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肺癌发病率大幅度上升,肺内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含有早期癌灶可能性,故临床上对于SPN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关系到治疗方式的选择和患者的预后。就SPN的诊断与处理的现状与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外周型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型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2002年至2009年手术治疗的90例外周型SPN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SPN的术前诊断:在各种诊断方法中,CT引导肺穿刺活检诊断肺癌的准确度达85.7%,Kappa值为0.711;SPECT检查的准确度达93.3%,Kappa值为0.842。(2)外科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先采用胸腔镜辅助下病灶楔形切除,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如为恶性,则行肺叶切除和纵隔淋巴结清除术。(3)术后病理报告:良性病变和肺癌各占50.0%(45/90)。45例肺癌中,肺腺癌占60.0%(27/45),肺泡细胞癌占28.9%(13/45),其中31.1%(14/45)合并纵隔淋巴结转移(N1),已非早期肺癌。结论SPECT检查是鉴别外周型SPN良恶性的首选无创诊断方法,对可疑肺癌的SPN应积极手术治疗。胸腔镜辅助、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指导下的微创手术,是符合专家共识意见的、外周型SPN的主要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部分肺结节被认为是早期肺癌,但如何鉴别肺结节良恶性却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因子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从而提高SPN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纳入81例诊断明确的SPN...  相似文献   

4.
Hu WD  Liao MY  Chen JK 《癌症》2006,25(2):217-219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其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而放射影像学如X线平片和CT是发现和诊断肺癌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但是对于30mm以内肺周围孤立结节(solitary puhnonary nodules.SPN)的诊断较难.尤其对10mm以内SPN的影像诊断更难。本研究拟对CT影像学10mm以内SPN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CT影像学上直径〈10mm且最终通过各种方法获得病理学证据的102例SPN进行分析。比较良恶性病变的差异,总结小结节肺癌的影像学特征。结果:肺内〈10mm的SPN中,以良性病变为主,占64.7%。分别是炎性假瘤、良性肿瘤、结核等;原发性肺癌占24.5%,其中分期较晚肺癌(ⅡA期及以上)占5.9%,影像学上可藉边缘不齐、有毛刺衙、气管和血管受累、强化值羞异等特点与良性病变鉴别;肺转移癌占10.8%,其影像学表现与原发性肺癌相似,结论:肺内〈10mm的SPN中。以良性肿瘤为主。其次为肺癌。  相似文献   

5.
肺孤立性结节1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朝晖  许林 《临床肿瘤学杂志》2008,13(11):1018-1021
目的:探讨肺孤立性结节(SPN)的诊断及其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7年3月-2008年8月经手术治疗的117例SPN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临床特点、病程、病变部位、病灶大小、术前诊断、手术方法以及术后病理等,探讨SPN的诊治策略。结果:117例SPN患者中,恶性病变86例,良性病变31例,术前临床诊断符合率68.4%(80/117)。恶性SPN患者的平均年龄较良性SPN患者年龄大[(62.0±11.4)岁帆(52.3±14.9)岁,P=0.0020];恶性SPN患者较良性SPN患者更易合并临床症状(P=0.0001);直径2~3cm的SPN病灶检出恶性的概率约为直径〈2cm的2.6倍(95%CI:1.0555—6.5010)。86例恶性结节随病灶增大,患者N分期增高(X^2。=15.9979,P〈0.0001)。117例患者行肺楔形切除17例,肺叶切除49例,全肺切除3例,胸腔镜楔形切除局部病变+肺叶切除47例,因广泛胸内、淋巴结转移单纯探查1例。结论:肺孤立性结节病情特点复杂,术前诊断符合率不高,其恶性发生率并不低,对于临床诊断不明的SPN的患者,经短期正规抗炎、抗结核治疗(≤1个月)病灶未见明显缩小者即应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搜集经CT引导下肺组织活检穿刺病理证实的SPN193例(恶性结节144例,良性结节49例),分析薄层CT指标。对比CT引导下肺活检穿刺的病理结果,统计神经网络和人工诊断两种方法对SPN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神经网络模型诊断准确率71.5%,人工诊断准确率80.3%;敏感性分别为84.0%、91.0%;特异性分别为34.7%、49.O%。结论计算机辅助诊断有较好的诊断准确率,神经网络敏感性接近医师人工诊断。对SPN的诊断有一定意义,能够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准确率低于人工诊断,还不能完全代替人工诊断,可作为辅助诊断应用。  相似文献   

7.
动态CT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Huang Y  Wu N  Lin DM  Li L  Wang JW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6):360-363
目的采用动态CT增强扫描方法,探讨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动态强化特点,以期提高SPN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51例SPN患者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造影剂总量100ml,注射速度4ml/s,延迟15s开始扫描,至120s结束。对动态CT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密度测量,建立时间2密度曲线(TAC)。以双盲法分析CT扫描横断面图像及动态CT扫描结果。结果恶性SPN38例;良性SPN1(慢性炎症、增殖型结核、硬化性血管瘤)6例;良性SPN2(结核球、囊肿、隔离症、霉菌球)7例。恶性SPN强化程度明显大于良性SPN2,前者强化峰值(87.6)明显高于后者(57.80;P<0.01),强化值(峰值-平扫值;59.6)亦明显高于后者(11.1;P<0.01)。恶性SPN强化程度与良性SPN1相似,强化峰值、强化值在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SPNTAC在形成陡峭的上升支后有一较长的平台期;良性SPN1的TAC与恶性相似,但上升支平缓,部分良性SPN1TAC可见降支形成;而良性SPN-TAC低平。以20HU为阈值,强化值≤20HU定为良性病变,>20HU定为恶性病变,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54.0%,准确性为88.4%。结论SPN强化的特性参数为峰值及强化值,其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以强化值20HU为阈值,当强化值≤20HU时,一般可诊断为良性病变;TAC形态有助于SPN的定性诊断,恶性SPN曲线无明显降支,部分炎性病变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分辨CT(HRCT)在新诊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0例SPN患者均行HRCT检查,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分析HRCT在SPN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70例SPN患者术后病理诊断:恶性病变46例(64.29%),良性病变24例(34.29%);恶性SPN组HRCT扫描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等征象检出率均显著高于良性SPN组(P<0.05);HRCT扫描恶性SPN组与良性SPN组最大CT值(CTMax)、CT值标准差(CTStd)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HRCT征象联合CT测量参数诊断SPN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92.68%(38/41),特异度为72.41%(21/29),准确率为84.29%[(38+29)/70],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良好(Kappa=0.843,P<0.01)。结论 良恶性SPN患者HRCT征象及CT测量参数存在差异,联合HRCT征象检查和CT参数测量有利于对SPN进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0 mm以下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至2016年,吉林省前卫医院直径10 mm、有病理结果的143例SPN进行分析。比较良恶性病变的差异,总结SPN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10 mm以下的SPN中,原发性肺癌占单病种的第1位。影像学上,良恶性病变在边缘不齐、有毛刺征、气管和血管受累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值上,原发性肺癌、转移性肺癌和炎性假瘤易于被强化,而结核、肺内淋巴结和其他良性病变不易被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对10 mm的SPN的CT影像特征的认识,有助于提高早期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部CT增强对不同大小、密度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调查病理确诊孤立性肺结节患者204例,以病理结果为参考标准,比较CT增强峰值在不同大小、不同密度SPN良恶性分布差异,并探讨其在不同病理类型SPN中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CT增强在实性和/或直径在2~3 cm的SPN鉴别诊断价值较高(OR值分别为5.15,95%CI:2.62~10.14和5.39,95%CI:1.89~15.39),在部分实性、直径≤2的结节中良恶性鉴别能力较差;CT增强峰值是否≥15 HU在不同病理类型SPN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T增强阳性率随着直径增大及密度变实而逐渐增加。结论 在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中,应参考结节的密度、直径及可能的病理结果,合理选择CT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外科治疗在乳腺癌合并肺孤立性结节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对13例乳腺癌根治术同期行肺孤立性结节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的13例患者中,肺孤立性病灶的病理结果6例为原发性肺癌,5例为乳腺癌肺转移,2例为良性病变;手术方式:1998年以前患者采用小切口开胸手术(4例),之后的患者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9例)。术后并发症为皮下气肿和支气管胸膜瘘,无手术死亡。初步研究结果提示,乳腺癌合并的肺孤立性结节并不都是肺转移瘤,乳腺癌合并肺孤立性结节应该尽可能取得病理诊断,得到正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4例肺内孤立性肺病灶( SPN)的发病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诊断、治疗及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0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24例肺内孤立结节病灶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中恶性11 例(45. 8%):肺腺癌7 例,鳞癌2 例,小细胞癌1 例,肺转移癌1 例。肺良性病变13 例(54. 2%):肺结核球4 例,错构瘤3 例,硬化性血管瘤3 例,炎性假瘤、神经纤维瘤、肺霉菌病各1 例。结论:肺内孤立性肺病灶,病因多样,恶性约占50%,鉴别诊断上仍有一定困难。治疗上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及早手术切除,术中病理检查,恶性者以肺叶切除为主,良性者则应行局部切除包括肺楔形或病灶剔除术。  相似文献   

13.
定位技术在电视胸腔镜诊治孤立性肺小结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电视胸腔镜已广泛应用于孤立性肺小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诊治,但经常遇到术中无法准确定位病灶的情况。本研究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ant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诊治孤立性肺小结节过程中的定位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孤立性肺小结节患者,术前先行三维CT定位,如SPN≤1.5 cm,或深达肺胸膜下2.0 cm,予行Hook-wire定位,术中先用器械间接触诊法,如失败改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S),用手指直接触诊法定位,术中定位成功后,以直线切割缝合器行SPN楔形切除术,术后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以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结果本组23例完成了胸腔镜SPN的切除,其中完全胸腔镜手术10例,VAMS 13例。结论电视胸腔镜SPN切除术术前术中的精确定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孤立性结节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1月至2009年5月手术治疗45例肺孤立性结节(直径≤3cm)的临床资料,其中开胸肺叶切除术25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5例,肺楔形切除术14例,肺肿瘤摘除术1例。结果:术后病理诊断腺癌13例,鳞癌5例,小细胞癌2例,肺泡细胞癌1例,腺样囊性癌1例,转移性癌3例,结核球或肉芽肿8例,炎性假瘤8例,肺曲菌病3例,硬化性血管瘤1例。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肺孤立性结节病因复杂,诊断有一定的困难,恶性病变比例较高,尽早手术是明确诊断和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Tu ZL  Yu GW  Hu ZR  Ni YM  Ye DS 《中华肿瘤杂志》2003,25(2):154-156
目的 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S VEGF)水平 ,探讨肺部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对 6 8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和 2 0例健康人的S VEGF进行测定 ,观察恶性结节 (肺癌组 )、良性结节和健康人之间S VEGF水平的差异。 6 8名患者均于术后获得病理诊断。结果 健康人S VEGF水平的中位数为 4 2 .5 (10~ 170 )pg/ml,良性结节为 4 4 .0 (18~36 0 )pg/ml,肺癌为 75 .0 (18~ 890 )pg/ml。肺癌组与健康对照组的S VEGF水平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与良性结节组的差异亦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良性结节组与健康对照组的S VEGF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腺癌和鳞癌患者的S VEGF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 ,肺癌患者的S VEGF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结节患者和健康人 ,高水平 (>10 0pg/ml)的S VEGF提示病灶为肺癌的可能性大 ,可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AIMS: To assess the role of surgery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SPN) in patients who had received previous surgery for breast cancer. METHODS: A series of 79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for an SPN between 1990 and 2003 after a curative resection for breast cancer were reviewed. RESULTS: Surgical diagnosis was obtained by open procedure before 1996 (37 cases), and by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 after 1996 (33 out of 42 cases, 9 open procedures) and intraoperative evaluation. Histology of SPN was primary lung cancer in 38 patients, pulmonary metastasis of breast cancer in 27, and benign condition in 14. VATS was converted to open procedure for anatomical resection in primary lung cancer and for the palpation of the lung in metastatic disease. Average disease-free interval from the initial mastectomy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in primary lung cancer than in metastatic patients (179+/-107 vs 51+/-27 moths). Manual palpation identified multiple pulmonary nodules in 3 out of 27 metastatic patients. Five-year survival rate after pulmonary metastasectomy was 38% and w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disease-free interval; 5-year survival rate after resection of primary lung cancer was 43% and w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pathological stage. CONCLUSIONS: VATS is a good procedure for diagnostic management of peripheral SPN. As SPN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s primary lung cancer in half cases, it deserves confirmation of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appropriate surgical treatment. When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is demonstrated, open procedure must be performed to palpate the entire lung to exclude previously unknown nodules.  相似文献   

17.
张国桢 《中国肿瘤》2001,10(12):713-714
本文分析CT/MRI在肺癌诊断上的应用价值及指征,研究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病灶在CT/MRI增强扫描上的特征,提出使用CT/MRI血管造影最佳技术发现肺癌病灶的特点,综述CT/MRI在肺癌TNM分期上的应用,简述CT仿真内窥镜技术在肺癌诊断上的使用价值及限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孤立肺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方法:自1999年1 月~2009年1 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对35例乳腺癌术后孤立肺结节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对上述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生存期及预后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结果:乳腺癌手术至发现肺结节的时间为6~177 个月,中位时间48个月。经病理证实,乳腺癌肺转移21例(60.0%),原发性肺癌8 例(22.9%),良性病变6 例(17.1%)。 乳腺癌肺转移患者中,术后2、3、5 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2%(20/21)、71.4%(15/21)、19.0%(4/21)。 从肺转移切除术至再次出现病情进展的中位时间(PFS)为32个月(3~73个月);全组患者生存期为12~103 个月,中位时间43个月。经过单因素分析,影响乳腺癌肺转移术后至病情再次进展(PFS)的因素包括乳腺癌原发肿瘤大小、有无脉管瘤栓以及肺转移术后是否接受化疗(P<0.05);而原发肿瘤至肺转移的时间(无瘤生存期,DFS)以及肺转移术后是否化疗与肺转移术后生存期(OS)有关(P<0.05)。 但经过多因素分析,上述因素对PFS 无显著关系。结论:乳腺癌术后孤立肺结节的外科治疗具有诊断和治疗的作用,术后全身治疗对提高无进展生存及总生存可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