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比较纤溶酶和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0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临床资料,分为纤溶酶组(56例)和小剂量尿激酶组(48例),溶栓分剐采用纤溶酶和小剂量尿激酶,两组其余治疗相同,包括抗凝(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加丹参静滴,疗程14天,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再通情况和疗效;观察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胃肠出血(黑便)、泌尿系出血(血尿)、颅内出血等。疗程第5d和第10d监测凝血酶原时间。结果两组再通率及临床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及PT过度延长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纤溶酶和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均好,但纤溶酶使用简便、安全性可靠,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临床疗效.方法 6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应用纤溶酶100u静脉滴注,1次/d,共10d;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2次/d,共10d,其余和对照组相同.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1次/d,共10d,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加丹参滴注.通过两组比较,评价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3.75%,对照组有效率74.1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或消失的同时,无严重并发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纤溶酶与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84例,将其住院号奇偶随机分为纤溶酶组与尿激酶组,每组各有患者42例。尿激酶组治疗药物为小剂量尿激酶;纤溶酶组患者治疗药物为纤溶酶,将两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血管再通率、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血管再通率、治疗总有效率相似P0.05;纤溶酶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尿激酶组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纤溶酶与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均有一定临床效果,可促进血管再通和患肢消肿,早期下床活动,但相对来说,纤溶酶有更高的安全性,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刘明强  郑江华  陈开  武国 《西部医学》2009,21(10):1731-1732
目的探讨纤溶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溶栓分另q采用纤溶酶和小剂量尿激酶,其余治疗相同,包括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波及丹参,疗程14天,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出现血尿2例,黑便4倒,而治疗组无出血并发症发生。治疗组治愈4例,有效3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治愈5例,有效3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结论纤溶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好,使用简便、安全、可靠,无明显出血并发症等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链激酶(recombinant streptokinase,r-SK)与尿激酶(urokinase,UK)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acute deep venious thrombosis,ADVT)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平行随机单盲对照试验,自2004年1月~2004年10月对5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25例,A组给予r SK50万U溶栓,B组给予UK50万U溶栓治疗,疗程5 d,总量250万U.同时加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观察疗效的临床指标、过敏反应及出血并发症等.结果国产重组链激酶组(A组)溶栓有效率为88%,尿激酶组(B组)溶栓有效率为68%,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及出血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组链激酶和尿激酶都是治疗ADVT疗效肯定、安全的溶栓药物,重组链激酶的疗效明显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体外治疗性超声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对患者凝血纤溶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9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给予体外超声治疗加药物治疗;对照组46例只给予药物治疗。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5d分别测定病人凝血和纤溶指标tpA、PAI-1、D-D及FDP。两组于治疗后14d进行超声检查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超声治疗组近期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u=3.24,P0.01),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8.94,P0.01)。治疗组血管再通时间明显缩短(4.5±2.6dvs7.7±3.5d,t=3.63,P0.01)。两组治疗后D-D及FDP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组内及组间比较tPA及PAI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超声治疗能加强尿激酶的溶栓效果,促使其纤溶作用,对凝血无影响,可作为DVT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重组链激酶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的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链激酶(r-SK)对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0例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r-SK治疗组(A组)和UK治疗组(B组),观察疗效的临床指标、过敏反应和出血等并发症。结果:A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B组(66.7%);A组引起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变化均比B组明显,不良反应率也较B组高,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r-SK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和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纤溶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纽(44例)并口对照组(42例)进行对比研究.治疗组采用纤溶酶静脉输入,对照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静滴治疗。结果纤溶酶治疗下肢深静血栓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溶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或消失的同时,血液流变学的指标也明显好转,无明显并发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股动脉穿刺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穿刺患肢股动脉成功后,推注尿激酶30万U稀释液50ml,每日一次,共5~10d。另46例经静脉注入同样药物。结果:治疗组(动脉溶栓组)临床显效率87%,对照组(静脉溶栓组)显效率4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肢围变化,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消肿时间治疗组≤7d,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动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张昌列  宋志红 《重庆医学》2015,(2):207-208,21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该院60例下肢DV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瑞替普酶溶栓组),与随机选取同期予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28例(重组链激酶溶栓组)作对比。治疗期间观察患肢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全部达到有效,愈显率相比瑞替普酶溶栓组高于重组链激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瑞替普酶溶栓组低于重组链激溶栓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未见复发病例。结论瑞替普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2例DVT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实验组采用阿加曲班联合尿激酶溶栓抗凝治疗,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加曲班联合尿激酶治疗深静脉血栓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刺三才刺凤凰展翅行针拔罐结合溶栓抗凝通脉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把6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三刺三才刺凤凰展翅行针拔罐结合溶栓抗凝通脉,对照组单纯溶栓抗凝通脉。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血浆 D -二聚体下降快(P <0.05),下肢周径差更缩小(P <0.001),疗效更好(P =0.040)。结论:三刺三才刺凤凰展翅行针拔罐结合溶栓抗凝通脉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临床疗效好,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并应用到临床。  相似文献   

13.
李冈栉  刘洁 《海南医学》2013,24(20):2998-3000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4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为混合型或中央型,将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置管溶栓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置管溶栓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对照组经患侧足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药物均为尿激酶,观察治疗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置管溶栓组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尿激酶使用总量疗效短于(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时置管溶栓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65.00%,置管溶栓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溶栓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对照组溶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随访,置管溶栓组深静脉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深静脉瓣膜功能保存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置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能在短期内血栓所致的堵塞症状,有利于缩短病程,近期及中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外周静脉溶栓治疗,但置管溶栓术治疗增加了深静脉瓣膜功能受损概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尿激酶、肝素及其联合治疗急性大鼠下腔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后不同时相静脉血栓与血管粘附特性的变化.方法:SD大鼠140只,105只建立大鼠急性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后随机分为肝素治疗A组、尿激酶治疗B组、联合治疗C组各35只;另35只为假手术组(sham,SH).各组给药后分别于血栓形成后第1、4、7、14、28 d获取目标血管,光镜观察血栓的结构演变与机化、内膜增生程度,检测静脉壁平滑肌胶原沉积量.以及力学测量管壁血栓附着力.结果:A组内膜增生最严重.栓后1、4 d,B、C组血栓附着力分别较A组低(P<0.01).结论:尿激酶加肝素治疗大鼠急性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能有效地保护内皮层完整,减轻血管内膜增生,但在溶栓抗凝联合治疗急性血栓后残余附壁血栓粘附力相对较低,不建议早期运动加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最佳给药途径及其护理。方法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2例,随机分为A组为试验组,经患肢足背静脉穿刺,踝关节上阻断浅静脉后,用微量输液泵注入中等量的尿激酶;B组为对照组,经上肢周围静脉途径给予同剂量尿激酶,用药1周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愈28例,治愈率为90.3%。对照组治愈21例,治愈率为67.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3.6d,后者为18.4d,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阻断浅静脉后的患肢给药作用更为迅速,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尿激酶联合华法林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 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2018 年1 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收治的56 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作为研 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 例。对照组术后12 h 后给予华法林及尿激酶抗凝;观察组在对 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 生情况,下肢周径差变化情况,血清D- 二聚体(D-D)、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 平,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 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均 有下降,观察组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治疗1、3 及7 d 血清 D-D、CRP 及IL-6 水平比较:①不同时间点的血清D-D、CRP 及IL-6 水平有差别(P <0.05);②两组血 清D-D、CRP 及IL-6 水平有差别(P <0.05);③两组血清D-D、CRP 及IL-6 水平变化趋势有差别(P <0.05)。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尿激酶联合华法林 有助于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DVT,有助于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梗死降纤与溶栓治疗的回顾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①目的 比较降纤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②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人分别给予降纤酶 (降纤酶组 )、尿激酶 (尿激酶组 )、生理盐水 (对照组 )治疗。③结果 降纤酶组及尿激酶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t=2 .0 32~ 3.0 34,P <0 .0 5 )。尿激酶组在 2 4h内快速起效 ,而降纤酶组在应用 7d时神经功能评分出现明显改善 ,90d时二者Barthel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别 (t=0 .36 1,P >0 .0 5 )。④结论 降纤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远期效果相当 ,但短期效果以尿激酶为优  相似文献   

18.
尿激酶对兔急性血栓后静脉壁形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Li X  Yang M  Yu C  Nie Z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8):568-569
目的:评估尿激酶溶栓对急性期血管壁炎性反应和静脉壁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兔的急性股静脉血栓模型,将43只兔随机分为溶栓组20只、未溶栓组20只、对照组3只,分别于血栓形成后第1、4、7、21天获取股静脉,通过检测静脉壁平滑肌肌动蛋白、胶原沉积来评估平滑肌增生,内皮层扫描电镜评估内皮细胞损伤情况。结果:平滑肌肌动蛋白及胶原纤维检测提示溶栓组静脉壁增生明显低于未溶栓组, 电镜扫描提示溶栓组内皮细胞 损伤明显低于未溶栓组。结论:尿激酶溶栓能有效地保护内皮层完整,减轻血管壁肌血管增生,但不能阻断其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应用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临床研究。方法:选自我院于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3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与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比较两组血栓清除率、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和并发症,及治疗前后静脉通畅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血栓清除率III级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溶栓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尿激酶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81%)低于对照组(33.33%)(P<0.05)。两组治疗后静脉通畅评分降低(观察组:t=25.229,对照组:t=16.752,P<0.05);观察组治疗后静脉通畅评分低于对照组(t=7.789,P<0.05)。结论: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应用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