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与胃肠道免疫功能,加快康复速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在快速康复外科(F T S)治疗理念的指导下,引入术前营养风险筛查和预防性肠内营养支持,随后行胃癌根治术,术后早期少量肠内营养支持、早期下床活动、围手术期护理等一系列措施,观察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与胃肠道免疫功能,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时间上的差异.结果 进行预防性肠内营养支持后,实验组术后血清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I g 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肛门排气早;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结论 通过营养筛查后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进行预防性肠内营养支持,同时结合快速康复外科的营养及护理理念应用于胃癌围手术期治疗,可以在不增加手术风险的前提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从而增强胃癌快速康复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NRS2002评分表筛查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予周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探讨对有营养不良患者实施营养治疗的意义.方法对新确诊胃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术前予肠内营养支持,术后肠内、肠外营养支持,观察患者手术前后体重变化、血清白蛋白变化、手术前后CRP变化、肛门排气时间及出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早,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结论对存在营养风险胃癌患者实施同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术后的营养状态,降低术后炎症反应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对策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抽选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4年3月择期行根治手术的84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对照组( n=42例,予以传统营养支持及常规护理,)和观察组( n=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治疗,同时予以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状况、胃肠道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各项生理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当天及术后8d各生理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积极予以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及肠内营养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病人的营养状况,显著减少不良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及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将51例胃肠道肿瘤且伴有营养不良的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后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为术后常规补液5~7 d,肠内营养(EN)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5~7 d,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TPN)组术后采用TPN治疗3~5 d,.并检测术前、术后营养状况指标及患者恢复情况.结果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各项指标中,EN组、TPN组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术后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EN组、TPN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结论术后肠内、外营养支持能够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术后早期施行EN是安全、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营养支持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合理应用的价值。方法 将64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营养支持组和非营养支持组 (各32例 ) ,营养支持组术前7d予肠外营养及术后早期予肠外 +肠内营养 ,非营养支持组仅予输注葡萄糖等。手术前后检查血常规、血特种蛋白、淋巴细胞 ,测24h尿氮含量。另选择常规体检正常者30名作正常对照组。结果 胃癌患者入院时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1)。术前1d营养支持组经术前营养支持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和淋巴细胞数显著升高 (P<0.05或0.01) ,与非营养支持组比较差别也有显著性意义 (P<0.05) ;术后第1、3天血浆蛋白虽有下降 ,但下降幅度平缓 (P>0.05) ;而非营养支持组与术前相比 ,上述指标明显下降 (P<0.05)。术后7d时 ,营养支持组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非营养支持组 (15.62% )高于营养支持组 (6.25% )。结论 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合理营养支持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免疫状况 ,减少术后并发症 ,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给予肠内免疫营养液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病人机体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IN组和SN组,分别给予肠内免疫营养制剂及普通营养制剂,观察术前5d及术后第1天、第4天和第8天细胞和体液免疫指标、肝功能、术后并发症、肛门排便/排气时间等变化。结果IN组术后第4天和第8天IgG、IgM、CD4、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SN组;术后第8天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水平IN组高于SN组(P<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IN组(30.0%)低于SN组(56.7%),肛门排便/排气时间两组无差异。结论术前及术后给予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可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免疫力,减少并发症,提升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5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N组(肠内营养支持)和PN组(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的术后恢复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PN组(P<0.05)。而PN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较EN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出现并发症共16例次,EN组的并发症明显少于PN组(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效果优于肠外营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胃癌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护理的文献进行研究,综述总结出FTS理念体现在胃癌围手术期护理的术前准备、肠内营养、术后康复活动、有效止痛等措施中。护理要点是:做好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FTS的认知;认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做好术前营养支持及术后肠内营养护理,增强患者免疫能力;重视术后镇痛与早期活动,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性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术后老年性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为35例。观察组施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施行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并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 CRP)、转铁蛋白( TF)、白蛋白( ALB)含量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出现肛门排气的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含量低于对照组,TF及ALB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5%,低于对照组的34.3%,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的老年性胃癌患者施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迅速恢复体质,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部按摩对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胃癌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及试验组42例,对照组给予胃癌术后肠内营养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每天鼻饲前均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给予腹部按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实施腹部按摩,能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对肠内营养耐受性,有利于患者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生大黄联合液囊空肠导管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分析22例胃癌术后应用生大黄联合液囊空肠导管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及13例胃癌术后肠外营养(对照组)两组患者,检测术前及术后第8天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外周血总淋巴细胞计数,临床观察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日、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总蛋白、白蛋白术后第8天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白蛋白术后第8天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外周血总淋巴细胞计数术后第8天与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日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大黄联合液囊空肠导管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能加快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入院胃肠道肿瘤患者10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采用传统肠内营养支持法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传统肠内营养基础上术前口服能全力肠内营养支持的50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d及术后第8天测量体重,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含量,并于第8天留取患者24h尿测定尿素氮,计算氮平衡。结果:两组免疫、营养指标肠道准备前与术后差异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各免疫、营养指标较肠道准备前有显著下降(P<0.01);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含量及氮平衡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肠内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消化道肿瘤围手术期应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取消化道肿瘤患者54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0例,在围手术期给予能全素胃肠内营养支持,术前3d给予能全素口服至手术前1d,术后12~24h即通过肠内营养输注系统给予能全素.对照组24例按常规外周静脉输液.两组均观察围手术期病人的临床表现,并监测营养支持前,术前1 d,术后第7d体重、血常规、肝功能的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或造瘘口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0.05),应用能全素后1例出现恶心呕吐,2例腹痛,1例腹泻.所有病人均未出现吻合口漏或急性肠梗阻,无手术切口或造瘘口感染.实验组患者应用能全素后血淋巴细胞、白蛋白及总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给予能全素是安全而有效的,并且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何程祖  谭海才 《广西医学》2012,34(11):1524-1525
目的比较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胃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32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30例,术后分别给予EEN和PN支持,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0 d观测患者营养指标、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EEN组前白蛋白明显高于PN组(P<0.05),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低于PN组(P<0.05);E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加快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外混合营养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外混合营养组(观察组)和早期全肠外静脉营养组(对照组),通过检测两组术后的营养指标,肛门排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对两组营养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第8天血清前蛋白、清蛋白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术后体重下降量低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及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外混合营养支持能更好保证患者营养,提高免疫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胰头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估围手术期肠内外营养支持对胰头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以2000年1月~200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在围手术期应用肠内外营养的胰头癌患者34例(治疗组)及同期行手术治疗后给予单独肠外静脉营养的胰头癌患者48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实验组及对照组再分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组(治疗组n=13,对照组n=24)及姑息手术组(治疗组n=21,对照组n=24),对各组术前术后体重变化、总蛋白和白蛋白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手术前后总蛋白和白蛋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中Whipple术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体重变化及总蛋白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中Whipple术组患者(P均<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肠内外营养可明显改善胰头癌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徐梦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6):56-56,65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法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恢复指标的价值。方法:将67例近期在我院接受择期腹部手术进展期胃癌患者按接受手术时间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34例)和常规肠内营养组(33例),统计和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术后恢复指标。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的胃肠道并发症、吻合口并发症、并发症频次、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出现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开始摄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肠内营养组(P均〈0.05~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可显著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各项术后恢复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进展期卵巢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对患者的影响。方法调查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妇瘤科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卵巢癌患者91例,参照NRS 2002标准,于入院次日早上对入院拟手术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根据围手术期间是否实施营养支持将患者分为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0天的体重、上臂围和相应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围手术期治疗并发症情况。结果在91例进展期卵巢癌患者中,术前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4.83%。两组患者术后体重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对照组比营养支持组体重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10天营养支持组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均较术前有显著升高(P0.05),而上臂围则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上臂围、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均显著降低(或减小)。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并发症营养支持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进展期卵巢癌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围手术期给予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胃肠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接受胃肠道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在胃肠道术后12小时即开始实施肠内营养,对照组在肠道排气后实施肠内营养。比较早期肠内营养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术后营养指标变化和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胃肠道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排气、排便时间差异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无明显肝肾功能及血生化影响。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给予个体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选取胃癌术后患者共90例,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试验组46例在此基础上采用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包括术前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成立营养支持小组、监测体重计算热量、个体化配方及浓度的调整。评价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两周后血清营养学指标及术后恢复时间。结果:试验组营养支持后血清营养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给予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方案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