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黑升麻和替勃龙在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GnRH-a反加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比较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患者90例,分为戈舍瑞林+黑升麻组、戈舍瑞林+替勃龙组、戈舍瑞林组,各30例,分析各组用药3个月后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水平;子宫内膜厚度;Kupperman(KMI)评分;视觉疼痛症状评分法(VAS)评分;血清骨钙素(BGP);CA125、肝肾功能、血脂等变化。结果:戈舍瑞林+替勃龙组血清E2水平显著高于戈舍瑞林+黑升麻组及戈舍瑞林组(P均<0.05),FSH显著低于戈舍瑞林+黑升麻组及戈舍瑞林组(P均<0.05),戈舍瑞林+黑升麻组和戈舍瑞林组间无差异(P>0.05);戈舍瑞林组KMI评分明显高于戈舍瑞林+替勃龙组和戈舍瑞林+黑升麻组(P<0.05),而戈舍瑞林+替勃龙组和戈舍瑞林+黑升麻组间无差异(P>0.05);戈舍瑞林+替勃龙组血清BGP浓度显著低于戈舍瑞林组和戈舍瑞林+黑升麻组(P均<0.05),而戈舍瑞林组和戈舍瑞林+黑升麻组间无差异(P>0.05)。各组间EM、VAS评分、CA125、肝肾功能及血脂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黑升麻是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GnRH-a反加治疗安全有效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mRNA的表达,探讨Hp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4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异位及在位内膜中Hpa mRNA的表达,并与30例妇女的正常子宫内膜进行比较。结果:(1)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和子宫腺肌病组患者的异位及在位内膜中Hpa 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中Hpa mRNA表达明显低于两组患者异位及在位内膜的阳性表达率(P<0.05);(2)Ⅰ~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及在位内膜中Hpa mRNA表达明显低于Ⅲ~Ⅳ期的异位与在位内膜表达(P<0.05)。结论:(1)Hpa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发病有关;(2)Hpa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进展有关,是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进展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探讨治疗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佳方案。方法:2006年~2010年我院收治的32例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按术后用药分为口服避孕药组(18例)和戈舍瑞林延长注射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率、复发率及药物副反应。结果:口服避孕药组症状有效率为55.56%,复发率为27.78%,在症状缓解及控制复发方面均显著低于戈舍瑞林组(92.86%,7.14%)(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有不良反应,避孕药组主要为不规则阴道出血、胃肠道反应、乳房胀痛、体重增加,戈舍瑞林组主要为潮热、多汗等更年期样症状,通过反加治疗后均缓解。结论: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联合戈舍瑞林延长注射可取得确切疗效,有效缓解症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散结镇痛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以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61例主诉中重度痛经症状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45例进入研究组(给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16例进入对照组(给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组用药后痛经症状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30例,无效7例,有效率84.4%;对照组痛经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6例,有效率37.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体积大小无明显变化。结论散结镇痛胶囊能有效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痛经症状,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患者盆腔结构改变,卵巢子宫内膜功能及免疫功能异常等,常合并不孕、流产,严重影响了妇女的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彭丽秀  张怡  周昌菊 《生殖与避孕》2006,26(11):672-675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和子宫腺肌病(腺肌病)的表达及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3例内异位症患者(内异症组)和40例腺肌病患者(腺肌病组)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TNFR1的表达,并与20例非内异症(对照组)在位内膜进行比较。结果:内异症组和腺肌病组异位内膜TNFR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在位内膜和对照组(P<0.05);TNFR1在内异症Ⅰ-Ⅱ期和Ⅲ-Ⅳ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内异症r-AFS临床分期亦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TNFR1在分泌期的表达为内异症、腺肌病异位内膜<其在位内膜<对照组内膜(P<0.05)。结论:异位内膜TNFR1的低表达可能在内异症和腺肌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TNFR1与内异症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超声断层诊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育龄妇女多发疾病,其中包括原因不明的不孕患者,近几年发病率明显增加,子宫内膜异位发生在子宫肌壁内为子宫腺肌病,又名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盆腔内为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超声波检查的适应证,为子宫腺肌病及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局部形成大囊肿即巧克力囊肿。播种在盆腔内腹膜面和子宫韧带小的蓝色浆果样斑点超声诊断困难。一、子宫腺肌病:比巧克力囊肿发病率高,单纯型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确诊率为86.2%。 (一)超声被扫描特点:(1)肿瘤在宫体。(2)子宫表面光滑。(3)超声回音在子宫前壁边界清晰,而后壁边界不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和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Ang-1和Ang-2在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异症组)和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腺肌病组)在位内膜及26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中的表达。结果Ang-1和Ang-2在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表达,定位于细胞质。Ang-1在内异症在位内膜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ng-2在内异症和腺肌病在位内膜高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ng-1和Ang-2的高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各部位血管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子宫肌层和腺肌病病灶部位血管形态的改变。方法 手术切除子宫标本 6 2例 ,其中子宫腺肌病 32例 ,无症状子宫肌瘤 30例。用凝血Ⅷ因子 (VWF)标记腺肌病和肌瘤患者子宫内膜、子宫肌层、腺肌病病灶及子宫肌瘤的血管形态 ,采用MPIAS 5 0 0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腺肌病组子宫内膜血管数量和面积较肌瘤组显著增加 (P <0 0 1) ,并呈现周期性变化。异位内膜的血管数量及面积显著大于在位内膜 (P <0 0 1) ,但无周期性变化。腺肌病组正常子宫肌层血管与肌瘤组相比显著扩张 (P<0 0 1) ,腺肌病病灶周围子宫肌层的血管数量和面积较正常子宫肌层显著增加 (P <0 0 1)。腺肌病组中 ,月经过多者子宫内膜的血管数量 (P <0 0 5 )和面积 (P <0 0 5 )较月经正常者增加 ,而子宫肌层的血管数量 (P <0 0 1)和面积 (P <0 0 1)与子宫大小呈正相关。结论 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的血管形态发生改变 ,并可能导致月经过多、子宫增大等临床症状。血管生成可能在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的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中孕激素受体B(progesterone receptor B,PR-B)表达及其甲基化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测定PR-B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基因扩增(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5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与异位内膜和18例输卵管不孕或良性卵巢囊肿患者子宫内膜中PR-B的甲基化状态,并分析甲基化与PR-B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PR-B表达明显低于对照内膜(P0.01);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中PR-B甲基化比率显著高于对照内膜(P0.05);且子宫腺肌病在位和异位内膜中PR-B甲基化状态与PR-B表达相关(P0.05)。结论:PR-B低表达及其甲基化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子宫腺肌病患者内膜组织中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基质金属蛋白-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柑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35例子宫腺肌病组、在位内膜组和24例非子宫腺肌病患者正常内膜组中PTTG、MMP-2及TIMP-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①PTTG在子宫腺肌病组、在位内膜组和正常内膜组间的表达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子宫腺肌病组和在位内膜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P<0.001),子宫腺肌病组与在位内膜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MP-2在子宫腺肌病组和在位内膜组中的表达强度高于正常内膜组(P<0.05);③TIMP-1在子宫腺肌病组中的表达比正常内膜组低,两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④PTTG与MMP-2的表达呈正相关,与TIMP-1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子宫腺肌病内膜中PTTG高表达,导致MMP-2表达上调,并可能影响TIMP-1的表达,从而使子宫内膜的增殖活性增强、侵袭力增高,致使子宫内膜向下浸润性生长,提示PTTG参与了子宫腺肌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MMP-9和TIMP-1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腺肌病中MMP-9、TIMP-1的表达。结果:MMP-9、TIMP-1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中表达的阳性率均高于在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P<0.05),二者在在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的程度随MMP-9、TIMP-1在异位子宫内膜中表达程度的增高而增高(P<0.05)。结论:MMP-9和TIMP-1的异常表达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和生物学行为有关。异位内膜中MMP-9和TIMP-1过度表达与子宫腺肌病痛经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的危险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的危险性 ,为临床子宫腺肌症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 :对子宫腺肌症患者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标本的子宫体下切缘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子宫体下切缘子宫内膜异位病灶 (切缘阳性 )的发生率为 12 %。切缘阳性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肌层最大厚度、临床症状以及是否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切缘阴性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但切缘阳性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宫体纵形长度明显小于切缘阴性者 (P <0 .0 5)。结论 :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病程较长 ,病变弥漫、痛经明显且时间较长、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是子宫体下切缘阳性的高危因素 ,手术时切口过高是子宫体下切缘阳性的直接因素。子宫腺肌症患者如年龄较大同时存在高危因素 ,则应行全子宫切除术 ,如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切口位置应尽量低 ,而且应对子宫体下切缘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IL-10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内膜种植窗期的表达,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内膜容受性下降的免疫学因素。方法:分别取子宫腺肌病、非腺肌病患者在自然周期种植窗期的内膜组织。子宫腺肌病患者18例,对照组16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内膜组织中IL-10的表达。结果:IL-10在腺肌病患者内膜腺体和间质的表达较非腺肌病患者减弱(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内膜中具有妊娠保护作用的IL-10表达减低,推测IL-10的表达降低是导致子宫腺肌病患者内膜容受性下降的免疫学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1979~1983年贵阳医学院及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异位症),包括子宫腺肌症(腺肌症)、盆腔和其他部位异位症(外在型)及子宫腺肌症伴盆腔或其他部位异位症(混和型)三类。110例中除4例保守治疗外,均有病理检查证实。  相似文献   

16.
子宫腺肌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组织的表达 ,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血管生成活性的变化。方法 手术切除子宫患者 62例 ,其中子宫腺肌病 3 2例 (腺肌病组 ) ,无症状子宫肌瘤 3 0例 (肌瘤组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肌层、腺肌病病灶 (包括异位内膜及其周围子宫肌层 )或肌瘤组织中的表达。采用MPIAS 5 0 0彩色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腺肌病组子宫内膜腺上皮VEGF组织学评分 ,增殖期 ( 9 6± 1 4)分 ,分泌期( 11 7± 1 6)分 ;肌瘤组增殖期 ( 8 3± 1 7)分 ,分泌期 ( 10 2± 1 5 )分。两组分别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两组子宫内膜腺上皮VEGF组织学评分均于分泌期显著增加 (P <0 0 5 )。腺肌病组异位内膜腺上皮VEGF组织学评分 ,增殖期 ( 11 9± 1 8)分 ,分泌期 ( 13 0± 1 7)分 ,较在位内膜明显增加 (P<0 0 5 ) ,但无周期性变化。腺肌病组异位内膜周围子宫肌层VEGF组织学评分 ,增殖期 ( 9 5± 1 3 )分 ,分泌期 ( 8 7± 1 3 )分 ,较正常子宫肌层的增殖期 [( 4 8± 1 9)分 ]、分泌期 [( 4 5± 1 4)分 ]明显增加(P <0 0 1)。结论 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和异位内膜周围肌层VEGF表达显著增强 ,提示血管生成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不孕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腹腔镜术与开腹手术后仍然不孕的原因。方法 :选择 10 3例有手术指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 ,分为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两组进行手术治疗 ,术后口服孕三烯酮 3~ 6个月 ,随访患者 2年内妊娠情况 ,分析术后不孕的原因。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 2年内妊娠率为 5 5 .2 0 % ,开腹手术 5 0 .0 0 % ,总妊娠率为5 2 .74 % ,两组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程度与输卵管通畅程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术后不孕原因中 ,输卵管不通占 37.2 1% (16 / 4 3) ,子宫腺肌病 13.95 % (6 /4 3) ,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 9.30 % (4/ 4 3)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肌瘤 6 .98% (3/ 4 3) ,既往有两次开腹史者 4 .6 5 % (2 / 4 3)。另外还有 2 7.91% (12 / 4 3)输卵管通畅但不孕原因未明。结论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应选手术治疗 ,有条件首选腹腔镜手术 ;术后不孕与输卵管不通关系密切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肌瘤及腺肌病等也是不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①通过观察子宫内膜细胞增生相关核抗原ki6 7的表达探讨子宫内膜增殖能力对子宫腺肌病发病的影响。②研究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 5升高的来源和意义。方法 :手术切除子宫标本共 5 9例 ,其中子宫腺肌病 (简称 :腺肌病 ) 2 7例 ,子宫肌瘤 (简称 :肌瘤 ) 32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12 5、ki6 7在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腺肌病病灶中的表达。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A12 5水平。结果 :两组在位内膜腺体ki6 7表达强度增生期较分泌期显著增强 ,P <0 .0 5 ,腺肌病组异位内膜ki6 7表达无周期性变化 ,腺肌病组异位内膜腺体ki6 7的表达在分泌期强于其自身在位内膜 ,P <0 .0 5 ,腺肌病组子宫内膜与肌瘤组子宫内膜ki6 7表达无统计学差异。腺肌病组血清CA12 5水平显著高于肌瘤组 ,P <0 .0 0 1,两组血清CA12 5水平增生期与分泌期差异均无显著性。腺肌病组与肌瘤组内膜间及腺肌病组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腺上皮间CA12 5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并且均无周期性变化。结论 :①腺肌病异位内膜ki6 7表达增多 ,增生能力较在位内膜增强 ,说明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后 ,增殖能力明显增强在疾病的发展中可能有一定作用。②血清CA12 5水平腺肌病组明显高于肌瘤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112例。占同期妇科住院患者总数3589例的3.12%。同期妇科开腹手术3506例,异位症占3.19%。本组腺肌症(子宫内膜侵入肌层者)69例,外在型(子宫肌层以外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33例,混合型(二者同时存在者)10例。病变位于卵巢者35例,其中累及双侧卵巢14例。位于子宫直肠陷凹7例,腹壁切口和子宫颈各1例。说明腺肌症多于外在型,外在型多于混合型,子宫肌层以外病变中以卵巢最多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腹腔镜病灶切除术联合戈舍瑞林治疗子宫腺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子宫腺肌瘤患者行腹腔镜病灶切除术,术后予戈舍瑞林治疗3个月.结果:30例患者手术及戈舍瑞林治疗后痛经缓解率为100%;月经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月经周期和经期无明显改变(P>0.05);有8例患者药物副反应表现为低雌激素水平症状如潮热、多汗、阴道干燥、性欲下降等,全部患者肝功能无明显变化;1例患者复发.结论:腹腔镜病灶切除术联合戈舍瑞林治疗子宫腺肌瘤能有效缓解痛经、经血过多等症状,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器官,是一种有效、微创、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