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作者在印度喀拉拉邦对当地60例马来丝虫和27例班氏丝虫感染者作了微丝蚴周期性的观察和分析。在24小时内,每2小时取血1次,制作涂片3张,每张涂片血量为20立方毫米,染色后作微丝蚴计数。根据不同时间微丝蚴计数的结果,马来丝虫微丝蚴的高峰在22时至2时之间,有时出现两个高峰,前1个高峰较后1个高峰为低。班氏丝虫微丝蚴只有1个高峰,2时左右开始上升,于4时达高峰,以后很快下降。两种丝虫微丝蚴都是夜间周期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关于丝虫微丝蚴周期性的报道,多见于对微丝蚴血症者一次性观察结果,对同一组微丝蚴血症者在不同季节观察的报道尚不多。我县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我们于1983年5月对此作了连续17个月的现场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采用改进的微量注射技术和较为精细的计数方法,以2—10条微丝蚴/蚊,定量注射感染中华按蚊和致倦库蚊,找出了这两种蚊虫的微丝蚴感染量与感染期幼丝虫阳性率、幼丝虫平均发育成熟率之间的定量关系;比较了在注射感染条件下两种蚊虫对马来丝虫易感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由媒介蚊传播的班氏丝虫的感染危险度(RI)通常用不同生理龄期的吸血蚊数来计算,常表达为年度传播潜能(ATP)、年度传播指数(ATI)和感染危险性指数(RII);但这些指标或是没有考虑蚊体内感染性丝状蚴的密度,或是没有认识到只有经产蚊才有潜在的感染危险性,因此与微丝蚴的流行及人群  相似文献   

6.
班氏淋巴丝虫病可分3种类型:夜现周 期型、无周期或昼现亚周期型和夜现亚周期型。作者在巴西东北部选择一班氏丝虫病的流行区,研究班氏丝虫病患者外周血中微丝蚴出现的周期性,以便确定微丝蚴血检的最  相似文献   

7.
With an improved technique, quantitative inoculation of Brugia malayi microfilariae (mff) into Anopheles sinensis and Culex quinquefasciatus was carried out in our laboratory in 1988. The development of B. malayi mff in these two species of mosquitoes was observed. In the system of B. malayi and An. sinensis, a well-fitted linear correlation appeared between the number of mff inoculated and the infective larva (L3) positive rate (r = 0.9910; P less than 0.01).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with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 of 8.490 suggested a high susceptibility of this species of mosquito to B. malayi eve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experimental inoculation.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mff inoculated and the average filarial maturity rate was also exhibited. At the same dosages of 4 and 10 mff/mosquito, the L3 positive rates and the average filarial maturity rates in An. sinensis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Cx. quinquefasciatus (P less than 0.01), indicat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ccurred inside the bodies of these two species of mosquitoes.  相似文献   

8.
9.
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的淋巴系统,是引起淋巴丝虫病的病原。蚊是班氏丝虫的中间宿主。本研究旨在观察Maceio地区班氏丝虫的传播与当地的致倦库蚊和埃及伊蚊的关系。 将两种蚊分别置于一备有供产卵的去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者的持续时间、密度消长及传播作用。方法采用厚血膜法每年或每隔1~3年对微丝蚴血症者和监测点全寨人血检,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和丝虫特异IgG4试剂盒检测人群丝虫抗体水平,用快速酶联免疫试验(ICT)检测人群丝虫特异抗原,在传播季节解剖致倦库蚊,了解幼丝虫感染率、感染度及传播作用。结果在24年观察期间,11次全民血检,检出5例微丝蚴血症者,其中原微丝蚴血症者4例,新感染者1例。4例原微丝蚴血症者中,2例分别于第7年和第13年自然转阴;另外2例微丝蚴血症分别持续20年和24年,经用乙胺嗪治疗后转阴。结论个别微丝蚴血症者可持续24年以上,具有一定的传播作用,监测工作仍不能终止。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不同地理位置的班氏微丝蚴周期性有否差别,1979~1980年在东经113°03′50″、北纬25°11′30″的粤北乐昌县梅花区进行了观察。 方法 在当地蚊媒感染高峰的6月下旬,对15~66岁的男性微丝蚴血症者,每2h从耳垂采血60μl,制成厚血膜平放待干,次日染色镜检。血片经2人镜检,结果不符或微丝蚴数差别超过2条者进行复检。所得  相似文献   

12.
据国外文献报道,在太平洋亚周期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塔希提等地,经过多年的乙胺嗪防治,人群微丝蚴率和密度均已降至低水平。但终止防治措施后,微丝蚴率和密度逐年回升。关于回升的原因,有人认为是与当地班氏丝虫媒介波利尼西亚伊蚊吸血摄入微丝蚴有浓集作用和幼丝虫在该蚊体内发育成熟率增高有关。我国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大部分县、市人群微丝蚴  相似文献   

13.
班氏丝虫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淋巴系统的损害,如淋巴水肿、象皮肿、鞘膜积液、乳糜尿。但引起肾脏疾病仅见几例报道,如班氏丝虫病或其它人类丝虫感染引起肾小球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班氏和马来丝虫微丝蚴超薄切片法分析两种微丝蚴鞘膜的细胞化学特征。微丝蚴超微结构分析样品经成二醛、锇酸常规固定后脱水、包埋、超薄切片,电镜观察鞘膜结构。其余样品用0.1%戊二醛和2%多聚甲醛固定,甲醇脱水,Lowicryl K4 M—20℃包埋,超薄切片后分三组:1)金标记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微丝蚴的周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四川各地53例班氏丝虫病和21例马来丝虫病的微丝蚴周期性。其周期性指数分别为103.85%和112.08%,高蜂时间分别为1:06和1:18,皆为典型的夜现周期性。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以班氏丝虫微丝蚴代谢抗原偶联溴化氰-琼脂糖株4B上,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血清中的丝虫抗体。用薄膜过滤法收集班氏丝虫微丝蚴,在199培养液加有机酸和糖的Grace’s培养液中培养15天,培养液中含微丝蚴3,000~4,000条/ml,每24小时换液1次,将培养液离心,取20ml上清液冰冻干燥浓缩至2ml,透析,贮存于-20℃备用,培养液以Lowry’s法测  相似文献   

17.
致倦库蚊是班氏吴策线虫的重要媒介之一,但其媒介能量因地理区域而有差异。这种差异究竟是由蚊株还是丝虫株的不同所造成,目前尚不清楚。为测定海地株致倦库蚊和班氏丝虫株组合的媒介能量,作者进行了以下试验:(1)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蚊对班氏微丝蚴(mf)的摄入量。(2)mf移行到胸肌的时间和在胸肌滞留的时间.(3)摄入mf发育为第3期幼虫(L_3)的比例。实验用蚊为海地Leogane株致倦库蚊第40~44代。含mf的虫血采自经常到海地旅行的感染者;按Lowrie(1983)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省马来丝虫病流行于皖南和大别山周围地区。1987年5月我们在皖南青阳县进行了马来丝虫微丝蚴周期性观察。又收集安徽医学院1958年在皖西舒城县观察的马来丝虫微丝蚴周期性观察资料(未计算周期性指数与高峰时间)和芜湖地区血吸虫病防治所1958年在皖南旌德观察的马来丝虫周期性观察资料(内部资料)。一并报道可以代表全省马来丝虫病流行区。1986、1987年又对青阳和霍山两县68张马来丝虫微丝蚴吉氏染色血片进行了脱鞘情况观察。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普通人群与象皮病患者微丝蚴阳性率的比较,并通过浓集法等对轻度微丝蚴血症者进行的研究,以及经海群生群众性化疗后象皮病患者的发病率及其微丝蚴血症的变化。作者于1975~1976年对法属波利尼西亚约40%人口进行一次健康调查,该地区唯一的丝虫病是由班氏丝虫太平洋亚种(白昼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在丝虫病流行区内微丝蚴血 症者有家庭聚集性。据最近在海地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研究,认为胎儿在子宫内暴露于丝虫抗原,可增加下一代感染丝虫的危险性。细胞免疫学研究也显示,儿童感染与母亲的感染状态有关。本文作者以前的研究曾表明环境因素促发被感染性蚊的叮咬,在儿童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