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左金丸为主辨病证论治慢性胃炎21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慢性胃炎辨证论治为主治疗134例初步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目前尚缺特效疗法.我们从一九七六年开始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134例,现初步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134例中,男性105例,女性29例。年龄21~67岁,以40~49岁年龄组为多(44.78%),病程2个月~30年,以1~5年为多(45.52%)。属浅表性50例(37.31%),萎缩性50例  相似文献   

3.
作者认为中医学的特点应是整体观念与辨病辨证论治,即是在辨病基础上的辨证论治。其理由有7:1、辨病辨证论治是《伤寒杂病论》的本意;2、辨病辨证论治源于《内经》;3、辨病与辨证是《诸病源候论》探求病源和归纳证候的方法;4、温病学运用和发展了辨病辨证论治;5、辨病辨证论治是临床实践的需要;6、辨病辨证论治能促进中医对病的认识;7、辨病辨证论治有助于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1982年2月至1983年5月,采用以细辛为主辨证论治病窦综合征14例,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14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病窦综合征2例;冠心病心绞痛、病窦综合征2例;心肌病、病窦综合征1例;病窦综合征,原因不明9例。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37岁。病程最长19年,最短3个月。14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学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问世的《黄帝内经),把当时比较先进的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和历代医学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为中医学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内经》的理论指导下,学术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说为轴心的中医理论体系的主线。  相似文献   

6.
咳嗽是小儿肺系疾患中最常见的一种病证,好发于冬春二季,多因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肺脏的肃降功能、肺气上逆而成.孟宪兰老师擅长汇通中西,认为临床凡以咳嗽为主症的患儿,宜先定病位而后辨证施治,遂创立咳嗽的辨病辨证论治法则.此法删繁就简,条分缕析,临证用之,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7.
8.
自1979年2月至1988年9月,以活血化淤(辨病)为基础进行辨证分型论治,以皮温测定,肢体电阻图及Doppler血管超声检查等为客观指标,治疗住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脉管炎)45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均符合198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周围血管病研究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脉管炎诊断分级标准。男40例,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设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中、西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中医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胃炎,有独特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川畸病(kawasaki disease)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表现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病因不明。其与中医籍中所述“阳毒发斑”相似。属于温病范畴,乃温热毒邪乘时令不正,寒暖不调之机,侵袭人体,蕴于肺胃所致。我科对1例川畸病患儿,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辨  相似文献   

12.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方法.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1-4]的不断深入,许多研究者提出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模式[5-9],所谓辨证是指辨中医的证,辨病是指辨西医的病.中医辨病论治由于历史条件限制,缺乏统一的疾病命名标准,导致辨病论治的困难.但若过分追求在西医辨病的病名下硬划分几种证型来遣方用药,不但不会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反而还会影响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10].本文将从病、证、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入手,探讨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关系,阐述必须以中医特色和中医自身发展规律为前提,适当参考西医病名,对中医病名规范化,使中医辨病论治趋向完善.  相似文献   

13.
李文君 《福建中医药》2009,40(4):59-59,62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的特色,沿用数千年,被认为是中医学的精华所在,但随着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辨证论治的理念逐渐暴露出缺点与不足。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使整个辨证体系日臻完善。疗效是检验治疗方法的唯一标准,将近半个世纪以来,辨证论治与辨痛论治相结合的大量医疗实践成绩显著,两者的结合给中医治疗学的发展和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方法。但长期以来中医界一直是重辨证而轻辨病,导致了许多病名不明确甚至病名与症名相同,加之近年来随着西医诊断学的发展和中西结合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专家提出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模式。此模式可以借鉴,但若过分追求在西医辨病的病名下硬划分几种证型来遣方用药,不但不会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反而还会影响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为了避免形面上学的思维误区,本文将从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现状、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2002年底至2003年春.我们参与了广州地区及中山、佛山、河源等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会诊与治疗。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和辨治体会.本病属于温病中的“风温夹湿”.其理由为:(1)本病虽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但以春季和冬季为多;(2)发病急骤,初起即见发热,咳嗽,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等肺卫表证:(3)本病在广东多有肢体困倦,关节酸痛,或脘痞腹胀,或有腹泻,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等兼湿的表现。本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100%)、  相似文献   

16.
浅谈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琳  李明 《亚太传统医药》2007,(5):22-23,57
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一直都是指导中医临床诊治疾病的根本法则。中医在临床上既重视辨证,也重视辨病,历来都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病、症、证是三种不同的概念,中医的病也不完全等同于西医的病。  相似文献   

17.
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是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一般认为这两种原则始于《伤寒杂病论》,实际在《内径》中已有所记载。在人类已经进人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如何去认识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呢?作者试对此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8.
辨病与辨证论治的历史沿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临床上倾向于把病证结合理解为以西医诊病与中医治证的结合,并视作病证结合的基本模式,这种认识存在片面性。系统地回顾中医学辨病与辨证论治的历史沿革表明:《内经》时期确立辨病论治原则并产生辨证论治思想的萌芽;东汉张仲景奠定了在辨病论治体系下辨证论治的基础;晋唐时期辨病论治是进一步的继承与发展;宋金元明清时期确立辨证论治的核心地位;近现代医家对辨病与辨证结合论治作出重视审视。  相似文献   

19.
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079-2081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密不可分,辨证论治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探究诊治疾病的核心过程,辨病论治是这个过程的初级阶段。辨病论治也必须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进行,与辨证论治结合,与现代微观医学结合,重视疾病动态变化,更具有医学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