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中医学角度辩证发热,有外感内伤之分,有表里虚实之分,有内外上下真假寒热之分。伤寒论有太阳病发热恶寒,阳明病但恶热不恶寒,少阳病寒热往来等不同辨证,叶天士分卫气营血,吴鞠通分上中下三焦等等,各执一言。笔者就近年来通过中医经典理论辩治"发热待查"的粗浅体会,兹举典型病案七则,略予说明如下。外感风寒,邪郁太阳,发汗解之某女,46岁,2010年11月6日初诊。以"发热待查"入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表里寒热虚实证中最易发生误诊的证型。方法:对3 a中我院中医门诊发现并记录明确的误诊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中错辨虚实证58例(86.6%),错辨寒热证3例(4.5%),错辨表里证6例(9%)。结论:虚实证最易误诊。  相似文献   

3.
一般疾病,脉证俱明,形征相合,辨证较易。但临床实践,不时遇到所见、所闻、所问、所切脉症,不足以辨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不能给疾病作出明确的定性、定位诊断,其原因虽多,而不能细心询问,则是其中之一。问诊的十问歌,一般医生都知道,但如何有选择、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问诊就需要靠经验。特别是某些与本病象无关,表现不明显的症状,  相似文献   

4.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由人参、柴胡、黄芩、制半夏、桂枝、白芍、甘草、大枣、生姜组成,系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剂成方.原治伤寒病已入少阳而太阳证未解,症见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此方以小柴胡汤和解表里,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透表,兼有和解少阳、调和营卫之效.笔者在临床上用于虚人感冒,尤其是感冒发表汗多而余邪未尽者,以及有营卫不和之围绝经期综合征者,寒热错杂、虚实互见的胃炎、胆囊炎患者,均收到很好疗效.兹举病例如下.  相似文献   

5.
2.气分证: 气分证,是温热病在气的深重阶段,属于里热证。本证可由卫分证传变而来,也可由温热之邪直接侵犯气分,即没有经过发热、恶寒的卫分阶段,起病即出现本证。主证:不恶寒,但恶热,肌肤灼热,苔黄,脉数。病不在表,故无恶风寒的症状。里热郁蒸,故肌肤灼热而恶热。苔黄、脉数,都是里热的征象。由于邪热入里,病位所在有肺、胃、肠、  相似文献   

6.
三、八纲的相互关系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证候,往往不是单一的,而常是相互错杂出现,并且又是不断地在变化着的,因此,八纲证候之间常表现为下列四种情况。 (一)相互联系联系,是指表、里、寒、热、虚、实证候错杂在一起。 1.表里寒热: 表证和里证,各有寒热的不同: (l)表寒证:表寒证是风寒之邪  相似文献   

7.
三、问诊问诊,是医生对病人或其家属进行有目的询问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有关起病过程、治疗经过、平素体质以及既往病史、家属病史,特别是现在病人的自觉症状等,只有通过问诊才能了解。所以,问诊是诊断疾病的重要环节。问诊,首先要抓住主诉。因为它是病人自觉最痛苦的主要症状。然后围绕主诉,按辨证要求,有目的地询问,做到问诊与辨证结合起来。例如:主诉是头痛,如起病突然,持续性头痛,伴见恶寒、发热、咳嗽、鼻塞的,是外  相似文献   

8.
王红 《当代护士》2003,(9):31-32
《伤寒论》是由医圣张仲景撰写的医学巨著 ,他所创立的辨证论治法则不仅注重论治 ,而且十分注重施护。笔者试就《伤寒论》辨证施护的方法分析归纳 ,予以讨论。1 把握病机 ,观察证候1 1 《伤寒论》按照疾病的病位、病机、证候和发展规律归纳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证候群。六经证候 ,以阴阳为纲领 ,以寒热辨疾病的性质 ,以表里辨疾病的部位 ,以虚实辨邪正的盛衰。1 2 六淫之邪 ,是通过三阳之表渐次传入三阴之里的。在病理变化上 ,表证病位浅 ,病势轻 ,这时要掌握服药的方法和出汗的程度。《伤寒论》桂枝汤方下有“………  相似文献   

9.
温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传染病,而发热是温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当六淫外邪侵入人体时,邪正相争即表现发热反应,此外,还有内伤发热等。总之,发热的类型繁多,各具有不同热象、舌象和脉象。处理方法也不同。护士应能具体分析辨别病情表里、寒热和虚实,辨  相似文献   

10.
溯及《伤寒论》原文,临证不明表里、虚实、寒热、病位、病邪、病势等,治失其法,导致火邪炽盛,伤津耗液,或误治伤正,阳气亏虚,或正虚邪陷,虚实夹杂等,酿成动血、谵语、烦躁、惊狂、发黄、奔豚、心悸、中虚、痞满、结胸、不寐、下利、便难、发喘之变。该篇从条文出发,探析误治的原因和条件及误治对疾病传变和人体正气的影响,究极误治之病因病机,强调不论何种变证,辨证论治贯穿治疗始末。  相似文献   

11.
一、感冒感冒一般通称为伤风,其重者称为重伤风或时行感冒。包括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和流感在内。临床表现有风寒、风热两大类,以及夹暑、夹湿等不同兼征。治疗应根据不同的类型与兼证来辨证选药,方能收效。风寒感冒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鼻塞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即使患者体温较高,但只要具备以上症状,仍属风寒感冒。当用辛温药物  相似文献   

12.
《金匮要略》为汉代张仲景作。它是祖国医学经典医籍之一,也是治疗杂病的最早专著。全书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结合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对多种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并在《内经》脏腑分证的基础上创立了辨证施治体系,为内伤杂病的证治及其发展奠定了基础。此书是学习和研究内伤杂病的基础书籍。  相似文献   

13.
乔富渠 《护理研究》1989,3(1):22-25
依据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体会,中医护理及简易疗法,是出血热中西医综合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引起重视.现将我们的经验概述于下.发热期一 护理要点(一)密切观察寒热,判定卫气营血:恶寒发热,卫分未罢;寒热往来,半表半里;但热不寒,邪入气分;日晡潮热,阳明腑实;发热夜甚,热犯营血;发热骤退,厥逆将至.  相似文献   

14.
发热是临床常见的证候,一般可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两大类。兹就临床体会报告如下:1外感发热1.1表热证(1)外感风寒: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全身关节酸痛或鼻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紧。这时不可用物理降温,而应多饮麻辣生姜汤或稍加衣被以助发汗。(2)外感风热:恶寒轻,发热重,咽干、红肿痛,咳嗽,舌苔薄白或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此时应多饮凉开水,汗出不宜太过,如热势过高,可给予物理降温以防热极生风。1.2半表半里发热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舌苔薄白,脉弦。此时饮食应以味美为主,用生姜、半夏和胃降逆,…  相似文献   

15.
八字辨证说     
正八字辨证说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间新安医学家程国彭(1662-1735)提出来分析归类病情的辨证总要和纲领。《黄帝内经》中已引入阴阳、虚实、寒热、内外、表里等概念,内含"八字"但未涉及到辨证纲领;张仲景三阴三阳六经辨证,"八字"也有所应用;《中藏经》脏腑辨证则突出"寒、热、虚、实、生、死、顺、逆"八字。宋代治伤寒有朱肱之识阴阳二证、许叔微之论表里虚实四字,临证有寇宗奭审辨虚实、冷热、邪正、  相似文献   

16.
表寒肺热证为肺热素盛,复感风寒邪气,内热不得疏泄;或卒冒风寒,治不得法,迁延时日,表寒未解,郁热内生,壅塞于肺;亦有外感风热,过服寒凉,风热之邪冰伏于肺内而致者,俗称“寒包火”,此乃表里两因,寒热异气之实证为患。临床治疗,当随时消息病势轻重,以为施治之先后。否则,表邪久束,里热愈深,溃之经络,粘滞血分,便难措手。自  相似文献   

17.
八纲辩证     
<正>八纲辩证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并将之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四对纲领,分成阴证、阳证、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八类基本证候。(摘自《中华护理学辞典》)  相似文献   

18.
外感高热症是外感邪毒所致的急性发热,以发热、壮热、恶寒、口渴,脉浮数等为临床特征,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多见于西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近二年来,笔者应用穿琥宁注射液治疗此症139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制定的《中医内科急诊诊疗规范》外感高热急症诊疗规范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为上呼吸症感染。均为门诊/急诊病人,其中男72例,女67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6岁。体温升高在38℃~39℃之间。按中医卫气营血辩证,卫气证57例,卫气同病33例,气分证49例。  相似文献   

19.
第4讲小儿感冒朱锦善330006江西中医学院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外感时邪所致。临床以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为特征。小儿感冒与成人感冒不同之处在于:小儿感冒以发热为主症,常兼夹痰、夹滞、夹惊之症,表里、寒热的传变较快,表现为表里同病、寒热互...  相似文献   

20.
<正>小儿外感发热大多因感受风邪所致,其中热多于寒,尤其对于体温超过38.5℃的患儿,大多数医者认为符合中医诊断小儿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的临床症状,故多以"银翘散"、"桑菊饮"等辛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