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MSCT对肝门区胆管癌的诊断与可切除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SCT对肝门区胆管癌的诊断及手术可切除性的评估。方法:对MSCT连续性诊断为肝门区胆管癌的62例住院患者进行研究。62例患者分别依次行MSCT平扫、增强扫描及三维重组,所有图像均采用Bismuth-Corlette分型法判断病变类型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2002年TNM分期判断病变分期。62例均经手术病理(54例)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8例)证实。结果:62例全部为肝门胆管癌,6例MSCT术前评估不可切除与术中评估一致,56例术前MSCT评估手术可切除中有2例术中评估为不可切除,MSCT诊断可切除组与术中诊断可切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三维重组较平扫、增强扫描更能提高早期诊断的符合率(P〈0.05)。结论:MSCT对肝门胆管癌的早期诊断符合率高,对评价手术可切除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及穿刺活检确诊的28例胆管癌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28例中,肝内胆管癌8例,均为肿块/结节型;肝外胆管癌20例(肝门部胆管癌14例,其中肿块/结节型11例,管壁浸润型3例;远端胆管癌6例,其中腔内生长型1例,肿块/结节型3例,管壁浸润型2例)。结论: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胆管癌的定位、定性及肿瘤分期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指导临床治疗及术前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是指发生在肝外胆管的恶性肿瘤[1],早期诊断比较固难,预后较差,死亡率高,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CT检查是该病诊断和术前评估的重要手段[2]。随着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的不断升级换代,后处理成像已成为影像诊断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发现及明确诊断CCA起到重要作用[3]。本文回顾性总结分析113例CCA的MSCT后处理重建图像,以探讨其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门区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7例肝门胆管癌行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并与手术及病理对照分析。结果:15例平扫表现为肝门区低密度软组织肿块,2例表现为肝门区胆管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增强扫描17例均有延迟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腹部巨大肿物在临床工作中并非少见,常因肿物巨大,供血动脉复杂多样,术中往往出血多,并常常推压周围结构,引起邻近脏器和重要大血管移位,术中容易损伤受牵拉移位的血管,特别是存在血管变异、畸形的病例,更容易引起误伤。因此,寻找一种在术前对肿瘤的血供和血管毗邻关系进行准确评估的方法具有重要价值。MSCT动态增强血管成像技术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的检查手段,除能了解肿  相似文献   

6.
螺旋CT胰胆管阴性成像诊断胆管高位梗阻疾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螺旋CT胰胆管阴性成像 (N CTCP)对胆管高位梗阻的评估能力。资料与方法  4 0例胆管高位梗阻病例 (其中 15例作过PTC或ERCP检查 )使用血管对比剂 (阴性对比剂 )作了增强扫描。扫描数据经工作站后处理 ,用最小强度投影 (MinIP)和表面遮盖显示 (SSD)法获得N CTCP图像。采用盲法 ,分别就N CTCP图像质量、胆管显示能力、梗阻定位和定性诊断作出评价。结果  4 0例中 ,N CTCP成功率达 95 .0 % (38/ 4 0 )。 38例中 ,MinIP像显示胆管能力平均为 4 .4度 ,SSD像 4 .1度 ;15例PTC或ERCP显示胆管能力平均为 3.0度 ,与对应MinIP、SSD像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P <0 .0 5 )。对照病理等结果 ,MinIP、SSD像定位准确率均为 97.4 % (37/ 38) ,定性准确率分别为 81.6 % (31/ 38)、73.7% (2 8/ 38)。结论 N CTCP定位准确率高 ,显示扩张胆管能力强 ,可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充分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SCT血管成像(MSCTA)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的MS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资料,记录病变特征与供血动脉的来源。结果:12例(13个病变)中,叶内型12个,叶外型1个,均位于下叶后基底段;位于左肺下叶8个,右肺下叶5个;病灶表现为实性4个,囊实性5个,囊性3个;仅见增粗血管结构1个。肺隔离症供血动脉均来源于体循环动脉,10个病灶起源于胸降主动脉,2个源于腹主动脉,1个源于腹腔干(叶外型,左下肺);9个为1支供血动脉,3个2支供血动脉,1个3支供血动脉。13个病变均引流至肺静脉。结论:MSCTA结合后处理技术可清晰显示肺隔离症的病变特征及供血动脉来源,对该病的诊断及术前评估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SCT三维成像在胆管囊肿诊断及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胆管囊肿的患者行CT检查,所获图像传输至影像工作站进行CT三维重建。结果螺旋CT平扫图像及三维重建图像对42例胆管囊肿的病例均做出了准确诊断。按照Todani分类法,Ⅰ型16例,Ⅳ型24例,Ⅴ型2例。CT表现为不同部位的胆管囊状扩张,边界清楚,边缘光滑,增强扫描后囊壁强化,囊内容物不强化,周围结构不同程度受推移。胆管囊肿合并结石4例,合并感染1例,合并胆囊炎14例、合并胆囊结石5例,合并胆管癌1例,合并胰腺炎1例。结论 MSCT三维成像对胆管囊肿的影像诊断具有特征性,有利于本病的确诊和分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SCT联合肿瘤标志物(包括CA19-9、CA125、CEA、AFP)对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IMC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肝占位患者(包括34例IMCC和40例非IMCC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总结、分析34例IMCC的CT表现;比较CT单独诊断IMCC及CT联合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CEA阳性,AFP阴性)诊断IMCC的准确率;进行肿瘤大小、强化程度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结果:IMCC CT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平扫肿瘤均呈低密度,28例肿瘤内有囊变坏死区,6例体积较小者病灶内密度均匀.CT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呈环状、网格状轻度强化者16例.门脉期和静脉期33例呈渐进性延迟强化,门脉受侵4例,所在肝叶萎缩8例,邻近肝包膜凹陷15例,肝门、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6例.CT单独诊断IMCC的准确率为66.2%(49/74),CT联合肿瘤标志物的诊断准确率为83.8%(62/7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肿瘤大小、强化程度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CC的典型CT表现为动脉期轻度边缘环状强化,门脉期、静脉期呈渐进性强化;CT联合肿瘤标志物可以有效提高IMCC的诊断准确率;肿瘤大小、强化程度与肿瘤标志物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MSCT )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10例患者应用l6层螺旋CT ,灌注成像后分别测量并记录不同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结果正常组、良性组、恶性组三组患者比较BF值和PS值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三组间BV值和MTT值则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方便、无创,对甲状腺病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阴性法螺旋CT胆管造影在胆管梗阻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估阴性法螺旋CT胆管造影(N-CTC)对胆管梗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68例经B超检查提示有肝外胆管梗阻的病例用血管对比剂行增强扫描后,对扫描原始数据作二次重建获得轴面源像(ASI),然后运用三维软件对ASI进行编辑处理,获得最小强度投影(MinIP)及表面遮盖法显示(SSD)图像。3位资深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根据MinIP、SSD像及ASI对梗阻病变作出部位、性质诊断,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作比较。结果68例中,25例经1次屏气完成扫描;43例经2次屏气完成检查。对照手术和病理结果,MinIP、SSD像定位准确率均为100.0%,ASI为98.5%,N-CTC与ASI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00,P>0.05);整体定性准确率分别为82.4%,79.4%及92.6%,MinIP像与ASI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3.27,P>0.05),而SSD像与ASI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92,P<0.05);三者综合定性准确率为95.6%。结论N-CTC作为一种无创、便捷的检查方法,对胆管梗阻部位识别的准确率高。MinIP、SSD像结合ASI能对大多数疾病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肝穿胆管造影及血管造影成像在胆管梗阻病变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运用16层螺旋CT对45例胆管梗阻病变行胆管造影及血管造影多期扫描,重组胆管系统、肝动脉、门静脉的三维图像, 对病变的部位、性质作出诊断,判断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对恶性肿瘤可切除性进行术前评估,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作比较.结果 45例胆管梗阻病例的CTA和43例胆管造影成像能满足诊断要求.对照手术和病理结果,定位诊断率为100%;整体定性诊断率为97.8%,恶性肿瘤的定性诊断率为100%.36例手术探查患者中,判断肿瘤与肝动脉、门静脉关系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6%及94.4%.29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在评估肿瘤可切除性上,准确率为95%;在评估肿瘤不可切除性上,准确率为88.8%.统计学检验分析,Kappa值为0.795,提示术前评估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性极好.结论 MSCT血管和胆管造影检查对判断胆管梗阻病变的部位、性质,门静脉、肝动脉受侵犯情况具有相当高的准确性,在恶性肿瘤特别是高位胆管癌术前可切除性的评估以及制定手术治疗方案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多排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ST18例,术前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18例胃间质瘤均为恶性。病灶多呈类圆形。平扫:呈均匀等密度6例;肿块周边呈等密度,中央低密度区12例。增强: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6例;病灶不均匀强化,其中可见散在坏死12例。结论:MSCT是目前GST检查的最佳选择,并能通过多方位重建(MPR)更清晰显示病灶各项特征,对胃间质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三维螺旋CT经皮肝穿刺胆系造影 (3D SCT PTC)对胆管梗阻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1例胆管扩张的患者 ,常规CT扫描图像选择穿刺胆管和针道。螺旋CT扫描从膈顶至胰腺钩突区 ,以MIP、SSD和曲面重建法合成三维胆管树影像。结果 :31例病人中 ,30例 (96 .8%)经皮肝穿刺胆系造影成功。 30例螺旋CT胆系造影均显示了胆管梗阻的部位、原因、程度及范围 ,2 7例 (90 %)胆管解剖和异常在MIP和曲面重建图像比轴位图像显示清楚。结论 :螺旋CT经皮肝穿刺胆系造影可避免常规X线PTC穿刺的盲目性 ,对比剂使用伊索显 ,用量少 ,并发症少 ,对梗阻的部位、原因、程度判断准确可靠 ,对明显胆管梗阻性病变的患者不失为一种有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在直肠癌诊断及其术前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癌的CT表现及其术前分期价值。方法:对33例经内镜或手术活检病理证实为直肠癌的患者进行CT回顾性阅片,分析其CT征象并进行术前分期.并将CT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直肠癌CT表现为肠壁增厚、肠腔狭窄、软组织肿块及周围组织结构侵犯、区域淋巴结肿大和远处转移。直肠癌术前CT分期诊断和病理分期的总符合率为92%。结论:直肠癌的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胆囊成像对胆囊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螺旋CT胆囊成像对胆囊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胆囊疾病者中胆囊结石27例,胆囊癌9例,胆囊息肉7例;利用口服胆囊造影CT和静脉输入胆道对比剂Biliscopin相结合行上腹部螺旋CT容积5扫描,在工作站利用软件将图像处理后得到胆囊及胆管系统立体图像。结果:27例胆囊结石中10例为阳性结石,17例为阴性结石;胆四维图像上,胆囊结石显示为1个或多个类圆形队影或致密影,与胆囊壁分界清楚,并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胆系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螺旋CT胆系成像(SCTC)技术,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做一评估。方法:采用50% 胆影葡胺20~40 m l静脉缓注。33 例延时30~60 m in,16例延时90 min 后行螺旋CT容积扫描,将图像数据传至工作站作三维、四维及MPR成像。结果:我们用此法检查了49 例病人,其中25例为胆囊结石,9例胆总管结石,胆囊术后胆总管狭窄2例,5例为胆管癌,正常者8 例。结论:螺旋CT胆系成像是有效的无创伤性胆系成像技术,弥补了常规CT及螺旋CT平扫在胆系疾病诊断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扫描(MSCT)在结直肠癌诊断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常规结肠镜活检病理证实的40例结直肠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病理证实结直肠癌40例(其中盲肠癌6例,升结肠癌3例,横结肠癌3例,降结肠癌5例,乙状结肠癌1例,直肠癌22例),多层螺旋CT检出了全部结直肠癌,敏感性为100%,总的分期准确率为80%(32/40),B期分期准确率为83.3%(15/18),C期分期准确率为66.7%(8/12),肿瘤浆膜外侵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36/34)和50%(2/4),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12/20)和90%(9/10)。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MSCT)可以有效地显示结直肠癌的部位、大小和形态、确定中晚期结直肠癌的侵犯范围、远处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等,从而更准确地诊断并进行术前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MS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6例GIST的MSCT资料。结果:46例中,GIST位于食管1例,胃部15例,十二指肠12例,空回肠11例,结肠3例,直肠1例,肠系膜内3例;恶性肿瘤28例,交界性3例,良性15例。46例中35例肿块CT表现为外生性肿块,多较大,其中恶性肿块最大径3.5~30.1cm,最大径<5cm者10例,>6cm者18例;肿物密度不均匀,呈囊实性,实性部分中度强化至明显强化,肿块内伴有溃疡形成4例,最大径>4.5cm。瘤内点状钙化灶4例。结论:GIST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MSCT检查有助于GIST的定位以及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情况,对肿瘤诊断及良恶性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