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常见的慢性真菌病。病前多有外伤史,病变主要累及皮肤、皮下组织及邻近的淋巴管,少数侵袭呼吸道黏膜及内脏。因本病临床类型较多,易误诊[1]。我院2006—03/2009—03共诊治孢子丝菌病178例,其中35例首诊被误诊为眼科疾病,误诊率19.23%。最后均依据病史特点、临床表现、真菌学和组织学检查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孢子丝菌病(Sporotrichosis)是申克氏孢子丝菌引起的慢性肉芽肿,在非流行地区临床少见,发生在眼部极易误诊。为了加深对本病的认识,现将作者近年来遇到的长时间误诊误治的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1 病例资料女 ,54岁。于 1999年 10月在家喂鸡时 ,被鸡啄伤左手背皮肤 ,1周后受伤处出现淡红色丘疹 ,丘疹逐渐长成蚕豆大肿物 ,1个月后肿物破溃 ,流出白色粘稠液体 ,并相继在左前臂皮肤出现 3个从下至上向心性排列的皮损。发病后长期在当地按“脓疱疮”治疗 ,病情逐渐加重 ,于  相似文献   

4.
1 病例资料男 ,15岁。因左肘关节包块 1年 ,来我院就诊。1年前左肘关节处被玻璃划伤 ,经抗感染对症处理好转 ,约 1个月后先后出现 2个鸽蛋大小皮下包块 ,质硬 ,稍活动 ,无明显压痛 ,无关节活动障碍 ,无红肿热痛 ,不伴有全身发热、咳嗽及消瘦。无结核接触史。半年后在外院作左肘关节皮下包块切除术 ,病理诊断为左肘部结核。X线胸片检查示双肺门影增浓 ,其余未见明显异常。B超检查示左侧胸腔未见明显异常 ,左肘关节X线摄片示骨皮质稍粗糙 ,未见明显骨质破坏。予抗结核治疗 ,并予消炎止痛膏外敷 ,肿块复发。后在我院行包块活检 ,第 1次结果…  相似文献   

5.
孢子丝菌病41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常见的慢性真菌病。病前多有外伤史。病变主要累及皮肤、皮下组织及邻近的淋巴管,少数侵袭呼吸道粘膜及内脏。因本病临床类型较多,易误诊。我院1993年3月~1998年3月共诊治孢子丝菌病78例,其中41例首诊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误诊率52.56%。最后均依据病史特点、临床表现、真菌学[1]和(或)组织学检查而明确诊断。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0例,女11例;年龄8~76岁。病程4个月~11年;工人6例,农民及园艺工作人员17例,儿童16例,职员2例。1.2 …  相似文献   

6.
王建军 《临床误诊误治》2005,18(11):855-856
【病例】 女,41岁。因左侧面部红斑结节溃破流脓半年就诊。半年前不明原因左面部出现一无痛性红斑结节,边界清楚,逐渐增大至约2cm,中央破溃结痂,曾在当地医院疑为“感染、肉芽肿”,予多种抗生素及外用药物治疗无效,遂来我院。查体:左侧面部见一直径约2cm大小圆形暗红色隆起结节,中央附有黄黑色薄痂,挤压无渗出及疼痛,局部淋巴结不大。查血尿常规正常,X线胸透未见异常,结核菌素试验阴性。  相似文献   

7.
发生于眼及眼周的孢子丝菌病报道不多,笔者所见29例均有误诊过程,现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29例是作者经治的病人。女性10例,男性19例。农村患者18人,城市11人。年龄最小7岁,最大54岁,平均21.7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2个月,平均4.6个月。就  相似文献   

8.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是由圆形糠秕孢子菌或 /和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引起的毛囊炎性病变 ,好发于中青年 [1 ] ,其外观酷似痤疮、毛囊炎 ,临床极易造成误诊 ,作者自 2 0 0 1 - 0 5~ 2 0 0 2 - 0 7共发现误诊 2 6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2 2例 ,女 4例。年龄 1 6~ 35岁 ,平均 2 3.4岁。病程1个月~ 2 a,平均 4.5个月 ,发病主要集中于每年的 5~ 8月 ,共计 2 2例 ,占 84.6%。临床表现 :皮疹大多分布于颈、胸、背、肩、上肢等处 ,少数为面部、前臂及下肢 ;为米粒至绿豆大小之毛囊性丘疹 ,间有脓疮 ,分布广泛 ,对称、散在而不融合 ,伴轻度瘙…  相似文献   

9.
3种方法治疗孢子丝菌病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  周洪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5841-5841
目的观察抗真菌药碘化钾、碘化钾联合伊曲康唑、碘化钾联合特比萘芬治疗孢子丝菌病的疗效。方法确诊为孢子丝菌病42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4例。1组用10%碘化钾10 ml,3次/d,口服;2组用10%碘化钾10ml,3次/d,口服,联合伊曲康唑100 mg,2次/d,口服;3组10%碘化钾10 ml,3次/d,口服,联合特比萘芬250 mg,1次/d口服。按疗效标准观察8周。结果 8周治愈率2组及3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2组、3组治愈率均优于1组(P<0.05)。结论证明联合用药能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26岁。右侧面部起红疹伴疼痛半个月。查体:右侧颧面部外紫周围见一范围为8cm×7cm大小的红色斑丘疹,边缘高。中央平,部分脱屑,未见脓液,有少许痂皮(图1)。患者为贝壳加工厂工人,负责打磨贝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我们2000~2005年应用特比萘芬(商品名:兰美抒)治疗孢子丝菌病13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们于2008年曾报告过“播散性阿萨希毛孢子菌病1例”[1],该例被十一家医院误诊2a多.近年来临床上仍可见类似的误诊.为了提高对深部真菌病疑难复杂病例的诊断水平,有必要对该例长期多次被误诊的原因进行认真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45岁,发现右鼻背肿物1个月,伴局部轻度瘙痒。查体:皮肤局部隆起伴破溃,约1.0cm×1.5cm,无压痛。实验室检查未明显异常。鼻部MR:平扫T1WI见鼻背右侧12.0mm×15.0mm×20.0mm结节状等信号,边缘较模糊(图1A);脂肪抑制T2WI表现为稍高信号,内见斑片状高信号(图1B);增强后肿物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C)。于鼻部破溃处取部分组织送病理检查。病理结果:右鼻背鳞状上皮呈假上皮瘤样增生,伴过度角化,见游离层状角化物,其间散在孢子菌丝样物,上皮下炎症较明显,血管扩张,伴出血(图2)。  相似文献   

14.
15.
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皮下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克孢子丝菌(Sporothrixschencki)系双相形态的酵母样真菌,在体内或37℃培养呈酵母样真菌,若培养物孵育于25℃时,则呈丝状真菌,是该属中唯一致病菌种。本例患者因未获得微生物检验诊断而延误5年,现介绍如下。1病例摘要患者,女性,36岁...  相似文献   

16.
易启康(伊曲康唑胶囊)治疗孢子丝菌病有良好疗效,笔者6年来应用易肩康治疗孢子丝菌病1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杨俊  韦柳  王勇  姜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5):2963-2964
对播散型组织胞菌病误诊为黑热病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IP)是一种卟啉代谢障碍性疾病,系由于血红素生物合成途经上的胆色素原脱氨酶缺乏所致,临床上较为少见。临床表现有急性腹痛,神经精神症状以及肢体痛,肌无力等,症状无特异性,体检所见甚少,容易误诊。我院1997-2009年收治AIP 11例,均存在不同程度误诊,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于林  郝熙枝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0):7432-7432
目的提高对布鲁菌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分析32例布鲁菌病误诊的临床表现及其误诊原因。结果 32例布鲁菌病患者经确诊后,经应用多西环素、利福平等抗生素后,症状消失28例,因病程较长留有后遗症者1例,经检查已康复26例,其余正在治疗中。结论普及布鲁菌病v知识,加强认识,是避免误诊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组织胞浆菌属是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丝孢菌目、丛梗孢科中的一个属[1],可侵犯网状内皮系统和淋巴系统,引起深部的真菌病,检出后即有诊断价值.组织胞浆菌病由对人具有病原性的荚膜组织浆菌及其杜包变种感染所致.荚膜组织胞浆菌的菌丝体产生的小孢子经呼吸道、皮肤、粘膜、胃肠道侵入人体,机体免疫功能低的易感人群,可在局部引起原发性组织胞浆菌病或播散至全身引起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鸡、狗、猫、鸟、鼠等是重要传染源[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