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蒜不仅有杀菌消炎的作用,还能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抗癌,备受人们青睐。可是,大蒜虽好,却并非人人皆宜,更不能天天食用。我国民间有“大蒜百利,只害一目”的说法,患有近视眼、花眼、青光眼、白内障、结膜炎、麦粒肿、角膜炎等眼疾的人平时最好少吃或忌食大蒜。  相似文献   

2.
朱红梅 《肝博士》2005,(2):31-32
肝脏与眼睛有着密切的关系,祖国医学中脏腑学说指出“肝开窍于目”。因此肝功能正常时,眼睛能看清物体、辨别物体的颜色和长短大小,且眼猜光彩奕奕。一旦肝脏病变肝功能受损时,眼睛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引起眼病,如“肝血不足,目失所养,常有视物模糊或夜盲;肝阴亏损,常有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经风热,可有目赤痒痛,迎风流泪。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致盲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病程进展,患者眼底病变由轻度非增殖性病变到中度非增殖性病变再到重度非增殖性病变,最后到增殖性病变,其中医病机也相应存在着虚-瘀-痰的演变过程。本病病变以脾、肾、肝为主,其中脾虚为本病发病之本,脾虚日久及肾,导致脾肾两虚,肝肾同源,肾虚致肝阴肝血不足,目失所养,导致视物模糊等一系列症状。致病因素以瘀血、痰浊为主,脏气虚推动无力则血瘀,血瘀气滞,气滞水停日久化为痰浊,后期则痰瘀互结。本病防治根据其不同发展阶段分别以补虚、化瘀、消痰为治则,辨证用药,临床效果良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眼部症状以及全身症状。  相似文献   

4.
正蒜作为常用蔬菜和调味品,当然适合大部分人日常食用,尤其对患有肺结核、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均有好处。但是,如果有眼疾、癌症、肝病或腹泻,那就不能生吃大蒜了。眼病患者。古人说:"蒜治百病唯害一目。"长期大量吃蒜,对眼睛有害。嵇康在《养生论》中说"荤辛害目",蒜味最辛,还走清窍,通眼睛,易造成眼睛损伤。所以,吃蒜要注意不要过多,尤其有眼病者,治疗时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悸从肝论治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3例心悸患者,从"肝"辨证论治,即肝血亏虚、心失所养,予一贯煎加减;肝阳上亢、上扰心神,予天麻钩藤饮加减;肝郁气滞、心脉闭阻,予柴胡疏肝散加减,观察使用不同中药汤剂治疗前后的症状、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的改变。结果:23例中,心律失常减少21例,无效2例。结论:采用"从肝论治"理论对心悸进行辨证论治,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眼底病患者三个证型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肝、肺血流图描记,发现患者的肝血流图有特征性改变:如肝血流阻力增大、血流速度减慢和肝血流量减少等,而肺血流图的改变则不大明显,从而从现代血流动力学的角度论证了“肝主目”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先兆流产的病因病机多为肾气亏虚,气血不足,冲任不固,而致胎失所系、胎失所养。因肾为先天之本,藏精而主生殖;“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之本在肾”;肾气旺盛,精血充沛,任通冲盛,两精相搏则合而成孕。若先天不足,即使两精相合,亦有胎元不固之弊。  相似文献   

8.
“气滞血瘀”是视疲劳发生的重要因素,用目过渡,劳心伤神,肝、心、肾三脏功能紊乱而至气血瘀滞,精血不能上承于目,目失所养而视光衰微,不耐久视,已成为中医活血化瘀治疗本病原则的理论依据。笔者在系统观察我院制剂参芪明目颗粒治疗视疲劳的临床中,对中年人视疲劳患者31例与正常人31例进行了检测分析,发现患者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9.
王祥麒教授提出肿瘤骨转移以肾虚为本,肾阴虚是前提,肾阳虚为后发,继而表现为阴阳两虚,肝主筋藏血,肝肾同源,肾精又依赖于肝血的滋养,同时还存在肝血不足的原因。骨失所养,癌邪乘虚而入,留滞骨髓,经络阻塞,聚集成癌。治疗上王教授提出以补肾化痰为主、通络化瘀为辅、止痛贯穿始终。临证用药,常在补肾阴药物的基础上,加入补肾阳药物杜仲,正是效仿阴中求阳之法,常采用熟地黄、杜仲、桑寄生等补肾药物以及化痰散结药物浙贝母、皂角刺、龙骨、牡蛎等。气机不畅是发生瘀血的主要原因,因此将行气化瘀药物蕴于补肾化痰药物之中,如续断、川牛膝、寻骨风、透骨草等。王教授临证还常选用白芍、片姜黄、延胡索等药物,养血柔肝,缓中止痛。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报》2019,(6):1217-1220
王祥麒教授提出肿瘤骨转移以肾虚为本,肾阴虚是前提,肾阳虚为后发,继而表现为阴阳两虚,肝主筋藏血,肝肾同源,肾精又依赖于肝血的滋养,同时还存在肝血不足的原因。骨失所养,癌邪乘虚而入,留滞骨髓,经络阻塞,聚集成癌。治疗上王教授提出以补肾化痰为主、通络化瘀为辅、止痛贯穿始终。临证用药,常在补肾阴药物的基础上,加入补肾阳药物杜仲,正是效仿阴中求阳之法,常采用熟地黄、杜仲、桑寄生等补肾药物以及化痰散结药物浙贝母、皂角刺、龙骨、牡蛎等。气机不畅是发生瘀血的主要原因,因此将行气化瘀药物蕴于补肾化痰药物之中,如续断、川牛膝、寻骨风、透骨草等。王教授临证还常选用白芍、片姜黄、延胡索等药物,养血柔肝,缓中止痛。  相似文献   

11.
张宪芝 《肝博士》2013,(5):51-51
民间流传着以“肝”补肝的食疗法,认为肝病患者常吃猪肝或其他动物肝脏可促进康复。这一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动物内脏不仅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所含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也较肉类多,其中的钙、磷、铁等营养成分不仅对养生健体有益,还具有补血补铁、补肝明目的作用。传统医学认为,猪肝味甘苦,性温,入肝经,可补肝、养血、明目、通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肝气虚与肝阳虚客观存在的理论基础,探讨补肝气、温肝阳的理论依据,拓宽肝病诊疗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整理历代重要医籍中关于肝气虚与肝阳虚的论述,阐述肝气虚与肝阳虚客观存在的理论依据,归纳肝气虚与肝阳虚的病因病机,总结肝气虚与肝阳虚的临床症状、舌苔和脉象,概括补肝气与温肝阳的常用药物、代表方剂和中医外治疗法。[结果]肝病患者确实存在肝气虚与肝阳虚。早在《黄帝内经》就有相关论述。历代医家论著中不少关于肝气虚与肝阳虚的论述,是肝气虚与肝阳虚客观存在的理论基础。多种因素都可导致肝气虚与肝阳虚。正气亏虚、邪气侵犯,可消耗肝气、损伤肝阳。肝气虚与肝阳虚的关键发病因素为痰、湿、毒、瘀、虚。对于肝虚患者,不仅需重视滋肝阴、养肝血,还需重视补肝气、温肝阳。补肝气和温肝阳是中医治疗肝病的重要法则。[结论]通过对肝气虚及肝阳虚的历史渊源、病因病机、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可以看出,肝气虚与肝阳虚在肝病患者中客观存在,补肝气与温肝阳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肝病诊疗过程中重视补肝气虚与温肝阳,可以丰富肝病中医诊疗理论,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多因先天禀赋元阳不足、命门火衰、肝肾亏虚、气血暗耗、目失所养所致.其致盲率高,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笔者通过30例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穴位注射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新安医家对郁证治疗的论述较多,认为郁证的病因为情志不舒、气机郁滞、体质素虚、久病致郁。其发生机制主要为气机紊乱、阴阳失调、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等;分别采取精神调摄、清肝泻火、化痰散结、理气通郁、健脾养心、补虚安神、调气畅郁等方法进行治疗。新安医家治疗郁证的经验对现代郁证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性痴呆的辨证治疗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血管性痴呆,以神智痴呆、记忆力减退、表情淡漠、呆滞或欣快感、头晕肢麻、手足瞤动等为特点,属于祖国医学的“文痴”、“语言颠倒”、“癫狂”、“善忘”等病症。中老年以后,肝血衰少,肾精亏损,脑失所养,大病久病,热灼真阴,心肝肾阴阳失调,肝阳化风,挟火挟痰,冲犯脑髓,元神失聪。因此,本病是本虚标实之证。虚者,治以培补真阴,补髓填精;实者,则平肝泻火,涤痰醒神,调气化瘀。文中附病案两例,经两个多月治疗,智力提高、记忆增强、精神活动基本恢复正常、生活自理,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6.
心悸的病机有虚与实之分,虚者多为气血阴阳不足,心失所养引起;实者则多由风、寒、湿、痰、火、瘀等外邪导致心脉痹阻,心失所养。痰火扰心兼气郁为其重要的致病因素,本文通过案例列举说明黄连温胆汤合旋覆代赭汤对于心悸痰火扰心兼气郁证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卒中乃内科之杂病 ,中医强调“治病必求于本”。现将卒中的病因、病机及分期、分型诊治之我见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卒中多发于中老年 ,尤为老年多见。因年老体衰精血不足 ,肝肾阴虚 ,肝失所养 ,肝阳上亢的缘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上古天真论》亦曰 :“七八肝气衰 ,筋不能动 ;八八天癸竭 ,精少 ,肾气衰 ,形体皆极。”人体阴阳失调 ,情绪过极 ,强力入房或嗜酒劳累 ,气候影响等诱发因素 ,以致肝亏于下 ,肝阳火欣扰 ,阳化风动 ,发为卒中。叶天士阐明了“肝血肾液内枯 ,阳亢风旅乘窍” ,“肝为风脏 ,因精血亏…  相似文献   

18.
老年眩晕 ,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动脉硬化”、“低血压”、“高血压”、“脑梗塞”、“美尼尔氏综合征”、“高脂血症”等病。中医辨证以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 ,及气血虚弱 ,清阳不升两型为主 ,两型中皆可挟痰、挟瘀。1 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肾为先天之本 ;藏精生髓 ,通于脑 ,开窍于耳 ;肝体阴而运阳 ,主藏血 ,主疏泄 ,开窍于目。肝肾同源 ,精血互生。老年人机体老化 ,脏腑功能衰减。天癸将竭 ,精气渐衰。若肾精亏虚 ,不能生髓充脑 ,脑失所养 ,髓海空虚 ,则见眩晕久发、目花视糊、耳鸣、健忘、失眠、腰膝酸软乏力等 ,此外 ,肾精渐亏 ,水不涵木 ,…  相似文献   

19.
饮食与眼病有密切的关系,中医书籍中对眼病患者宜服、宜忌的食物有比较详细的描述。1肉食类食品肉食类食品中的动物肝类为养目治目佳品,主治青盲、高风雀目、肝虚雀目、目昏花等眼病。鸡肝性味甘苦,微温,补肾,明目;猪肝,用于治疗身面卒肿,肝热目赤等;羊肝,能补肝虚,明目,主治肝风虚热,目赤热痛,热病后失明,虚损劳瘦。动物肾有补肾益髓之功,动物脑、髓之类,皆能补阴益精而明目。一切鱼类皆具益脾胃、补肝肾、养阴明目之效。鸡蛋滋阴润燥养血,可治目赤痛;鸭蛋补肾益气而养目。鸡头又名芡实,有固精益气,明利耳目,轻身不…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压力日益增加,不寐人群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不寐的治疗,历代医家多从心论治,认为心主神明,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均可导致心神不宁,以致不寐。崔德芝教授结合当今社会人文特点以及不寐人群的体质特点,提出不寐从肝虚论治,并应用苁蓉牛膝汤加减治疗,取得甚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