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瘘穿刺记录跟踪手册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新瘘穿刺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6例为实验组,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新瘘穿刺记录跟踪手册进行内瘘管理;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4月新瘘穿刺患者2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和6个月内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血流量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内瘘相关并发症及血流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瘘穿刺记录跟踪手册的设计和应用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有效的内瘘管理,不仅提高了内瘘的使用,更减少了相关并发症,保证了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3.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4)
<正>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手段之一,动静脉内瘘则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采用的血管通路,对于保证血液充分透析、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保证患者长期存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2]。动静脉内瘘穿刺过程中,不同的穿刺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穿刺效果[3]。本研究对比分析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针穿刺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56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和B组,每组28例。A组采用单针穿刺法,B组采用传统穿刺法。2组均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2组患者血液透析3个月后血流量(充足、不充足)及皮下血肿发生率、早期失功率的情况。结果 A组血液透析3个月后血流量不充足比例明显低于B组(P〈0.05)。A组血液透析3个月后皮下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A组血液透析3个月后早期失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血液透析≥3个月)的患者使用单针穿刺法更有利于保护内瘘,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护士进修杂志》2021,36(21)
目的观察内瘘可视化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9月于我院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透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以摸球法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按传统常规方式行穿刺与护理,观察组接受内瘘可视化护理干预;对2组干预后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皮下血肿率、针眼渗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一次性成功穿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使用中开展内瘘可视化护理,可显著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与皮下血肿率、针眼渗血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普通穿刺、钝针扣眼穿刺和新型钝针扣眼穿刺三种动静脉内瘘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 A 组(普通穿刺)、B 组(钝针穿刺)、C 组(新型钝针穿刺)各20例。6个月后,比较三组患者穿刺相关并发症、各生化指标和透析充分性;并对影响穿刺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变量 COX 回归模型分析。结果:C 组穿刺点剧痛、内瘘狭窄的发生率低于 A、B 组(P <0.05),而内瘘血肿、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低于 A 组(P <0.05);6个月后 C 组患者 C 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 A、B 组(P <0.05),血红蛋白(HGB)水平高于 A、B 组(P <0.05),组间URR、Kt/ V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变量 COX 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内瘘穿刺并发症的主要因素是透析龄、HGB、CRP。结论:新型钝针扣眼穿刺法能明显降低透析患者穿刺点血肿、假性动脉瘤、血管狭窄的发生率,减轻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且不影响透析充分性;内瘘穿刺的并发症可能与透析龄、HGB、CRP 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及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1),自我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与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9.
救治肾衰患者的主要手段是血液透析 (血透 ) ,血管通路的建立是血透的先决条件。动静脉内瘘 (内瘘 )是维持性血透最常用的血管通路 ,我院自 1994年开展血透以来 ,内瘘使用 5年以上 3例 ,3年以上 3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6例患者均为 1994年至 1999年在我院行血透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男 3例 ,女 3例 ,32~ 6 0岁。内瘘均为前臂近腕部的桡动脉 -头静脉端端吻合。1 2 6例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 见表 1。表 1 6例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病例性别年龄(岁 )血透时间(月 )穿刺次数血流量(ml/min) 定点 假 性动… 相似文献
1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情况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使用情况以及内瘘失功常见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采集436例患者病史和体格检查,动静脉内瘘手术方法分别为非惯用手前臂桡动脉和头静脉侧侧吻合,结扎远心端头静脉,形成改良端侧吻合,少数为惯用手前臂桡动脉和头静脉侧侧吻合,观察内瘘一般情况,统计患者开始透析时间,内瘘手术时间,开始使用时间,内瘘失功时间,目前内瘘使用情况.结果 436例患者完成统计,其中男性245例,女性191例,内瘘失功76例,138例患者肾移植术后自然堵塞.结论 自体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内瘘失功的主要原因是内瘘血栓形成和内瘘狭窄,糖尿病、低血压、高超滤量是易患因素,正确的穿刺和透析结束后绑带绑扎时间和方法亦很重要. 相似文献
11.
12.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常用的肾替代治疗方法之一[1].血液透析技术是一种专业性强、风险性较大的特殊治疗.随着透析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相关护理操作风险因素也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13.
《齐鲁护理杂志》2016,(21)
目的:探讨扣眼穿刺技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派护理人员去浙江邵逸夫医院进修学习,向医院申报开展新技术项目,护理部组织学术委员会进行开展前项目论证,邀请扣眼穿刺专家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并进行技术支持。科室成立扣眼穿刺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负责技术的计划组织与实施,比较穿刺前后穿刺点渗血及穿刺成功情况。结果:共穿刺72例患者,成功形成隧道67例,使用的动静脉内瘘均未发生动脉瘤及血管狭窄;穿刺后成功率明显高于穿刺前(P0.05)。结论:开展扣眼穿刺可明显减少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要求护士长全盘监控,在实施过程中加强护理人员的学习与培训,做好患者健康宣教,真正让患者体会到扣眼穿刺的益处,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能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穿刺疼痛并减少对动静脉内瘘管损伤的穿刺方法。方法方便性抽样选取某军医大学附属医院血透室100例使用前臂动静脉内瘘管作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第1次采用常规法(针尖斜面朝上,进针角度为15°~25°)穿刺,第2次使用改良法(针尖斜面向右旋转45°,进针角度为35°~45°)穿刺,观察两种穿刺方法患者的疼痛程度、压迫止血时间、穿刺点渗血发生情况及每分钟血流量。结果患者改良穿刺法痛觉评分为(2.30±0.27)分,常规穿刺法痛觉评分为(3.92±0.3)分,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动静脉内瘘管使用时间越短的患者对于使用改良穿刺法减少穿刺疼痛的效果越明显(P<0.05);穿刺点渗血次数、压迫止血时间改良法明显少于常规法(P<0.01),每分钟血流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穿刺法能明显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穿刺疼痛及对动静脉内瘘管的损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区域穿刺组)和研究组(钝针扣眼穿刺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0.82±0.46)分]低于对照组[(3.72±1.08)分],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动脉瘤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法大大减轻了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的痛苦,内瘘的血流量足,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付静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24-26
目的探讨穿刺方式对动静脉内瘘穿刺疼痛程度及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能清醒合作的60例患者,同一患者按隔次交替使用两种穿刺法分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观察,记录进针时疼痛、一次穿刺成功率及自穿刺皮肤开始到见回血固定针头前的时间,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内瘘穿刺时实验组疼痛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成功率也较高(P<0.05)。结论优化组合式穿刺法不仅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也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痛苦和缩短动静脉内瘘穿刺时间。 相似文献
20.
动静脉内瘘是为进行长期血液透析而建立的血管通路,无论是患者还是我们医务人员都应积极维护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这条“生命线”.选择一种既能保证足够的血流量又能减少血管损伤、延长其使用寿命,尽量做到保护内瘘、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内瘘穿刺材料成了我们临床工作中寻求的目标.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2年04月-2013年10月期间对60名内瘘穿刺透析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名每次透析采用套管针穿刺内瘘,对照组30名采用传统钢针穿刺内瘘,2组总计透析次数均为7080例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