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明忠  陆兴安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3):264-267,F0002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射线皮肤损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生成素1(Ang-1)的表达情况。方法将雄性SD清洁级大鼠54只分为3组。照射组(=24),直线加速器产生射线(45 Gy)单次照射大鼠臀部皮肤40 mm×40 mm,建立急性射线皮肤损伤模型;烧伤组(=24),将直径30 mm铜柱于100℃沸水中放置15min,取出后在无外界压力下置于大鼠臀部皮肤8 s,建立深Ⅱ°热力烧伤模型;对照组(=6),无特殊处理。取不同时期创面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不同时相点各组大鼠创面组织中Ang-1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烧伤组在伤后1、2及3周Ang-1表达积分吸光度值均要大于照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急性射线皮肤损伤创面愈合过程中Ang-1持续低表达,不能形成峰值,可能是其损伤创面难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大鼠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相关凋亡基因Bcl-2、Bax和P53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难以愈合的机制.方法 雌性SD清洁级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照射组(n=24)为急性深Ⅱ度β射线皮肤损伤动物模型,烫伤组(n=24)为深Ⅱ度热力烫伤动物模型,对照组(n=6)为正常大鼠.取不同时期创面组织,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不同时相点各组大鼠创面局部相关凋亡基因Bcl-2、Bax和P53的变化.结果 (1)TUNEL结果显示,照射组大鼠创面出现后0、1、2、3周的积分吸光度(IA)值明显高于烫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照射组创面出现后0、1、2、3周Bax、P53的IA值明显高于烫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烫伤组Bcl-2的IA值明显高于照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细胞凋亡出现较早、频度较高、消失推迟,可能是导致创面难以愈合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烧伤创面愈合后不同时间应用90Sr-90Y照射防治瘢痕的疗效.方法:对我科18例患者50处深Ⅱ度和Ⅲ度创面愈合后分组采用90Sr-90Y照射,其中A组36处创面在愈合后第3天开始照射,B组14处创面在愈合后2周开始照射,每个疗程的总剂量为25~40 Cy,分6~8次完成,每次剂量3~7 Cy.照射一个疗程后大体观察瘢痕生长情况,部分病例进行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结果:创面经照射一个疗程后,病理学检查见A组瘢痕厚度平均为3 mm,B组瘢痕厚度平均为5 mm.A组CD34染色示血管数也明显低于B组,A组创面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90Sr-90Y照射对防治烧伤瘢痕增生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移植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取成年Wistar大鼠48只.在每只大鼠背部制作做2个深Ⅱ度烧伤创面,磨痂去除坏死组织,按自身对照原则,将创面分为细胞移植组(A组,n=48),对照组(B组,n=48).将羰花青荧光染料CM-dil标记的胚胎成纤维细胞移植到A组创面组织内.B组注射同量的成体成纤维细胞.分别于伤后0、1、3,7、14、28d不同时间各取8只大鼠进行实验,观察荧光信号的分布范围比例A(%)及信号强度比D的变化,记录两组创面愈合的时间T,观察两组创面组织TGF-β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伤后3d荧光分布范围开始扩展(A:15.46±1.21),荧光强度开始降低(D:0.65±0.02);第14天荧光分布范围扩展到最大(A:16.69±1.00),荧光强度的信号更加降低(D=0.31±0.01).第28天亦能检测到微弱的荧光信号(D=0.09±0.01),分布范围较伤后14d无明显扩展(16.07±1.14)%.A组TGF-β1 mRNA水平伤后即升高,1d后开始下降.B组TGF-β1 mRNA伤后持续升高,第7天达到峰值,其后回落,在观察时间其表达量一直高于A组.结论 大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移植可以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降低TGF-β1 mRNA的表达,改善创面愈合,减轻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635 nm GaAlAs激光照射对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大鼠组织学愈合进程及腓肠肌Ⅱb型肌球蛋白重链(MHC-Ⅱb)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骨骼肌钝挫伤模型,激光治疗组采用美国Erchonia EML(ML2)型低功率GaALAs激光器在钝挫伤局部进行照射,正常对照组、自然愈合组不进行照射.通过HE染色光镜观察、透射电镜观察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损伤区域腓肠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 HE染色光镜观察和电镜观察结果 显示,激光照射组肌肉再生速度显著快于自然愈合组,且胶原纤维生成很少;激光治疗组腓肠肌MHC-Ⅱb mRNA的表达量在损伤后第2、3、7天显著高于自然愈合组.结论 635 nm GaAlAs激光能促进急性骨骼肌钝挫伤模型大鼠腓肠肌MHC-Ⅱb mRNA的表达,从而促进肌肉再生,提高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在皮肤深Ⅱ度烧伤治疗中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8月试验动物中心购入的50只仓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只。观察组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处理烧伤部位,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处理创面,对比两组创面愈合面积、皮肤肥大细胞糜蛋白酶mRNA表达水平。结果:治疗3 d、1周、2周时,观察组创面愈合面积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1 d、3 d、1周、2周时,两组均测出糜蛋白酶基因;观察组治疗1周时,mRNA测定水平最高;治疗1、2周时,观察组糜蛋白酶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皮肤深Ⅱ度烧伤,可促进烧伤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7.
周平  刘沙  潘涛  张爽  陈伟思  王顺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1):71-73,83
目的 观察富氢水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作用。方法 利用Varian直线加速器发射6MeV电子线照射大鼠后臀部皮肤制作损伤模型,治疗组予富氢水喷雾创面,对照组予生理盐水、持续4周,对比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MDA(丙二醛)、SOD(超氧化物歧化酶)试剂盒测定创面组织MDA含量和SOD活力,ELISA法测定血清IL-6和EGF含量。结果 单次照射44Gy的6MeV电子线,成功建立动物模型。治疗后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富氢水组创面愈合明显增快,创面组织MDA含量低、SOD活力高;血清IL-6含量较低、EGF含量高。结论 富氢水能够促进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愈合,其作用机制与氧化损伤和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磺胺嘧啶银(SSD)单独及联合水蛭素治疗深Ⅱ度烧伤大鼠的效果。方法 取30只SD大鼠,通过局部皮肤热水浴建立深Ⅱ度烧伤模型。将25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A组(8只)、B组(9只)、C组(8只),给予A组大鼠凡士林涂抹创面,给予B组大鼠SSD乳膏涂抹创面,给予C组大鼠SSD乳膏涂抹创面及局部注射水蛭素。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及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并比较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A组和B组的部分大鼠一般情况较差,有肺部感染征象,且出现死亡的情况;C组大鼠的整体状况较佳,仅个别大鼠存在轻微的感染症状,且无大鼠死亡。A组和B组大鼠创面基底部可见较多淤血,微血栓较多,而C组大鼠创面的微血栓较少。3组大鼠的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致伤后第19~20天A组和C组所有大鼠创面均愈合,而在致伤后第21天B组仍有大鼠的创面仍未愈合。与B组相比,A组大鼠在致伤后第10天、第18天和第19天的愈合率更高,C组大鼠在致伤后第10天、第13天、第18天和第19天的愈合率更高(均P<0.05)。结论 单纯使用SSD会导致深Ⅱ度烧伤大鼠模型的创面延迟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子射线(模拟β射线)局部辐照大鼠致放射损伤后胶原表达及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变化的情况。方法采用直线加速器局部照射制作SD大鼠的辐射损伤模型,观察Ⅰ/Ⅲ型胶原表达及MMP1、MMP2、MMP9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β射线照射引起的皮肤损伤可以引起胶原含量和分型的改变,MMP-1有不同程度的提高,MMP2与MMP9的表达随辐射剂量的增加,由强变弱再上升变强。结论β射线照射皮肤损伤引起的创面难愈合可能与胶原含量和结构的改变相关,其又与胶原的降解酶MMP1活性增强有关;MMP2与MMP9参加基底膜的溶解、血管形成和坏死组织的清除,有助于创面的重建,促进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湿润暴露疗法/湿润烧伤膏(MEBT/MEBO)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超微病理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APKK)、c-myc mRNA表达的机制。方法 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康复新液组,每组20只。空白对照组建立全层皮肤缺损开放性创面,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康复新液组建立全层皮肤难愈合创面。空白对照组建立创面后不做其他处理,模型组外敷0.9%氯化钠溶液,湿润烧伤膏组外敷MEBO,康复新液组外喷康复新液。在用药后第3、6、12天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皮肤创面细胞超微结构|用药后第12天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MAPKK、c-myc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用药后第3、6、12天,湿润烧伤膏组与康复新液组细胞结构逐步改善,各细胞器形态结构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4组MAPKK、c-myc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与康复新液组较空白对照组MAPKK、c-myc mRNA表达水平降低,湿润烧伤膏组、康复新液组较模型组MAPKK、c-myc mRNA表达水平均增高(P<0.05);湿润烧伤膏组与康复新液组MAPKK、c-myc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BT/MEBO能够改善细胞超微病理结构,提高MAPKK、c-myc mRNA的表达水平,促进慢性难愈合创面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壮药南酸枣树皮水煎剂干预慢性难愈合创面模型大鼠,探究其疗效机制。方法:采用全层皮肤缺损法改进慢性难愈合创面大鼠模型,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南酸枣树皮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外敷生理盐水,湿润烧伤膏组采用皮肤再生医疗技术,南酸枣树皮组外敷南酸枣树皮水煎剂。12 d后取全层皮肤组织进行超微病理检测,利用RT-PCR技术观察PTEN、VEGF mRNA的变化情况。结果:经12 d药物干预后,湿润烧伤膏组、南酸枣树皮组皮肤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基本恢复。第12天湿润烧伤膏组、南酸枣树皮组分别与第1天相比,均出现PTEN mRNA水平降低、VEGF mRNA水平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天湿润烧伤膏组、南酸枣树皮组分别与模型组相比,均出现PTEN mRNA水平降低、VEGF mRNA水平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湿润烧伤膏组与南酸枣树皮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药南酸枣树皮能显著改善慢性难愈合创面导致的细胞结构异常,调控PTEN介导的信号通路传导效应,改善损伤病灶,促进创面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大鼠浅表Ⅱ°烧伤创面的治疗作用及对PDGF-BB/PDGFR-β表达的影响,探讨PNS治疗浅表Ⅱ°烧伤的作用机制。  方法  复制大鼠浅表Ⅱ°烧伤模型,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用PNS治疗,分别于给药后第0、7、14、21 天活体取材,应用免疫组化(IHC),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烧伤皮肤组织中PDGF-BB/PDGFR-β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此外,在不同时间点宏观监测皮肤组织恢复情况。  结果  HE染色提示,模型复制是成功的。宏观监测数据显示,和模型组相比,PNS高剂量组大鼠脱痂、长毛时间均见缩短,创面愈合率提高(P < 0.05)。免疫组化,WB和RT-PCR结果显示,PNS高剂量组的PDGF-BB/PDGFR-β的蛋白和mRNA表达在第7天急剧增加,至第14天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第21天接近正常组水平;而模型组表达高峰出现在烧伤后第21天,PDGF-BB/PDGFR-β表达升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结论  PNS能明显促进大鼠浅表Ⅱ°烧伤模型皮肤创面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皮肤组织中的PDGF-BB/PDGFR-β的蛋白和mRNA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在SD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中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剂量为90 Gy的192Ir放射源,对SD大鼠左侧大腿内侧皮肤进行单次近距离照射,建立放射性皮肤损伤动物模型, 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9)。照射后24 h,实验组大鼠照射处注射60 μL(5×105个)脂肪干细胞,对照组注 射等体积的PBS。每隔3~4 d观察大鼠照射处皮肤损伤及愈合情况。照射后第28天,处死所有SD大鼠,取照射处皮 肤组织,同时取未照射的正常组(n=9)相应部位的皮肤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比较3组皮肤组织中α-平滑肌 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病理学表现。结果:SD大鼠在受照射后出 现III或IV度放射性皮肤损伤;实验组的创面评级明显低于对照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正常组皮肤组织中不 表达α-SMA,实验组较对照组皮肤组织中的α-SMA表达增强;实验组表皮厚度低于对照组,而血管密度明显增加(均 P<0.05)。 结论:192Ir放射剂量为90 Gy时可以导致大鼠皮肤损伤,而ADSCs可以减轻放射性皮肤损伤,并通过增加微 血管新生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梗)后心肌局部血管新生以及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的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ACE-Ⅰ类药物对VEGF相关血管新生调控系统的作用。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其中40只进行前降支(LAD)结扎,制作急性心梗模型。造模后分为模型组20只、卡托普利组20只(造模成功后以10.5mg/kg剂量的卡托普利溶液灌胃)、假手术组20只及未干预组20只饲养。造模成功大鼠随机于饲养2周和4周处死。用免疫组化法测量左室梗死边缘区显示有Ⅷ因子阳性染色的血管数目;用荧光定量PCR分析Tie-2的mRNA表达。以多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干预措施应用后不同时间受体的变化,若总体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各组间差异比较。结果2周时,卡托普利组血管数目较假手术组和未干预组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未见统计学显著差异;4周时卡托普利组血管数增加,较模型组多(P<0.05);Tie-2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在2周和4周时均显示不同组别受体的拷贝数有统计学差异(F=2.787和F=8.021,P=0.039和P<0.001)。结论ACE-Ⅰ类药物卡托普利对急性心梗后心肌局部的血管新生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血管新生的重要受体Tie-2mRNA的表达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芦荟凝胶的胶原-壳聚糖-硫酸软骨素三元膜,研究其在大鼠皮肤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备芦荟凝胶的胶原-壳聚糖-硫酸软骨素三元膜。取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湿润烧伤膏组、三元膜组,每组20只。造成深Ⅱ度烧伤模型后,测量大鼠烧伤后皮肤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及第1、3、7、14天创面愈合率,检测烧伤后第1、14天皮肤创面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三元膜组能缩短烧伤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的时间(P0.05),提高第3、7、14天的创面愈合率(P0.01)。烧伤后第14天,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三元膜组皮肤创面组织中SOD含量升高(P0.01),MDA含量降低(P0.01),血清中TNF-α含量降低(P0.01)。以上指标,三元膜组和烧伤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芦荟凝胶的胶原-壳聚糖-硫酸软骨素三元膜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减少促炎症因子的生成,从而促进大鼠皮肤深Ⅱ度烧伤的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新疆紫草脂质体凝胶剂对放射性皮肤损伤创面及愈合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用不同体积的脂质加入到适量的凝胶基质中制备脂质体凝胶剂,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以直线加速器G射线照射Wistar大鼠后臀部,建立皮肤放射性损伤模型,观察模型用药后的愈合时间、创面组织病理改变、皮肤羟脯氨酸(hyp)含量、血清MDA、SOD、IL-6、TGF-β变化情况。结果脂质体凝胶剂组(AELG)体外释药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透皮速率比普通凝胶低。40Gy剂量单次照射后20d左右出现脱毛、溃烂现象。经照射后皮肤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血清中MDA、IL-6、TGF—G水平明显下降,SOD含量显著升高(P〈0.05)。创面用药后,各给药组溃疡4~5w基本愈合,愈合时间较阴性组明显缩短(P〈0.05)。皮肤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所升高,血清中MDA、IL~6、TGF-β含量升高,SOD含量下降,脂质体凝胶剂效果优于普通凝胶剂。结论新疆紫草脂质体凝胶剂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愈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机理可能与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象皮生肌膏对肛瘘术后模型大鼠创面中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象皮生肌膏治疗组(简称象皮生肌膏组)、湿润烧伤膏对照组(简称湿润烧伤膏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采用生理盐水治疗,象皮生肌膏组、湿润烧伤膏组分别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动态观察4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水肿及第5、10天大鼠创面组织中IL-8、TNF-α蛋白水平表达情况。结果象皮生肌膏组与湿润烧伤膏组治疗后的第7、10、14天大鼠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象皮生肌膏组治疗后的第7、10、14天大鼠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湿润烧伤膏组(P<0.05)。象皮生肌膏组与湿润烧伤膏组治疗后的第3、7、10、14天大鼠创面水肿积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象皮生肌膏组治疗后的第3、7、10、14天大鼠创面水肿积分明显低于湿润烧伤膏组(P<0.05)。象皮生肌膏组与湿润烧伤膏组治疗后的第5、10天大鼠创面中IL-8、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象皮生肌膏明显提高肛瘘术后模型大鼠创面的愈合率,降低大鼠创面水肿情况,降低大鼠创面中IL-8、TNF-α蛋白表达水平,象皮生肌膏促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及减轻创面水肿的机制可能与降低创面中的炎症因子IL-8、TNF-α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胰岛素外用对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中缺氧诱导因子-l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胰岛素外用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42只,雌雄不限,建立链脲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烧伤模型,完全随机分为胰岛素外用组及空白对照组,即分别用胰岛素及生理盐水敷料每日换药两次.于治疗1、2、3周后,取创面全层组织,通过RT-PCR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创面组织中HIF-1αmRNA的含量的变化和HIF-1α及VEGF的阳性表达情况以及微血管密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胰岛素干预1、2、3周后,创面愈合率明显增大,创面组织中HIF-1αmRNA相对含量和HIF-1α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而VEGF的阳性表达细胞数则明显增多(P<0.05),且微血管密度也显著增高(P<0.05).结论:胰岛素外用能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的愈合,其机制与下调HIF-1α的水平、上调VEGF的表达水平,进而促进创面血管生长,改善创面的血供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血管生成素(Ang)及其受体Tie-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 方法 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黄芪治疗组.实时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3组大鼠肾组织中Ang-1、Ang-2、Tie-2和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肾组织VEGF mRNA以及VEGF、Ang-2和Tie-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糖尿病组大鼠比较,糖尿病黄芪治疗组大鼠肾组织VEGF mRNA表达显著升高,而Tie-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两组间Ang-1和Ang-2的mRNA和蛋白表达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Ang表达的调节作用不明显,但可下调其受体Tie-2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生成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血管生成素(Ang)及其受体Tie-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黄芪治疗组。实时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3组大鼠肾组织中Ang-1、Ang-2、Tie-2和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肾组织VEGF mRNA以及VEGF、Ang-2和Tie-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糖尿病组大鼠比较,糖尿病黄芪治疗组大鼠肾组织VEGF mRNA表达显著升高,而Tie-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两组间Ang-1和Ang-2的mRNA和蛋白表达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Ang表达的调节作用不明显,但可下调其受体Tie-2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