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高原移居者返回平原地区后高原脱适应症的发生状况及趋势。方法对293名(年龄40~75岁,平均55.5岁)移居西藏拉萨地区(海拔3650m)和青海格尔木地区(海拔2780m)5~35年,并在近2年返回平原地区的高原移居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293名移居者中220名(75.1%)出现脱适应症状,涉及神经、呼吸、消化、循环等多个系统。自高原返回昆明(2200m)、北京(40m)、郑州(100m)三地的移居者的高原脱适应症发生率分别为61.0%、83.7%、82.4%,其中返回北京及郑州地区者的高原脱适应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返回昆明地区者(P<0.01)。移居高原20年以上组返回昆明、北京、郑州后高原脱适应发生率分别为69.2%、94.2%、93.3%,明显高于移居高原10年组(分别为47.5%、67.6%、66.7%)。拉萨地区移居者返回昆明、北京、郑州后高原脱适应症发生率分别为68.8%、92.0%、89.7%,明显高于青海格尔木地区移居者(分别为48.8%、72.2%、72.7%)。结论高原移居者从高原返回平原地区的海拔高度差越大、在高原居住的时间越长、移居地海拔高度越高,返回平原后高原脱适应症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5000m以上高原男性军人性知识及性教育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掌握5 000 m以上高原男性军人性知识及性教育情况,为高原部队开展性知识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抽样调查了喀喇昆仑山5 000 m以上高原86名17~29岁男性军人的性知识及性教育情况。结果 (1)分别有68.6%和58.1%的高原军人对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及其构成稍有了解。在了解意愿方面,对自身的了解以非常想(51.2%)为主,而对异性的了解以无所谓为主(58.1%)。(2)获取性知识途径第一位的是学校(47.7%),认为艾滋病是性传播疾病的占84.9%,认可性接触可传播性病的占90.7%,误认为一起淋浴可传染性病的占19.8%,最愿意与朋友一同讨论性知识(74.4%)。(3)88.4%的军人认为目前生活环境对性功能会有影响,选择生育能力的占87.2%,82.6%的军人认为在部队有必要开展性知识讲座,最想了解的内容是性卫生知识(82.6%)。结论 5 000m以上高原男性军人性知识比较缺乏,性教育较为薄弱,需要引起高原边防部队和卫生行政部门共同关注,旨在加强军人的性知识普及和性教育工作,维护边防部队守防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3.
尚法现 《人民军医》1999,42(6):340-341
1987年1月~1998年7月,我们在海拔3550m的高原地区共收治高原肺水肿139例,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130例,女9例;年龄15~59岁,平均30.8岁。均为高原移居者,乘飞机入高原110例,占80%;乘车入高原22例,占16%;负重步行由3000m进入更高地区7例,占4%。首次入高原128例,占92.1%;入高原2次以上11例,占7.9%。其中,因剧烈活动、上感、饮酒等诱发高原肺水肿121例,占87%。发病时间:多为进入高原后1~7d,个别短至3h或长住高原。临床症状:呼吸困难,持续性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1.2 诊断标准 凡急速进入高原,或在高原期间因某…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测定了两个海拔地区201只高原鼠兔血清结合珠蛋白(Hp)类型及共分布状况。结果表明:高原鼠兔的Hp分为四种类型。分别命名为pHp1-1、pHp2-1、pHp2-2、pHp0。4200m地区高原鼠兔Hp各型的出现频率分别为4%、34%、59%、4%,Hp^1和Hp^2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2079、0.7645。3700m地区高原鼠兔Hp各型的出现频率分别为9%、39%、48%、4%;Hp^1和Hp^2基因频分别为0.2850、0.6750。两地区Hp表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结果显示高原鼠兔的Hp同人类一样存在遗传多态现象,其Hp类型同人类Hp基本相似,是一个理想的高原医学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5.
高原特发病周围性水肿是指平原人进入高原后发生在体表、肉眼可以观察到、能触摸到的水钠潴留现象.虽然不能单独构成一种高原特发疾病,但它是机体不适应高原的一种显著标志.1 一般资料本文调查发生在喀喇昆仑山和西藏阿里地区的2819例急、慢性高原病患者,发生周围性水肿者755例,占26.8%,男性692例,女性63例.年龄17~53岁,其中19~26岁占85.7%,可能与进入高原人群中该年龄组较多有关.251例(33.2%)发生在3700~4900m地区,504例(66.8%)发生在5000~5450m地区.皆有住院病历资料.  相似文献   

6.
单兵高原增氧呼吸器在高原地区增氧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单兵高原增氧呼吸器在高原现场的增氧效果。方法:5名从海拔3 700 m到5 380 m往返途中和10名在海拔5 380 m高原的受试者,佩戴单兵高原增氧呼吸器进行踏阶负荷运动试验,分别检测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及台阶指数。结果:在往返海拔5 380m途中,5名在7处的不同海拔高度佩戴与不佩戴单兵高原增氧呼吸器时,SaO2分别为(82.17±8.93)%和(77.17±11.41)%,有显著性差异(P<0.05);HR分别为(86.74±17.33)次/min、(90.25±20.46)次/min,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海拔5 380m高原,佩戴与不佩戴单兵高原增氧呼吸器时,踏阶运动台阶指数分别为(53.83±6.10)和(49.28±3.01),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兵高原增氧呼吸器能有效地促进高原习服过程,提高和改善低氧条件下人体的劳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海拔5 000 m以上驻防官兵高原卫生保健认知情况,为加强官兵自我保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对高原驻防官兵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健康自我评价、特需药品使用状况及官兵吸氧现状。结果官兵的健康自我评价优良以上人数比例为60.8%,保健认知评价优良以上人数比例仅为29.0%,坚持每天吸氧人数比例为14.8%;能罗列出3种以上高原特需药品的人数比例仅占34.1%。结论海拔5 000 m以上驻防官兵的高原卫生保健认知一般,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官兵主动保健意识及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原世居人群(海拔>2 800 m)和急进高原人群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特点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2月—2008年12月有完整病历资料的高原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316例的治疗措施,其中高原世居人群(A组)179例,急进高原人群(B组,进入高原<3个月)137例,比较两组临床救治疗效及特点。结果 A组康复170例(94.97%),B组康复115例(83.94%),两组康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组患者较A组患者临床情况复杂,救治困难,疗效差,应该积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新兵对高原地理及急性高原病(AHAD)认知情况,为降低新兵AHAD发病率、提高高原适应能力和作战能力提供建议和参考.方法 对急进海拔3650 m高原地区的280名新兵进行平原及高原跟踪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新兵对高原地理及AHAD的认知率普遍较差,只有18.92%的新兵了解,71.79%的新兵渴望了解.结论 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新兵高原地理及AHAD的认知教育.  相似文献   

10.
拉巴桑珠  刘铭  索朗央珍 《武警医学》2016,27(12):1196-1198
 目的 了解久居3600 m海拔的居民到海拔5000 m地区作业6个月后对精神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高原某单位66名入驻海拔5000 m地区作业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66名被调查的人员到海拔5000 m地区作业6个月后,分别有39.4%和48.5%发生夜间多梦现象和平时担惊受怕的情况;而半夜惊醒和失眠报道率分别高达87.9%和93.9%;有16.7%的调查对象分别报告在高原期间曾有过情绪失控,并有10.6%的自感患有精神疾病。结论 海拔升高对工作人员的整体精神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影响,多有报道多梦、半夜惊醒、失眠、担惊受怕等情况,尤以失眠、半夜惊醒情况为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高原移居人群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的患病率,为制定该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移居海拔4 300 m的西藏阿里地区某部官兵进行睡眠问卷调查,分别统计不同年龄、移居高原不同时间、进入高原不同次数人群中不同程度打鼾的发生率,并对被调查者白天的嗜睡情况进行评分。结果在调查的571人中打鼾的发生率为46.76%,其中中、重度打鼾者占14.01%。吸烟和饮酒与打鼾程度相关。随着高原暴露时间的延长,轻度打鼾者增多(χ2=35.909,P=0.000)。进入高原环境1次以上者较首次进入高原者轻、中度打鼾发生率有升高趋势,但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χ2=7.665,P=0.053)。不同程度的打鼾患者,日间的嗜睡评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F=16.952,P=0.000)。结论如果仅依据日间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9分为标准,保守估计海拔4 300 m高原移居青年SAHS的患病率为6.83%,是影响高原移居者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本文观察了14名平原人进驻高原后气体交换无氧阈(AT_(GE))的改变。从中看到,达海拔4370m 高原后第3、5、7和14天,与到高原前比,AT_(GE)分别下降36.5%、32.4%、40.0%和39.0%(P<0.01),并十分接近在此海拔高度上最大氧耗量下降的经验值(34.0%)。平原人达高原后AT_(GE)下降的百分比与入高原前AT_(GE)呈正相关(r=0.851),P<0.01),在平原AT_(GE)较高者,达高原后AT_(GE)下降较多。还在同地观察了8名久居一年的平原人的AT_(GE),与平原对照值比,仍减少25.4%。上述结果表明,平原人进驻高原后,AT_(GE)明显下降,在短时间里尚不能恢复到平原时水平。AT_(GE)作为高原劳动能力评价指标是有应用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阶梯法、非阶梯法进入特高海拔高原急性高原病(AHAD)发病率。方法经体检健康的内地人员6521名,分为阶梯法进入组(4352名)和非阶梯法进入组(2169名);阶梯法进入组:先乘飞机到达拉萨(海拔3650 m),休息3~4 d后再乘汽车到达海拔4500 m地区;非阶梯法进入组:乘飞机到拉萨后,当天乘汽车进入海拔4500 m地区。统计两组人员于进入高原后1~14 d内AHAD发病率。结果阶梯法进入组AHAD发病率为15.88%(691/4352),非阶梯法进入组发病率为74.96%(1626/2169),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阶梯法可以显著减低进入特高海拔高原AHAD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高原枪弹与破片飞行速度特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枪弹与破片在高原的飞行速度特点,为高原战伤救治提供弹道学参数。方法 在海拔3658m的高原,分别采用弹道枪和军用步枪发射2种制式枪弹和3种不同形状的破片,以HWB-型红外线测速装置测定投射物在射距10m和20m的飞行速度,并以在平原地区(海拔351.5m)完成的同样实验作为对照。结果 高原枪弹与破片速度比平原快。射距20m,5.56mm弹和7、62mm弹其速度分别增加41.55m/s和40.89m/s;1.03g钢珠、0、44g圆柱、0.37g三角破片其速度分别增加94.65m/s、224.28m/s和263.38m/s。结论 高原投射物飞行速度较平原快,主要与高原空气密度稀薄、飞行阻力小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海拔4 250m地区高原人群血清EPO(红细胞生长素)、T(睾酮)、E2(雌二醇)含量变化与HAPC(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Polycythemia,HAPC)的相关关系。方法:在海拔4 250m地区筛选出HAPC,且测定了世居高原藏族、移居高原汉族、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三组人群血清中EPO、T、E2含量。结果:HAPC组:移居高原汉族18人(占66.66%),世居高原藏族9人(占33.33%),男女比例为26:1,三组间EPO差别无显著性,P>0.05,但是高原人群血清中的EPO含量高于平原地区3.788倍。三组间T、E2差别无显著性,P>0.05,T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世居高原藏族和移居高原汉族三组间差别无明显性,但是T低于平原地区8.43倍。可能与高原人群T的活性增加有关,在今后的工作做进一步调查。结论:EPO、T、E2与HAPC的发病虽然无直接因果关系,但是EPO含量高于平原人群3.788倍,T含量明显低于平原人群8.43倍,EPO的增高和T的降低是一种高原人群的生理病理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驻喀喇昆仑山和西藏阿里某部队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的患病率.方法:依据我国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标准,逐一问诊、体检和血液学检查,但将血红蛋白(Hb)≥210g/L定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血液学诊断标准.结果:喀喇昆仑山海拔5 380m驻防一年官兵HAPC患病率(85.7%)较5 100m(48.4%)和4 300m(43.5%) 增高,(P<0.05和P<0.01);HAPC患者较非HAPC者Hb增高(P<0.001),血氧饱和度(SaO2)降低,(P<0.05).驻西藏阿里海拔4300m某部队汉族军官和士官HAPC患病率(42.6%)较义务兵(17.9%)增高(P<0.001);HAPC患者的年龄、上高原时间和Hb均较非HAPC者增高,SaO2降低(P<0.001).藏族官兵无HAPC患者.结论:驻喀喇昆仑山某部队随海拔高度升高,HAPC患病率增高.驻西藏阿里某部队军官和士官HAPC患病率较义务兵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进高原士兵T细胞亚群、RBC、PLT和WBC及血气、呼吸功能的改变,及使用自制功能性食品Ⅲ胶囊防护急性高原反应(AHR)/急性呼吸功能不全(ARI)的影响。方法:从由内陆海拔为555m急进高原2260m、2900m、3200m、4400m、4800m的360例青年士兵中随机分为Ⅲ胶囊防治组(AG)、复方红景天(RCO)防治组(RG)、安慰剂(PCO)对照组(CG)各120例,均急进高原前24h分别服用Ⅲ胶囊、RCO、PCO。分别在3200m、4400m随机抽测各组股动脉血气、T细胞亚群、血细胞、肺功能变化等。结果:两个海拔高度的AHR/ARI例数AG和RG明显低于CG组,T细胞亚群AG组与RG、CG组分别对照,差别均有显著性。血象中的RBC、WBC、HGH、CTH均有不同的差异变化等。结论:急进高原影响T细胞功能呈不规则变化,Ⅲ胶囊可明显增强急进高原士兵的T细胞功能及其稳定性,增强机体急进高原的适应性和抵抗力,降低高原反应。  相似文献   

18.
进一步迎接青藏铁路对高原医学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高原路段最长(1142公里,84%在海拔4000m以上,最高点海拔5072m)的铁路。在2001年—2005年5年铁路建设期间,由于采取了强有力的有效防治措施,使十余万人次筑路大军无一人因高原病死亡,创造了高原医学史上的奇迹。铁路自今年7月1日运营以来,已有近40万乘客由北京、广州、重庆、成都、西宁经青藏铁路到拉萨,并有大量港、澳、台和国外游客,掀起了"青藏热",说明人们对青藏的向往和迷恋。今后,每年约有200万乘客经青藏铁路到青海和西藏,这样大的人群经铁路急进高原低氧环境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应该看到,乘坐青藏铁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原施工人员氧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对海拔高度3000、3500、4000、4500、5000 m五个高度的施工人员进行氧疗,每次予以93%浓度面罩吸氧流量5~8 L/min,1 h/d;分别监测进入高原3、7、15、30、60d心率和血压变化,并与不吸氧组进行比较。结果吸氧组心率、血压低于未吸氧组,尤以上线7~15 d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吸氧组吸氧后血压变化符合高原性高血压的比率为5.4%。偏相关分析显示,海拔高度4000 m以上,心率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压乘积均呈正相关关系,不吸氧组心率快、耗氧量大,低氧性增压反应明显(P<0.01)。结论施工人员进入高原早期予以氧疗可以减少高原低气压、低氧对机体心率、血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新兵由内地进入高原心电图P-R间期的变化。方法分析比较1380例健康新兵进入高原(海拔2800 m)前1个月与进入高原后5~7 d和2~3个月的心电图变化。结果进入高原前基础心率为67.87次/min,P-R间期为145.35 ms,仅13例存在短P-R间期(发生率为0.94%);进入高原后5~7 d,基础心率为71.80次/min,P-R间期为140.30 ms,有151例出现短P-R间期(发生率为10.94%);进入高原后2~3个月,基础心率为70.63次/min,P-R间期为144.99 ms,发生短P-R间期下降为32例(发生率为2.32%)。结论从内地进入高原初期,新兵容易出现心率加快及短P-R间期心电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