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益气通腑汤对脱机困难的COPD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通腑汤对脱机困难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人的疗效。方法:50例难以脱机COPD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益气通腑汤治疗组n=25)及对照组(常规治疗组n=25),两组均使用抗生素、解痉、化痰等治疗,实验组加用益气通腑汤治疗。呼吸机采用SIMV+PSV模式,观察治疗12d。结果:实验组应用益气通腑汤6d后自主潮气量,最大吸气负压及临床症状即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6d时脱成功率两组分别为40%、20%、两组相比P>0.05;12d时脱机成功率两组分别为80%、44%,两组相比P<0.01;应用益气通腑汤前后血生化指标稳定。结论:益气通腑汤对难以脱机的COPD病人,能有效改善消化道功能,提高呼吸动力,改善通气功能,提高脱机成功率,无不良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平英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1):108-109
目的:观察在胃肠外营养的基础上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因子对机械通气患者脱机的影响作用。方法:将18例机械通气危重病人随机分为重组人生长激素组(观察组)和单纯胃肠外营养组(对照组)。观察组TPN同时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9U/(kh·d),连续7天。对照组TPN支持7天,不给予rhGH皮下注射。观察两组生化指标的变化和脱机的平均时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前血清白蛋白浓度和血浆尿素氮浓度两组间比较无差异,治疗后9天,rhGH组血清白蛋白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清尿素氮浓度明显降低(P〈0.05),分解代谢指标尿素氮/肌酐〈20;治疗前两组病人RSB和Pasb组间比较无差异,治疗后第9天rh-GH组RSB和Pasb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肌力在Ⅳ~V级,8例全部脱机成功,对照组肌力I~Ⅱ级,7例间断脱机,2例失败,1例死于MOF。结论:机械通气危重病人在应激高反应期后联合应用rhGH和常规TPN可改善骨骼肌蛋白质代谢,促进骨骼肌蛋白白蛋白合成,改善负氮平衡,缩短机械通气呼吸支持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BAL)对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患者进行诊治,观察其对通气过程中气道阻塞的治疗作用及对病原学诊断的意义。方法行BAL的观察组61例,对照组60例。支气管镜进入气管导管,边行进边吸取痰液、分泌物、血栓等,选择病情较严重的叶段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作细菌培养(药敏)和细胞学检查。通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气道阻力(Raw)、灌洗液检查、机械通气时间及脱机成功率、抗生素应用时间等差异来衡量BAL的作用。结果观察组气道阻力(6.2±1.3)cmH2O较对照组(10.6土2.2)cmH2O降低(P〈0.05);观察组培养出致病菌,并发现瘤细胞1例;观察组脱机成功率(94.6%)高于对照组(81.0%)(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7.5±3.7)天短于对照组(11.7土4.6)天(P〈0.01);观察组抗生素应用时间(17.0土3.1)天亦短于对照组(20.8土3.6)天(P〈0.01)。结论BAL对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能有效清除滞留于呼吸道的不良物质,有助于病原学诊断、选择有效抗生素,提高机械通气成功率,缩短病期,在危重病人的诊疗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郑鲲  冯辉斌 《基层医学论坛》2015,(10):1322-1323
目的:观察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辅以压力支持(PS)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2例)采用SIMV治疗,观察组(n=45例)采用SIMV+PS治疗。观察2组患者呼吸频率、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吸入峰压(PI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pH值等血气指标、呼吸参数变化,比较2组患者的总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时间、脱机成功率及住ICU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标、呼吸参数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时间、住ICU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且脱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IMV+PS模式治疗COPD可明显缩短患者脱机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并显著提高脱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经口或鼻罩正压通气,探讨在重症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后脱机过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病人32例,均行有创机械通气,脱机后病人分为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和BiPAP呼吸机组(对照组),上机45min,12h后测动脉血气,并计算重新插管率。结果:BiPAP组治疗后45min的pH,PaCO2,PaO2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5),12h的值pH,PaCO2,PaO2与45min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BiPAP组重新气管插管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基础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病人对BiPAP呼吸机耐受性好,BiPAP呼吸机能够改善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功能,提高PaO2,降低PaO2,并能使常规机械通气患者顺利脱机,减少重新插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脱机方式在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拔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该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有创无创呼吸机序贯脱机治疗方式,实验组采用SIMV模式。结果实验组25例患者经上述脱机方式拔除后,其中拔管成功的有22例,一次成功率为88.00%,二次拔管的有3例,占12%;对照组30例患者经上述脱机方式拔除后,拔管成功的有18例,一次成功率为72.00%,二次拔管的有2例,占8.0%,5例拔管不成功。实验组患者经SIMV模式拔管后,在pH、PCO2两项指标上均低于对照组,PO2值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APACHEⅡ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撤机拔管时,应采取SIMV模式,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拔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脱机困难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成功脱机的22例ICU脱机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脱机困难的基础病因、主要原因、呼吸机治疗时间以及治疗方法。结果:22例脱机困难患者的基础病因主要包括脑血管意外、严重创伤及重症肺炎,造成脱机困难的主要原因有周围性呼吸衰竭、中枢性呼吸功能障碍以及重症肺炎等;呼吸机治疗时间以中枢性呼吸功能障碍患者最长,其次为周围性呼吸衰竭及重症肺炎患者,呼吸机平均治疗时间为25d;22例患者均为有创机械通气,其中6例患者先采用辅助/控制通气模式,后改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PSV)通气,其他16例患者始终采用SIMV+PSV模式;12例患者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其中11例患者治疗5~10d后改为气管切开,1例始终采用经口气管插管;10例患者始终采用气管切开。结论:对于脱机困难患者,需积极正确找出脱机困难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有效处理可提高ICU脱机困难患者的脱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4):27-30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序贯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气指标、肺功能水平、免疫指标水平、机械通气时间、脱机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PaO_2、SpO_2表达水平相比于治疗前均明显上升,PaCO_2水平较前下降,实验组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EV1、FEV1/FCV、PEF水平比治疗前均有上升,实验组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T淋巴细胞、NK细胞比治疗前均有上升,实验组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及总机械通气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序贯机械通气,能够明显调节患者血气指标、提高患者呼吸功能及免疫功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提高脱机率及降低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何雅苑  吴娟  曾雨清 《中外医疗》2012,31(32):135-136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手段对老年患者呼吸机依赖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该院2011年5月-2012年6月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54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强化护理干预。结果①实验组患者平均使用呼吸机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②实验组脱机成功率可达92.6%。而对照组仅为70.4%,统计分析显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实验组患者脱机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手段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对呼吸机的依赖性,提高脱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7):155-158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干预在ICU机械通气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ICU收治的88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干预,干预组采取多学科协作的肺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肺功能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末用力呼气容积(FEV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谵妄及ICU获得性无力等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干预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肺康复中,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脱机成功率、改善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苏学会 《中国医药导报》2007,4(4X):57-57,89
目的:探讨肺泡复张手法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提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救治成功率方面所起的作用。方法:3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另一组采用肺泡复张手法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比较两组氧合指数改善情况、插管上机时间、死亡率等。结果:试验组PaCO2和pH值基本正常,对照组为CO2潴留和pH值降低,氧合指数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结论:肺泡复张手法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ARDS可使氧合指数明显改善,减少插管上机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张盛  蔡旗旗  卢中秋 《浙江医学》2017,39(3):225-227,231
分析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作用机制,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减轻机械通气所致的肺损伤(VILI),降低机械通气期间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等,提高脱机成功率,在临床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COPD急性加重42例机械通气56例次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次中脱机成功45例次(80.4%)、好转出院32例(76.2%)。死亡5例(11.9%),主要死因是多器官功能衰竭及严重的心律失常。结论:应用机械通气是抢救该病的重要手段;对晚期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反复机械通气可延长生存期。重要的是掌握好适应证,正确选择人工气道的方法,恰当应用机械通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PN)支持对ICU内机械通气危重患者脱机的意义。方法:268例因各种病因致呼吸衰竭的危重患者,在机械通气撤机期间给予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并与124例撤机训练期间未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肠外营养支持组营养支持后有关营养状况的指标明显改善,负氮平衡减轻(P<0.05)。撤离呼吸机的呼吸力学指标明显改善,呼吸机参数条件降低(P<0.05),该组脱机平均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一次性脱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外营养支持有助于增强呼吸肌的质量和功能,有利于早期脱机。  相似文献   

15.
傅钰 《甘肃医药》2014,33(2):119-121
目的:探讨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急诊一站式抢救流程及急性救治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5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28例)的救治均采用我院急诊科、ICU科无缝隙衔接的一站式综合性的抢救方法,对照组(23例)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救治方法。记录患者的基础状态、机械通气参数、生命体征与血气分析的结果,比较急救治疗结果。结果:两组基础状态、机械通气参数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及氧合指数均有明显上升,但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但两组并无显著差异。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经急诊一站式综合急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生长激素(rHGH)在重症COPD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0例因呼吸衰竭在ICU中行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随机分成rHGH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都常规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营养支持等治疗,rHGH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GH。观察两组治疗期间的总蛋白、白蛋白、最大吸气压、自主潮气量的变化,比较两组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期间rHGH组的总蛋白、白蛋白、最大吸气压及自主潮气量增加明显,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及胰岛素的用量rHGH组比对照组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GH组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脱机成功率明显增加,病死率降低显著(P〈0.05)。结论重症COPD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rHGH能提高脱机成功率,有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益气通腑汤对脱机困难的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病人的疗效。方法 :5 0例难以脱机COPD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 (益气通腑汤治疗组n =2 5 )及对照组 (常规治疗组n =2 5 ) ,两组均使用抗生素、解痉、化痰等治疗 ,实验组加用益气通腑汤治疗。呼吸机采用SIMV +PSV模式 ,观察治疗 12d。结果 :实验组应用益气通腑汤 6d后自主潮气量、最大吸气负压及临床症状即明显改善 ,优于对照组。 6d时脱机成功率两组分别为 4 0 %、2 0 % ,两组相比P >0 .0 5 ;12d时脱机成功率两组分别为 80 %、4 4 % ,两组相比P <0 .0 1;应用益气通腑汤前后血生化指标稳定。结论 :益气通腑汤对难以脱机的COPD病人 ,能有效改善消化道功能 ,提高呼吸动力 ,改善通气功能 ,提高脱机成功率 ,无不良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膨肺与浅层吸痰法结合应用对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影响。方法对72例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患儿根据吸痰方法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结果干预组从机械通气时间、呼吸力学、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脱机成功率为94%,常规组脱机成功率为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组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呼吸力学、增加脱机成功率、减小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早期肠内营养的优点。方法:3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EN)组和早期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在摄入同等热量、同等氮量的条件下进行比较,研究期为10天。结果:EN组氮平衡、前清蛋白浓度高于TPN组,机械通气时间、临床费用低于TPN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感染性和营养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机械通气病人早期能耐受适量的EN,EN可维持肠粘膜屏障的完整性,更好地提供营养,减少细菌和内毒素易位,有助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由于临床费用较TPN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谢素红 《广西医学》2009,31(10):1454-145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在不脱机的状态下使用呼吸回路延长管进行气道湿化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机械通气患者6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对照组33例,实验组使用呼吸回路延长管在不脱机的状态下实施微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的方法,对照组按传统的方法,在脱机的状态下进行气道湿化。观察两组的痰液黏稠度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以痰液黏稠度为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VAP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38)。结论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使用呼吸回路延长管进行气道湿化能有效的降低痰液黏稠度,减少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