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究MR-PWI联合SWI在脑胶质瘤级别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2月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为脑胶质瘤的患者50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2007标准,将病例分为低级别(1、2级)脑胶质瘤组21例,高级别(3、4级)脑胶质瘤组2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PWI联合SWI检查。通过药代动力学模型计算两组患者检查结果中肿瘤的定量分析容积转运参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速率常数(Kep)等参数,测量两组脑胶质瘤肿瘤区的1H-MRS代谢物rCho、rCr及rNAA值,两组患者肿瘤实质及肿瘤边际的ADC值。结果:高级别脑胶质瘤组中Ktrans、Ve、Kep值均高于低级别脑胶质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脑胶质瘤组rCho、rCr及rNAA值均较低级别脑胶质瘤组有不同程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脑胶质瘤组实质及肿瘤边际ADC值均高于高级别脑胶质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PWI联合SWI检查有利于脑胶质瘤分级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H1-波谱(H1-MRS)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3例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进行MRI平扫、增强、DWI和H1-MRS,分别测量肿瘤的实质部分、坏死囊变区、周边区域及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白质的ADC值和相对ADC值,同时测量脑胶质瘤中的多种化学成分,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低级胶质瘤(Ⅰ~Ⅱ级)组的肿瘤实质部分的平均ADC值和rADC值均明显高于高级胶质瘤(Ⅲ~Ⅳ级)组(P<0.01).(2)胶质瘤实质部分的ADC值和rADC值均与肿瘤组织的病理分级呈明显负相关(r=-0.767和-0.792,均P<0.01);(3)高级别、低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组织NAA/Cho、NAA/Cr、Cho/Cr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组织分别与对侧正常脑组织NAA/Cho、NAA/Cr、Cho/Cr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脑胶质瘤的NAA/Cho、NAA/Cr比值与病理级别呈负相关,r分别为-0.782和-0.712;Cho/Cr比值与病理级别呈正相关,r=0.806.结论 ADC值和H1-MRS与胶质瘤的病理分级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胶质瘤术前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研究脑梗死亚急性期病灶不同区域间各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方法 55例发病在3~5 d以内的脑梗死患者,行弥散加权成像(DWI)定位病灶,然后运用1H-MRS对病灶侧梗死灶的核心区、内缘区、外缘区、周围区1、周围区2和正常区组织以及病灶对侧(对照侧)相应部位的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化合物(Cho)等代谢产物的浓度变化进行波谱分析,同时计算比较不同部位代谢产物的相对浓度(rNAA、rCr、rCho)和Lac/Cho.结果 与对照侧相应区域比较,病灶侧NAA由正常区至核心区逐步下降,Lac则逐步增高.病灶侧各区域间rNAA、Lac/Cho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Cr和Cho的减低以核心区为主,内、外缘区则略有降低.结论 DWI结合 1H-MRS对代谢产物的定位分析,推测脑梗死亚急性期缺血灶周边仍有持续低灌注区域,可能存在血脑屏障受损和血管源性水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播散性皮层抑制的MR扩散加权成像(DWI)与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2012年9月到2016年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患者84例,病理分级为低级别星形细胞瘤30例(WHOⅠ级10例,WHOⅡ级20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患者54例(WHOⅢ级44例,WHOⅣ级10例),都进行常规MRI检查与播散性皮层抑制的MR DWI检查分析。结果MRI常规检查显示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呈等长T1、T2信号的结节或肿块影,瘤周无明显水肿带,边界清晰,无明显占位效应;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呈稍长T1、T2信号结节影或肿块影,瘤周水肿带明显,占位效应明显,边界模糊;经过判定,MRI对于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为93.3%、90.7%、91.7%。播散性皮层抑制的MR DWI显示低级与高级星形细胞瘤相比,前者瘤体和瘤周的r ADC、ADC值均要高一些,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形细胞瘤播散性皮层抑制的MR扩散加权成像能有效反应病理分级情况,能够提供更多的功能信息,提高诊断率,是对常规MRI检查的有益补充,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病毒性脑炎和脑低级星形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8例病毒性脑炎和27例脑低级星形细胞瘤在治疗前或手术前接受了常规MRI、DWI检查。病毒性脑炎经临床及治疗随访证实,脑低级星形细胞瘤病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测量并计算两组病例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结果病毒性脑炎平均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1.07±0.19)×10^-3mm^-2/s和(1.26±0.21)×10^-3mm^-2/s,脑低级星形细胞瘤平均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1.60±0.28)×10^-3mm^-2/s和(2.04±0.41)×10^-3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WI的ADC值和rADC值能较好地鉴别病毒性脑炎和脑低级星形细胞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MR灌注成像在脑星形细胞肿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脑星形细胞肿瘤病人依次行常规MRI平扫、MR灌注成像及增强MRI.MR灌注成像采用动态增强T2*WI梯度回波-回波平面成像序列(T2*WI GRE-EPI),造影剂用量为0.2mmol/kg,注射流率为3~4 mL/s.首先得到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并合成相对脑血流容积(rCBV)图,计算出最大rCBV比率.独立样本t检验用于评价两组数据的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低级别星形细胞瘤(Ⅰ~Ⅱ)18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Ⅲ~ⅣV)14例.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组最大rCBV比率为(2.57±0.78)1.44~4.88,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组最大rCBV比率为(5.40±0.63)4.76~7.07,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R灌注成像能有效地在术前评价星形细胞肿瘤的病理级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fMRI在脑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及肿瘤浸润边界划定中的价值。方法:脑肿瘤35例,均行MR平扫、增强、DWI及MRS。在肿瘤强化区、瘤周区、正常参照区,DWI测量各区域信号值,计算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1H—MRS行MVS采集NAA、Cho、Cr、Lac等波峰,计算不同区域各代谢物比值均值,比较统计学差异。结果:DWI示肿瘤强化区rADC值在脑膜瘤与星形细胞瘤、转移瘤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瘤周区rADC值在星形细胞瘤与脑膜瘤、转移瘤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体素^1H—MRS示肿瘤强化区各代谢物比值均值与正常参照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瘤周区,星形细胞瘤、转移瘤和脑膜瘤间多组代谢物比值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MRI与常规MRI相结合有助于脑肿瘤的鉴别诊断以及确定病灶浸润范围。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星形细胞瘤(II/WHO) 细胞、间变性星形细胞瘤(III/WHO)细胞的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的变化和差异,为临床的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鉴别诊断提供帮助和向导.方法 选取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各30例,每例随机选取10个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应用AFM并对每例的10个细胞进行扫描,对每个细胞膜表面1 μm区域的平均粗糙度、峰值、表面积差值进行测量,对比观察两组细胞膜表面的纳米结构变化、找出肿瘤细胞特异性的形态学特征.结果 通过观察发现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的细胞膜表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星形细胞瘤细胞膜表面的平均粗糙度、峰值、表面积差值均明显低于间变性星形细胞瘤(P<0.05).结论 本实验应用AFM对星形细胞瘤细胞、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细胞进行观察,并依据细胞膜表面数据对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星形细胞瘤及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收治星形细胞瘤患者45例,脑转移瘤38例,分析患者磁共振DWI检查,计算MRI对星形细胞瘤及脑转移瘤的诊断准确率。对比不同肿瘤MRI征象、瘤体与周围水肿带DWI参数值(ADC、rADC)。结果 MRI对星形细胞瘤及脑转移瘤诊断准确率与病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脑转移瘤瘤体周围水肿带ADC值、r ADC值高于星形细胞瘤(P<0.05);星形细胞瘤征象:瘤体为T1、T2稍长信号节影或肿块影,增强扫描可见为结节状,部分表现为不规则环形强化,水肿带为T1、T2长信号。DWI上表现为不均匀混杂信号,周围水肿带为等信号。脑转移瘤征象:瘤体为分叶状稍长T2信号,周围可见大片水肿,增强瘤体为明显强化,DWI上瘤体为高信号,周围水肿等信号。结论 磁共振DWI检测可反应星形细胞瘤与脑转移瘤瘤体及周围水...  相似文献   

10.
ADC值对颅内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鉴别诊断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ADC值在颅内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颅内淋巴瘤和16例高级别胶质瘤(WHO胶质瘤分级:Ⅲ-Ⅳ级)行常规平扫、增强扫描和DWI成像,回顾性分析病灶的影像表现。感兴趣区(ROI)置于病灶在增强T1WI上明显强化且在ADC图上呈相对低信号部分,取病灶的最低ADC值,另外对同一病例以相同大小ROI置于对侧正常脑白质区测量三个ADC值,取其平均值。相对ADC值(rADC)取病灶最低ADC值与对侧正常白质区平均ADC值的比值。然后对淋巴瘤组和高级别胶质瘤组病例的ADC值和rADC值分别经行两样本t检验。结果淋巴瘤多发10例,单发5例,DWI图上15例病灶均见高信号,ADC图上均呈低信号,rADC1为100%。高级别胶质瘤单发15例,多发1例,DWI图上11例病灶见高信号,另5例未见明显高信号,ADC图上11例病灶见低信号,另5未见明显低信号,rADC1为69%。结论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的ADC值和r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WI结合常规MRI形态学表现有助于颅内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质子磁共振波谱(H-MRS),研究脑梗死亚急性期病灶不同区域间各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方法55例发病在3~5d以内的脑梗死患者,行弥散加权成像(DWI)定位病灶,然后运用1H-MRS对病灶侧梗死灶的核心区、内缘区、外缘区、周围区1、周围区2和正常区组织以及病灶对侧(对照侧)相应部位的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化合物(Cho)等代谢产物的浓度变化进行波谱分析,同时计算比较不同部位代谢产物的相对浓度(rNAA、rCr、rCho)和Lac/Cho。结果与对照侧相应区域比较,病灶侧NAA由正常区至核心区逐步下降,Lac则逐步增高。病灶侧各区域间rNAA、Lac/Cho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Cr和Cho的减低以核心区为主,内、外缘区则略有降低。结论DWI结合1H-MRS对代谢产物的定位分析,推测脑梗死亚急性期缺血灶周边仍有持续低灌注区域,可能存在血脑屏障受损和血管源性水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T1期肾透明细胞肾癌(CCRCC)3.0T MR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与Fuhrman病理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7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86例T1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3.0T MR ADC值及Fuhrman病理分级资料,依据Fuhrman核分级法,将其分为低级别组(Ⅰ~Ⅱ级)和高级别组(Ⅲ~Ⅳ级),分别测量病灶及对侧正常肾实质的ADC值,并计算rADC值.比较4个不同病理级别、高低病理级别组间的ADC值、rADC值;并绘制ROC曲线,评价ADC值和rADC值的诊断效能;分析病灶ADC值、rADC值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1)四个病理分级之间平均ADC值和r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高、低级别组平均ADC值分别为(1.317±0.110)×10-3 mm2/s,(1.886±0.447)×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最佳诊断阈值为1.465×10-3 mm2/s,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4.4%、95.3%.高、低级别组平均rADC值分别为(0.419±0.085)、(0.643±0.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54,最佳诊断阈值为0.535,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6.0%、95.3%.肿瘤的ADC值、rADC值与病理分级之间呈高度负相关(r=-0.821、-0.864,P<0.05).结论 T1期肾透明细胞肾癌的ADC值、rADC值与病理分级高度相关,能够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且rADC值的评估价值大于ADC值,可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T2WI、FLAIR、DWI及rADC值对腔隙性脑梗塞的综合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应用磁共振T2WI、FLAIR、DWI及rADC值对腔隙性脑梗塞病灶的发现和发病时间的定性诊断能力。方法:搜集83例经临床诊断并有MRI证实的腔隙性脑梗塞病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腔隙性脑梗塞综合征表现。根据发病时间分为三组:急性期腔隙性脑梗塞组,25例,发病时间<3d;亚急性期腔隙性脑梗塞组,41例,发病时间3d~1月;慢性期腔隙性脑梗塞组,17例,发病时间>1月。所有病例均行颅脑轴位DWI、ADC图、FLAIR及T1WI、T2WI检查,资料录入SPSS10.0软件做相关性分析及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对于急性期腔隙性脑梗塞病灶的诊断,DWI和rADC明显优于其他序列;对于亚急性期腔隙性脑梗塞病灶的诊断,FLAIR明显优于其他序列;对于慢性期腔隙性脑梗塞病灶的诊断,FLAIR具有特征性表现,结合T2WI可以确诊;腔隙性脑梗塞病灶rADC值与发病时间呈正相关(r=0.871);各不同时间段腔隙性脑梗塞病灶的rADC值有极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不同时期腔梗灶在DWI、T2WI和FLAIR上各有特点,综合该三个序列能更好地发现病灶并评估病灶的性质;结合rADC值,更精确地估计病灶的发病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乳腺扩散加权成像(DWI)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 方法: 选择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并行乳腺MRI检查的女性患者123例,行轴位DWI、矢状位T2WI及动态增强MRI扫描(DCE-MRI)。以DCE-MRI图像为参考,在DWI图上分别于病灶内、病灶邻近正常腺体区域放置感兴趣区(ROI),记录相应区域ADC值,并计算标化后rADC值。比较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及rADC值。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ADC和rADC鉴别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的最佳诊断阈值;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两者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 结果: 134个乳腺病灶中,84个恶性病灶和50个良性病灶平均ADC值分别为(1.04±0.26)×10-3和(1.60±0.40)×10-3mm2·s-1,正常腺体134个ROI平均ADC值为(1.89±0.31)×10-3 mm2·s-1,恶性病变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和正常腺体(P<0.01)。恶性病变和良性病变平均rADC值分别为0.59±0.18和0.83±0.30,恶性病变rADC值低于良性病变(P<0.01)。选择ADC阈值为1.22×10-3 mm2·s-1,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0%和84.5%,AUC为0.89。选择rADC阈值为0.67,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0%和75.0%,AUC为0.79。标化后rADC的AUC低于标化前ADC(P<0.05)。 结论: ADC和rADC 值的定量分析是鉴别诊断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的有效手段,标化后rADC 值未能提升ADC值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与MR氢质子波谱(^1H-MRS)技术联合应用对脑内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54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脑内囊性病变(包括高级别胶质瘤24例、单发转移瘤20例、脑脓肿10例),行常规MRI、DWI扫描,获得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和波谱图。单体素PRESS(TE144ms)序列囊壁或囊内^1H-MRS成像,测量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乳酸Lac、脂质Lip峰高,计算出Cho/Cr,Cho/NAA,NAA/Cr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高级别胶质瘤DWI上囊腔内低信号19例(19/24),ADC值增高;高信号3例(3/24),ADC值减低,混杂信号2例(2/24)。20例病灶中心检测到NAA峰(83.3%)。②单发转移瘤DWI上囊腔内低信号14例(14/20),ADC值增高;高信号2例(2/20),ADC值减低,混杂信号4例(4/20)。病灶中心和囊壁高Lip峰13例(65.0%)。③脑脓肿DWI上脓腔内高信号7例(7/10),ADC值降低,混杂信号3例(3/10)。病灶中心9例显示AA峰。④胶质瘤与转移瘤囊壁之间Cho/Cr、Cho/NAA、NAA/C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MR氢质子波谱(^1H-MRS)联合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可鉴别高级别胶质瘤、单发转移瘤与脑脓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可靠、稳定的颅脑爆震伤模型,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序列对颅脑爆震伤早期出血灶及非出血灶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作用,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依据。 方法:对30只兔子执行兔子颅脑爆震,炸后执行常规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SWI及DWI扫描, SWI、DWI图像及数据处理通过SWI、DWI后处理软件自动得到,对病灶进行量化分析;采用functool2的ADC后处理技术对感兴趣区进行量化分析;后解剖兔子颅脑,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与其同一层面SWI及DWI图像对照分析。结果:30只试验兔子中6只兔子CT、T1WI、T2WI序列显示脑内未见任何异常信号影。SWI序列显示点状(315/42.7%)、片状(218/29.5%)及线样(205/27.8%)低信号影,比其他序列检出出血灶多(χ2= 10.00, P<0.01)。DWI显示非出血灶呈点状(54/28.5%)、片状(102/54.0%)、线样(33/17.5%)高信号影,边缘清晰。DWI序列检出非出血灶数目多于常规T1WI、T2WI序列(χ2= 10.01, P<0.01), ADC值降低程度与生存时间呈线性相关(分别为:r=0.53,P=0.05)。结论:SWI能够检出较多隐匿出血灶,DWI明显提高对非出血灶检出率,尤其小片状非出血灶检出率,并且通过测定ADC值降低程度对预后评估具有作用,因此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在颅脑肿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接受诊疗且经术后病理证实的62例颅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有常规MRI检查及多模态MRI检查[弥散加权成像(DWI)、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DW...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向同性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图(ADC mapping)在不同时期脑梗塞的诊断以及在判断脑梗塞的转归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三向同性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常规MRI平扫对9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检查,其中超急性期30例(起病至检查前时间〈6 h),急性期30例(7~72 h),亚急性期30例(3~10 d),在ADC图上测量梗塞灶ADC平均值,同时测定对侧相应区域ADC值,并由此计算相对ADC值(rADC=病变区ADC/对侧相应区域ADC×100%),分析梗塞不同时期rADC值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结果: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塞灶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其ADC值较对侧相应区域明显下降,平均ADC值分别为超急性期:0.342×10^-3mm^2/s,急性期:0.462×10^-3mm^2/s,对侧相应区域ADC值分别为超急性期:0.744×10^-3mm^2/s,急性期:0.817×10^-3mm^2/s。超急性期,急性期病灶rADC值最低,分别为超急性期:45%,急性期:59%,随时间延长rADC由低到高,即rADC值与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梗塞灶ADC值具有特征性演变规律,结合DWI、T2WI,ADC图可以对脑梗塞进行分期诊断,还可以动态观察进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在脑胶质瘤及周边脑组织的病理分区、边界分割及组织差异化的三维重建方法.方法:选取5例拟诊为脑胶质瘤的患者,术前先行T1WI、T2WI及增强扫描,增强后行1H-MRS检查、分析,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根据多种代谢产物水平对胶质瘤进行分级及胶质瘤与周边脑组织分区.选取1例胶质瘤扫描数据以Dicom3.0格式导入3D-Doctor软件,人工分割肿瘤区、坏死区、水肿区、大脑表面,分别以不同颜色标示,以复杂面重建方法对上述结构同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利用1H-MRS对胶质瘤的肿瘤区及周边区域进行了大体分区,并且于术前对肿瘤进行的良恶性分级与术后病理结果相符.成功重建了肿瘤区及周边脑组织在整脑中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模型可以任意方位旋转,从不同角度再现了肿瘤的三维形态及在大脑中的空间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结论:脑胶质瘤采用1H-MRS的Cho/Cr、NAA/Cr、NAA/Cho大代谢物比值结合常规MRI对胶质瘤诊断及对胶质瘤进行无创性分级、分区是可行的.胶质瘤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的构建,展现了肿瘤在活体脑中的三维空间结构及毗邻关系,为脑内占位性病变的重建和观测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对立体定向外科制定手术入路、介入放射制定放疗计划及医学教学都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DWI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诊断急性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高度怀疑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T1WI、T2WI、Dark-fluid及DWI扫描,并根据发病时间进行分组,比较病变在不同序列像上的显示率、边界及范围,分别测量、计算其ADC值和rADC值。结果DWI对病灶的显示率、边界以及范围均优于常规T1WI、T2WI和Dark-fluid成像;所有病例病灶的ADC值与rADC值均下降。结论DWI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敏感度高,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