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老年人甲状腺机能减退(下称甲减)比较多见,有其特殊性,我科从94年以来,收治7例,早期全部误诊,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58~65岁,平均61岁;确认前病程6月~16年。 诊断标准:(1)有甲减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证据;(2)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包积液;(3)排除其它病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常伴有少至中等量心包积液,伴有大量心包积液者较为少见。我们近年来遇到5例以大量心包租液为主要表现的甲减,均致误诊。结合我们的临床体会,探讨甲减性大量心包积液的诊断与治疗问题。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例,女4例,年龄52~68岁,平均62岁。胸闷、气短4例;胸闷、乏力、面部水肿1例。平均病程1.3年(4月~3年)。体征:颜面臃肿1例,毛发、眉毛脱落稀少4例,表情呆板2例。低血压2例,奇脉3例,颈静脉充盈2例,颈静脉怒张3例。心脏扩大5例,心动过缓1例,心率过速1例,心音低弱5例,肝脏肿大5例。入院诊断…  相似文献   

3.
甲减性心包积液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伴发心包积液是该病重要症状之一。本组收集1979~1992年9月间收治的甲减性心包积液16例,其中12例曾被误诊,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并浆膜腔积液12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起病隐匿,病情发展过程中常并发浆膜腔积液,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我院1984~1998年共收治甲减并浆膜腔积液22例,误诊12例,误诊率54.5%,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例中男3例,女9例;年龄21~76岁,平均48.7岁。病程3个月~7.5年。1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心包积液病人常因不能及时行超声心动图、心包穿刺等检查而误诊为其他疾病 ,且心包积液的病因诊断则更加困难。本文收集 1998年 6月~ 2 0 0 1年 7月我院收治的 8例误诊的心包积液病例 ,以探讨误诊原因。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3 0~ 70岁 ,平均 3 8岁。有冠心病病史和肺结核病史各 1例。1 2 临床表现 胸痛 2例 ,胸闷、气喘 8例 ,乏力 6例 ,咳嗽、咳痰及发热各 4例 ,双下肢水肿 3例。1 3 辅助检查 X线胸片示 2例心影中度增大 ,5例心影普遍增大 ,3例伴有左侧胸腔积液 ,1例伴有双侧胸腔积液 ,3例肺纹…  相似文献   

6.
蒋明成 《临床荟萃》1989,4(7):303-304
甲状腺机能减退(简称甲减)可导致心肌病变和/或心包积液。后者并不少见,发生率可达甲减患者的30~80%,但症状隐袭,易被漏诊。我院近年来住院甲减患者22例中,明确由甲减导致的心包积液者8例(36%),其中误诊3例,本文对其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讨沦,旨在总结经验和  相似文献   

7.
邱涛 《临床误诊误治》2001,14(5):364-364
典型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减 )诊断并不困难 ,但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 ,易被误诊。我院于 1990年 1月~ 1999年 10月共收治甲减 5 0例 ,其中 18例曾误诊 ,误诊率 36%。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3例 ,女 15例 ;年龄 2 4~ 67岁。其中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垂体瘤术后放疗各 1例 ,13 1I治疗后 2例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14例 (占 77 8% )。1 2 临床表现  18例均有倦怠、周身乏力、畏寒、纳差、非指压性水肿、体重增加、性欲减退 ;15例有窦性心动过缓、胸闷 ,腹胀、便秘 12例 ,月经增多、心包积液各10例。本组病例均起病…  相似文献   

8.
卢蓉  周国勇  王砾  张敏 《浙江临床医学》2012,(11):1334-133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老年甲减患者误诊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性甲减起病隐袭,临床表现多样复杂。误诊为冠心病10例,脂肪肝7例,慢性胃炎5例,胸腔积液5例,心包积液4例,慢性心功能不全3例,高血压病2例、贫血2例和老年痴呆症2例。经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为甲减,予甲状腺片治疗后病情恢复良好。结论老年人缺乏典型症状,临床表现多样。极易造成误诊、误治.提高对老年甲减的认识,综合分析病情,是明确诊断、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因年龄大、心脏功能差等自身原因,患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极易误珍为心脏病。现将我们自1988年2月~1997年2月间门诊及住院老年甲减患者误诊为心脏病者13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3例患者中,男5例,女8例,年龄60~72岁,平均67.3~3.2岁,误诊为冠心病并病窦者5例、冠心病者3例、冠心病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者2例、心包和胸腔积液者2例、心脏神经官能症者1例。甲状腺功能检查所有病例TSH明显增高、T_3、T_3减低,血甘油三酯,胆固醇单一或二者均增高。  相似文献   

10.
成人发病型甲状腺机能减退性心脏病 (以下简称甲减心 )临床并不少见 ,由于起病及表现隐匿 ,心脏损害程度不等 ,临床表现形式多样 ,甚至掩盖甲状腺机能减退 (以下简称甲减 )的其他症状而使诊断发生困难 ,常常引起误诊、漏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现将我院 1990~ 2 0 0 1年来确诊的 2 5例甲减心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0~ 2 0 0 1年我院共收治甲减心患者 5 0例 ,其中 2 5例为甲减心 ,其中男 8例 ,女 17例 ,年龄 2 5~ 70岁 ,平均 4 7岁± 12岁。全部病例均经详细收集病历、查体及心电图检查 ,血 T3、T4 、…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机能减退性心包积液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淑兰 《临床荟萃》1994,9(15):680-681
甲状腺机能减退(简称甲减)性心脏病并非罕见,除甲减表现外,以心包积液和甲减性心肌病为两大主要特征。其症状轻,病情进展缓,尤其老年人多见亚临床型,容易误诊。将我院收治甲减性心包积液16例,结合有关资料报导于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减退危象(简称甲减危象)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10例曾误诊的甲减危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确诊前出现食欲不振、反应迟钝10例,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5例,胸闷、心悸及全身水肿各4例,头晕、晕厥3例,抽搐2例。因食欲不振、反应迟钝及呼吸困难等分别被误诊为肺性脑病、II型呼吸衰竭、重症肺炎及心包积液2例,心功能不全、多浆膜腔积液及低血糖2例,脓毒症休克、多浆膜腔积液、急性胰腺炎及低血糖1例,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及脑梗死1例,脑血管意外并发癫痫2例,心房颤动及缓慢型心律失常2例。本组平均误诊时间36 h。本组按误诊疾病治疗后均效果不佳,后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明确诊断甲减危象,给予相应治疗,治疗2~3周后患者症状缓解、生命体征平稳出院;门诊随访6~12个月,7例预后好,3例死亡。结论甲减危象临床表现多样,容易漏误诊。临床接诊寒冷季节发生意识障碍的老年女性时,应考虑此病。早期诊断和优化治疗可以降低甲减危象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包积液1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心包积液是甲状腺功能减退(下称甲减)时心脏损害的一个重要表现.此种病例的心包积液可能为甲减的早期突出表现,临床上易误诊,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预后良好,本文将我们所见1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老年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30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 年5月~ 2008年5月误诊的30例老年甲减临床资料.结果:3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干燥、脱发、怕冷、腹胀、反应迟钝、淡漠、头晕乏力、胸闷心悸等症状.误诊为冠心病16例,慢性胃炎12例,高脂血症、脂肪肝10例,胸腔积液8例,心包积液、抑郁症各6例,高血压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各5例,结核性心包炎4例,心肌炎、慢性肾炎、贫血、老年性痴呆各3例,肾盂肾炎2例.按各专科疾病给予系统治疗效果不明显,经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为甲减,予甲状腺片或左甲状腺素片治疗,病情恢复良好.结论:提高对老年甲减的认识,综合分析病情,是明确诊断、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982~1993年收治的50例50岁以上甲状腺机能减退症误诊病例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男10例,女40例,年龄50~78岁.平均56岁误诊时间:1个月3例,2个月6例,3个月9例.6个月4例、1年14例,2年8例,3年5例.4年3例.平均误诊时间15个月.误诊为贫血11例,心包积液5例(其中1例误诊为结核性心包炎),肝病6例(其中脂肪肝4例.肝炎2例).高脂血症10例,冠心病6例,充血性心肌病5例,室早3例,多发性肌炎1例,食道癌1  相似文献   

16.
周锋  韩阳 《临床误诊误治》1993,6(6):248-249
癌性心包炎发病率增加,且为心包积液的主要原因之一,因其临床表现隐匿或被其他病所掩盖,容易误诊。本文就误诊的11例癌性心包炎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本组男8例,女3例。年龄35~72岁,平均46.4岁。误诊时间为1~12个月,平均5.3个月。11例中仅1例原发性心包间皮瘤,10例为转移性心包癌,其中肺癌转移5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结核性心包炎24例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老年人结核性心包炎起病大多隐匿,症状轻微,故早期容易误诊。我们收集近20年来误诊的24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组男19例,女5例,男女之比为3.8:1,年龄67——76岁,平均72.3岁。误诊时间1~2月者5例,2~3月者6例,4~6月者8例,半年以上者5例。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症状、结核菌素试验、治疗效果及以后的观察,并排除其他病因确诊者18例;由心包积液中查到或培养出结核杆菌确诊者3例;X线检查发现心包有部分钙化,并结合临床确诊者3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甲减致胸腔积液1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因胸腔积液及不同程度的活动后呼吸困难就诊。11例为单侧胸腔积液,8例为双侧胸腔积液;胸腔积液并肺实变10例。16例(84.21%)初诊误诊,误诊为心力衰竭6例,结核性胸膜炎5例,不除外恶性胸腔积液4例,疑诊脓胸1例。所有患者排除其他疾病引起胸腔积液的可能,完善相关检查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诊断为甲减,予单纯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胸腔积液完全吸收,确诊为甲减引发的胸腔积液。随访1年,病情无复发。结论以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甲减临床症状不典型,完善检查、仔细鉴别诊断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心包积液临床不少见,老年人往往临床表现不典型或被其他病所掩盖,易延误诊断,本文就我们延误诊断的心包积液22例作一临床分析。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9例,年龄60~79岁,平均66.1岁。初诊分别为心肌病4例,冠心病心肌梗塞8例,结核性胸膜炎8例,肺心病心衰2例,冠心病心衰2例,肿瘤性心包炎误诊为结核性心包炎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食管异物1例,充血性心衰1例,克山病1例,肺炎1例。误诊时间最短2天,最长半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心包积液患者的病因及误诊原因。方法:收集彭州市人民医院和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1997~2006年心包积液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心包积液的常见原因依次为肿瘤性(25·0%)、结核性(18·8%)、非特异性(13·7%)、心力衰竭性(12·5%)、尿毒症性(10·0%),其他原因(20·0%)。其中有6例误诊。结论:结核性心包积液比例明显下降,而肿瘤性心包积液所占比例明显上升,已成为心包积液的首要原因。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将肿瘤性心包积液诊断为其他性质的心包积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