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心脏跳动中部分性房室管畸形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部分性房室管畸形矫治术的疗效。方法:16例部分性房室管畸形的患者接受该手术,术中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跳液,心脏缓慢空跳,鼻咽温度控制在31~34℃。涤纶布修补房间隔缺损,间断或连续修补二尖瓣裂。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术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二、三尖瓣反流。结论:浅低温体外外循环心脏跳动中部分性房室管畸形矫治术的疗效可靠,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手术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右侧剖胸心脏不停跳下行房室缺修补6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右侧剖胸心脏不停跳下行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方法64例均采用腋中线至锁骨中线6~10cm弧形切口,经第4肋间入脑。心包自隔神经前2cm处电凝切开,上至升主动脉心包反折处,下至下腔静脉入口处,悬吊心包于切口周边。阻断上、下腔静脉,心脏在空跳下平行房室沟切开右心房显露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处。缺损小于2.5cm的ASD直接缝合14例,大于2.5cm的ASD取自体心包片4-0Prolene线连续缝合修补16例。小于1.0cmVSD直接缝合修补26例,大于1.0cmVSD用涤纶片5~0Prolene线连续缝合8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体外循环时间(34±12)min,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4~8h。平均住院8d痊愈出院,随访2~18个月,均恢复健康,心功能达Ⅱ级以上。结论右胸切口结合心脏不停跳行房间隔、室间隔缺损修补,损伤轻,出血少,切口隐蔽美观,可避免心肌再灌注性损伤,有利于心功能恢复,是一种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在心脏外科中综合运用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经右胸腋前线纵切口对32例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患者实施心内直视手术,术中采用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浅低温体外循环结合心脏不停搏技术,直视下进行心内畸形矫治.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心功能良好,无严重的心律失常、低心排综合征及明显肺功能异常,切口小而且隐蔽,均痊愈出院.结论经右胸腋前线纵切口并结合心脏不停搏技术行心脏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不仅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而且美容效果明显;同时对减轻手术创伤、减少出血、降低手术并发症都有好处.对于单纯性房间隔缺损、膜周型室间隔缺损等右心系统疾病采用该手术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在心脏外科中综合运用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经右胸腋前线纵切口对32例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患者实施心内直视手术,术中采用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浅低温体外循环结合心脏不停博技术,直视下进行心内畸形矫治。结果 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心功能良好,无严重的心律失常、低心排综合征及明显肺功能异常,切口小而且隐蔽,均痊愈出院。结论 经右胸腋前线纵切口并结合心脏不停博技术行心脏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不仅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而且美容效果明显;同时对减轻手术创伤、减少出血、降低手术并发症都有好处。对于单纯性房间隔缺损、膜周型室间隔缺损等右心系统疾病采用该手术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有效控制主动脉根部置换术中局部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对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的患者,采用瘤体血管片或自体心包片缝合包裹人造血管及吻合口,并与右心房房顶、右心耳部行吻合,建立与右心房间的交通,将人造血管及各吻合口渗血引流入右心房内。结果 7例主动脉根部置换手术患者中无需要再次开胸止血,出院前心脏超声检查局部均未发现左向右分流。患者停体外循环后平均止血关胸时间大为缩短[(47.65±33.45)min],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 h引流量显著减少[(187.26±83.82)ml],术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变化。结论主动脉根部置换手术中,控制人造血管各吻合口局部渗血是个难题,采用瘤囊壁或自体心包片缝合包裹人工血管形成腔隙,与右心房内引流方法是控制出血的有效方法,可避免大量失血及长时间止血带来的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房室通道及其并发畸形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手术治疗房室通道36例,其中部分性房室通道(PAVC)28例,完全性房室通道(CAVC)8例;并发冠状静脉窦顶膜缺如4例,左上腔残留3例,双孔二尖瓣、继发孔房缺、肺动脉瓣狭窄各2例,动脉导管未闭、右上肺静脉异位引流、三房心、共同心房各1例。PAVC手术方法采用间断缝合二尖瓣裂缺,心包补片关闭原发孔房缺。CAVC采用双片修补法,即用Dacron片修补室缺,用自体心包片修补原发孔房缺。2例冠状静脉窦顶膜缺如合并左上腔者术中插管转流,术终仍保留冠状静脉窦开口在右房内;另外2例未合并左上腔者经房缺补片将窦口隔入左房侧。另1例左上腔静脉套带阻断,术中定时开放。1例双孔二尖瓣行瓣裂修补及瓣下结构修理;另1例只须修补瓣裂。并发的其它心脏畸形术中予以同期处理。结果 PAVC手术死亡1例,死因为术后严重心律紊乱;CAVC手术无死亡。结论 房室通道一旦诊断明确均应手术治疗;妥善修补间隔缺损及瓣膜裂缺,矫正并发畸形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右胸前外侧切口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处理方法。方法 总结经右胸前外侧切口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42例资料,对手术适应证、切口选择、主动脉插管方法、不停跳手术、二次换瓣等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经右胸前外侧切口适合于所有可经右房完成的心内手术,术中必要时可切断肋软骨或横断胸骨扩大切口,缝吊心包和牵引主动脉根部有利于主动脉插管,心脏不停跳手术时应通过调整手术台防止空气进入主动脉,二次换瓣可在心包外游离上下腔静脉,并应游离出足够的空间旋转除颤器。结论 经右胸前外侧切口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不影响美观的微创术式,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手术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手术在常温深度血液稀释体外循环下施行,沿右侧第5肋间切开皮肤,经第3或第4肋间入胸,距右膈神经前2.0cm纵向切开心包,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常规建立体外循环时间为(36.0±14.4)min。心脏跳动下切开右心房,直接缝合和自体心包片或涤纶片修补缺损。结果 5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时间(6.3±2.8)h,监护时间(35.3±16.4)h,术后住院(7.5±1.2)d。术后胸腔引流量(250.8±175.3)mL。54例(94.7%)未输库血。术后随访3个月~4年,心功能较术前改善。结论 采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修补房间隔缺损,微创美观,安全可靠,手术操作简单,库血用量小,疗效满意。房间隔缺损及合并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患者的手术治疗均可采用此技术。  相似文献   

9.
介绍在海拔2200米的高原地区开展右侧小切口经肋间进胸,进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总结我院1995年9月至1998年12月间,应用右腋下及右前外侧小切口长6-10cm经第4肋间进胸,在体外循环下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二尖瓣置换,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共60例。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此切口适用于右房切口入路的心内缺损修补,瓣膜置换等常见心脏手术。但对于复杂心脏手术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完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建立方法和体外循环的管理。方法:分析133例心脏病患借助于电视胸腔镜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室间隔缺损修补,二尖瓣置换,Ebstein畸形矫治.部分房室管畸形的体外循环过程和术后结果.结果:1例患停体外循环后因血氧饱和度偏低,延长第4肋间切口探查;1例因手术操作导致出血而延长切口再次插管建立体外循环;2例患因残余漏再次手术,其余129例患手术过程顺利。133例患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胸壁打孔体外循环下完全借助于电视胸腔镜实施心脏手术安全、可行;开展此手术的初期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闭时间相对较长,应加强体外循环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和分析测量了139具尸体的小肠长度。成年男性54例,均长414.30±9.60厘米;成年女性47例,均长345.87±8.19厘米;男女两性小肠均长382.48±6.40厘米,且两性小肠长度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男性胎儿13例,均长218.46±8.76厘米;女性胎儿25例,均长211.60±7.31厘米;胎儿两性小肠均长213.95±5.68厘米,两性间无差异。求相关系数表明,r=0.039,小肠长度与身高完全无关。  相似文献   

12.
用200例(男124、女76)长春市郊出土的干燥成人下颌骨进行了下颌孔定位的研究。所测得的数据,均通过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下颌孔的位置是变化的,但下颌孔主要位于冠突最高点与下颌角连线的上五分之三与下五分之二交界处。同时进行了男、女性别之间及同一性别两侧之间的对比研究。从研究结果看,除下颌孔至下颌角的距离在男、女性别之间存在着明显性别差异以外,其余各项未看出明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成年猫8只,向直肠壁浆膜下层和肌层内多点注入10%HRP溶液200微升,研究结果证明①猫直肠初级传入神经来自双侧(?)_1至腰_5和骶_1至尾_1的脊神经节,其高峰节段是腰_2和骶_2节段。②脊神经节内直肠的初级传入神经元胞体多为圆形和椭圆形,少数是梭形和不规则形。③直肠初级传入神经元的中枢突经李氏束深面进入骶髓_(13)节段,围绕后角形成较大的外侧束和较小的内侧束。两束沿后角外侧阳内侧缘行向腹侧,其终末均终止于灰质Ⅱ,Ⅲ层和Ⅴ、Ⅶ层.④直肠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位于双侧骶_1至尾_1节段的中间带外侧核,并在网状核、侧素、后外侧核、中界核和前角后外侧核也见到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14.
在162例成年尸体上观察的结果如下:腹腔动脉起点的高度,以平L_1上1/3者最多,平Th_(12)下1/3者次之,平均在L_1上1/3上部。肠系膜上动脉起点的高度,以平L_1上1/3者最多,平L_1下1/3者次之,平均在L_1中1/3下部。肠系膜下动脉起点的高度,以平L_3下1/3者最多,平L_3中1/3者次之,平均在L_3下1/3上部。腹腔动脉起始部下缘与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上缘间的距离,以在0.1~0.5厘米之间者最多,平均距离为0.41厘米。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下缘与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上缘间的距离,以在5.0~7.0厘米之间者最多,平均距离为6.36厘米。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下缘与腹主动脉分叉角顶之间的距离,分别以在12.0~14.0厘米、10.0~13.0厘米和3.0~5.0厘米之间者最多,它们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3.03厘米、11.28厘米和4.21厘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家兔胰腺器官内的淋巴管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胰腺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存在小叶间和被膜下。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与其他器官所见相同。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报导了83例119眼弱视治疗及随访情况,其中经随访一个月以上的93眼中,56眼(60%)视力恢复三排以上或达1.0以上。 视力恢复与开始治疗的年龄有明显的关系,5岁以前开始治疗者疗效较5岁以后开始治疗者显然好得多。非中心凹注视者疗效不一定比中心凹注视者差,而大多数非中心凹注视眼视力提高者转变为中心凹注视。定期随访,严格认真地遮盖健眼,及强迫多使用弱视眼是治疗弱视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现有的实验室务件下以7-ACA为原料合成头孢吡肟中间体,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收率。方法:与国外文献报道的相关方法具有一致性,同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考察了一些关键步骤(时间、温度、剂量)对中间体收率的影响。结果:中间体收率为32.7%。结论:该方法使中间体的合成更易于控制,避免了一些繁杂的操作,并降低了实验成本。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聚集活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血小板聚集活性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在造成动粥模型前测定血小板对ADP的聚集性,分为高敏感性血小板组和低敏感性血小板组。结果表明,高敏感组的动粥斑块病变比低敏感组明显加重(P<0.05)。但是,两组脂质和脂蛋白变化,除胆固醇有明显差异外,其它各项指标比较均无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