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刺改善运动性心理疲劳的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运动性心理疲劳对运动性疲劳本质的意义。方法 对某全训部队官兵运动性心理疲劳相关指标进行观察。结果 对照组POMS随着运动量的增加 ,抑郁越来越重、疲劳亦逐渐产生 ;精力下降的同时 ,紧张、愤怒等情绪较运动前明显。RT与CFF集训前后对比均有差异 ,集训后RT延长 ,CFF降低。观察组通过针刺 ,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 针刺可以反射性地引起中枢神经向应激态转变 ,而起到调节和改善机体的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2.
超负荷运动与运动后针刺腓浅神经对血乳酸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60名志愿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B组只进行超负荷运动,A组除进行超负荷运动外,针刺腓浅神经。经过为期1周的观察,发现超负荷运动可以使血乳酸(BLa)浓度明显升高,而运动后接受针灸治疗可以加速乳酸的清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酪氨酸对高原人体运动时血乳酸 (BLA)、肌红蛋白 (Mb)及血氨(Ammo)的影响 ;方法 :对进驻海拔 3 70 0m高原半年的 3 0名健康青年随机分为酪氨酸组、乙酰唑胺组及对照组 ,每组 1 0人 ,在安静时、服药前、服药第 1 0天、第 1 5天及停药第 1 0天、第 2 0天分别采用功量自行车进行渐增负荷运动至力竭 ,测定其血清中BLA、Mb和Ammo含量 ;结果 :①高原力竭运动使BLA、Mb和Ammo增加 (P <0 .0 1 ) ;②给予酪氨酸、乙酰唑胺 1 0天即可使BLA、Mb和Ammo降低 (P <0 .0 1或P <0 .0 5) ;③乙酰唑胺停药 1 0天药效消失 ,酪氨酸停药 2 0天药效消失 ;结论 :酪氨酸、乙酰唑胺能增强高原机体能量代谢 ,延缓运动性疲劳发生 ,且酪氨酸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正>多种物理疗法已被运动员用来减轻剧烈运动后产生的负面效应,消除运动后疲劳。近年来,不同形式的水浸疗法已在运动训练中广泛应用[1],如冷水疗法(cold water immersion,CWI)、热水疗法(hot water im-mersion,HWI)、冷热水交替疗法(contrast water thera-py,CWT)以及热中性水疗法(thermoneutral water im-mersion,TWI),其作为疲劳消除的手段已被普遍认可[2-  相似文献   

5.
两种不同按摩方法对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受试者为60名男性大专学生,对三种不同类型的运动疲劳,作者观察了运动按摩与循时点穴健脑按摩对促进疲劳恢复的效果。试验结果5000米跑后26分钟心率的恢复与运动前比两种按摩方法的效果无显著(P>0.05)差异;但(P-P)/(Q-T)指数点穴组明显优于运动按摩组,(P<0.05);武术训练致疲劳后大脑调节功能的恢复循时点穴的效果明显优于运动按摩(P<0.01);划船运动练习致疲劳后部位肌力的恢复则是前者的效果略好于后者,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运动疲劳前后大脑基底神经节纹状体1H谱物质的变化,寻找反映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特征物质。方法:采用磁共振氢谱检查技术,检测6名男性大学生在一次性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前后脑内纹状体区域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醇(mI)、α-氨基酸(α-Glx)、乳酸(Lac)以及肌酸(Cr)的含量变化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运动疲劳前后发生显著变化的特征物质包括NAA、α-Glx和Lac,其中NAA/Cr峰高较运动前显著降低(P<0.05);α-Glx/Cr峰高较运动前显著增高(P<0.05);Lac/Cr峰面积较运动前显著增加(P<0.05)。结论:运动疲劳后大脑纹状体NAA、α-Glx以及Lac水平发生变化,提示其可考虑作为运动性中枢疲劳临床诊断的参考物质。  相似文献   

7.
多种物理疗法已被运动员用来减轻剧烈运动后产生的负面效应,消除运动后疲劳。近年来,不同形式的水浸疗法已在运动训练中广泛应用,如冷水疗法(cold water immersion,CWI)、热水疗法(hot water im-mersion,HWI)、冷热水交替疗法(contrast water thera-py,CWT)以及热中性水疗法(thermoneutral water im-mersion,TWI),其作为疲劳消除的手段已被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递增负荷运动期间补充枸杞汁对男性大学生血睾酮和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探讨补充枸杞汁预防运动性低血睾酮的效果。方法:28名健康男性大学生分为对照组(16人)和实验组(12人),进行为期32天、4个阶段的递增负荷跑步运动,实验期间实验组每人每天睡前饮用100 ml枸杞汁,递增负荷运动结束后又将对照组平均分为自然恢复组和枸杞汁恢复组(每天睡前饮用100 ml枸杞汁),持续8天。分别在实验前、每阶段最后一次运动次日晨和恢复期间第9天晨采集受试者肘静脉血测试睾酮、皮质醇,并计算睾酮/皮质醇比值(T/C)。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睾酮浓度在第3、4阶段均显著升高(P<0.05),而血清皮质醇浓度则在第4阶段显著降低(P<0.05),T/C在第3、4阶段末显著增大(P<0.05)。此外,枸杞汁恢复组于恢复期第9天血清睾酮浓度显著高于自然恢复组(P<0.05)。结论:补充枸杞汁对预防运动性低血睾酮有一定的效果,可加快运动后血睾酮水平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长时间耐力运动后机体血乳酸水平消长规律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90%个体乳酸阈恒定负荷强度运动1小时后3.96±1.73min通过肘静脉、股动脉穿刺和微量末梢血采集法首次同时获取静脉、动脉以及末梢血样用于乳酸浓度测定,观察血循环中乳酸水平的消长规律.在本实验运动模型下,静脉血乳酸浓度最高,末梢血次之,动脉血最低.三者之间呈高度相关(p<0.001).动脉血乳酸浓度与静脉血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1),但末梢血乳酸浓度与其他二者无显著差异.验证了长时间耐力运动后乳酸代谢的平衡状态,表明长时间耐力运动后微循环血动脉化成分较高,静、动脉血之间存在一种乳酸消除机制,且这种消除机制发挥作用的大小,与静脉血乳酸水平的起伏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髓通督"针刺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解放军967医院自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6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A组和B组,每组各28例。A组患者接受洛索洛芬钠片口服治疗,B组患者接受"益髓通督"针刺法治疗。共治疗2周。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结果治疗后,A组治愈10例、好转12例、未愈6例,有效率为78.6%(22/28),B组治愈16例、好转11例、未愈1例,有效率为96.4%(27/2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A组、B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值分别为(39.6±16.2)分、(34.9±13.7)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A组、B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5.24±2.43)分、(2.94±2.27)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髓通督"针刺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临床效果良好,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乙酰唑胺、高原维康片和红牛饮料对高原人体运动时血乳酸 (BLA)及血氨 (Ammo)的影响。方法 对进驻海拔 3 70 0m高原半年的 40名健康青年随机分为乙酰唑胺组、高原维康片组、红牛饮料组及对照组 ,每组 10名。在安静时、服药前、服药第 10天及停药第 10天分别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渐增负荷运动至力竭 ,测定其血清中BLA和Ammo含量。结果  ( 1)高原力竭运动使BLA和Ammo增加 (P <0 .0 1) ;( 2 )给予乙酰唑胺、高原维康片和红牛饮料 10d即可使BLA ,Ammo降低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乙酰唑胺、高原维康片和红牛饮料均能增强高原机体能量代谢 ,提高机体的有氧运动能力 ,具有良好的抗疲劳作用。且乙酰唑胺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牛磺酸对运动力竭大鼠心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36  
以大鼠力竭运动为模型,研究了牛磺酸对心肌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抗氧化系统及游离钙浓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牛磺酸可降低大鼠力竭运动后心肌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水平,提高大鼠力竭运动后心肌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保持大鼠力竭运动后心肌线粒体还原性谷脱甘肽含量及游离钙浓度。结果提示牛磺酸可减少力竭运动后因脂质过氧化而产生的自由基,降低自由基对心肌线粒体的攻击,维持线粒体膜的功能,说明牛磺酸有保护心肌线粒体的功能和防止心肌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注射氢水对一次性力竭运动大鼠骨骼肌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体重配对后随机分成安静对照组(C组)、运动对照组(E组)与运动给氢组(H组)3组,每组10只。C组不运动。H组于运动前按10 ml.kg-1体重剂量腹腔注射氢水,E组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然后以0坡度、28 m.min-1速度进行一次性力竭跑台运动,力竭运动后3 h取后肢腓肠肌,用Elisa法测定其3-硝基酪氨酸(3-NT)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浓度,用化学比色法测定MDA、SOD、GSH与TAOC。结果:与C组比较,E组3-NT、MDA与8-OHdG均显著升高(P<0.05,P<0.01,P<0.01),SOD、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TAOC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H组3-NT、SOD、GSH、TAOC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MDA显著低于C组(P<0.01),8-OHdG浓度显著高于C组(P<0.05)。H组3-NT与E组比较无明显变化,但MDA、8-OHdG显著降低(P<0.01,P<0.05),SOD、GSH、TAOC显著升高(P<0.01,P<0.01,P<0.05)。结论:氢水能降低骨骼肌自由基代谢水平,提高骨骼肌抗氧化酶活性,增强骨骼肌的总抗氧化能力,对骨骼肌运动性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锌对耐力训练、力竭运动大鼠腓肠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简称GPX)、总抗氧化能力(T-AOC)、细胞凋亡诱导和阻遏分子(Bax,Bcl-2)mRNA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耐力训练组、耐力训练补锌组和一次性力竭运动补锌组4组,每组8只。补锌方法为在饮用水中溶入ZnSO4.7H2O,[Zn]=227 mg/L。耐力训练组和耐力训练补锌组进行6周游泳耐力训练,每周6天。6周训练结束24小时后取材。一次性力竭运动组取材当日在同一泳池每隔15 min被放入2只大鼠,进行无负重游泳至力竭后取材。测定大鼠腓肠肌SOD、GPX、T-AOC活性,Bax、Bcl-2 mRNA表达。结果:耐力训练补锌组大鼠腓肠肌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耐力训练组(P<0.05)。力竭运动补锌组大鼠腓肠肌GPX和T-AOC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耐力训练补锌组大鼠腓肠肌Bax 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耐力训练组(P<0.05),Bcl-2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耐力训练组(P<0.05)。力竭运动补锌组大鼠腓肠肌Bax,Bcl-2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耐力训练提高大鼠腓肠肌GPX活性,增加Bcl-2 mRNA表达,降低大鼠腓肠肌Bax mRNA表达,补锌效果更明显。一次性力竭运动补锌提高大鼠腓肠肌GPX活性和T-AOC活性,增加腓肠肌Bcl-2 mRNA表达,但对Bax mRNA表达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一次性力竭运动对小鼠肝脏和骨骼肌组织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16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安静组和运动组,每组8只。运动组进行一次性力竭游泳,4小时后取材;安静组不运动,取材时间和方法同运动组。测定肝脏和股四头肌内质网应激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磷酸化和非磷酸化的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样内质网类激酶[double-stranded R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PKR)-like ER kinase,PERK]、磷酸化和非磷酸化的肌醇需酶1(inositol requiring enzyme 1,IRE1)的蛋白表达量及GRP78、剪切型的X盒结合蛋白1(X box binding protein 1 splicing,XBP1s)、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生长停滞和诱导DNA损伤基因34(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inducible gene 34,GADD34)mR-NA的表达量,测定血糖、肝糖原和肌糖原水平,光镜下对肝脏和骨骼肌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与安静组相比,运动组肝脏和股四头肌内质网应激标志性蛋白GRP78、p-PERK/PERK、p-IRE1/IRE1及GRP78、XBP1s、CHOP、GADD34的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血糖、肝糖原和肌糖原均显著下降(P<0.05)。运动组糖原含量与内质网应激标志物表达量呈负相关(P<0.01),部分肝细胞胞浆水肿。结论:一次性力竭性游泳可引起内质网应激增强。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储备和消耗可能与内质网的应激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大鼠心室肌蛋白质组的差异性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力竭运动对大鼠心室肌蛋白质组表达的影响,初步筛选出对运动应激具有重要意义的心室肌目标蛋白质。方法:将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和运动组(n=5)。运动组大鼠采用三级递增运动负荷跑台训练建立一次性力竭运动实验动物模型。取心室肌,提取心室肌组织全蛋白进行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通过图像分析软件PD Quest进行分析后,选择运动后消失和表达量上调5倍或下调4/5以上的蛋白质点作为备选质谱鉴定蛋白点。结果:在电泳图谱上对照组平均检测到蛋白质点332±17个,运动组平均检测到347±22个。运动后共有47个蛋白质点发生了变化:5个点在运动后消失;表达量上调3倍以上的点有28个,下调2/3以上的点有14个,其中上调5倍以上的点14个,下调4/5以上的点4个。对6个备选蛋白质点进行了质谱鉴定,共鉴定出心肌α-肌球蛋白重链、原肌球蛋白-1、甘露糖结合蛋白C前体、腈水解酶和一个未知的分子量为21kD的蛋白质。结果表明,力竭运动后大鼠心室肌蛋白质组发生了明显变化;本研究为寻找新的运动性疲劳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动预处理对力竭运动诱导的大鼠大脑皮质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8),力竭运动组(EE组,n=16),运动预处理组(EP组,n=16)。EP组进行持续4周的中等负荷游泳训练(无负重游泳,60 min/d,6 d/w)后,EE组和EP组负重3%体重进行一次性力竭游泳运动。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质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EE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较EP组增多;EP组大鼠大脑皮质Bcl-2阳性表达强度较EE组升高,EP组大鼠大脑皮质Bax阳性表达强度较EE组下降。结论:运动预处理能够减少力竭运动诱导的大鼠大脑皮质细胞凋亡从而对大脑皮质产生保护作用;运动预处理可能通过影响Bcl-2、Bax蛋白表达从而对细胞凋亡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次性力竭运动对大鼠心房肌蛋白质组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大鼠心房肌蛋白质组的表达特征,初步筛选对力竭运动应激有意义的心房肌蛋白质。方法:1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采用三级递增运动负荷跑台训练建立动物力竭运动模型。提取心房肌组织全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分离。结果:经图像分析,对照组平均检测到382±24个蛋白质点,运动组平均检测到352±17个点。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共有47个蛋白质点发生了变化。12个点在运动后消失,运动后表达量上调3倍以上的点有25个,下调超过2/3的有10个,其中上调量在5倍以上的有14个,下调超过4/5以上的有6个。对运动后表达差异大的4个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鉴定出心肌型-α肌球蛋白重链、乌头酸水合酶、异戊酰辅酶A脱氢酶和甘露糖结合蛋白C前体4种蛋白质。结果表明,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大鼠心房肌的蛋白质组发生了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鼠在安静、运动、疲劳、恢复等不同状态下纹状体神经元电活动变化特征与运动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金属微电极植入和在体电生理记录技术,连续动态观察一次性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纹状体神经元局部场电位(LFPs)活动,并对大鼠运动能力进行观察。结果:一次性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纹状体神经元LFPs活动呈动态变化规律,主要表现为:与安静状态相比,运动过程中放电频率逐渐升高、幅度逐渐降低,力竭后逐渐降低至安静水平。结论:在力竭运动过程中,纹状体LFPs活动的动态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该脑区LFPs电活动的改变与运动疲劳有关。在运动初期纹状体主要是通过直接通路参与皮层运动的调控,而在运动后期,则主要通过间接通路发挥作用。提示:两条通路的平衡失调是导致大鼠运动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运动训练动物模型探讨MT对运动状态下机体的影响.方法:以昆明种雄性小鼠为实验对象,递增强度耐力训练后进行一次力竭性游泳,分别取小鼠肝脏、肾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连续51d服用MT后,安静对照组小鼠肝与肾细胞超微结构无明显改变.耐力训练的同时补充MT可使小鼠力竭游泳时间显著延长(P<0.01);力竭性运动对肝、肾超微结构有明显破坏作用,服用MT小鼠的肝、肾超微结构破坏较轻.结论:MT一定程度上可对抗力竭性运动所致的超微结构的破坏,并有部分促进恢复作用.MT作为机体运动时的抗氧化剂或体能恢复剂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