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外传导是指某一激动在一般情况下不会传导却出乎意料地发生了传导,或其传导速度较一般的传导速度快。意外传导多发生于心脏受抑制时,包括超常期传导、韦金斯基现象和伪超常期传导。1超常期传导简称“超常传导”,由Lewis等在1924年首先报道。是指在心脏传导功能受抑制时,原来不能下传的激动恰遇超常期,反常地出现传导功能暂时改善的现象,即预期传导中断的激动得以继续下传,预期传导延缓的激动得以快速下传,并不是指比正常的心肌传导要好。理论上超常期传导可发生于存在传导阻滞的任何部位,但以房室交接区最常见,其次为束支及其分支,其它则很少见。一般认为超常传导期位于动作电位3相末、4相早期。此期膜电位负值相对较小,与阈电位之间距离近,兴奋性较高,激动在此期比复极完全恢复后容易传导。有学者进一步将房室交接区超常传导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超常期:即动作电位2相超常期或有效不应期中的超常期,约在ST段的中段;②第二超常期:即3相超常期或相对不应期中的超常期,约在T波末尾与U波附近;③第三超常期:即4相超常期,为正常应激期(或应激中期)的超常期,约在T波后0.28s附近。临床以后两者为多见。超常期传导的诊断,只有当目前理论不能解释所呈现的现...  相似文献   

2.
特殊类型QRS波形正常化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特殊类型QRS波群形态正常化形成机制,通过对15例非期前收缩引起的正常化QRS波群心电图分析,发现可分别用以下几点解释:(1)束支或房室旁道频率依赖性传导阻滞,(2)束支超常传导,(3)束支裂隙现象,(4)室性融合波群,(5)不完全性隐匿性束支内文氏现象.提示上述几点分别是形成问歇性束支传导阻滞或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的原因之一,理解它们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和认识心律失常中常见的心电现象.  相似文献   

3.
魏登斯基现象是传导组织受抑情况下可引起超常传导机制之一 ,常见于房室交界区 ,亦可见于左、右束支 ;由室性或交界性异位激动隐匿性逆行传导引起。我们近期遇到一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CRBBB)伴室早二联律 ,每间隔一次室早后出现魏登斯基易化造成 2∶ 1CRBBB QRS“正常化”,实为少见 ,简报如下 :患者男性 72岁 ,高血压 ,冠心病 ,心功能 级于 1999年 11月 2 5日入院 ,体检发现频发早搏呈二联律 ,12导联心电图呈窦性伴 CRBBB。三天做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发现 :窦性伴 CRBBB、除室性早搏呈二联律外 ,出现一次室性早搏后下传的 QR…  相似文献   

4.
时志城 《心电学杂志》2009,28(5):305-307
隐匿性传导本质上是心脏特殊传导组织中的生理性或病理性传导阻滞,几乎可以发生在心脏传导组织的各个部位[1].发生在束支或分支系统的隐匿性传导,包括隐匿性顺传、逆传、穿过室间隔束支间蝉联现象3种类型,并产生相应的心电图及电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5.
3例患者,男1例,女2例,临床诊断分别为淋巴瘤、妊娠(心律失常)和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片段心电图主导节律均为窦性心律。异常节律1例表现为交界性早搏伴室内差异传导及前传阻滞;1例表现为交界性并行心律伴室内差异传导及隐匿性发放致伪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另1例则表现为交界性早搏伴反复心搏,部分交界性早搏及反复心搏伴前向阻滞与室内差异传导。结论:单源交界性激动可呈多样化表现。  相似文献   

6.
房室传导空隙现象(Gap Phenomena)是指心动周期某个时限内出现的房性激动不能传入心室,这一时限称为空隙区,而较早或较晚发生的房性激动却能下传。这种现象可以发生在前向或逆向的房室传导过程中。空隙现象具有与超常传导相似的心电图表现,属于“伪超常期传导”的一种。现就其发生机理、类型及其隐现因素等作一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隐匿性传导是指一个窦性或异位搏动在传导途经中,传到足够深处,但不能“走毕全程”的一种现象。隐匿性传导由于未能使心房或心室除极,故不能在心电图上显示出来,但常常影响随后搏动的传导和形成,而被间接推测出其发生。隐匿性传导可发生于心脏的任何部位,以房室结区的隐匿性传导最常见。由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伴隐匿性传导激发交界性心律较少见,现将我们见到的一例报道如下: 患者为一例28岁的女性。主诉经常心悸,乏力而来作心电图检查,血压正常,心脏听诊未发现明显杂音,但有心律不齐。心电图检查示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室早伴逆行隐匿性传导激发交界性逸搏性心律,与窦性心律形成不完全性房室脱节,图中第1、  相似文献   

8.
意外传导是指某一激动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传导,但却出乎意外地下传了,以前称之为超常传导现象。Moe等研究证明许多超常传导现象用其它电生理机制,如空隙(裂隙)现象,房室结双径路等解释更为合适。现将我们遇见的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房室结双径路传导引起的心电图表现及其形成机制.方法 对27例患者动态心电图中出现的房室结双径路现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房室结双径路传导表现为9种心电图特征:顺向房室传导呈跳跃现象,无心房回波,呈不典型文氏现象及反文氏现象;顺向房室传导呈跳跃现象,伴心房回波,呈不典型文氏现象;顺向房室传导呈跳跃现象,隐匿性逆传快径路连续发生蝉联现象,貌似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诱发慢-快型或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下部共同通道阻滞不中止折返环;窦性P波分别经快、慢径路传导致心室双反应(即房室结双径路的1∶2传导现象);经慢径路或慢快径路交替顺传、旁道逆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 动态心电图上P-R间期呈跳跃现象提示存在房室结双径路.  相似文献   

10.
陈玲 《心电学杂志》1997,16(4):239-241
患者男,33岁。因腹泻、呕吐后行走障碍8h入院。临床诊断:急性胃肠炎,周期性麻痹。血钾1.71mmol/L。心电图多数导联T、U波融合,V_2、V_3导联可见U波高达0.4—0.6mV,符合低血钾心电图表现。Ⅱ导联连续描记(附图)示P波直立,P-P间期560—680ms,心房率88—107次/min,R-R间期明显不等,心室率约为75次/min,房室传导2:1—6:5。其中ⅡP_(1—5)为5:4房室传导,Ⅱ_aP_(6—13)、Ⅱ_bP_(1—4)、Ⅱ_cP_(10—13)为4:3房室传导,Ⅱ_dP_(11—13)为3:2房室传导。P-R间期分为长(360—440ms)、短(200—240ms)两组,且短长交替出现。QRS波群形态、电压随R-R间期长短稍有变化,Ⅱ_bR_9为房室交接区性逸搏,其前有一无关P波。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房室结双径路传导并房室双层阻滞(上层快径路3相2:1—3:1阻滞、慢快径路间隐匿性折返和蝉联现象,下层共同径路2:1—6:1阻滞),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 ,2 5岁。因发热伴心悸 3周后来院就诊。体检 :心界不大 ,心率 80次 /min ,心律不齐 ,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X线胸片心肺正常 ,心电图示室性早搏。临床诊断 :病毒性心肌炎。图 1为入院二天后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 :上、中、下行为CMV5、CMV1、CMaVF。图中R3为插入性室性早搏 ;P3-R4、P4-R5、P5 -R6分别为 80 0ms、5 40ms、2 0 0ms,逐步缩短 ,构成交接区倒文氏传导。动态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律、插入性室早伴交界区倒文氏传导。图 1 详见正文  讨论 隐匿性传导的发生与递减性、不全性传导甚至传导中断有关 ,…  相似文献   

12.
隐匿性传导是指激动在心脏中或心脏特殊传导系统中可以传导至足够深处,但又不能走完全程的一种传导受阻现象.隐匿性交界性早搏能使交界区产生新的不应期,对下一次心搏产生影响,使心电图表现复杂化.本文报告的1例患者由于同时存在交界区的前传和(或)逆传阻滞,未能激动心室和(或)心房,导致心电图无可见QRS-T波,易误诊为房室阻滞或...  相似文献   

13.
经房室结双径路传导引起的心室双重反应及非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多样,结合文献及1例患者的全程动态心电图中提供的典型心电图,总结归纳为(1)类似于插入性早搏的心电图;(2)二联律性的快速心动过速且伴有R波振幅和形态的交替变化;(3)房室结传导的文氏现象;(4)伴有极少见的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4.
多层传导阻滞现象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赵昜 《心电学杂志》2002,21(4):244-246
多层传导阻滞存在于房室传导系统的各个部位,而以房室交接区为多见。房室交接区等单径路或单层传导是众所周知的心电图表现,随着近代心电学的进展,发现这些部位不仅有纵向分离的多径路传导现象,也可有横向或水平分离的多径路传导阻滞现象,就此构成复杂的心律失常心电图。多层传导阻滞本质上反映了隐匿性传导程度的深浅。文氏现象不仅发生在房室交接区,也常遍及其他部位,故多层传导阻滞常表现为一种交替性文氏周期(alternating Wenckeback period)的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 ,80岁。以哮喘为主诉就诊。查常规 12导联心电图 ,并连续记录Ⅱ导联 ,示基本心律为窦性 ,频率平均70次 min ,在长Ⅱ导联上 ,Ap3~ 1 0、1 3~ 1 6 ,Bp2~ 9、1 1~ 1 4 均为连续房早 (PAS) ,频率为 3 0 0次 min ,其中Ap4、Bp3、 14有下传 ,余皆未下传 ,AR4、7,BR3、4均为交接性逸搏。心电图诊断 :①窦性心律不齐 ;②频发PAS (大多未下传 )伴短阵性房扑 ,隐匿性交接区传导 ;③交接性逸搏讨论 频发PAS极易发生隐匿传导 ,因PAS出现较早 ,落在交接区的临界相后 ,便隐匿传入交接区 ,使交接区产生新的不应…  相似文献   

16.
林加锋  陈延如  徐敏 《心电与循环》2020,(2):194-201,206,I0006,F0003
心室流出道(VOT)及邻近结构室性心律失常(VA)优先与多通道传导较少见,本文报道3例不同类型的VOT及邻近结构VA的优先与多通道传导,结果显示VOT及邻近结构VA的优先与多通道传导可分为3种类型,其心电图及电生理特征不同:(1)优先传导现象最常见:初始心电图表现为经优先通路突破特征(通常为右心室流出道突破),此类患者只有在优先传导通路的突破口经消融被阻断或受到干扰后,才会表现为经起源点突破或优先传导通路与起源点同时突破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室性融合波群,并最终经起源点消融成功。(2)优先与多通道传导共存:与优先传导类似,其优先传导突破口常在RVOT,但与优先传导不同的是,其起源点常在肺动脉窦上而不是主动脉窦,只有在RVOT优先传导通路突破口被阻断后,才能显现第二条或多条传导通路突破的心电图特征。(3)多通道传导现象:初始心电图即表现为LVOT及RVOT交替突破或多种LVOT突破形态,在上述部位最早激动点单点消融即可终止多种形态VA。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室性早搏二联律发生过程中所伴发特殊心电现象的主要心电图表现及形成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室性早搏二联律患者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中伴发的特殊心电现象.结果 观察到6种特殊现象:①1: 1电交替现象;②交替性手风琴现象;③折返径路内文氏及反文氏现象;④偶联闻期文氏型室性并行心律中部分类性心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现象;⑤与房性早搏同步发生形成不同程度室性融合波;⑥宣房双径路传导现象,间歇性1:2室房同步传导及心室回波.结论 这些现象常呈一过性或暂时性改变,心内电生理检查不易复制,认识这些心电现象并了解其形成机制,有助于提高心电图诊断能力,并为临床进一步诊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诊断标准:一、主要表现:(1)心脏炎(心瓣膜、心包膜、心肌均受损害);(2)迁徙性多发性关节炎;(3)皮下风湿性结节;(4)环形性红斑或结节性红斑;(1)舞蹈病。二、次要表现:(1)发热;(2)血沉增快;(3)既往有风湿热或风湿性心脏病史;(4)有链球菌感染的证据如滤泡性扁桃腺炎;(5)心电图 P—R 间隔延长或 Q—T 间隔延长。我们的诊断根据,凡出现两种主要表现兼有一种或多种次要表现即肯定诊断,只有一种主要表现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次要表现经过鉴别确定诊断。对此九例急性风湿热患者都是根据以上标准进行诊断的。另外结合鼻衄、心前区疼、浆膜炎、腹疼、多汗、贫血、白血球增高等亦提示了我们的诊断根据。治愈标准:九例急性风湿热患者经治疗后均按照下列条件作为治愈出院的:(1)多发性关节红肿及迁徙性疼痛完全消失;(2)皮下结节及多形性红斑均消失;(3)体温降至正常范围;(4)血沉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5)一般症状消失,贫血现象亦有某种程度的好转。  相似文献   

19.
裂隙现象(28)     
裂隙现象(gap phenomenon)是心电图和心脏电生理中的一种伪超常传导现象,对于很多心电图及电生理现象的解释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韦登斯基现象是指某些原来受抑制的传导组织在一次强的刺激后传导功能暂时改善的现象,多发生在房室交界区,其心电图表现是:(1)基本心律失常是高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分离。(2)室性或交界性逸搏之后,出现一阵正常P-QRS传导,R′-P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