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广州地区不同年龄段院前急救出车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院前急救的人群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升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2年1月到2006年12月所有通过呼叫广州市"120"急救电话并出车急救的病例,将呼叫出车的病人分为8个年龄段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组间的出车例数、年龄别、出车率、前十位呼车原因及性别比情况。结果:大于70岁年龄组的平均出车例数及每千人口出车率明显多于其他各年龄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01);前十位呼车原因在小于14,14~20,21~30,31~40,41~50和51~60年龄组中,因交通事故需院前急救出车量最高;由于外伤、头晕、昏迷、呼吸困难、活动障碍和发热原因需急救出车在大于70岁年龄组最高;呼叫出车的男/女性别比是1.46/1。结论:老年人是院前急救服务的主要对象;因交通事故受伤而需院前急救服务是主要的呼车原因;呼叫出车的男性数量比女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对院前急救出车流程进行改进,以缩短院前急救出车时间。方法:根据FMEA方法,成立科室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小组,绘制院前急救出车流程,进行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析,计算优先风险指数(RPN),找出失效模式及相关原因,对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制订改进措施。结果:院前急救出车时间(指接受呼叫至救护车出诊时间)超过3 min的比例由实施FMEA模式管理前的33.2%下降到实施后的6.2%(P<0.05),院前急救出车时间潜在失效因素的风险优先指数(RPN值)由696.7降至49.4(P<0.05)。结论:将FMEA模式应用于院前急救出车流程管理,可缩短院前急救出车时间,提高院前急救出车效率。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2006年1月~2008年12月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特点,包括急救出车次数、呼救原因、院前死亡、日均院前急救次数、急救反应时间,以及空诊率等。认为为了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应从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特征出发,根据出车呼叫的高峰时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有针对性地加强院前急救人员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减少院前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院前急救的临床特点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的时间、病种及院前处理情况,为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05年5月间5016例出诊及院前急救病例的院前急救时间、呼叫病种构成及院前急救结果。结果:出诊记录共5121例,有效出车共5016例。其中男3326例,女1690例;院前急救时间集中在10~20min内(2048例占40.8%);呼叫原因主要为“车祸”(1284例占40.2%)及“昏厥”442例占24.5%);院前急救结果接回医院3677例(占73.3%),空车781例(占15.6%),现场处理356例(占4.0%)。结论:院前急救的主要病种是创伤,特别是交通伤,应缩短院前急救时间,加强院前创伤抢救的技术和完善急救设备,加强院前急救医护的全科医学知识的培训,从而提高院前急救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灵芝  蔡芬  肖鹏妹  由珠  朱国容 《现代护理》2005,11(12):918-920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患者性别、年龄、病种、出诊时间、地点等资料的流行病学特点,合理安排院前急救班次,使有限的护士人力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方法分别对我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紧急出诊出车抢救的全部院前急救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与2002年比较:1)2003年院前急救患者年龄0~15岁组和81~92岁组明显减少(P<0.05);16~35岁、51~65岁患者的比例明显增加(P<0.05);2)2003年病种构成前4位依次为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颅脑创伤、多发伤。3)出诊时间:2003年在00∶00~06∶00时段患者数明显减少(P<0.05),而在12∶00~15∶00和18∶00~24∶00患者比例明显增加(P<0.05)。4)出诊地点:2003年乡镇医院及公共场所比例增加(P<0.05),家庭的急诊患者减少(P>0.05)。结论随着院前急救病例的流行病学变化,应及时调整院前急救护理人员班次,使在院前急救高峰期有足够的护理人员参与院前急救。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120网络医院院前应急能力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市120网络医院院前急救能力现状,探讨急救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广州市院前急救能力及群众满意度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广州市52家120网络医院进行日常工作资料收集、现场问卷调查。 结果 52家网络医院急救科全部制定了出车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24h值班制度、现场急救制度和首诊负责制度;中心城区居民对急救服务态度的满意率为84.6%,在非中心城区为86.3%。 结论 广州市院前急救资源配置存在着空间上的不均衡,群众对院前急救能力的满意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建设社区医院院前急救绿色通道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的两种不同呼叫方式所实施的院前急救患者1745例的状况。结果:构建了两种互动方式的院前急救绿色通道,获得了两组院前急救疾病分类,加强了社区医师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全科医师的合作及第一目击者的协作;提高了院前急救的有效率和成功率。结论:构建“社区医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第一目击者”急救医疗互动绿色通道,为共享社区医院院前急救医疗资源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对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集328例心脏骤停患者急救临床资料,分别应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效果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院前急救相关措施.结果 328例心脏骤停患者院前复苏成功率为67.07%(220/328),失败率为32.93%(108/328).经单因素分析可知,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的相关因素包括患者发病时间、目击者是否施救、临床表现、原发性疾病、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心肺复苏方法、急救中心出车时间等.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患者发病时间、目击者是否施救、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心肺复苏方法、急救中心出车时间是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效果受到多重客观因素影响,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时可根据患者发病时间、目击者是否施救、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急救中心出车时间等综合因素综合考虑合适的复苏程序,以提高患者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院前救护模式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CPR)成功率,对抢救护理模式进行持续改进:改进接听急救电话和呼叫方式,调整救护车停放位置,争取1 min内出车;救护车上配备车载手机,与患者呼叫电话保持联系,便于快速到达现场;抢救现场阴暗、狭窄情况下,借助听诊器判断呼吸情况;按《CPR'2005国际新指南》实施心肺复苏和电击除颤.经改进后,出车时间由2002年的4'20"下降至2006年的1'10";到达现场时间由2002年的11'20"下降至2006年的6'04";现场复苏成功率逐年上升,从2002年的零成功上升至2006年的18%.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思维在院前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4-6月院前救护的457例为对照组,以2015年4-6月院前救护的492例为观察组,分别按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思维实施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急救呼叫出车反应时间明显缩短[(2.8±0.9)min vs(3.9±1.0)min]、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97.7%vs 88.8%)、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96.9%vs 87.9%),P均﹤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思维在院前救护中能缩短院前急救呼叫出车反应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韶关市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中的489名留守儿童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不同性别孤独感发生率无差异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年级间孤独感发生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程度、父母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产科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TCB)报警预值的可靠性。方法132例产科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正常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6例,新生儿均于产后第4天同一时间点应用KJ8000经皮测黄仪分别测量额、胸、腹、额胸、额胸腹TCB值,TCB〉12.9mg/dl者,取得亲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SB),对比分析不同部位TCB及其与sB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有17例或21例达到TCB报警预值。两组TCB或sB相同方法及相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B不同部位对比,额部值最低、胸部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与不同部位TCB对比均以胸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部位TC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产与剖宫产新生儿术后sB对比差异无意义;TCB动态监测以胸部结果更接近SB。  相似文献   

18.
Physiatrists are a valuable resource in legal settings, where assessment of functional capacity to perform work and of future medical needs must be determined. Physiatrists help determine what future medical care is needed to restore and maintain an individual at the maximum level of life func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use of a quality of life (QOL) rehabilitation model, rather than a medical model, for enhancing functional performance, modifying environments, and facilitating patient coping. We discuss use of the QOL model to describe and influence a patient'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vocational/economic, and social/leisure domains.  相似文献   

19.
护士选择性应用静脉留置针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鑫  张琰  岳鹏  王欣然 《护理研究》2009,(6):1521-1523
[目的]了解护士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现状以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留置针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138名护士留置针选择性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约1/4的护士并不知道应选择性使用留置针,近60%的护士在实际工作中选择留置针的意识较差;护士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决策受多因素影响;不同科室、职称及是否具有带教资格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绝大部分护士希望参加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相关内容的培训。[结论]临床护士操作前考虑留置针选择的意识有待加强。建议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护士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江汉油田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护理提供者(护理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6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庭护理提供者进行一般情况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QOLI-74)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家庭护理提供者各维度的主观生活满意度与其客观指标相关,但也与其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有关。结论:客观状态是影响主观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同时应考虑护理者的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对护理者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