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18例腹部平扫检查和增强扫描。结果: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及临床治疗18例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其中脾囊肿10例,脾损伤1例,脾转移瘤4例,脾脓肿2例,脾脏淋巴管瘤1例。结论:CT是诊断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重要手段,能明确肿块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其性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检或穿刺活检及临床治疗后确诊的17例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资料。结果:17例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脾囊肿6例(1例伴感染),脾脓肿4例,转移瘤3例,脾血管瘤3例,脾结核1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合临床对绝大多数病变能做出正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检或活检及临床治疗21例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资料.结果 :21例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其中脾囊肿8例,转移瘤5例,脾脓肿4例,外伤2例,脾血管瘤2例.结论 :CT是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能明确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而且定性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盆腔囊性占位性病变种类较多,各有其特点。我们分析了近2年-3年来我院CT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文亚 《新疆医学》2000,30(3):201-203
增强CT已广泛应用于肝脏占位性病灶的检查诊断,螺旋CT的出现更加完善了CT检查的诊断作用。本文复习近年来的有关文献,分析各种常规肝脏增强CT检查技术的不足之处,介绍螺旋CT肝脏检查技术,比较常规CTAP和螺旋CTAP的差异,评价螺旋CT扫描在肝占位性病变检查中的优势,认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可明显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和定笥准确性,并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盆部囊性及囊肿性病变的CT影像特征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以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腹盆部囊性及囊肿性病变的CT表现及特征。结果原发性囊性及囊肿性病变6例,继发性囊性及囊肿性病变8例。均表现为腹盆腔圆形或不规则形囊性及囊肿性改变,伴或不伴有囊壁的厚薄不均及囊内分隔。结论腹盆部囊性及囊肿性病变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CT对腹盆部囊性及囊肿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腹膜后占位性病变的认识,评估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21例行螺旋CT扫描并手术及病理证实了的相关资料。结果螺旋CT扫描对病变部位诊断准确率为95.2%,对病变性质的诊断率为85.7%,其中肿瘤12例,囊肿5例,血肿2例,腰肌脓肿2例。结论螺旋CT对腹膜后占位性病变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脾脏占位性病变20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和磁共振(MRI)在肝脏囊性占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62例肝脏囊性占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螺旋CT及磁共振检查,差异其诊断结果。结果两种检查方式检出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检出炎症性病变率明显高于螺旋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和磁共振均能诊出肝脏囊性占位病变,MRI在炎症性病变的诊断中敏感性更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脾脏占位性病变的CT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脏在左第9-11肋弓下.长轴与肋弓平行。脾是一个形态、位置比较恒定,但功能多彩的脏器,其病变发生率电较少。临床经验对它的诊断价值有限。随着近年医学影像的快速发展,对它的正常、正常变异和病理状态的了解比较深入,在CT普及的今日,对脾脏先天性异常、炎症、肿瘤样病变和原发性或继发性肿瘤已有较多的研究,并有一些研究报告。本文报告我们所见11例。  相似文献   

11.
刘道军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4):625-627
目的探讨腹盆部囊性及囊肿性病变的CT影像特征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以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腹盆部囊性及囊肿性病变的CT表现及特征。结果原发性囊性及囊肿性病变6例,继发性囊性及囊肿性病变8例。均表现为腹盆腔圆形或不规则形囊性及囊肿性改变,伴或不伴有囊壁的厚薄不均及囊内分隔。结论腹盆部囊性及囊肿性病变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CT对腹盆部囊性及囊肿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医学创新》2015,(34):125-126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与螺旋CT两种技术对肝脏囊性占位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确诊为肝脏囊性占位疾病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CT技术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核磁共振技术,比较两组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疾病的漏诊率和误诊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疾病诊断过程中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核磁共振对肝脏囊性占位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螺旋CT和MRI对肝脏囊性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肝脏囊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CT和MRI对肝脏囊性病变不同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对比CT和MRI检查结果,同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肝脏囊性病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CT检查肝脏发育性囊性病变率88.89%,炎性囊性病变率83.33%,肝脏恶性肿瘤囊变病变率91.43%分别低于MRI检查的100%、95.83%、97.13%,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肝脏囊性病变诊断敏感性为93.18%、特异性为95.83%虽明显高于CT检查的79.55%和79.17%,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I均能有效诊断肝脏囊性占位,且准确率均较高,但核磁共振诊出率、敏感性、特异性更高,对肝脏囊性病变更适用。  相似文献   

15.
脾脏占位性病变不多见,笔收集了我院近6年来超声诊断的脾占位性病变1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脾脏局限性占位性病变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脾脏各类局限性占位性病变的声像图特点,目的在于加深对脾脏局限性占位性病变超声表现认识,提高超声诊断脾脏局限性占位性病变技术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儿腹部囊性占位的多排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近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腹部囊性占位病例共18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归纳特征.结果 肠系膜囊肿6例,卵巢囊肿1例、肠重复畸形1例(囊肿型)、肝囊肿1例、大网膜囊肿3例、胆总管囊肿5例、囊性畸胎瘤1例.结论 小儿腹部巨大囊性占位定位困难,多排螺旋CT对小儿腹部囊性占位的检出及确诊具有较高价值,是小儿腹部囊性占位诊断的最佳检查择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4):116-118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原发性腹膜后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6月50例原发性腹膜后占位性病变患者应用螺旋CT的定性、定位诊断准确率。结果(1)病理诊断:良性20例,恶性30例,主要类型来源:间叶组织来源(n=28)、神经组织来源(n=14)、淋巴组织来源(n=5)、生殖细胞来源(n=3);(2)组织学类型主要包括:平滑肌瘤、脂肪瘤、淋巴组织瘤、脊神经鞘细胞瘤、神经节细胞瘤、副神经节细胞瘤、淋巴瘤、生殖细胞瘤、粒细胞瘤等类型,经CT扫查,除生殖细胞瘤边界不清楚外,其他类型肿瘤边界均清楚;平滑肌瘤、脂肪瘤及脊神经鞘细胞瘤均分别有1例为量变,平滑肌瘤、脂肪瘤及淋巴组织瘤钙化/骨化例数分别为2例、1例及2例,平滑肌瘤、脂肪瘤及淋巴组织瘤坏死例数分别为4例、3例及2例;(3)50例患者中,螺旋CT定位准确例数为41例,定位准确率为82.00%(41/50);定性准确例数为32例,定性准确率为64.00%(32/50)。结论螺旋CT在原发性腹膜后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在对疾病的定性与定位诊断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螺旋CT和核磁共振应用到肝脏囊性占位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对我院2014年收治的120例胆囊性占位患者采用螺旋CT和核磁共振方法进行检查,对所有患者的检查影像资料等进行资料回顾和分析.结果:12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显示,对于肝脏囊性占位病变患者,螺旋CT和核磁共振影像检测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均为100%,但是对于炎性病变患者,CT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就明显低于核磁共振检测方法的,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脏囊性占位患者,CT检查方法和核磁共振检查方法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是对于炎性囊性病变患者,核磁共振检查方法的敏感性明显较高,因此在临床上应该选取合适的检查方法对患者开展检查工作,提高检查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20.
邓成清  张萍 《吉林医学》2015,(3):485-486
目的:探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方法与价值。方法:选择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48例,均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果:CT诊断为良性38例,包括肝血管瘤28例,肝囊肿8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恶性10例,都为原发性肝癌。恶性患者的实质期碘比值明显少于良性患者(P<0.05),不同患者的动脉期和门脉期碘比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有很好的鉴别价值,应用有助于了解肝脏病变导致的异常,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