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例1,男,69岁,因发现左颈部包块4年,咽异物感1年于2006年9月6日入院.体查:左咽侧壁膨隆,左扁桃体超过中线,Ⅰ度大,颈咽双合诊触及肿物质硬,表面光滑,触痛(-),包块前后活动可,上下活动受限,表面可明显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彩色B超示左颌下囊肿,MRI示左咽旁隙约10 cm×6.3 cm×4.2 cm肿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径路治疗咽旁隙神经源性肿瘤疗效比较。方法收集影像科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断并手术的咽旁隙神经源性肿瘤病人21例,并根据肿瘤影像学特点对其性质进行判断,比较经口径路与经颈径路术后病人术中出血、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经口径路与经颈径路病人术中出血和术后疼痛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像学对咽旁隙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手术入路的选择具有临床指导价值,经口径路在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术后疼痛方面较经颈径路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总结分析咽旁神经源性肿瘤的CT、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咽旁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58例CT、MRI影像表现。结果咽旁神经鞘瘤42例,增强31例呈明显强化,11例呈轻度不均匀强化,7例合并局部坏死、囊变;咽旁神经纤维瘤16例,均呈轻度较均匀/不均匀强化,2瘤灶合并坏死、囊变。结论均匀强化(明显/不明显)、边界光滑是咽旁神经源性肿瘤特征性表现,可以作为临床正确诊断该病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高场强MR对椎管对神经源性肿瘤的表现进行分析,以期总结本病的MR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神经源性肿瘤23例,所有病例均采用Siemens63SP型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的自旋回波T1加权及T2加权序列进行扫描。常规行矢状位扫描,必要时加扫描位和/或冠状位。所有病例均通过MR图像对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界、信号、是否发生坏死囊变、椎间孔改变及增强后强化情况各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23例神经源性肿瘤发生于颈、胸椎19例,所有病例均位于椎管两侧,肿瘤呈长圆形12例,15例肿瘤引起椎间孔扩大,病灶平均长度3.42cm,肿瘤信号等T1信号17例,长T1信号5例,短T1信号1例,等T2信号2例,长T2信号21例,病灶发生斑点状坏死5例,斑片状坏死于8例,明显囊变2例,15例经增强扫描病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7例,均匀强化8例,结论: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具有特征性MR表现。通过MR表现可做出正确的诊断,并根据这些特征性表现可与其他一些椎管内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48例咽旁隙肿瘤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提高咽旁隙肿瘤的诊断准确率,进一步指导治疗方案和手术入路的选择。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20年4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经病理明确诊断的咽旁隙肿瘤患者48例。36例患者术前行CT检查(其中8例单独行CT检查,28例患者同时行CT、MRI检查),40例患者术前行MRI检查(其中12例单独行MRI检查,28例患者同时行CT、MRI检查),结合影像学特点初步明确肿瘤来源,并根据肿瘤影像学特点对其性质进行判断,并统计其与术后大体病理的符合率。 结果 CT和MRI检查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来源、位置、大小、边界以及与周围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CT联合MRI检查较单独行CT检查符合率高(χ2=7.365,P=0.007);CT联合MRI检查较单独行MRI检查符合率高(χ2=6.160,P=0.013)。 结论 CT或(和)MRI的检查可初步明确肿瘤的性质和所在部位及来源,CT联合MRI检查咽旁隙肿瘤较单独应用CT或MRI检查具有更大参考意义。影像学作为一种无创检查对咽旁隙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同时对治疗方案及手术入路的选择具有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咽旁间隙神经源性肿瘤12例报告朱旭东1席建设2咽旁间隙神经源性肿瘤临床上不常见。现将我院1984~1994年间收治12例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2例中,男9例,女3例,年龄10月~70岁;病程5个月至10年。肿瘤位于咽后侧壁5例;突出于颈部下颌区2...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评价MRI在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表现。结果神经鞘瘤21例,均为单发,其信号特点为长T1、长T212例,等T1、长T26例,长T1、混合T23例;其中4例伴囊变;在17例强化病灶中,呈环状强化15例,不均匀强化2例。神经纤维瘤47例,单发41例,多发6例,其信号特点与神经鞘瘤相似,以长T1、长T2改变为多见;有囊变11例;增强扫描32例,呈均匀强化或环状强化;5例可见椎弓根骨质局限性吸收、破坏。结论MRI平扫结合增强扫描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分析,了解腹膜后神经源性巨大肿瘤的临床诊治状况,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对22例巨大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病例行临床分析.结果 腹膜后肿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5例,1例仅做部分切除.肿瘤均以脊柱旁为主体,呈囊实性,有包膜,表面光滑,血管丰富,界清,包膜表面可与周围组织粘连.病理结果诊为神经鞘瘤19例, 神经纤维瘤2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术后随访2~5年,全切除病例仅复发1例.结论 来源于椎管的腹膜后肿瘤发病率低,术前明确诊断困难,绝大部分为良性,恶性少见,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但术前诊断、术前准备及手术处理原则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27例最大径5 cm以上的咽旁间隙肿瘤的治疗效果。17例行颈侧径路,4例颈侧腮腺径路,3例颈侧下颌骨径路,3例颈侧颅底径路切除肿瘤,无明显不良并发症发生。巨大咽旁间隙肿瘤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有效处理术中、术后并发症,多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纵隔原发性神经源性肿瘤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已行手术且病理证实为纵隔原发性神经源性肿瘤共1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病理学形态和预后。结果 131例患者中男性78例(59.5%),女性53例(40.5%);有症状者59例(45.0%),无症状者72例(55.0%);肿瘤位于左后纵隔61例,右后纵隔69例,前纵隔1例。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98例(74.8%),VATS辅助胸部小切口手术5例(3.8%),开胸手术28例(21.4%)。除1例恶性神经鞘瘤行姑息性切除外,其他均完整切除,无围手术期死亡。病理类型显示良性神经鞘瘤98例(74.8%),神经节细胞瘤24例(18.3%),恶性神经鞘瘤2例(1.5%),神经纤维瘤2例(1.5%),副神经节瘤2例(1.5%),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todermal tumour,PNET)2例(1.5%),神经母细胞瘤1例(0.8%)。术后随访12~95个月,平均53个月,1例PNET因肿瘤广泛转移死亡,1例恶鞘姑息切除术后20天死亡,2例因其他原因死亡,其余均无瘤存活至2016年1月。结论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多无特异性临床症状,绝大部分为良性,手术切除预后良好,但恶性肿瘤则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咽旁间隙肿瘤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探讨减少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我科收治的26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手术并发症、伤口愈合良好者19例,出现并发症者7例,如:术腔感染、咽瘘、永久性神经损伤、颈动脉结扎、术腔渗血致呼吸困难、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结论:掌握咽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临床对咽旁间隙神经鞘瘤的认识。方法: 报告近二十年来收治的7 例咽旁间隙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男3 例,女4 例,全部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口内径路2 例,颈侧切开径路5 例。结果: 所有病例经随访2 ~8 年,均无复发。结论: 该病应早期诊断,CT 应列为常规检查;手术切除要彻底,颈侧切开为一安全、彻底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咽旁间隙疾病的CT等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选用 2 0例成人尸体头颈部横断标本 ,在咽隐窝层面上 ,用游标卡尺和关联方格测定咽旁间隙及咽旁结构的宽度和面积。结果 咽旁间隙的面积为 447.6± 2 .1 8mm2 (左 )和 446 .4± 2 .1 0mm2 (右 )。腭帆张肌的宽度和面积为 2 3 .60± 0 .84mm(左 )、2 2 .1 6± 0 .90mm(右 )和 45 .8± 1 .36mm2 (左 )、45 .0± 1 .42mm2 (右 ) ,翼内肌的宽度和面积为 2 2 .98± 0 .86mm(左 )、2 2 .60± 0 .64mm(右 )和75 .2± 1 .34mm2 (左 )、74.6± 1 .2 0mm2 (右 )。两侧咽旁间隙及咽旁结构的宽度和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椎前间隙和翼肌筋膜间脂肪存在率分别为 75 .0 %和 60 .0 %。结论 咽旁间隙及咽旁结构的断层解剖学定量研究对咽旁间隙疾病的CT等影像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牟珊  张勤修  周立  李涛 《四川医学》2010,31(12):1795-1797
目的报道罕见成人咽旁间隙巨大淋巴管瘤1例。方法总结分析成人咽旁间隙巨大淋巴管瘤1例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详细采集患者体格检查、CT和MRI、手术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等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37岁,因左侧咽痛3年,夜里打鼾,左耳听力下降,左侧鼻塞4个月入院。入院前3年患者无诱因出现左侧咽部隐痛,持续非放射性。近4个月来逐渐出现夜里打鼾,左耳听力下降与左侧鼻塞,伴低调左耳鸣。鼻内镜检查见左侧鼻咽部为一巨大肿物全部堵塞鼻后孔,无法看清鼻咽部正常结构,但粘膜正常。左侧口咽部明显突出接近右侧咽壁,软腭水肿、移位。口咽部包块穿刺出暗红血液,病理涂片示退变坏死物。CT见左侧咽旁间隙8cm×6cm×3.5cm低密度包块,密度均匀,边界清楚,邻近组织受压变形,强化不明显。MRI见左侧咽旁间隙不规则肿块约3cm×6.5cm×6.8cm,长T1、长T2信号,上达颅底,下接近喉部,鼻咽部几乎全被占位,不均匀强化,紧贴颈内动静脉,周围组织推压变形,无骨质破坏。在气管切开插管全麻下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检查:海绵状淋巴管瘤。复习文献,淋巴管瘤90%以上发生于12岁以下小儿,特别是2岁以前,发生于成人者非常少见。而发生于咽旁间隙的淋巴管瘤更是罕见,容易误诊。结论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咽旁间隙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一旦确诊应采取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7.
Rethseec ptiaornap ohfa rtuymngoerasl asrpiascineg i sfr doimffi cthuelt tfoonr geuxepo bsausree aannddanipulation because of their obscure location·Surgicalpproach is the key point for successful operation·As andeal surgical approach, wide exposure, less damage tohe normal tissues, convenience for hemostasis andeconstruction of the defect, radical resection of the tumornd less postoperative deformity are necessary·everal surgical approaches for resecting tumors of tonguease and parapharyng…  相似文献   

18.
咽旁间隙解剖结构复杂、肿瘤病理类型繁多,临床表现各异。因此,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皆较头颈部其他肿瘤困难。双合诊、影像学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经口或经颈活检等综合诊断方法,可判定肿瘤性质、血液供给,了解肿瘤与周围重要组织的关系,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就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尤其是手术径路的选择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Isolated metastatic deposits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to the parapharyngeal space are rare. Herein, we describe the case of a young woman who presented with a right-sided oropharyngeal mass that was initially diagnosed as a parapharyngeal space paraganglioma. The patient opted for conservative treatment as she was asymptomatic and wished to avoid the risk of neurovascular morbidity associated with surgery. After 20 years, the patient sought treatment again for the oropharyngeal mass, which had progressively increased in size and was causing difficulty in swallowing. Repeat imaging of the affected area revealed that the mass ha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size; it also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a previously absent small lesion in the right lobe of the thyroid. Excision of the parapharyngeal space tumour and near-total thyroidectomy were performed; the excised specimens showed features of the follicular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As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that metastasises to the parapharyngeal space can masquerade as a paraganglioma, clinicians should bear in mind that an isolated metastatic deposit in the parapharyngeal space could be the first sign of occult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相似文献   

20.
Liu C  Zhang J  Jia WQ  Hou RG  Chen X  Liu Y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5):2495-2497
目的 探讨椎管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椎管外周神经源性肿瘤5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并随访结果.56例病人中51例行显微手术,5例腹膜后行常规手术.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及毗邻关系的影像学特点选择手术入路.在保留神经功能及邻近的重要血管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结果 全部病例全切除50例(89%),次全切除5例(8.9%),1例多发神经纤维瘤病病人因神经纤维布满肿瘤无法分离,只部分切除.术后出现肢体肌力下降3例,肢体疼痛2例,局部感觉障碍7例,声音嘶哑5例,同侧面瘫伴同侧眼睑闭合不全1例,Horner综合征2例.获得随访36例(64%),随访半年至10年,34例未见原位复发,2例术后原位复发再次手术,无手术死亡.结论 建立在熟悉的局部解剖关系和娴熟的显微操作技术基础之上的椎管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切除术能改善病人症状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对邻近肿瘤的重要血管神经的保护及尽可能解剖显露瘤体是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