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建立免疫性内耳病模型,并初步比较地塞米松圆窗局部给药和全身给药治疗的效果.方法 先用钥孔嘁血蓝蛋白(KLH)加完全弗氏佐剂在豚鼠背部多点皮内注射,2周后用KLH加不完全弗氏佐剂加强,同日通过手术将浸满KLH的小块明胶海绵置于圆窗上制作免疫诱导的内耳病模型.在此基础上使用微渗透泵(同时设PBS对照组)圆窗给药, 以腹腔注射全身给药治疗免疫性内耳病,给药前后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①动物模型ABR听阈:6只对照组豚鼠无明显听力损失,39只实验组豚鼠听力损失在10 dB以上的有22只;②治疗效果比较:17只听力损失≥15 dB的豚鼠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圆窗局部给药6只动物,治疗全部有效,ABR听阈平均下降13.3 dB;全身给药6只动物,4只有效, ABR听阈平均下降13.7 dB;PBS组全部无效.结论 KLH经圆窗诱导的免疫性内耳病模型的成功率较高;地塞米松跨圆窗给药的有效性不亚于全身给药.  相似文献   

2.
环磷酰胺预处理后再免疫豚鼠听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阳性率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动物模型,以供圆窗给药治疗内耳病的研究.方法白色红目豚鼠97只,其中32只用于制备内耳抗原,其余分为试验组(n=47)和对照组(n=18).试验组环磷酰胺腹腔注射进行预处理,2 d后用粗制内耳抗原行皮下多点接种,接种后4、6、8、10、12、14、20 d,接受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测.对照组I不行任何处理,组Ⅱ仅行环磷酰胺预处理,不行粗制内耳抗原接种.结果接种后4 d时,试验组ABR阈值提高10 dB以上的动物占67%;接种后8 d时为86%,14 d时仍为60%,至接种后20 d时,所有动物ABR阈值恢复正常.结论将豚鼠用环磷酰胺预处理后,粗制内耳抗原只需单次接种,即可建立听力损害高发生率的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高阳性率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动物模型,以供圆窗给药治疗内耳病的研究.方法白色红目豚鼠97只,其中32只用于制备内耳抗原,其余分为试验组(n=47)和对照组(n=18).试验组环磷酰胺腹腔注射进行预处理,2 d后用粗制内耳抗原行皮下多点接种,接种后4、6、8、10、12、14、20 d,接受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测.对照组I不行任何处理,组Ⅱ仅行环磷酰胺预处理,不行粗制内耳抗原接种.结果接种后4 d时,试验组ABR阈值提高10 dB以上的动物占67%;接种后8 d时为86%,14 d时仍为60%,至接种后20 d时,所有动物ABR阈值恢复正常.结论将豚鼠用环磷酰胺预处理后,粗制内耳抗原只需单次接种,即可建立听力损害高发生率的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免疫性内耳病(IMIED)模型,并检测内耳干扰素-γ(IFN-γ)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将20只豚鼠按配对设计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钥孔戚血蓝蛋白(KLH)在已致敏的豚鼠圆窗龛局部免疫,对照组用PBS代替KLH免疫豚鼠;观察血清中特异性KLH抗体水平、听觉功能及内耳病理形态变化,并行酶免疫组化试验观察内耳IFN-γ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免疫前后ABRⅢ波阈值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实验组有7只动物(12耳)出现听损,且血清中特异性KLH抗体水平较免疫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免疫前后ABRⅢ波阈值的均值和血清KLH抗体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实验组ABRⅢ波阈值的均值和血清KLH抗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免疫后内耳组织中有炎症细胞浸润,部分豚鼠内耳有迷路积水。对照组豚鼠内耳组织中无明显IFN-γ表达,实验组IFN-γ表达主要分布在血管纹、螺旋韧带、螺旋神经节、Corti器及蜗轴小血管周围。结论:在已致敏的豚鼠圆窗龛局部免疫,诱导并造成IMIED模型的成功率较高。正常豚鼠内耳中几乎没有IFN-γ表达,而在IMIED豚鼠内耳中IFN-γ有显著表达,提示IMIED发生发展可能与IFN-γ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豚鼠听阈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雌性豚鼠随机分为6组(1个对照组和5个实验组,每组5只),实验组分别予以不同剂量紫杉醇腹腔内注射,检测用药前、后各组动物ABR阈值。结果:实验组听力水平用药后均显著减低,相关分析显示,总药量与听力损失程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紫杉醇可导致轻到中度听力损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钩端螺旋体外膜脂蛋白Loa22的免疫原性.方法 取健康豚鼠12只,分蛋白免疫组和PBS(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每组6只.蛋白免疫组以Loa22重组蛋白50 μg加等量完全弗氏佐剂乳化一免,Loa22重组蛋白配以不完全弗氏佐剂乳化二免和三免;对照组注射PBS与佐剂混合物.分别检测血清中抗体和T淋巴细胞增殖水平.结果 在末次免疫后2周时血清抗体效价和T淋巴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Loa22重组蛋白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7.
用脑干诱发电位的Click音观察豚鼠圆窗膜损伤前后听力的变化,并观察了豚鼠圆窗膜的正常组织结构及损伤后的组织愈合过程。结果发现,圆窗膜由内中外三层构成。破裂后听阈提高了9.34dB,7~9天基本恢复正常,14天后完全恢复,与圆窗膜组织愈合过程一致。  相似文献   

8.
苦碟子注射液对豚鼠噪声暴露后内耳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苦碟子注射液(Ixeris sonchifoila)对噪声暴露后内耳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2只豚鼠随机分为2组,即110 dB噪声暴露组(n=21)和120 dB噪声暴露组(n=21),每组动物随机分为噪声暴露后给药组(n=7)、生理盐水组(n=7)和空白对照组(n=7)。噪声暴露前分别测量各组豚鼠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听力阈值,持续噪声暴露3 h后,给药组每日1次腹腔注射中药苦碟子注射液15.7 mL·kg-1·d-1,连续14 d,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同等量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不给予处置。噪声暴露前、噪暴露后即刻及噪声暴露后7和14 d分别测量各组豚鼠ABR听力阈值,并对120 dB噪声暴露组进行耳蜗铺片观察毛细胞形态改变。结果:110和120 dB噪声暴露2组中,7和14 d给药组ABR阈移均小于生理盐水注射组和空白对照组,与后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110和120 dB噪声暴露后,给药组14 d ABR阈移均小于7 d,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110 dB给药组14 d阈移小于120 dB给药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120 dB给药组与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毛细胞形态保持完好。结论:中药苦碟子注射液能够促进噪声作用后的耳蜗毛细胞损伤的修复及内耳听力功能恢复;内耳功能的恢复程度与噪声的强度及给药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灸疗法对梅尼埃病膜迷路积水豚鼠模型听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醛固酮的方法复制梅尼埃病膜迷路积水豚鼠模型,以听性脑干反射(ABR)检测的阈值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后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听阈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艾灸组与模型组听阈值变化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艾灸疗法有改善梅尼埃病膜迷路积水豚鼠模型听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在全身用药基础上联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糖尿病伴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ALHL)的疗效。方法 2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伴ALHL患者32例(64耳)中,随机分为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同时全身用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另行鼓膜穿刺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结束后1~3个月行纯音听阈(PTT)检查、声导抗测试、听性脑干反应(ABR)、耳声发射(OAE)测试。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0.6%,优于对照组的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纯音听阈均值(P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鼓室图均为A型,声顺值、鼓室压均正常,治疗前50耳(78.1%)能引出镫骨肌反射,治疗后58 耳(90. 6%)引出镫骨肌反射,ABR检查示,听觉神经传导径路完好,OAE 检查示内耳功能改善。鼓室内激素治疗对血糖水平无明显影响,随访1~3个月,未见鼓室内感染、鼓膜穿刺孔未愈和听力进一步下降,均无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全身用药联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糖尿病伴ALHL,疗效好,操作简便,可避免全身用药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是该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镫骨切除术对豚鼠听功能及形态学的影响,探讨镫骨切除术对听功能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 24只(48耳)豚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选定左耳为手术耳,分别进行暴露砧镫关节手术(手术对照、1组),镫骨切除、人工镫骨植入术(镫骨切除术组、2组);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并分别于术后1 h、术后1 d各组随机抽出4只豚鼠进行耳蜗中轴切片及扫描电镜检查.结果 手术对照组除波?潜伏期较术前延长外,其余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反应阈均无明显改变;镫骨切除术后1 h反应阈明显提高(23.75±3.77 dBSPL);Ⅰ、Ⅱ、Ⅲ、Ⅳ波和Ⅰ~Ⅲ波间期较术前延长.镫骨切除术后Ⅰ、Ⅲ波潜伏期较手术对照组延长,而各波间期无明显差异;各组术后1 d与术后1 h各听力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耳蜗结构完整,各转螺旋神经节细胞数无显著性差异.镫骨切除术组仅第3排外毛细胞静纤毛部分略有紊乱(术后1 d恢复正常),手术对照组毛细胞形态正常.结论 镫骨切除术可引起豚鼠听力轻度损失,对耳蜗功能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通过鼓阶开窗,微孔技术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入内耳鼓阶,研究IGF-1对感音神经性聋动物模型(庆大霉索致耳聋豚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豚鼠20只,施用庆大霉素致耳聋后均分为IGF-1组和对照组,行鼓阶开窗术,微孔技术注入试剂(IGF-1组注入鼠重组IGF-1,对照组注入人工生理外淋巴液)10μl,分别在术前和术后7、14 d行ABR测试;测试完后每组3只断头取听泡,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耳蜗毛细胞改变.结果 IGF-1组ABR反应阈(RT)术后7、14 d均比术前有显著降低;IGF-1组比对照组RT在术后14 d有显著降低.扫描电镜发现对照组较IGF-1组毛细胞受损严重;同时,IGF-1组受损毛细胞表面有指状微绒毛生长.结论 微孔技术注入IGF-1可以改善豚鼠受损听力,减轻庆大霉素耳毒性的继续损伤,其机制可能为减轻耳蜗毛细胞的损伤并修复部分毛细胞,同时保护传人神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70的诱导表达对豚鼠耳蜗听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经白噪声预刺激(100 dB SPL,45 min)诱导耳蜗产生HSP70的豚鼠与无预刺激的正常豚鼠同时暴露于强噪声(125 dB SPL,90 min)中,观察强噪声刺激后不同时间的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结果100 dB SPL的白噪声能诱导耳蜗HSP70的表达。强刺激后12 h,两组间ABR阈值无显著差异(P>0.05);强刺激后60 和108 h,预刺激组的ABR阈值均低于无预刺激组(P<0.01)。在预刺激组内,108 h ABR阈值低于60 h ABR阈值(P<0.05),而在无预刺激组内,108和60 h ABR阈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预刺激诱导耳蜗产生的HSP70对豚鼠耳蜗听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热休克蛋白70的诱导表达对豚鼠耳蜗听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voked heat shock protein 70 (HSP70) expression on the hearing function of the cochlea in guinea pigs. METHODS: Guinea pigs were divided into pre-exposure group (pre-treated with white noise exposure at 100 dB SPL for 45 min) and none pre-exposure group.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 thresholds were recorded at 12, 60 and 108 h after the animals in both groups were exposed to loud white noise (125 dB SPL, 90 min). RESULTS: HSP70 expression was evoked by pre-treatment with white noise (100 dB SPL, 45 mi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ABR thresholds between the 2 groups (P>0.05) at 12 h after exposure to loud noise, while ABR thresholds became lower in pre-exposure group than in none pre-exposure group (P<0.01) at both 60 and 108 h. In the pre-exposure group, ABR thresholds at 108 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measured at 60 h (P<0.05), but which was not the case in none pre-exposure group. CONCLUSION: HSP70 expression induced by pre-exposure to noise protects the hearing function of the cochlea in guinea pigs.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东菱精纯克栓酶(DF-521)对豚鼠爆震性听损伤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0只豚鼠分为2组:爆震 生理盐水组(A组)35只;爆震 DF-521组(B组)35只。爆震前后于多个时间点测定听觉脑干反应(ABR)阈值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并观察耳蜗微循环。结果:A组豚鼠的血液流变学改变,耳蜗微循环改变及听功能损伤均较B组豚鼠重。结论:DF-521能减轻爆震所致的听器损伤,对爆震性听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防治爆震性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正常豚鼠及庆大霉素致耳聋豚鼠在清醒和麻醉两种状态下的听性脑干反应(ABR),比较两种状态下ABR波形、反应阈及潜伏期等的差别。方法杂色豚鼠40只(正常组和庆大霉素致耳聋组各20只)分别在麻醉前后记录ABR各数据,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豚鼠在清醒和麻醉状态下ABR波形,反应阈,Ⅰ、Ⅲ波峰潜伏期,Ⅰ-Ⅲ波峰间期无显著差异(P>0.05);庆大霉素致耳聋豚鼠在清醒和麻醉状态下ABR各参数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豚鼠(正常或耳聋)在清醒或麻醉状态下测试ABR无显著差异,因此为保证实验成功和减少误差可采用非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线粒体毒素诱导伴有眩晕的突发性耳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个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SSNHL)的动物模型,以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49只雄性豚鼠根据给药浓度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时间分为7组,用浸有0.3、0.5 mol/L3-硝基丙酸(3-NP)或磷酸盐缓冲液(PBS)的明胶海绵分别放置于豚鼠左耳圆窗龛,作用30 min后取出。4%多聚甲醛加1%戊二醛行活体心脏灌注固定,耳蜗JB4包埋、切片后做光镜观察。结果所有暴露于3-NP的动物均表现中、重度听力减退至ABR反应消失。高剂量(0.5 mol/L 3-NP)组动物均出现快相指向健侧的自发性眼震和不同程度的姿势失衡等单侧前庭功能损伤的典型症状;低剂量(0.3 mol/L3-NP)组仅1只动物出现自发性眼震,2只动物出现姿势失衡。前庭症状在暴露后2 d内消失。所有实验组动物柯蒂氏器和支持细胞出现一过性水肿。暴露后12 h,螺旋神经节细胞胞浆和胞核内有空泡形成,第7天螺旋神经节细胞变性。结论经圆窗膜投放3-NP至内耳可以复制出SSNHL的临床症状,螺旋神经节细胞损伤是其最明显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经圆窗膜途径局部应用抗氧化剂L-乙酰半胱氨酸和(或)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卡罗维林对新霉素引起的耳毒性有无保护性作用。方法40只健康豚鼠行外科手术,暴露右侧圆窗龛,将所需药物滴在明胶海绵上,再放置于圆窗龛内,分别给予0.9%生理盐水、L-乙酰半胱氨酸、卡罗维林和L-乙酰半胱氨酸 卡罗维林,30min后再滴入50%新霉素于明胶海绵上。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乙酰半胱氨酸组、卡罗维林组和L-乙酰半胱氨酸 卡罗维林组平均听阈分别改善27、28和37dB,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的平均外毛细胞损失率为85%,平均内毛细胞损失率为81%;与其相比,L-乙酰半胱氨酸组、卡罗维林组和L-乙酰半胱氨酸 卡罗维林组的平均外毛细胞损失率分别为56%、60%和40%,平均内毛细胞损失率分别为60%、57%和37%,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圆窗膜途径局部应用L-乙酰半胱氨酸和(或)卡罗维林能够保护新霉素引起的耳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