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心衰病人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年11月到2010年12月接收的老年心衰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和心理干预组(干预组),每组50例,常规组进行心衰的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在入院前和出院时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住院时间,调查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观察心理干预在老年心衰病人中的作用。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的HAMD和HAMA值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疗效和住院时间比较,干预组均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老年心衰病人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能够使患者摆脱不良心理对疾病的影响,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理疗患者心理问题,克服不良情绪对康复理疗带来的不良治疗效果,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方法:通过1020例老年患者心理分析,寻找老年人对理疗的态度及心理状态。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用心理安慰、心理疏导和积极倾听相揉和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结果:通过分析老年人对待理疗的态度及心理状态,我们在理疗康复治疗的同时施加心理干预,经干预前后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做好心理干预的前提,是取得治疗成效的关键所在。对待不同心理状态的老年患者应采用不同对策及措施,促使老年患者正确的接受理疗,提高疾病的康复理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许黎  吴治琳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2):152-15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已被护理人员接受。新的护理理念强调身心护理并重,整体护理要求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心理问题实施心理疏导。我们自2008~2010年对本科收治的850例骨折病人心理疏导过程中发现,不同年龄阶层会产生不同的心理问题,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消除其思想障碍,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1临床资料850例患者中年龄6~14岁25例,15~40岁350例,41~65岁396例,65岁以上79例,其中男480例,女370例。2骨折病人各年龄阶层心理反应及护理2.1老年人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大多数老年患者存在孤独、恐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内科老年病人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本文以作者实际经验为材料,对80例内科老年病人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结论:对存在心理问题的老年病人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的解除病人不良情绪,使之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放疗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心理问题较明显的肿瘤放疗患者386例进行心理分析,应用个性化护理措施,适时心理干预.结果:完全缓解(CR) 184例,部分缓解(PR) 128例,疾病稳定(SD)66例,疾病进展(PD)8例.结论:肿瘤放疗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能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认识到心理护理的重要作用。方法:阐述分析骨结核病人的心理特点及相应的心理问题,并针对问题而进行的心理疏导。结果: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骨结核病人的疾病转归和预后有很好的疗效。结论:心理护理符合当前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并取得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有效心理疏导。方法:总结了多例老年病人的心理调理体会,从医患关系、治疗环境,疏导负性心理情绪等方面进行调理。结果:多例老年病人通过心理调理达到最佳的治疗状态。结论:加强老年病人的心理调理,能加速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李建英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0):154-154
目的:探讨矽肺病人的心理问题,使患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生存质量。方法:我们针对不同矽肺病人的心理问题,采取了情感交流,语言表达方式相揉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结果:矽肺病人由于以呼吸功能低下为主引起各钟生理器官功能结构发生变化,常受各种慢性病痛折磨,情绪低落,通过心理疏导支持,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了生存质量。结论:做好矽肺病人的心理护理。能起到药物达不到的作用,可促进矽肺病人的身心健康,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心理疏导。方法:从34例肺癌患者身上发现严重心理问题,认真地分析病人的心理特征,根据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护理及心理疏导,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结果:患者具有恐惧心理,沮丧、绝望和抗药心理、讳疾忌医、忧郁心理、孤独感等,通过采取心理干预有效地减轻了患者心理压力,重获康复信心。结论:护理肺癌患者,应采用安慰劝解法、鼓励赞扬法、社会支持、举例比较法、亲人陪护等心理干预方法,解决患者心理问题,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袁萍  马旭萍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0):168-168
目的:对6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进行心理分析。方法:通过对患者心理的分析,做有针对性的疏导,改变患者的情绪和态度,及时消除其不良心理状态。结论: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措施,可大大提高患者PCI治疗的成功率及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出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观察84例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从医护患关系、治疗,疏导消极心理情绪等方面进行护理,随机分为单纯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结果:综合治疗组老年病人通过心理护理达到了最佳的治疗状态,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纯治疗组。结论:心理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老年病人的心理障碍症状及临床症状。加强老年病人的心理观察和护理,能加速病人早日康复的疗程。  相似文献   

12.
刘振芬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0):132-133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儿童在住院期间表现出的几种心理问题及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医护人员在治疗的同时对出现心理问题的患儿进行有针对性、有效的心理护理.结果:护理后患儿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住院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结论:科学的护理能使肾病综合征患儿克服恐惧、悲观、自卑等心理问题,调整心态,树立信心,同时了解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及药物的毒副作用和饮食等方面知识,达到坚持治疗直至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毕云凤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4):153-15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病人心理护理干预的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心理问题突出的36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对36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饮食及心理护理干预。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病人的焦虑、抑郁程度显著下降。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不良心理情绪,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要点。方法:观察使用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68例,对照组48例,同时继续应用脱水、激素、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辅以得当的临床护理,并加强心理护理措施。结果:经过心理护理及高压氧对症治疗护理较常规治疗方法疗效好,68例患者疗效良好,总有效率9S%。结论:颅脑重型损伤后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疗效显著,后遗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指导对偏瘫病人的康复所产生的效果.方法:对35例偏瘫病人在康复期,康复训练的同时,并针对偏瘫病人存在的几种心理问题,急躁、恐惧、对后遗症的疑虑等,采取相应的措施,重点加强心理指导,及时疏导患者的心理障碍,使病人能够以平稳、平衡的良好心态去面对疾病配合治疗.结论:偏瘫病人在康复训练的同时重点加强心理指导,对康复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采纳.  相似文献   

16.
石海清  牛娟 《中医临床研究》2010,(1):108-108,110
本文作者通过对140例老年病人的病例分析,发现了内科老年病人几种心理问题,并给出了内科老年病人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的创新性研究一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17.
高霞 《内蒙古中医药》2009,(11):125-126
高压氧具有明确的专科特点,要做好心理护理,护士要具备高压氧医学的系统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舱技术,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了解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的心理状态心理要求和存在的心理问题。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的护理措施,将具体多样化心理护理形式,融入到高压氧治疗的各个环节中,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坚定治疗信心,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8.
高压氧具有明确的专科特点,要做好心理护理,护士要具备高压氧医学的系统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舱技术,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了解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的心理状态心理要求和存在的心理问题.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的护理措施,将具体多样化心理护理形式,融入到高压氧治疗的各个环节中,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坚定治疗信心,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9.
老年糖尿病的心理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对60例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焦虑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他们进行干预式心理护理。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程度比较,焦虑、抑郁症状明显好转。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干预式心理护理可有效减轻病人抑郁、焦虑状态。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学生心理保健状况及干预研究.方法: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M SSMHS)对抽取的某中学初一到高三各年级共600名中学生进行心理状况评估.结果:高三年级和初三年级的心理问题的均分最高,分别为(2.13±0.76)分和(2.03±0.94)分,心理异常率也最高,分别为52.9%和50.8%,与其他年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面临的心理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学习压力感、焦虑等心理问题,心理不平衡性及情绪波动性也较为突出.结论:中学生普遍面临学习压力感、焦虑等心理问题,心理不平衡性及情绪波动性也较为突出,必须针对中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进一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有效疏导其心理困惑,保证他们能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