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珠海口岸首次截获褐带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于2003年8月29日从1艘巴拿马籍货轮上捕获1只雌性褐带蠊成虫Supella longipalpa(Fabricius,1798)。该种蜚蠊起源于非洲,在美国是常见室内种,在我国罕见。其主要特征为:有2条淡褐色带状横斑位于翅基部和腹部,因此俗称其为“褐带蠊”。为防止该蜚蠊通过国际航行船舶传入我国,对褐带蠊的形态特征进行描述,以供口岸检疫人员和昆虫研究人员鉴别之用。  相似文献   

2.
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于2003年8月29日从一艘巴拿马籍货轮上捕获1只雌性褐带蜚蠊成虫Supella longipalpa(Fabricius,1798);该种蜚蠊在美国是常见室内种,在我国罕见。其主要特征为:有两条淡褐色带状横斑位于翅基部和腹部,因此俗称其为“褐带蜚蠊”。  相似文献   

3.
2004年第5期杂志382页“我国境内检出的蜚蠊新种”,该文内容是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马来西亚远洋船上采到的一种蜚蠊,请求海军医学研究所鉴定的,定为褐带蜚蠊(Supella supellectilium),我看此文后觉得有些地方值得商讨。(1)标题“……蜚蠊新种”我认为不能称新种,因该种在1798年被发现,并被发表论文记载,该种虽在马来西亚船上发现,但不是在陆地上,马来西亚船走后该种也被带走.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一艘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褐带皮蠊的情况和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检疫对策。方法对来自美西航线的国际航行船舶"XX"轮上携带输入性蜚蠊的检查、鉴定及处理。结果鉴定为褐带皮蠊。对策应加大对国际航行船舶蜚蠊等病媒生物的监督检查力度,有效防止输入性病媒生物通过国际航行船舶携带传入传出国境,维护口岸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5.
正万山口岸位于广东省珠海市东南部的桂山岛,地处珠江入海口,濒临南海,西距澳门17海里,北距香港大屿山仅3海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2.4℃,年平均降雨量1 700~2 300 mm,空气平均相对湿度为79%。1蜚蠊监测2017年,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珠海局")在万山口岸开展蜚蠊监测。使用粘捕法,每月1次。10月18日,捕获蜚蠊10只,经形态学鉴定,其中1只雌性蜚蠊成虫为褐带皮蠊~([1]),这是首次在我国大陆口岸发现褐带皮蠊。  相似文献   

6.
我国境内检出的蜚蠊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来自马来西亚的远洋船上检出雌雄成虫数只,将其烘干保存,之后送于本所鉴定。根据有关资料,鉴定为蜚蠊目姬蠊科Supella属褐带蜚蠊(Supellasupellectilium)。该种在我国境内为首次发现。1 主要形态特征 复眼之长超过头部之长的1/2,间距窄于触角间距;中足和后足腿节的腹面边缘有许多硬刺,体长较短,雌虫13mm,雄虫11mm;前胸背板上无2条连续的深色纵纹,而是呈一块深褐色斑纹(图1),侧缘及前翅肩域色淡,半透明,形成一明显的淡色带;前翅有2条横向的浅色条纹——一条位于翅的基部,另一条位于腹部,且呈一大的“V”字型,雌虫…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对泊于大连港的船舶,通过系统的调查发现蜚蠊三种,即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日本大蠊。其中德国小蠊为绝对优势种,并与美洲火蠊或日本犬蠊有共同栖息现象。蜚蠊对船舶侵害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国内船舶远高于外籍船舶。厨房.配餐间、餐厅是蜚蠊主要栖息场所;并有夏季迁移现象.蜚蠊侵害率及其密度与船舶卫生状况、船龄呈正相关;与载货种类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预测褐带皮蠊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并评估其入侵风险。方法基于最大熵生态位模型,利用20个环境变量以及全球55个分布点进行建模预测,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结果分析。结果通过模型预测,本研究获得了褐带皮蠊在中国各地区的综合适生指数,从高到低排在前5位的地区依次为香港、广东、台湾、海南、广西。中、高度适生区约占全国面积的3.4%,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南部。结论褐带皮蠊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位于东南部,该地区面临较大的入侵风险。  相似文献   

9.
本文小结了1993年1~12月在漳州口岩市区室内蜚蠊种类及季节消长调查,采集了879只成虫隶属于二个科、二个属、五种。美洲大蠊、褐斑大蠊、澳洲大蠊为市区优势种;但不同场所其优势种排列不一,宾馆以褐班大蠊、美洲大蠊为主。饮食店里美洲大蠊占绝对优势,居民点为褐斑大蠊和澳洲大蠊。蜚蠊终年活动,成虫高峰在6~7月,呈单峰型,若虫高峰在6月、9~10月,呈双峰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室内蜚蠊侵害状况,指导居民科学防制蜚蠊。方法药激法调查蜚蠊种类、密度及侵害率,询问法调查居民防制蜚蠊的方法。结果室内蜚蠊侵害率为46.5%,平均密度为9.7只/间;共捕获蜚蠊3种18856只,分别为黑胸大蠊、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分别占总数的62.7%、33.1%和4.2%;所调查的居民普遍缺乏科学的蜚蠊防制知识。结论室内蜚蠊侵害严重;以黑胸大蠊为优势种群,德国小蠊构成比例也较高,均应加以重点控制。今后还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蜚蠊综合治理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