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通过扩增新疆地区HIV-1感染者gag基因片段,确定HIV-1感染者流行株的基因亚型.方法 抽提88例新疆乌鲁木齐市和伊宁市HIV-1感染者的血浆标本的RNA,用巢式PCR扩增gag基因片段,将所得到的序列与国际标准株进行比较,确定被检标本的亚型.结果 在88例HIV感染者的血浆标本中,共成功扩增57例gag基因片段,扩增率为64.8%.经BLAST初步判断和构建进化树并与国际标准株比对确认,57例感染者感染的HIV毒株序列中,有56个为CRF07_BC亚型,1例为C亚型.57例毒株之间的平均基因距离为0.043±0.003,与3例CRF07_BC亚型国际参考株之间的平均基因距离在0.034±0.004~0.039±0.005之间.结论 新疆地区HIV-1感染者以CRF07_BC亚型为主要流行株.57例序列相互之间以及与3株不同来源的国际参考毒株之间表现出高度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2.
适用于中国HIV-1分型的gag基因引物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中国流行的主要HIV-1毒株进行遗传特征分析,确定适用于中国HI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的gag基因扩增引物.方法 从HIV序列数据库下载CRF07_BC、CRF08_BC、C亚型及M组参考毒株的gag全长序列,经序列比对后设计gag基因扩增引物;获得的基因片段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评价不同片段用于分析和确定HIV-1亚型的可靠性,并检测部分样本以评定效果.结果 目前我国常用的gag基因306/c-gag引物扩增片段(HXB2 836~1507)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CRF07_BC、C亚型进化簇的Bootstrap值分别为70%和59%,其可靠性较低,难以形成较为稳定的进化簇用于病毒亚型判断.而利用设计的gag基因GUX/GDX引物扩增片段(HXB2 781~1861)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CRF07_Bc、CRF08_BC和C亚型序列能够独立成簇,其Bootstrap值分别为99%、99%和77%,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新设计的引物具有较高的扩增阳性率和测序成功率,获得序列形成B、C亚型和CRF01_AE、CRF07_BC、CRF08_BC等5个大的进化簇,其Bootstrap值均超过80%.即使仅用下游引物GDX测序获得的较短片段亦能获得较为可靠的系统进化树.结论 GUX/GDX引物扩增获得的gag基因片段可以构建较为可靠的系统进化树,用于区分和判断我国流行的主要HIV-1毒株亚型,尤其是BC重组毒株和C亚型毒株.该方法在我国HI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HIV-1 B/C重组病毒的gag-pol区基因序列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对6株中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B/c重组病毒的完整gag基因和部分pol基因进行序列分析,从基因水平上分析是否存在新模式的B/C重组病毒并与其母本毒株进行比较研究,尝试对其不同的生物学表型进行解释。方法从确诊的HIV感染者的全血样本中,提取样本基因组DNA,经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将扩增产物进行纯化和测序。然后将所得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和氨基酸变异分析。用Simplot软件进行序列重组分析并确定重组断点区域;用MEGA软件按断点分段做基因进化树分析以验证该断点的正确性;用GCG软件包的Distance程序计算基因距离。并分析所研究的HIV-1B/C重组毒株长2550bp基因区段的分区段的基因离散率及基因重组对其功能可能造成的影响。结果新疆5份样本均未发现重组断点的变化,而重庆1份样本的逆转录酶区内的B/C断点发生了160个核苷酸的移动。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我国流行的B/C重组株与其母本B、C毒株之间发生第286位(R—K/N)和第799位(A—T)的变化。结论我国现在流行的HIV-1 B/C重组病毒仍以CRF07-BC和CRF08-BC两种模式为主,在本研究涉及的基因区内尚未发现新模式重组毒株的流行。初步分析表明我国B/C重组毒株286位和799位氨基酸的变异可能为B/C重组株在我国流行中获得传播优势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河池市HIV感染者的隐孢子虫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58例HIV感染者的粪便样本,采用基于18S rRNA基因的巢式PCR方法进行检测。对巢氏PCR产物进行测序,同源性比对,明确基因型。结果河池市HIV感染者合并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为2.33%(6/258),伴有慢性腹泻的HIV感染者合并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为6.98%(6/86),虫株基因鉴定为安氏隐孢子虫和人隐孢子虫。结论河池市HIV感染者存在隐孢子虫合并感染,需明确其流行特点,有待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例艾滋病患者(与河南籍男友通过性途径感染)HIV-1病毒进行了分离。通过收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后样品——患者的静脉血,分离其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与健康人来源的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共培养以增殖HIV-1病毒。通过逆转录酶活性确定培养体系中是否有HIV-1病毒的扩增。  相似文献   

6.
乙肝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山东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HBV DNA阳性乙肝病毒感染者 2 10例 ,其中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ASC) 5 3例 ,慢性活动性肝炎 (CAH ,包括轻度、中度、重度 ) 87例 ,肝硬化(LC) 38例 ,重型肝炎 (FHF) 32例 ,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方法检测HBV基因型。结果 B基因型 72例 (34.3% ) ,C基因型 10 2例 (4 8.6 % ) ,B +C混合基因型 36例 (17.1% )。ASC组以B基因型为主 ,而C基因型则在活动性肝病中占优势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在CH组 ,B基因型组中HBV DNA定量及ALT水平均较C基因型组和B +C基因型组为低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山东地区存在乙肝病毒B基因型、C基因型和B +C混合基因型 ;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 ,与肝脏疾病活动性相关 ,B基因型则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有关。  相似文献   

7.
HIV-1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HIV-1抗性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CCR2-64I、SDF1-3'A2种HIV-1抗性基因在山东省HIV-1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中的分布,以及它们对艾滋病病程进展和人群易感性的影响。方法:利用体外扩增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检测目标人群中的HIV-1抗性基因,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基因分布频率与病程进展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CCR2-64I、SDF1-3'A的突变频率分别为23.64%、23.94%,含SDF1-3'A1的患者平均潜伏期为(8.33±1.16)年,含CCR2-64I患者平均潜伏期为(8.94±1.17)年,野生纯合子患者为(7.42±1.33)年。结论:本研究首次阐明了CCR2-64I、SDF1-3'A在山东省HIV-1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中分布的特点,并发现2种抗性基因的存在均可延缓感染者的病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了解在HIV感染者体内,Epstein Barr病毒(Epstein Barr virus,EBV)致癌性潜伏膜蛋白 1(latent membrane protain 1,LMP 1)功能区C末端DNA特异性30 bp缺失的发生率和33 bp重复序列拷贝数的情况。方法 采用巢式PCR扩增175例HI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中EBV的LMP 1功能区C末端的基因片段,并进行核酸序列分析。为了避免核酸质量对实验成功率的影响,同时对提取的所有标本DNA的MDR1C3435T基因进行PCR扩增。结果 所有HIV感染者的PBL标本中,MDR1C3435T基因均成功扩增(扩增率为100%),证明标本的DNA质量合格。175例标本中的33例可以成功扩增EBV DNA(阳性率为18.9%)。在33例EBV DNA阳性的标本中,27例(81.8%)的LMP 1基因核酸序列发生特异性30 bp缺失(the 30 bp del),其33 bp重复序列的拷贝数分别为4(4例,14.8%)、5(12例,44.4%)、6(8例,29.6%)、7(3例,11.1%);其他6例LMP 1核酸序列没有发生30 bp核甘酸缺失,其33 bp重复序列单位的拷贝数为4(5例,83.3%)、5(1例,16.7%)。结论 HIV感染者体内EBV致癌性LMP 1功能区C末端基因发生特异性30 bp缺失的频率为81.8%,而其33 bp重复序列的拷贝数为4、5、6、7,共4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宁夏地区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探讨其与HBV感染者的性别、年龄、肝功能、HBV-DNA载量及血清标记物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基因型特异性多对引物巢式PCR法对175例HBV感染者的血清标本进行HBV基因型检测,并针对不同的基因型进行性别、年龄、肝功能、HBV-DNA载量及血清标记物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宁夏地区175例HBV感染者的血清标本中(汉族136例,回族39例)有12例(6.9%)未检测出基因型。在已检测出基因型的163例样本中,B基因型84例(48%),C基因型62例(35.4%),B+C混合基因型17例(9.7%)。B基因型在宁夏地区HBV感染者中占优势。HBV基因型与HBV感染者的ALT水平有关联(P〈0.05),与年龄、性别、血清标记物水平等指标无关联性(P〉0.05),C基因型在肝硬化和肝癌中所占的比例较B型和B+C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宁夏地区HBV感染者的基因型包括B型、C型及B+C混合基因型,其中以B基因型为主,其次为C基因型。HBV基因型与ALT水平有关联,与本研究中其他指标无相关性,C基因型较B型和B+C型在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中所占比例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 H I V 1p24 gag 与 h I L 2基因在重组痘苗病毒中的共表达。方法:以痘苗病毒复制非必需区血凝素( H A)基因为侧翼,将编码人白细胞介素2(h I L 2)的基因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16 Q F24 I L2,经同源重组和血凝素阴性空斑筛选,获得了重组痘苗病毒v16 Q F24 I L2。结果: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Dot E L I S A 和 W estern bolt 等检测证明,重组病毒能同时表达p24 gag 蛋白和 I L 2蛋白,表达产物分子量分别为24 000、16 000。结论:这种重组痘苗病毒人表达外源蛋白的成功,为获得更强的免疫效果,研制 H I V 重组病毒活疫苗提供一种安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嗜酸性细胞增多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70例嗜酸性细胞增多增多综合征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该研究的观察组;另外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入选病例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做好相关记录。结果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损害系数、低蛋白血症、血沉增快、肝脏增大、脾脏增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的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嗜酸性细胞增多性皮炎好发于老年男性患者,患者的首发症状均为瘙痒性皮炎,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见红色斑点、疱疹、出血、结痂等症状。尽早分析嗜酸性细胞产生的外部及内部因素,对于遏制病情及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IK3CA基因在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中突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0例乳腺癌患者组织标本,其中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型、besal-like型各50例。提取DNA,用紫外光分光光度仪来测定浓度及含量,对exon9及exon20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序,另取20例乳腺腺病组织标本用作为对照,与基因库序列对比分析其突变的情况。结果200例乳腺癌组织中发现突变64例,突变率32%,其中exon9突变26例(40%),exon20突变38例(60%),在乳腺癌分子亚型中:luminal A型中22例(44%),luminalB型中16例(32%),HER-2过表达型20例(40%),besal—like型6例(12%),突变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0例良性对照组中均没发现突变。PIK3CA基因突变与乳腺癌肿瘤患者肿瘤大小、年龄、淋巴结状态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IK3CA基因在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中的突变有差异,与乳腺癌其他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应用SRY基因编码区1对特异寡核苷酸引物进行基因组DNA扩增,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银染显色,探讨性别决定基因(sex-determining region on Y, SRY)对性发育异常患者临床诊断的意义。结果:5例患者中,2例46,XX男性显示与男性相同的特异扩增带;3例46,XY女性中2例无男性特异扩增带,1例显示SRY基因片段扩增,经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显示与正常男性扩增片段相同的单链泳动带型。支持SRY基因是男性性别决定的关键基因的假说,提示SRY基因的调节基因等可能参与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梅州市65例乙脑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分析梅州市2003年乙脑流行特征,评价乙脑防治效果。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乙脑疫苗应急接种等方法。结果:发现梅州市五华等5县区在2003年5月27日至7月1日共发生乙脑暴发流行病例65例。流行高峰为6月份,占87.69%(57例)。最小年龄8个月,最大年龄13岁,以6—10岁为多见,占67.69%(44例)。发病地区以五华县45例(69.23%)为主。临床表现以高热、嗜睡、昏迷、抽搐和锥体受损为主,易诊断为“病毒脑”,但具有末稍血白细胞升高的特点。乙脑特异性抗体IgM一周内检出率为35.14%,一周后检出率为69.57%,一周后IgM检出率明显高于一周内。结论:梅州市乙脑流行高峰为6月份,流行季节、流行地区发生“病毒脑”时应作乙脑IgM抗体检测鉴别,采血最佳时间为发病后一周。应急接种乙脑灭活疫苗10~15d后可达到控制乙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亚型认知功能障碍(CI)患者脑影像学特征。方法 381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被分为4个临床亚型,其中:(1)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55例;(2)血管性痴呆(VD)152例;(3)伴有血管因素的阿尔茨海默病(ADVR)133例;(4)不伴有血管因素的阿尔茨海默病(ADNVR)41例。对照组102例非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与381例CI患者均进行CT和(或)MRI检测。结果 VCIND、VD、ADVR、ADNVR与对照组脑白质病变发生率分别为23(41.8%)、90(59.2%)、68(51.1%)、12(29.3%)、15(14.7%),经检验CI四亚型均高于对照组,ADNVR明显低于ADVR和VD亚型(P〈0.05);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9(34.5%)、114(75.0%)、26(19.5%)、3(7.3%)、19(18.6%),经检验ADNVR组明显低于其它组,而VD组明显高于其它组(P〈0.05);脑萎缩发生率分别为29(52.7%)、73(48.0%)、98(73.7%)、35(85.4%)、35(34.3%),经检验ADNVR与ADVR明显高于其它组(P〈0.05),但该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亚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白质病变、脑梗死与脑萎缩的发生率均较高,脑白质病变与ADVR和VD的发生可能有关,而与ADNVR相关性较小;脑梗死与VD的发生明显有关,而与ADNVR相关性较小;脑萎缩与ADNVR与ADVR的发生明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句容市2005年以来狂犬疫情资料分析,为防制狂犬病提出对策建议。方法收集2005年以来句容市疾病中心调查处置的狂犬病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句容市时隔10年再发生的9例狂犬病均为农村居民,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其中8例为小学以下文化的农民,犬伤后都未进行伤口处理和接种疫苗。结论农村养犬数量增加、犬伤者的文化程度以及对狂犬病防治知识缺乏,使被犬伤后不能及时进行伤口处理、疫苗接种,导致发病。  相似文献   

17.
165例恶性淋巴瘤中p16基因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恶性淋巴瘤(ML)中p16基因的缺失、甲基化及p16蛋白的表达,探讨p16基因异常在淋巴瘤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淋巴瘤鹇组织标本50例,存档石蜡包埋组织标本115例,均包括T、B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及霍奇金淋巴瘤(HL)。用PCR、甲基化特异的PCR方法检测新鲜组织中的p16基因的等位缺失及5‘CgG岛异常甲基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石蜡标本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另外,分别选取9例反应性增生(RH)组织的标本作对照。结果 12/50例(24.0%)新鲜标本中检出p16基因纯合性缺失,16/50例(32.0%)检出p16基因异常高甲基化;石蜡包埋标本中p16蛋白的失表达率为41.6%,其中B-NHL为46.0%,T-NHL为54.5%,HL为31.6%。恶性程度较高的淋巴瘤类型中p16蛋白的失表达率也相应较高,各类型之间比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滤泡性淋巴瘤(FL)的p16失表达率存在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所有RH标本均未见p16基因或蛋白表达的异常。结论 恶性淋巴瘤中p16基因的异常是一个频发事件,p16基因表达异常参与了淋巴瘤的发生及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各类疾病以及出诊量与时间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贡市2007年1-12月急救中心出诊的全部有效急救患者4109例,按照目前国内急诊科一般专业设置将其分类为内外科及其他疾病,分析急诊出诊与季节、月份、工作日以及24小时各时点的关系。结果(1)春夏秋冬内科与外科出诊量无显著差异(p=0.051),但春季出诊量多于其他季节(p=0.035),见表1。(2)院前急救出诊量月份分布,见图1,内科出诊量以3月及12月较多,外科出诊量以2月明显较多。(3)内外科出诊量非工作日与工作日无显著差异(p=0.285),见表3。(4)24小时出诊时点分布状况,见图2,凌晨1-6时时段内外科出诊少于全天其他时段出诊量。(5)疾病谱分析表明,4109例病人疾病谱排前5位的疾病分别为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48.4%)、循环系统疾病(17.0%)、消化系统疾病(8.1%)、呼吸系统疾病(6.4%)、精神和行为障碍(5.2%),其他疾病(14.9%)。结论根据院前急救疾病谱的变化规律与时间因素特点,合理调节急救资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与P波离散度(Pd)及P波最大时间(Pmax)的关系。方法:观察3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d,P波最大时限,并与35例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比较。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42 .81±0 .97)与对照组(2 9.31±4 .2 1)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 .0 1) ,其P波最大时限(118.2 9±1.71)与对照组(92 .2 6±8.6 4 )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 .0 1)。结论:Pd可作为预测心房颤动的一个有价值的体表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