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心包经和胃经不同穴位及相应的非穴对心动过缓模型大鼠的调节作用,研究不同经穴间、经穴与非穴的效应是否存在差异。方法用普萘洛尔(心得安)制作心动过缓大鼠模型,观察电针心包经不同经穴(大陵、郄门、曲泽)、胃经不同经穴(解溪、足三里、犊鼻)的效应差异,及与各经穴相应的旁开非穴对心动过缓大鼠心率(HR)、心功能(LVSP、+dp/dtmax、t-dp/dtmax)、平均动脉压(MAP)的调节效应的差异。结果电针心包经的大陵、郄门、曲泽均有改善心动过缓大鼠心率与心功能(LVSP、+dp/dtmax、t-dp/dtmax)作用(P〈0.05),提高大鼠心率的效应大小趋势是大陵穴〈郄门穴〈曲泽穴,统计分析表明,曲泽组与郄门组均优于大陵组(P〈0.05);胃经的解溪、足三里、犊鼻中除解溪组外,其余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未呈现显著提高大鼠心率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P〉0.05);电针心包经经穴与胃经经穴对大鼠的平均动脉压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各经穴与相应的旁开非穴对心率、心功能及平均动脉压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一经脉不同经穴、不同经脉的经穴具有效应特异性,经穴与相应的旁开非经穴的效应量未呈现显著性差异,提示在以小动物为研究对象的电针效应研究中,非经穴选择在经穴附近可能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2.
电针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电生理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手术造成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进行电针治疗,通过电生理测定,结果表明,电针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和诱发动作电位与西药组、空白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提示,电针组通过吻合口的神经纤维数量多,能较好地促进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3.
电针对佐剂关节炎大鼠皮层海马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之聪  孙文颖 《针刺研究》1992,17(2):129-132
<正> 以躯体、内脏伤害性刺激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电变化方面的报导不多。为此我们选用佐剂关节炎(Adjnvant Arthritis.AA)大鼠为慢性痛的动物模型,探讨慢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针刺大鼠同一腧穴对心和胃两个脏腑调节效应差异。方法 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内关组、曲池组、天枢组、膻中组、足三里组、三阴交组、心俞组、胃俞组,每组10只,观察电针(2/15 Hz,3mA,2 min)不同腧穴对胃运动(胃内压)和心功能(左室心内压)的调节效应,比较针刺前2 min和针刺2 min的均值。结果与本组电针前比较,内关、曲池、膻中、三阴交、心俞组左心室内压均降低(P〈0.05),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心俞组胃内压升高,天枢、膻中、胃俞组胃内压降低(P〈0.05)。各组针刺后心内压差值由高到低分别为:心俞〉膻中〉内关〉三阴交〉曲池,对胃内压差值由高到低分别为:天枢〉胃俞〉心俞〉膻中〉足三里〉三阴交〉曲池。结论运用电针(2/15 Hz,3 mA)刺激大鼠同一腧穴,对心和胃均调节作用,其效应方向和量,因腧穴所在部位、归经、支配神经节段或观察脏腑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性,并针对单一脏器显示出相对固定的效应倾向。  相似文献   

5.
陈演江  肖德生 《陕西中医》1992,13(6):279-280
以清醒大鼠为对象,在静脉恒速输注胆盐维持胆汁池恒定的基础上,观察电针对胆汁流量的影响。结果:电针引起胆汁流量明显下降。用利血平耗竭儿茶酚胺后,电针使胆汁流量明显增加,预先作腹腔交感神经节摘除,电针效果与经利血平处理的实验组相似。但预先作迷走神经肝支切断,电针效果此提示:电相似。因对照组假手术与针使胆汁流量下降可能与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加强有关,而迷走神经可能不参与电针使胆汁流量减少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鼠颈肌慢性损伤模型肌电活动、颈后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4只Wistar大鼠选取7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大鼠复制颈肌慢性损伤模型备用。(经超声诊断仪检测,6只大鼠模型复制不成功,剔除。)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美洛昔康组,每组7只。电针组针刺双侧“风池穴”,1次/d, 25 min/次,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 d,共2个疗程。使用超声诊断仪检测大鼠颈后肌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电生理记录大鼠颈后肌肌电变化,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胱天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超声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后肌纤维排列较整齐,肌厚度增粗。肌电生理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肌电波幅及频率明显发生了衰减,电针后肌电波幅和频率明显高于模型组。TUNEL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通过增强瞬时外向钾电流(Ito)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电重构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85 mg/kg)诱导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电针组造模24 h后电针左侧“内关”,每次20 min,每日1次,连续5 d。TTC染色观察心肌坏死情况;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测量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心电图记录ST段高度、QT间期(QT)、校正QT间期(QTc),计算QT间期离散率(QTd)和校正QT间期离散率(QTcd);RNA测序法检测心肌组织钾离子通道相关基因表达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心肌组织Kchip2、Kv4.2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TTC染色可见对照组心肌呈红色,模型组大鼠心肌大部分呈白色缺血样改变,电针组仅见心尖处心肌组织呈白色。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横截面积显著增大(P<0.01),ST段显著抬高(P<0.01),QT、QTc、QTd和QTcd均显著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心肌...  相似文献   

8.
针灸催产引产和治疗痛经均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满意的疗效。但针灸催产引产和治疗痛经的机制明显不同,前者可引起子宫的收缩,而后者则引起子宫的舒张。这种相互矛盾的结果的原因虽有报道,但至今尚未充分阐明,因此本实验就此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灸的双向调节效应规律及自主神经机制.方法:通过颈外静脉给药,模拟自主神经效应,使大鼠空肠处于不同运动状态,分为正常组(n=15)、β2受体拮抗剂心得安组(n=15)、β2受体激动剂克伦特罗组(n=15).造模成功后,每组分别电针(3mA 2/15HZ)天枢、曲池、上巨虚及大肠俞.用多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RM6240)记录空肠内压变化.结果:天枢、曲池、上巨虚均表现为单向优势效应,且效应量随着机体状态的不同而变化,大肠俞具有双向效应.结论:说明腧穴的双向调节效应除了与腧穴所在的部位有关外,还与机体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电针对老年性痴呆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电针百会、风府、肾俞、悬钟穴位对老年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及血清丙二醛(MDA)及总抗氧化力(T-AOC)含量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选用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0只,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电针组、西药组及针药结合组,腹腔注射D-半乳糖制备老年性痴呆模型大鼠。电针组:针刺百会、肾俞、风府、悬钟穴。西药组:脑复康灌胃,每日1次,隔日给予与电针组相同方式的固定和抓取。针药结合组:针刺治疗和药物治疗方法同上。模型组:每天给予电针组相同的抓取和固定。治疗后测试行为学及检测血清MDA、T-AOC的含量。结果:电针组、针药结合组能延长跳台实验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P<0.05),降低血清MDA及提高T-AOC含量(P<0.05)。结论:电针百会、风府、肾俞、悬钟可以延长跳台实验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降低血清MDA含量、提高T-AOC含量,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氧自由基清除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电针对阳虚大鼠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电针对阳虚大鼠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观察电针对大鼠血清皮质醇、睾酮、T4、T3、rT3、TSH、血浆cAMP和cGMP、下丘脑和垂体β-内啡肽(β-EP)含量。结果:阳虚组大鼠血清皮质醇、T3、TSH含量减少。下丘脑β-EP和血浆cAMP、cAMP/cGMP比值降低,血浆cGMP含量和垂体/体重比值增高。阳虚大鼠电针后血清皮质醇、T4、TSH含量升高,垂体β-EP含量降低。结论:电针双侧“足三里”穴对阳虚大鼠肾上腺皮质和甲状腺分泌功能有调节作用,而垂体β-EP可能部分参与这种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电针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肪肝形成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正常组喂饲普通饲料,其他组均按要求喂饲高脂饲料,造膜4周后,电针双“内关”、双“足三里”穴。用HE染色法,在光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高脂血症电针组大鼠肝组织中脂肪细胞明显减少,肝细胞肿胀减轻,细胞核结构基本正常,偶见少数无核肝细胞;电针组大鼠体重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电针组TC、TG、LDL-C显著降低,HDL-C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有比较显著差别(P〈0.05)。结论:电针能加强脂蛋白的代谢,促进肝脏对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保护肝脏,干预脂肪肝的形成,降血脂,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电针对大鼠下丘脑孤啡肽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大鼠下丘脑孤啡肽变化;应用RT-PCR技术观察大鼠孤啡肽前体mRNA的变化。结果 电针可以上调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孤啡肽免疫阳性细胞数,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孤啡肽前体mRNA含量在电针前后变化不大。结论 电针可以影响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孤啡肽表达。  相似文献   

14.
不同频率电针对大鼠可卡因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条件性位置偏爱方法 (conditionedplacepreference,CPP )评价电针对可卡因渴求的抑制作用。药物引起的CPP是目前公认的药物渴求的动物模型。在本实验中 ,采用“倾向性”程序训练不同剂量可卡因的大鼠CPP模型 ,以偏爱分值作为判别大鼠产生CPP的指标。CPP形成后 ,分别对两组大鼠给予 2Hz和 1 0 0Hz电针刺激 ,观察其对CPP的影响 ,并对另外四组大鼠分别给予足底电击、插针不给电刺激、单纯放入固定架以及不给任何处理作为不同的对照组。本实验还观察了单次电针刺激对CPP抑制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阿是穴"与"昆仑"对大鼠腓肠肌急性钝挫伤后腓肠肌肌肉弹性以及生肌调节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在软组织创伤中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5只),模型组(15只),阿是穴组(15只)和昆仑穴组(15只)。采用自制打击器建立腓肠肌钝挫伤大鼠模型。在损伤24 h后,阿是穴组取"阿是穴"进行1次电针治疗,昆仑穴组取"昆仑"进行1次电针治疗。通过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损伤前、损伤后3 h腓肠肌杨氏模量的最大值(Emax);在损伤后3、5、7 d观察腓肠肌的Emax,HE染色法观察腓肠肌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腓肠肌成肌分化因子(MyoD)、肌细胞生成素(MyoG)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腓肠肌Emax在损伤后3 h、3 d、5 d、7 d均高于损伤前的正常值(P<0.05);损伤后3 d,阿是穴组Emax明显高于模型组和昆仑穴组(P<0.05);损伤后7 d,阿是穴组Emax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空白组大鼠有少量表达MyoD、MyoG的阳性细胞,模型组MyoD、MyoG阳性细胞数在损伤后7 d仍高于空白组(P<0.05...  相似文献   

16.
电针对抑郁大鼠模型行为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抑郁大鼠模型行为学的影响,为临床针刺治疗抑郁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电针组,用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刺激结合孤养的方法造模。电针时将大鼠置于塑料盘中,以人工手扶而不予束缚固定;取百会、太冲两穴,电针频率为2 Hz,刺激强度不超过0.6 mA,强度以局部皮肤肌肉轻微颤抖为度,留针15 m in,1 d 1次。电针和应激在同一天开始,电针组每日先电针后应激,共21 d。结果:造模7 d后模型对照组的体质量、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的体质量与垂直运动次数在第7天较正常对照组也出现了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模型对照组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其水平运动始终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第21天,模型对照组的糖水消耗量低于正常对照常组(P0.05)。电针组在治疗第14天后,糖水消耗量开始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治疗可以改变抑郁症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大鼠的效应。方法采用双侧卵巢切除(Ovariectomy,OVX)、孤养与慢性不可预知的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两步法建立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复合模型。造模后运用两组组穴(内关、后三里穴及关元、三阴交穴)进行电针,同时设立正常组、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组和抑郁症模型组进行对照,测定大鼠Open-field行为学评分、糖水消耗量、体重变化、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酮(CORT)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组大鼠Open-field行为学评分、糖水消耗量明显下降,体重明显增加,血清E2、ACTH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复合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Open-field行为学评分明显增加(P〈0.05),糖水消耗量显著增多(P〈0.01),同时血清E2、ACTH、CORT含量增加,体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增强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大鼠活动度,增加探究活动;改善慢性应激导致的快感缺乏。同时对该复合模型大鼠血清E2、ACTH、CORT含量的降低和体重增加均有良性调整趋势。  相似文献   

18.
电针对MCAO大鼠ERK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纹状体ER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改良Longa线栓法复制MCAO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电针对模型大鼠ERK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电针具有上调脑缺血再灌注大鼠ERK的蛋白表达作用.结论: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ERK通路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用电生理方法记录刺激中缝背棱(DR)影响清醒制动大鼠脊髓背角伤害性单位放电。并探讨DR在痛觉调制及电针镇痛过程中的下行性抑制作用。在脊髓La的背角区上,记录到的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音乐电针对大鼠脑内CCKmRNA 表达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音乐电针与脉冲电针对大鼠脑内CCKmRNA水平影响作用的对比研究,在基因水平探讨不同电针对腧穴产生针刺耐受作用的影响,从基因层次证实腧穴的穴敏性结论.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染色方法对脉冲波形和音乐声波两种电针多次电针后大鼠尾核和海马内CCKmRNA样物质的变化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音乐声波电针组多次电针后CCKmRNA的表达速度减慢,而脉冲电针组多次电针耐受时尾核和海马内CCKmRNA在转录水平加速,以补充由于CCK-8消耗所造成的细胞储备不足,进一步证明了CCK在电针耐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论:证实腧穴存在对刺激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同时提示音乐电针疗法是一种更好调节穴位兴奋性,发挥穴位的最佳功能.从而这一研究为针灸治疗疾病又提出了音乐电针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