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高血压大鼠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L型钙(CaL)通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12周龄正常血压大鼠(WKY组)12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24只。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2组:安静对照组(SHR,n=12)和有氧运动组(SHR-EX,n=12)。运动组进行8周跑台运动(20 m/min,60 min/d,5 d/w)。8周后,分别取各组大鼠肠系膜动脉,经酶消化获得单个平滑肌细胞。然后采用全细胞记录模式,观察各组CaL通道电流。结果:(1)收缩压和舒张压:SHR-EX组较SHR组显著降低,但仍高于WKY组;心率:SHR-EX组较SHR组显著降低,与WKY组之间无显著差异。(2)CaL通道电流幅值与电流密度:SHR组较WKY组显著增加,而SHR-EX组较SHR组却显著降低。(3)电压依赖性激活曲线和失活曲线:各组激活,失活曲线斜率和Vh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高血压可引起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CaL通道功能上调,表现为全细胞电流增加,而长期规律性有氧运动可显著抑制此变化,这可能是运动有效缓解高血压的重要外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两周模拟失重大鼠肠系膜动脉血管反应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观察模拟失重对肠系膜动脉血管反应性的影响,采用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模拟失重,并利用离体动脉环测定血管反应性的变化。结果显示:悬吊2周大鼠肠系膜前动脉环对KCl(10~80mmol/L)与苯肾上腺素(10^-10~10^-4mol/L)的收缩反应明显降低,对硝普钠(10^-10~10^-4mol/L)的舒张反应无明显改变,提示:尾部悬吊明显降低了大鼠肠系膜动脉的收缩能力,而对动脉平滑肌的舒张能力无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as homolog gene family member A,Rho A)/Rho激酶信号通路介导钙敏化机制在血管平滑肌收缩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本研究观察有氧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肠系膜动脉平滑肌中Rho A/Rho激酶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选用12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高血压安静对照组(SHR-SED)和高血压有氧运动组(SHR-EX)。同时选用同龄雄性Wistar Kyoto(WKY)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SHR-EX组大鼠进行跑台运动训练,运动方案为5 d/wk,坡度0°,20 m/min,60 min/day。8周后,取肠系膜动脉,离体微血管环张力测定肠系膜动脉收缩特性,用Pull down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活化Rho A的表达。结果:(1)与WKY组相比,SHR-SED组收缩压显著升高,而SHR-EX组收缩压较SHR-SED组显著下降,但仍高于WKY组。(2)120 m M KCl可诱发各组肠系膜动脉收缩张力增加,其最大张力无显著差异,但NE(10-5M)诱发的收缩张力SHR-SED组>SHR-EX组>WKY组。(3)Rho激酶抑制剂Y-27632(3×10-8~10-5M)可诱导血管呈浓度依赖性舒张反应,且动脉对其敏感性SHR-SED组>SHR-EX组>WKY组。(4)与WKY组相比,SHR-SED组肠系膜动脉Rho AGTP蛋白表达相对含量显著升高,有氧运动显著抑制此变化。结论:有氧运动可改善SHR肠系膜动脉舒缩功能,减弱高血压对Rho A/Rho激酶活性的上调,提示运动对Rho A/Rho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可能是运动降压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衰老和有氧运动对大鼠肝脏线粒体DNA突变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当前研究表明机体衰老与线粒体功能下降关系密切.其中线粒体DNA突变可能是线粒体功能下降与活性氧产生增多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检测到22月龄大鼠肝脏线粒体DNA出现4834bp缺失,3个月的游泳训练明显降低同龄大鼠线粒体DNA 4834bp缺失发生率.研究同时发现老年大鼠肝脏线粒体复合体I和IV活性明显低于年轻大鼠,而有氧运动可显著升高老年运动大鼠线粒体酶活性.结果表明有氧运动能够减少线粒体DNA突变发生,进而改善线粒体功能,这可能是有氧运动提高线粒体功能,延缓衰老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有氧运动和衰老对小鼠心肌线粒体DNA缺失及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和探讨有氧运动和衰老对心肌线粒体DNA(mtDNA)缺失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了mtDNA的缺失 ,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了Mn -SOD、GSH -Px、脂褐素和复合物Ⅰ ,用极谱法检测了复合物Ⅳ。结果 :2 0月龄小鼠心肌mtDNA3 866bp缺失较 5月龄小鼠高 ,复合物I活性随增龄而下降 ,但抗氧化酶活性却显著高于年轻鼠 ,脂褐素含量增加。有氧运动训练的小鼠mtDNA3 866bp缺失率明显低于同龄不运动鼠 ,而复合物Ⅰ活性高 ,抗氧化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有氧运动减轻了mtDNA缺失率可能不完全是通过调节自由基代谢而发生效应的 ,其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技术对肠系膜动脉成像的方法. 资料与方法 对20例正常肠系膜动脉行3D-CE-MRA成像,比较分析原始图像和重组图像上肠系膜动脉的主干及分支显示情况. 结果 20例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及分支、肠系膜下动脉主干均能被显示.原始图像尚能清晰显示肠系膜下动脉分支.肠系膜上动脉为(6.51±1.01) mm,空回肠动脉为(3.46±0.78) mm,肠系膜下动脉为(2.90±0.90) mm.原始图像和3D重建图像显示肠系膜上、下动脉及分支大致相同(P>0.05),但对肠系膜上动脉二级以上的分支及肠系膜下动脉分支的显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3D-CE-MRA能准确显示肠系膜上、下动脉的主干及其分支.  相似文献   

7.
14天尾部悬吊大鼠肠系膜血管床反应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探讨失重对动脉血管系统的影响,观察模拟失重大鼠肠系膜小动脉血管反应性的变化。方法采用恒流灌流法观察14天尾部悬吊模拟失重大鼠肠系膜血管床反应性的变化,并与对照大鼠比较。结果在基础灌流条件下,悬吊大鼠肠系膜血管床的流量-阻力关系与对照大鼠相比无明显区别;而在恒定流量灌流条件下,KCl或者苯肾上腺素(PE)引起的悬吊大鼠肠系膜血管床升压反应幅度却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14天模拟失重已可引起大鼠肠系膜阻力性小动脉血管收缩反应性降低。本研究提示:阻力性动脉血管反应性下降可能是造成飞行后立位耐力不良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0岁。车祸伤致头部、腹部疼痛3h急诊入院,体检:血压18/10kPa,心率98次/min.左上腹压痛.无肌紧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B超提示:脾包膜下血肿。经保守治疗无效于入院第2天行脾切除术。于术后18、20h.患者排出黑色水样便,约50ml。术后22h突感腹部剧烈疼痛、腹胀、呼吸困难,肌注哌替啶无效。心率130次/min,血压测不出,面色苍白,腹膨隆.全腹部压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0周有氧运动对雌性中老年大鼠心肌组织衰老相关候选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青年对照组、中老年对照组、中老年运动组。采用20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建立中老年大鼠有氧运动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心肌组织Ceacam1、Gpbar1、Cebpg、Cdk5r1、Ggt1、Sftpd、Tas2r134、Mc4r、LOC299282、Pawr mRNA含量。结果:与年轻雌性大鼠相比,中老年不运动大鼠心肌组织Cdk5r1、LOC299282、Ceacam1、Pawr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Sftpd、Mc4rmRNA显著增加(P<0.05);中老年运动大鼠心肌组织LOC299282、Ceacam1、Pawr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Cdk5r1、Tas2r134、Sftpd、Ggt1 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中老年不运动大鼠相比,中老年运动大鼠心肌组织Cdk5r1、Tas2r134、Sftpd、Ceacam1、Pawr、Mc4r、Ggt1 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1),Gpbar1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5)。而Cebpg基因表达的改变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衰老及长期规律的有氧运动可改变Ceacam1、Gpbar1、Cdk5r1、Ggt1、Sftpd、Tas2r134、Mc4r、LOC299282、Pawr mRNA表达,衰老可增加这些基因的表达,规律的有氧运动使增加的基因mRNA表达减少,提示有氧运动可改善心肌组织中衰老相关候选基因因衰老而发生的表达改变。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制作一种适合后续去栓治疗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动物模型.方法 8只杂种犬,体外制作动物自体血栓,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人路,选择性插入8 F动脉长鞘至犬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后注入自体血凝块,造影复查直至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完全闭塞.分别在栓塞后2、4、6和8 h于肠系膜上动脉开口部造影复查,观察自体血栓是否稳定,肠系膜上动脉有无自行再通,并经腹部切口探察,取病理活检.结果 8只实验犬均成功建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致肠缺血模型.大体观察及镜下可见随栓塞时间的延长,肠管损伤逐渐加重,组内一致性良好.结论 采用本实验方法可成功建立适合后续去栓治疗研究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有氧运动训练对大鼠下丘脑食欲调节肽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为探讨有氧运动训练对大鼠下丘脑食欲调节肽的影响,实验选用Wistar雄性成年大鼠36只,体重195g±1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运动组。运动组每天游泳60分钟,每周6天,连续训练6周。记录实验开始及结束时动物体重。测定内脏附睾脂肪垫、血Leptin及下丘脑NPY、GAL、CCK、BN水平和下丘脑弓状核NPY基因表达的非同位素原位分子杂交结果。结果表明:有氧运动可导致内脏附睾脂肪垫降低、体重减轻。这可能是长期有氧运动升高血浆Leptin水平,Leptin作用于下丘脑,抑制下丘脑NPY的基因表达,调控NPY的转录水平,从而使下丘脑NPY蛋白合成减少,机体产热增加,能量消耗增多。另外,长期有氧运动后下丘脑饱食因子CCK水平显著增加。食欲调节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可能是长期有氧运动内脏脂肪垫降低、体重减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高蛋氨酸饲料饮食大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为运动预防高半胱氨酸血症(HH)和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提供实验参考。方法:雄性健康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高蛋氨酸饲料饮食组(M组)、高蛋氨酸饲料饮食+有氧运动组(M+T组)和正常安静对照组(C组);M组和M+T组给予含3%蛋氨酸的高蛋氨酸饲料,C组喂普通颗粒饲料,M+T组同时每日进行90分钟无负重游泳运动。8周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浆Hcy水平、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脂质过氧化物(MDA)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与C组相比:M组血浆Hcy水平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GSH含量无显著改变(P>0.05);M+T组血浆Hcy水平轻微升高,MDA含量略有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SOD活性和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M组相比,M+T组血浆Hcy水平显著下降(P<0.01),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及SOD活性略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蛋氨酸饲料饮食可诱导大鼠HH形成和体内高氧化应激状态,适宜的有氧运动可以预防蛋氨酸诱导HH的形成,增强机体抗氧化应激能力,从而有助于预防血管内皮损伤和AS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重复性实验观察75 %VO2 max强度有氧运动对人体红细胞形态、粘度、聚集性和变形能力的影响。方法:正式实验前1周测定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受试者间隔1周以75 %VO2 max强度完成1次蹬功率自行车运动1小时,每次运动前安静时和运动后即刻采静脉血测定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PV)、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变形指数(TK)、聚集指数(RCA)和刚性指数(VR) ,扫描电镜(SEM)下观察红细胞微观形态变化。结果:3次实验均表明,75 %VO2 max强度运动可以使全血粘度各切变率、红细胞压积、变形指数、聚集指数和刚性指数显著增高;红细胞形态由双凹圆盘状变为单侧凹陷边缘肿胀的Ⅰ型口形红细胞或凹陷加深另一侧隆起似礼帽状的Ⅱ型口形红细胞。结论:1小时75 %VO2 max强度有氧运动后红细胞粘度、聚集性增大,压积升高,红细胞失去正常形态,变形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其正常的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两周力竭运动对大鼠窦房结ATP-敏感型钾离子通道(KATP通道)亚基Kir6.2mRNA表达及通道电流密度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80只,8周龄,体重(220±8)g,共分9组,每组20只,包括安静对照组(C组)1组、一次力竭组(O组)4组、反复力竭组(R组)4组。安静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运动。反复力竭组大鼠尾部负重3%体重,每天进行1次力竭游泳,每次约2小时,每周6天,共运动2周。一次力竭组大鼠在正常喂养2周后进行一次力竭游泳运动,运动方案同反复力竭组。运动组大鼠分别于运动后即刻、4小时、12小时、24小时不同时相取材,一次力竭运动各组大鼠分别以O-0h、O-4h、O-12h、O-24h命名,反复力竭运动各组大鼠分别以R-0h、R-4h、R-12h、R-24h命名,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KATP通道亚基Kir6.2 mRNA表达变化,应用细胞急性分离及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通道电流密度变化,以观察力竭游泳运动对大鼠窦房结细胞膜上KATP通道的影响。结果:反复力竭运动各组Kir6.2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反复力竭各时相组KATP通道IK,ATP电流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及一次力竭组(P<0.01)。结论:反复力竭运动可引起窦房结细胞膜KATP通道亚基Kir6.2 mRNA表达及IK,ATP电流密度增加,这可能引起窦房结细胞舒张期自动除极及自律活动减慢,提示反复力竭运动对于KATP通道的影响可能成为运动引发窦房结功能障碍及运动性心律失常的离子通道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服用不同饮料对不同持续时间运动的老年人的心率和血压的影响.方法:99名健康的老年女性教师(60~64岁)随机分为运动对照组、运动补凉开水组、运动补佳得乐组,各组又分为20分钟组、40分钟组和60分钟组.运动对照组运动前、运动中均不补液,两个补液组在运动前、运动中分别补充凉开水或佳得乐饮料,检测各组对象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及运动后第10分钟的心率、血压、体温、出汗量.结果与结论:(1)20分钟运动引起老年人心率、血压、体温、出汗量的变化不显著(P>0.05),40分钟运动引起上述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反应,但60分钟持续运动有可能对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产生某些不良影响,对有心血管病史的老年人可能会增加诱发心血管意外的危险.(2)与运动对照组比较,运动补液组(补凉开水组和补佳得乐组)运动中的心率、血压、体温、出汗量低于对照组,运动后恢复较快,40分钟组和60分钟组变化更明显,其中又以补佳得乐组效果更佳,但出汗量在补凉开水组和补佳得乐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观察高脂、高胆固醇膳食和有氧游泳运动对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深入探讨与高脂血症发生密切相关的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基因在饮食诱导的高脂血症实验动物体内表达的变化,并与有氧运动对它们的影响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高脂饮食组肝脏apoA-ImR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高脂运动组显著高于高脂不运动组;8周高脂饮食和/或有氧运动没有显著上调或下调大鼠肝脏apoBmRNA的水平。结果提示,运动可在转录水平对抗高脂负荷下调大鼠肝脏apoA-I表达的作用,而apoBmRNA水平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Background: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PAD) is one of the many unhealthy conditions that may get worse with age. Its most common symptom is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 (IC).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 is the exercise-induced ischemic pain caused by the reduced blood flow to the lower extremities.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ow intensity treadmill walking on the functional capacity of PAD patients with IC. Walking ability (time, rate, and distance), 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responses were recorded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each exercise session. Only the initial and final values recorded were used for data analysis. This 6-week program of low-intensity, pain-free endurance training was designed to keep the exercise level low enough to minimize ischemic leg pain. Methods: Thirteen PAD patients volunteered for twice weekly exercise sessions for 6 consecutive weeks. Each session consisted of a 10-minute warm-up consisting of routine, pain-free static and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stretching. Each patient exercised for 10 to 20 minutes as tolerated on the treadmill.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was conducted following walking. Results: As a group the patients with PAD had an average 148% improvement in distance, 34% in rate, and 94% in duration of walking. Five of the 13 patients had over 100% improvement in distance, with the maximum being 525%. One of the 13 patients had a 100% improvement in rate. Four of the 13 patients had over 100% improvement in duration, with the maximum being 500%. Conclusions: This study introduces a new method of low-intensity treadmill walking exercise, which seems to be an effective nonpharmacologic treatment even within a 6-week period for patients with IC due to PAD. It also supports the benefits of walking exercise to increase the mobility of these patients, thus improving functional capacity of life.  相似文献   

18.
钒盐补充与耐力训练干预对糖尿病大鼠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进一步探讨特殊营养和耐力运动因素对糖尿病实施非药物控制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以糖尿病大鼠为对象 ,通过 6周耐力训练、硫酸钒盐补充、钒盐补充与运动组合的干预性治疗 ,运用对比分析 ,从血液生化、糖代谢、血乳酸代谢动力学等方面观察了糖尿病代谢紊乱的不同适应性变化。结果 :强化补充钒盐结合耐力训练 6周后 ,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降至 6 2 1± 1 4 1mmol/L (P <0 0 5 ) ,胰岛素恢复至 18 16± 2 17U/ml (P <0 0 5 ) ,提示耐力运动结合钒盐补充较大程度地改善了糖尿病大鼠糖和胰岛激素的代谢紊乱。实验中胰岛激素浓度有独立的适应性变化 ,提示钒盐补充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意义 ,以及结合耐力运动对胰岛细胞和血糖控制的整体干预作用与外周胰岛素敏感性变化的概念可能不同。本研究首次观察到与血糖动力学同步的OGTT血乳酸动力学过程的特点 ,这可能是反映糖尿病治疗和病情发展的新的诊断指标。钒盐补充用于控制糖尿病病程 ,仍需进一步探讨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