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药补不如食补好,寓补于食有医道,寒热温凉当分辨,平衡膳食不过饱。中医有“虚则补之”一说。补虚有多种方法,药补和食补是常用的两种方法,但各有不同。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就体现了饮食是维护健康的根本。古代医著《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也显示了古人对饮食疗法的重  相似文献   

2.
“药食同源”,是我们祖先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性味、养生方面的经验。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就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以药治病,以食疗养,应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和需要,与“气”、“味”紧密结合,以达阴阳平衡、性味和谐、养生延年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朱寿民 《营养学报》2003,25(3):323-324
临床营养学是营养科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饮食营养与临床医学 ,作为两门学问 ,自古以来 ,密不可分。我国最早的一本传世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素问》中论述‘食’、‘医’的关系非常频繁 ,有 :“毒药攻邪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 ,气味合而食之 ,以补精益气。”(藏气法时论 )。到了唐代 ,名医辈出 ,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中有对食物与医疗关系的重要论述 :“济命扶危者 ,医也。安身之本 ,必资于食 ;救疾之速 ,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 ,不足以存生也 ;不明药忌者 ,不能以除病也。斯之两事 ,有灵之所要也 ,若勿而不学 …  相似文献   

4.
《保健与生活》2014,(1):61-62,I0001-I0043
中医有“药食同源”之说。食疗又称“食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正如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所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他还主张“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黄帝内经》更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合理膳食。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传统养生格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中的这段话常常被养生家们引用。不过,比较深入人心的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后面"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几个字,却往往被人们忽略,不能不说是遗憾。饮食历来是传统养生的重要部类,传统养生格言中关于饮食方面  相似文献   

6.
清代程国彭的《医学心悟》中有言:"食补不如精补,精补不如神补。"历代医家对此早有精辟论述,首推《黄帝内经》所言:"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这是针对形体虚弱、精气不足的人群而言。而这句话,告诉我们应以新的视角审视补益问题。《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篇》谓:"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并服之,以  相似文献   

7.
食养、食疗与药膳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养、食疗与药膳之异同□/俞雪如战国时代成书的《内经·脏气法时论》记载着:“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养精气。”这可谓是食养、食疗的最初记载。隋代杨上善在《太素》中注曰:“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用之充饥,则谓...  相似文献   

8.
现代营养学认为,只有全面而合理的膳食营养,即平衡饮食,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和长寿。在世界饮食科学史上,最早提出平衡饮食观点的是中国。成书于2400多年前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已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及“谷肉果菜,食  相似文献   

9.
当今,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食品丰足了,怎样才算吃的好? 春秋战国时代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提出“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中益气”的膳食原则。  相似文献   

10.
早在两千年前,《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明确指出,合理的膳食结构应该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中益气。”这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仍不失为理想而科学的食物结构。西方  相似文献   

11.
话说药膳     
据有关史料记载,药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周时期,宫廷内就有食医专门为帝王后妃们配膳,以求长生不老。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在《本味篇》中就有姜、桂是调味品,也是发汗解表之药的记载。食疗本草、饮膳正要等词汇古已有之。《素问·脏器法时论》中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宜、五菜为充,气味合  相似文献   

12.
李忠 《健康向导》2014,20(4):53-53
<正>《黄帝内经·素问》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及"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说明了均衡摄取各种营养,才是保持健康的关键。"五谷为养"是指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等谷物和豆类,为养育人体之主食。"五谷"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其次是植物蛋白质。谷物和豆类同食,可以大大提高营养价值。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是以  相似文献   

13.
食物如何搭配才算合理?如何使膳食平衡,让人们吃出健康?《黄帝内经》为人们设计了一个最佳食谱: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是人们食物养生的指南。  相似文献   

14.
纵观我国数千年的饮食文化历史,是在素食的基础上,力求荤素搭配,全面膳食。早在一千多年前,《黄帝内经·素问》就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理论。其中五谷是指麦、黍、稷、麻(或稻)、菽;五菜指韭、薤、葵、葱、藿;五畜指牛、犬、羊、猪、鸡;五果指李、杏、枣、桃、栗。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食  相似文献   

15.
话说药膳     
药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周时期,宫廷内就有“食医”专门为帝王后妃们配膳,以求长生不老。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本味篇》中就有姜、桂是调味品,也是发汗解表之药的记载。“食疗本草”、“饮膳正要”等词古已有之。《素问·脏器法时论》中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宜、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经补精益气”,也都阐明了“医食同源”的道理。秦、汉以后,由于封建帝王贵胄的重视,药膳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三国时期曹操曾留下《四时御食制》一书,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一书中提及:“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  相似文献   

16.
调理饮食,是指用食物的营养来防止疾病,也就是饮食养生的意思。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第一部中医著作《黄帝内经》就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这实则是科学的混合性食谱。清代《蠢子医》一书说食补时比喻说:“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说明了药补不如食补的道理,可见饮食调理养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食补,是强身健体和治疗疾病的辅助手段之一。《黄帝内经》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其《干金方》“食治”卷中,也分类介绍了各种果实、蔬菜、谷米、鸟兽和鱼虫对人体的补养和祛病作用。 食补虽一年四季都可进行,惟冬令进补尤为重要。中医学认为,冬季是滋阴潜阳的季节,人体  相似文献   

18.
最适合中国人体质的饮食结构 《黄帝内经》里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谷就是稻米、小麦、老玉米、小米和黄米等,这类食物统称为五谷杂粮;“五果”包括桃、李、栗、杏、枣等,这都是果;  相似文献   

19.
正健康长寿是每个人的美好愿望,但衰老又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那么如何能延缓衰老呢?我国古代就有用食养来保健身体和治疗疾病的传统。所谓"食养"即饮食保健,我国古代著名医籍《黄帝内经》中明确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这一论述指出了食物的营养吸收是人体生化之源,以食养作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正像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所说:"食能排邪而安  相似文献   

20.
西方公认的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在公元前400年就曾指出:我们应该以食物为药,饮食就是你首选的医疗方式。他的这种观点也与中国传统"食疗"思想不谋而合。2500多年前,中国第一部医学专著《黄帝内经》中就提出养、助、益、充的概念,即"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