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三磷酸腺苷二钠盐增强大鼠比目鱼肌肌梭传入放电活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二钠盐对大鼠肌梭传入放电的影响。方法:采用分离神经细束在体记录肌梭传入放电的方法,分别注射三种浓度(1 mg.kg-1、2 mg.kg-1、3 mg.kg-1)的三磷酸腺苷二钠盐,观察大鼠比目鱼肌肌梭传入放电活动的变化。结果:注射三种浓度三磷酸腺苷二钠盐后,肌梭传入放电峰值分别增至38.71 Hz、92.56 Hz、148.25 Hz,放电持续时间分别延长至20.47 min、30.65min、51.36 min。结论:三磷酸腺苷二钠盐可明显增加大鼠肌梭传入放电频率,且呈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2.
100 Hz正弦波振动对悬吊大鼠比目鱼肌肌梭传入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00 Hz正弦波振动对尾部悬吊大鼠比目鱼肌肌梭传入放电的影响.方法采用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模拟失重,用振动仪实施100 Hz正弦波刺激,利用从背根分离神经细束并记录比目鱼肌肌梭传入放电的方法,7 d后观察大鼠比目鱼肌肌梭传入放电的变化.结果 1)吊尾7 d后,大鼠比目鱼肌肌梭的传入放电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低(P<0.05).2)吊尾加100 Hz正弦波振动7 d后,与单纯吊尾组相比肌梭的传入放电明显增多(P<0.05). 结论 100 Hz正弦波振动可选择性兴奋肌梭,使悬吊大鼠比目鱼肌肌梭的传入放电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氯化琥珀胆碱(suxamethonium chloride,Sch)对大鼠比目鱼肌离体单一肌梭传入放电的影响。方法 采用空气隔绝法记录大鼠比目鱼肌离体单一肌梭传入放电,分别给予25 mg/L、50mg/L、75 mg/L、100 mg/L、125 mg/L Sch灌流后,观察大鼠比目鱼肌离体单一肌梭传入放电的变化。结果1)给予25 mg/L Sch灌流后,大鼠比目鱼肌离体单一肌梭传入放电较灌流前无明显变化;2)分别给予50 mg/L、75 mg/L Sch灌流后,肌梭传入放电较灌流前明显增多(P0.01);3)给予100 mg/L Sch灌流后,肌梭传入放电较灌流前无明显变化;4)给予125 mg/L Sch灌流后,肌梭传入放电较灌流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 一定浓度的氯化琥珀胆碱(50~75 mg/L)可特异性地兴奋肌梭,使大鼠比目鱼肌离体单一肌梭传入放电明显增多;氯化琥珀胆碱浓度过高(≥125mg/L)反而会抑制大鼠比目鱼肌离体单一肌梭的传入放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离体比目鱼肌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增加对肌梭传入放电的影响。方法 12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2.0ion组、5.0ion组、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组。分离大鼠比目鱼肌单一肌梭,2.0ion组、5.0ion组分别给予2和5μmol/L钙离子导入剂伊吾诺霉素(ionomycin)孵育,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肌梭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改变。采用空气隔绝法记录大鼠比目鱼肌单一肌梭传入放电活动,观察3组肌梭传入放电活动的变化。结果伊吾诺霉素(2和5μmol/L)能显著增加大鼠比目鱼肌梭內肌静息钙的含量,且呈浓度依赖性(P0.01)。DMSO对大鼠比目鱼肌单一肌梭传入放电活动无明显影响。2和5μmol/L伊吾诺霉素可明显抑制比目鱼肌单一肌梭传入放电(P0.05)。5μmol/L伊吾诺霉素可延长单一肌梭传入放电周期间隔(P0.05),在此基础上给予50mg/L氯化琥珀酰胆碱(Sch)诱发肌梭传入发电,可见肌梭传入放电无明显改变。结论大鼠比目鱼肌梭內肌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增加可抑制肌梭传入放电。  相似文献   

5.
三磷酸腺苷二钠盐增强蟾蜍离体单一肌梭传入放电频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二钠盐(Na2ATP)对肌梭传入放电的影响。方法:用蟾蜍缝匠肌制备单一肌梭标本,以空气隔绝法记录36例蟾蜍单一肌梭的传入放电,分别观察50mg·L-1、100mg·L-1和200mg·L-1Na2ATP注射液对肌梭传入放电的影响。结果:应用不同剂量Na2ATP后,肌梭的传入放电频率分别由(0·84±0·15)Hz、(0·85±0·13)Hz和(0·87±0·12)Hz增加至(20·83±2·48)Hz、(31·50±3·03)Hz和(47·33±4·08)Hz。结论:Na2ATP注射液可使肌梭的传入放电频率明显增加,且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观察尾吊大鼠与肌梭兴奋性传入有关的α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的变化,并探讨高频正弦波振动比目鱼肌能否对这种兴奋性的变化产生影响.方法 用大鼠尾部悬吊法建立模拟失重模型.对比目鱼肌施加机械正弦波振动(100 Hz,0.3 mm).电刺激坐骨神经,同时记录比目鱼肌肌电图.结果 尾吊和高频正弦波振动均不影响H反射幅值在刺激强度增加时的变化趋势.尾吊14d后,大鼠最大运动反应(Mmax)和Hmax与Mmax之比(Hmax/Mmax)明显减小,而在尾吊期间给予高频振动后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模拟失重状态下肌梭的传入冲动减少可引起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降低.高频正弦波振动比目鱼肌可以提高模拟失重条件下脊髓仅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  相似文献   

7.
尾部悬吊对大鼠比目鱼肌肌梭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 观察模拟失重不同时期大鼠离体比目鱼肌肌梭电生理特性的改变。方法 采用大鼠尾悬吊法建立模拟失重模型。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模拟失重7d,14d组以及对照组。采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模拟失重不同时期离体比目鱼肌肌梭的自发放电及对动-静式(ramp-and—hold)牵拉反应特性的改变。结果 模拟失重7d组大鼠肌梭自发放电频率明显降低,对动-静式牵拉反应性下降。14d组变化更为显著。结论 模拟失重可致肌梭的电生理特性发生明显的改变,并随模拟失重时间延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8.
模拟失重对大鼠比目鱼肌肌梭神经末梢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模拟失重对大鼠比目鱼肌肌梭结构和神经支配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尾部悬吊法建立模拟失重模型。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模拟失重7d,14d,21d组以及对照组。采用肌梭Faworsk氏显示法,光镜观察模拟失重不同时期比目鱼肌肌梭结构和神经末梢形态的改变。结果对照组大鼠比目鱼肌肌梭梭内肌纤维排列整齐,神经末梢完整清晰。模拟失重7d组大鼠肌梭及其神经末梢未见明显改变。模拟失重14d组大鼠梭内肌纤维排列紊乱,神经末梢粗糙模糊。模拟失重21d组肌梭呈现严重的退行性改变,神经末梢溃变,局部断裂,模糊不清,着色变浅。结论 模拟失重可致肌梭的结构和神经支配发生明显的改变,随模拟失重时间延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高频正统波振动对尾部悬吊大鼠比目鱼肌(SOL)梭内、外肌纤维MHC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尾部悬吊法建立模拟失重模型,高频正弦波振动大鼠比目鱼肌。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比目鱼肌(SOL)梭内、外肌纤维MHC表达变化。结果 尾部悬吊7d后大鼠比目鱼肌梭内、外肌纤维中快缩型MHC的表达均有所增加,而在另尾期间给予高频正弦波振动比目鱼肌后梭内、外肌快缩型MHC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高频正弦波振动尾部悬吊大鼠比目鱼肌梭内、外肌纤维MHC表型转化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后肢去负荷对大鼠比目鱼肌肌梭内肌纤维直径与赤道部梭囊直径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尾部悬吊法建立后肢去负荷动物模型,并按体重配对原则随机将大鼠分为4组,即后肢去负荷7d组、14d组、28d组和正常对照组。分离单一肌梭,采用快速银染方法,对肌梭进行观察并拍照、测量。结果后肢去负荷14d后大鼠比目鱼肌梭内肌纤维直径明显减小,且在7d至14d时段内,梭内肌纤维直径的减小幅度最大;去负荷7d后肌梭梭囊直径明显减小。结论后肢去负荷可致大鼠比目鱼肌肌梭梭内肌纤维直径、赤道部梭囊直径明显的减小。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主动肌疲劳时拮抗肌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变化的规律 ,本研究采用踝关节背屈运动形式 ,对胫骨前肌 (主动肌 )疲劳状态下的比目鱼肌 (拮抗肌 )诱发肌电图H波成分进行了观察。并以压迫阻断胫骨前肌Ⅰa类神经纤维传导的方法 ,对比目鱼肌H波变化机制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发现 :(1)胫骨前肌疲劳后 ,比目鱼肌H波明显受到抑制 ,与安静时比较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2 )胫骨前肌Ⅰa类神经纤维传导被阻断后 ,比目鱼肌H波的抑制现象没有解除。表明 ,胫骨前肌疲劳时比目鱼肌H波被抑制的原因 ,可能是由于主动肌内的代谢产物激活了Ⅲ·Ⅳ类神经纤维的感受器 ,Ⅲ·Ⅳ类神经纤维的传入冲动增加 ,使Ⅰa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被激活 ,导致拮抗肌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受到了抑制  相似文献   

12.
后肢去负荷对大鼠比目鱼肌肌梭神经末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后肢去负荷对大鼠比目鱼肌肌梭神经末梢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尾部悬吊法建立后肢去负荷动物模型,按体重配对原则随机将大鼠分为5组,即后肢去负荷7d组、14d组、21d组、28d组和正常同步对照组。分离单一肌梭,采用快速的银染方法,光镜下对肌梭的形态及其神经末梢进行观察并拍照。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比目鱼肌肌梭形态完整,包囊光滑,边缘清晰,赤道部和两极部神经末梢清晰完整,梭内肌横纹亦清晰可见;后肢去负荷7d后肌梭神经末梢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异常;后肢去负荷14d后肌梭赤道部神经纤维淡染,末梢出现轻微的溶解,断裂;后肢去负荷21d后肌梭内神经末梢密度明显减少,肌梭赤道部神经纤维断裂,溶解;后肢去负荷28d后肌梭神经末梢呈严重的退行性改变,出现断裂,迂曲。结论后肢去负荷可引起肌梭赤道部与极部神经末梢的退行性改变,且随去负荷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淫羊藿苷辅助提高运动能力的最佳方案。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以游泳时间为指标,以淫羊藿苷的剂量、给药时刻及训练方法为因素,结合血乳酸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力竭游泳时间最长的为100 mg.kg-1、8∶00喂药及负重4%组,游泳时间最短的为30 mg.kg-1、15∶00喂药及负重2%组。血乳酸水平最高的为30 mg.kg-1、20∶00喂药及负重4%组,血乳酸水平最低的为100 mg.kg-1、15∶00喂药及无负重组。结论:优化的方案合理、易操作,为淫羊藿苷抗疲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模拟失重对大鼠比目鱼肌肌梭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2,他引:9  
目的 观察模拟失重不同时期大鼠比目鱼肌肌梭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 采用大鼠尾部悬吊法建立模拟失重模型。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模拟失重4、7、14d组和模拟失重14d后恢复14d组,以及各组的对照组。分坦肌梭,用透射电镜观察模拟失重不同时期比目鱼肌肌梭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模拟失重4d组大鼠比目鱼肌肌梭的超微结构有较明显的改变,表现为部分肌原纤维排列略见紊乱,线粒体增生、肿胀、终末池明显扩张等。模拟失重7d组肌梭的超微结构改变更为明显。模拟失重14d组肌梭超微结构改变显著,可见严重的退行性改变,超微结构模糊不清,细胞核固缩,线粒增生、肿胀、线粒体嵴模糊、减少、消失,Z线排列紊乱,部分溶解消失,肌浆网终末池高度扩张。模拟失重14d后恢复14d组肌梭超微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模拟失重可致肌梭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可逆性的改变,随模拟失重时间延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15.
三种活血类中药对蟾蜍离体单一肌梭传入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几种常用的活血类药物进行筛选,以寻找能兴奋肌梭,使肌梭传入放电增加的活血类药物,从而为预防和治疗失重性肌萎缩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蟾蜍缝匠肌分离制备单一肌梭标本,使用空气隔绝法记录离体单一肌梭的传入放电,比较几种活血类药物对肌梭传入放电的影响。结果川芎嗪能显著兴奋肌梭,并呈现出良好的量效依赖关系。红花与丹参注射液则均无这种作用。结论川芎嗪是已知具有扩张血管、促进微循环的药物,其对肌梭的兴奋作用,使其有可能成为缓解失重性肌萎缩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