)(P=0.013).结论 HLA-DRB5* 0206可能是海南地区女性宫颈癌的保护基因,可能降低女性患宫颈癌的风险.HLA-DRB5不同等位基因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的慢性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具体病因、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近来一系列研究表明其发生与基因多态性所致的遗传易感性相关。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是一个引人注意的UC易感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与UC发病及临床表型有关,现就人类白细胞抗原Ⅱ基因与UC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HTK〗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CGN)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HTW〗方法〓〖HTK〗以山东省3大省级医院近十年汉族CGN尿毒症患者1?073例为病例组,选择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山东分库汉族人7418名汉族健康志愿捐献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的HLA-Ⅱ类DRB1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比较,探讨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CGN的关系;并随访了部分携有易感基因的患者,评价其预后。〖HTW〗结果〓〖HTK〗病例组中HLA-DRB1*18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01),可能是CGN尿毒症的易感基因,且随访发现携有该类基因的患者预后较差。病例组中HLA-DRB1*16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P<0.001),可能是CGN尿毒症的保护基因。〖HTW〗结论〓〖HTK〗山东汉族人群CGN与HLA-DRB1关联,且携有可能易感基因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从20例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血清学特异性不同的血痕样本中抽提基因组DNA,经PCR扩增HLA-DRB基因第二外显子的高度多态区域。PCR产物在50%甲酰胺存在下加性获得单链DNA片段后,经8%中性聚丙用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显色分析。结果显示,DR血清学特异性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电泳图型。而DR相同血清不同的个体却具有相同的电泳带型。在稳定条件下,单链电泳图型有着良好的重复性。与聚合酶链反应-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或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寡核苷酸(PCR-SSO)探针法相比,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简单、快速、经济,不需探针和限制性内切酶,并可望成为临床上器官和骨髓移植寻找合适的HLA配型的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11.
12.
HLA-DR基因与类风湿关节炎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中的HLA-DR1~HLA-DR10等位基因与皖北地区汉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表现、关节X线片影像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RA患者80例与健康对照40名,采用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两组的HLA-DR1~HLA-DR10基因型,分析RA患者临床表现、X线片影像分期以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与上述HLA-DR等位基因的关联性。结果: RA组HLA-DR4基因阳性率为35.0%,正常对照组为15.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类风湿因子(RF)阳性和并发肺部病变的RA患者HLA-DR4阳性率均显著增高(P<0.05和P<0.005)。HLA-DR4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RF滴度较高,血沉较快,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水平较高(P<0.05~P<0.01);HLA-DR4阳性组患者晨僵时间显著长于阴性组(P<0.001)。关节功能为Ⅲ或Ⅳ级和X线分期为Ⅲ或Ⅳ期者亦以HLA-DR4阳性组显著为多(P<0.01)。结论: 皖北地区汉族人群RA易感性与HLA-DR4基因有关联性。HLA-DR4基因与晨僵时间、血沉、RF、抗CCP抗体、骨质侵蚀有一定联系,HLA-DR4阳性患者可能更容易发生肺部病变。 相似文献
13.
14.
老年人近期感染与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近期感染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随机调查 1997~ 2 0 0 0年期间 60岁以上脑梗死与脑出血住院患者各 2 3 8例 ,就发病前 1周内有无发生感染的情况 ,结合临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 1)脑梗死组于发病前 1周内有感染者 4 8例占 2 0 17% ,而脑出血组为 2 1例占 8 82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发病前 2~ 4周的感染例数两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 2 )脑梗死组病前多以上呼吸道、肺部、胃肠道感染为主 ,脑出血组仅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 ,而感染源两组无明显差异。 ( 3 )两组病前危险因素比较 ,既往有脑血管意外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史以及病前有房颤、冠心病、糖尿病的患者存在感染时易发生脑梗死 (P <0 0 1)。结论 近期感染是发生或诱发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应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阿德福韦酯(adefovir,ADV)抗病毒疗效相关性.方法 以服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的山西地区家族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obe,PCR-SSOP)结合荧光磁珠流式检测技术,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的检测,分析比较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HLA-DRB1各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 阿德福韦酯治疗有效组HLA-DRB1*0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无效组(18.3% vs 3.9%,χ2=5.699,P<0.05,OR=5.612);而有效组HLA-DRB1*07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无效组(1.7% vs 15.4%,χ2=5.359,P<0.05,OR=10.727),其他各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HLA-DRB1*04可能是阿德福韦酯治疗有效的预测指标,而HLA-DRB1*07可能是阿德福韦酯治疗无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尿白蛋白(UALB)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UALB阳性组58例和UALB阴性组42例,比较2组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的变化、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UALB阳性组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粥样斑块出现率均高于UALB阴性组患者,尿白蛋白排泄水平升高,粥样斑块出现率升高(P0.05),内膜中层厚度与UALB、血总胆固醇、糖基化血红蛋白、血尿酸(UA)等呈正相关,而内径与UA、UALB呈负相关。结论:UALB阳性患者易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当尿白蛋白排泄≥60 mg/24 h时危险性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158名健康成人和50例原发性高血压、90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且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出与高血压脑梗死发病相关的因素。结果 DD基因型、D等位基因频率高血压脑梗死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高血压组(P<0.05)。发病年龄在60岁以上者,DD基因型、D等位基因频率高血压脑梗死组高于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P<0.01);而60岁以下起病者,DD基因型、D等位基因频率高血压脑梗死组则与高血压组、正常对照组无差别(均P>0.05),而高血压组D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CE DD基因型是高血压脑梗死独立的危险因素,发现高血压时间是高血压脑梗死的保护因素。结论 ACE DD基因型携带者发生高血压脑梗死的危险性增高,早期发现及治疗高血压对降低高血压患者脑梗死发生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基因的检测,探讨哮喘儿童HLA-DRB基因型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哮喘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将元血缘关系的84名哮喘儿童(哮喘组)和168名无哮喘和特应性疾病的健康个体(对照组)纳入研究。采用Phannaeia UniCAP系统检测哮喘儿童的血清总IsE水平,同时完成l0种吸人性过敏原皮肤实验。应用基因芯片法检测HLA-DR的21个基因位点。结果支气管哮喘组HLA*DRBl*070X基因和HLA—DRBl*11XX基因频率(分别为2.98%和13.69%)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3%和5.95%,r=6.915,P〈0.05和矿=9.478,P〈0.01),优势比(衄)分别为10.57(95%CI1.215—91.986)和2.79(95%Cl1.429~5.449);HLA—DRB3(52)^*010X基因频率在哮喘组为7.14%,低于对照组的13.99%(X^2=5.854,P〈0.05),OR为0.429(95%C10.214—0.862)。结论HLA-DRBl*070X基因和HLA-DRBl*11XX基因与哮喘儿童易感性相关;HLA-DRB3(52)^*010X基因则为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ApoE基因多态性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中的分布及其对该病潜伏期和严重程度的影响。 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额颞叶脑梗死患者进行Hachinski缺血指数、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定,将Hachinski指数 ≥ 7且MMSE ≤ 24者入组为VD组(79例),同时收集健康对照80例。收集VD患者首次脑梗死至首诊为VD的时间间隔,作为潜伏期;MMSE得分作为其严重程度的指标,同时采集血液,使用PCR法测定ApoE基因多态性。采用χ2检验比较VD组和对照组之间各基因型的分布差异,使用成组t检验比较2组间潜伏期和MMSE得分差异。 结果 VD组ε4等位基因频率[30.38%(48/158)]与ε4基因型频率[45.57%(36/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62%(25/160)和28.75%(23/80) (P=0.002和0.028),ε3等位基因频率[60.76%(96/158)]与ε3基因型频率[45.57%(36/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7.50%(124/160)和61.25%(4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0.047),2组间ε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oE ε4基因型患者在脑梗死后发生VD的潜伏期[(13.44±6.00)个月]显著短于ε2基因型[(22.43±9.0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而各基因型间MMSE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poE ε4基因可能是脑梗死后VD组的易感基因且能缩短VD的潜伏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测定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溶血磷脂酸(LPA)、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探索两者与不同临床类型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择发病3 d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3例,分为初发性与复发性脑梗死组,进展性与非进展性脑梗死组,轻、中、重型脑梗死组.选择同期住院的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改良的无机磷定量方法 测定LPA,ELISA法测定ox-LDL.结果 LPA、ox-LDL水平脑梗死组高于对照组,复发组高于初发组,进展组高于非进展组,重型组高于轻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LPA、ox-LDL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进展及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