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直立倾斜实验对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及20例无晕厥史的正常人进行直立倾斜试验。结果:58例患者诱发试验结果为阳性42例,其中基础试验阳性为9例,占15.5%,倾斜加异丙肾上腺素试验阳性33例,占56.9%,总阳性率为71.4%。20例对照组1例阳性,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阳性42例中,心脏抑制型4例,血管抑制型8例,混合型30例。结论:(1)直立倾斜试验对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有重要价值;(2)血管迷走性晕厥以混合型多见(71.4%),加用异丙肾上腺素可明显提高试验的阳性率;(3)直立倾斜试验简单,安全,无创,可作为不明原因晕厥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10月-2007年4月不明原因晕厥的患者45例,在安静环境下空腹进行直立倾斜试验,严密观察其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阳性26例,占57.7%。阳性病例中,女14例,占53.8%,其中混合型16例(61.5%),血管减压型6例(23.0%),心脏抑制型4例(15.5%)。结论直立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的晕厥患者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史云桃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5):1075-1076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0年2月不明原因晕厥患者20例,在安静环境下空腹进行直立倾斜试验,定期观察其血压、心律、心率、意识的变化。结果阳性15例,占75.0%,阳性病例中,女11例,占73.3%.其中混合型12例(80.0%),血管减压型2例(13.3%),心脏抑制型1例(6.7%)。结论直立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的晕厥患者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直立倾斜实验对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及20例无晕厥史的正常人进行直立倾斜试验.结果58例患者诱发试验结果为阳性42例,其中基础试验阳性为9例,占15.5%,倾斜加异丙肾上腺素试验阳性33例,占56.9%,总阳性率为71.4%.20例对照组1例阳性,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阳性42例中,心脏抑制型4例,血管抑制型8例,混合型30例.结论①直立倾斜试验对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有重要价值;②血管迷走性晕厥以混合型多见(71.4%),加用异丙肾上腺素可明显提高试验的阳性率;③直立倾斜试验简单、安全、无创,可作为不明原因晕厥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晕厥直立倾斜试验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不明原因晕厥患者104例,对所有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的阴性和阳性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对直立倾斜试验阳性患者的临床类型和年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心脏抑制型患者的年龄之间统计学没有显著性差异,血管抑制型患者的年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混合型患者的年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直立倾斜试验反应类型和患者性别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直立倾斜试验阴性患者和阳性患者之间的心率和心电图变化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之间的DBP和SBP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明原因晕厥通常是由血管迷走性晕厥引起的,直立倾斜试验是目前公认的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标准。患有心脏抑制型和混合型超过50岁患者的晕厥危险性较高,主要和窦房结功能不良、潜在传导功能异常或者是传导系统异常、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定关联。心电图的变化能够对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结果进行预测,所以采取直立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昏厥患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临床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评估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以直立倾斜试验作为主要诊断方法,并进行门诊随访。结果:8例患者直立倾斜试验全部为阳性,部分患者在试验过程出现氏血压及各种严重的缓慢型心律失常,平卧后症状大多能缓解,仅2例患者给予静脉推注阿托品。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研究直立倾斜实验在儿科晕厥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晕厥患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结果:血管抑制型9例,混合型6例;心脏抑制型2例。其中基础试验阳性为10例,倾斜加异丙肾上腺素试验阳性7例。结论:直立倾斜试验简单、安全、无创,可较好地、客观地对儿科晕厥患儿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8.
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反应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首次直立倾斜试验阳性,并依据血流动力学特征表现为心脏抑制型和血管减压型晕厥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时血压和心率的反应。方法对48例心脏抑制型晕厥和20例血管减压型晕厥患者,间隔1d-7d,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再次行直立倾斜试验,观察血压和心率的再次反应。结果①48例心脏抑制型晕厥患者,40例诱发晕厥或晕厥前症状,阳性重复率为83.3%,其中30例仍表现为心脏抑制型晕厥,10例表现为血管减压型和(或)混合型晕厥。②20例血管减压型晕厥患者,16例诱发晕厥或先兆晕厥症状,阳性重复率为80%,其中11例仍表现为血管减压性晕厥,5例表现为心脏抑制性和(或)混合型晕厥。结论心脏抑制型和血管减压型晕厥的反应类型可以改变。此类由心脏受体所激发的神经递质反应具有复杂性,有助于我们进一步阐明心脏血管神经源性晕厥的病理生理机制,为临床诊治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血管迷走性晕厥(VS)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疾病。以往诊断较为困难,近年通过倾斜试验(TTT)的引进,使VS得以明确诊断。TTT是一种简单、安全、易行的诊断方法,替代了以往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所需设备简单,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方法:31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做了TTT以及10例正常健康人对照分析。结果:①单纯血压下降型者12例(占38.7%),心脏抑制型者9例(25.8%),混合型者5例(占16.1%),阴性者5例(占16.1%);②基础倾斜试验阶段(BTTT):病人出现阳性结果者5例(占16.1%);③多阶段异丙肾倾斜试验阶段(MITTT):阳性者22例(占70.9%)。结论:TTT阳性者可分3型:单纯血压下降型、心脏抑制型、混合型。BTTT诱发晕厥所需的时间是26.0min,MITTT诱发晕厥所需时间1μg/min为9.7min、3μg/min为8.5min、5μg/min为1.0min。随年龄的增长TTT的阳性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儿童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价值.方法 晕厥组为2002年1月至2008年4月在北京、湖南、湖北、上海四地晕厥门诊就诊或住院的379例不明原因晕厥患儿,其中男171例,女208例;年龄3~18岁,平均(12±3)岁.所有患儿通过常规检查仍不能明确患儿晕厥的原因时,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T)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激发的倾斜试验(SNHUTT)检查.对照组为10名身体健康、无晕厥及晕厥先兆病史的正常儿童,其中男5名,女5名;年龄9~15岁,平均(11.4±2.1)岁,其心血管、神经系统、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X线胸片检查均正常;所有正常儿童均进行BHUTT或SNHUTT.结果 在379例患儿中,286例患儿为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75.5%).晕厥患儿中67例为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17.7%);157例为血管迷走性晕厥血管抑制型(41.4%);14例为血管迷走性晕厥心脏抑制型(3.7%);47例为血管迷走性晕厥混合型(12.4%);1例患儿为直立性低血压(0.3%);93例患儿仍为不明原因晕厥(24.5%).在晕厥组和对照组中,BHUTr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55.9%和0,SNHUTT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75.5%和20.0%.BHUTT阳性患者在BHUTT过程中出现阳性反应的时间平均为(16±12)min,阳性反应出现时的体位均为倾斜60°体位;SNHUTT阳性患儿在SNHUTT过程中出现阳性反应的时间平均为(6±4)min,阳性反应出现时的体位均为倾斜60°体位并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结论 应用HUTT可较好地、客观地对儿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进行诊断,SNHUTT具有较高的诊断阳性率,明显提高了BHUTT的诊断阳性率,且阳性反应时间明显低于BHUTT.  相似文献   

11.
不明原因晕厥儿童血流动力学反应类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Zhang QY  Du JB  Li WZ  Chen JJ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8):1962-1965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晕厥儿童在直立倾斜试验中不同血流动力学类型及其分布,研究不同血流动力学类型与其临床表型之间的关联。方法对100例不明原因晕厥儿童均进行直立倾斜试验(HUT)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激发直立倾斜试验,并根据其在实验中不同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分为血管迷走性反应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反应型、体位性低血压反应型及正常血流动力学反应型4种类型,研究其分布及比较其临床特征。结果10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儿HUT中,50例(50%)出现经典的血管迷走性反应型,33例出现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反应型(33%),15例出现正常反应型(15%),2例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反应型(2%)。其中在50例血管迷走性反应型中,31例为血管抑制型(31%),12例为混合型(12%),7例为心脏抑制型(7%)。血管迷走性反应型及体位性心动过速反应型的患儿平均年龄大于正常血流动力学反应型的患儿(12±2vs10±3,P<0·01;12±2vs10±3,P<0·01);各种血流动力学类型之间男女性别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各种血流动力学类型之间病程的比较亦没有显著性差异;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反应型患儿的晕厥次数显著少于血管迷走性反应型及正常反应型患儿(1±1vs3±3,P<0·01,1±1vs3±2,P<0·01);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反应型基础心率显著快于血管迷走性反应型及正常反应型患儿(81±7vs71±9,P<0·01,81±7vs74±7,P<0·01);基础血压在各种血流动力学类型之间比较都没有显著性差异。发病年龄、性别、病程长短、晕厥次数、基础心率及基础收缩压和舒张压,在血管迷走性反应各亚型之间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明原因晕厥儿童在直立倾斜试验中可表现出不同的血流动力学反应类型,不同的血流动力学类型之间与其临床表型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晕厥1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晕厥患者的发病特点,拓展诊断思路,帮助临床医生对晕厥患者及早作出正确的诊断。方法对我院2001年以来因发生晕厥而住院的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32例晕厥患者中,神经介导性晕厥占41%;心源性晕厥占33%,其中心律失常占20%,器质性心肺疾病占13%;脑血管疾病占11%,其他原因的晕厥占7%,不明原因的晕厥占8%.死亡患者4例,死于心源性晕厥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肺栓塞1例。结论及时准确地明确晕厥的发病原因并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及治疗手段,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晕厥患者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不明原因晕厥患儿进行直立倾斜实验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儿中阳性23例,占71.88%,基础实验阳性9例,占28.12%,异丙肾上腺素诱发14例,占43.75%。结论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加用异丙肾上腺素可提高试验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周影 《基层医学论坛》2013,(19):2469-2471
目的分析晕厥患者的临床特点、诱发因素、潜在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晕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神经反射性晕厥170例,占发病人数的79%;器质性疾病所致晕厥46例,占发病人数的21%。结论晕厥通常为一过性脑功能障碍,发作后无后遗症,呈良性经过。但部分年轻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者,老年人发生晕厥,提示已有严重的心、脑及其他器官功能损害,需要紧急处理,否则威胁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5.
盐酸米多君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干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盐酸米多君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干预效果.方法 2007年4月至2008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就诊或住院的6~17(11±3)岁48例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直立倾斜试验(HUTT)阳性的VVS患儿,分健康教育组(n=10)、口服补液盐组(n=23)、盐酸米多君组(n=15)3组,根据HUTT结果评价疗效.治疗6个月后,如没有晕厥或晕厥先兆发作则停药并继续随访,评价患儿晕厥及晕厥先兆复发率、药物不良反应及干预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数据统计用SPSS 11.5软件.结果 ①HUTT总转阴率在健康教育组、口服补液盐组及盐酸米多君组分别为20.0%(2/10)、60.9%(14/23)及80.0%(12/15),其中盐酸米多君组及口服补液盐组均明显高于健康教育组(均P<0.05),盐酸米多君组及口服补液盐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随访6~12个月,晕厥及晕厥先兆复发率在健康教育组、口服补液盐组、盐酸米多君组分别为60.0%(6/10)、52.2%(12/23)及13.3%(2/15),盐酸米多君组明显低于前两组(P<0.05),健康教育组和口服补液盐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3组在干预前、后平卧位血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米多君组干预后心率及血压差值在倾斜起始较基础平卧位显著缩小(均P<0.05).结论 健康教育和补液补盐是治疗VVS儿童的基本措施,盐酸米多君能增加其干预效果,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提高对该疾病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肺栓塞患者52例临床资料,对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①40~〈50岁、50~〈60岁、60~〈70岁和70~〈80岁4个年龄段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13.46%、17.31%、34.62%、17-31%,平均发病年龄为(59.1±14.4)岁,其中男女发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肺栓塞患者合并的基础疾病依次为合并感染性疾病者34例(65.38%),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3例(25,00%),高血压13例(25.00%),慢性阻塞性肺病11例(21.15%),肿瘤8例(15-38%),冠心病6例(11.54%),骨折3例(5.77%)。③合并症状依次为呼吸困难41例(78.85%),胸痛25例(48.08%),咳嗽18例(34.62%),咯血8例(15.38%),心悸6例(11.54%),晕厥5例(9.62%)。结论肺栓塞的发病年龄仍以中老年为主;临床表现多样化且缺乏特异性,住院患者尤其是合并肺部感染、心脑血管疾病、外伤、手术、肿瘤者较易出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目前仍多采用内镜检目的随着内镜检查的普及,十二指肠静脉曲张的病例报道逐年增加。我们通过结合文献以及我们在消化道曲张静脉诊疗中的经验,提出一种新的消化道静脉曲张内镜下分型原则,将其应用于十二指肠静脉曲张的内镜下分型,并对十二指肠静脉曲张的病因及内镜下治疗进行探讨。方法2000年11月~2008年8月期间行普通胃镜检查(不含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例)85495例次,发现十二指肠静脉曲张8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内镜检查及治疗同时检查十二指肠7788例次,发现十二指肠静脉曲张16例,共计2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7例,年龄分布19~74岁,在平均46.1岁。所有患者均为内镜检查中发现十二指肠静脉曲张,普通内镜下不能分辨的行超声内镜证实为曲张静脉。采用LDRf(L,位置;D,直径;Rf,危险因素)分型方法对26例患者进行内镜下分型,并分析26例患者病因、检查、治疗方式等。结果(1)内镜下分型:Ldl(5例,19.2%),Ldl,2(2例,7.7%),Ld2(19例,73.1%);DO(0例),D0.3(2例),D1(10例),D2(13例),D3(1例);Rf0(0例),Rfl(0例),Rf2(4例)。(2)病因:乙肝肝硬化8例(47.1%),丙肝肝硬化1例(5.9锄,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3例(17.6嘞,门脉海绵样变性2例(11.8锄,原因不明肝硬化1例(5.9%),乙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癌1例(5.9%),原因不明导致十二指肠静脉曲张患者1例(5.9蚴。17冽患者中脾切除者4例(23.5%)。(3)内镜下治疗及随访:行内镜下治疗4例,其中组织胶治疗2例,硬化剂治疗1例,套扎治疗1例;其余患者未处理随访观察。所有内镜下治疗患者进行内镜检查随访,静脉消失在治疗后2~13/bN,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不明原因心悸与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 2017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心血管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心悸患儿142例,年龄3~18(10.12±2.88) 岁,其中男63例,女79例。经询问详细病史、体格检查、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 心肌酶、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排除心脏疾病、系统性疾病及药物影响等。所有患儿行HUTT检查。结果:142例心 悸患儿中HUTT阳性79例(55.6%),阴性63例(44.4%)。HUTT阳性组年龄为5~16(10.72±2.59)岁,高于HUTT阴性组的 3~18(9.37±3.07)岁(t=2.843,P<0.05)。HUTT阳性组男女人数之比为33:46,HUTT阴性组男女人数之比为30:33,两组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5,P>0.05)。HUTT阳性患儿中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38例(48.1%),血管迷走性晕厥血 管抑制型36例(45.6%),血管迷走性晕厥混合型5例(6.3%),未见血管迷走性晕厥心脏抑制型、直立性低血压、直立性 高血压等类型。结论:临床上不明原因心悸儿童,超过半数是由自主神经功能失衡引起,及时进行HUTT能为明确病 因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包伟光 《河北医学》2010,16(12):1474-1476
目的:针对眼底门诊非弱视儿童视力低于正常人视力病因的分析调查。方法:通过对在我院眼底门诊接受治疗的56例98眼非弱视儿童低常视力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脉络膜视网膜疾病的有23例(41%);患视神经疾病的有15例(6.8%);患青光眼的有3例(5.4%);其他不明原因的低常视力的有15例(26.8%)。结论:在本组病例中,脉络膜视网膜疾病和视神经疾病的患者占主要部分,其次是青光眼患者以及其他不明原因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