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皮神经皮瓣与筋膜瓣联合修复足跟缺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材料和方法 5只新鲜成人足标本,对足背动脉和跗外侧动脉作选择性墨汁注射,测量皮瓣和筋膜瓣面积并模拟术式设计。观察可转移面积,蒂部长度及厚度测量。2 应用解剖及术式设计2.1 足背内侧皮神经血供及其皮瓣 足背内侧皮神经均起于腓浅神经,沿小腿深筋膜浅面向前内下方行,经踝间线至足背,分为内、外侧支。内侧支向  相似文献   

2.
1998年 2月~ 2 0 0 2年 3月 ,采用带腓浅动脉远端蒂的筋膜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中下段、踝部及跟部软组织缺损 11例 ,皮瓣全部成活 ,效果良好 ,报道如下。1 应用解剖  腓浅动脉在腓骨小头下约 4 7cm处起自胫前动脉[1] ,向前外走行 ,行经小腿前外侧肌间隔 ,趾长伸肌与腓骨长肌之间 ,动脉起始处外径 1 0mm ,伴行静脉 2条 ,行程中有腓浅神经伴行 ,在小腿中下部与腓浅神经一起穿出深筋膜进入皮下 ,由起始到穿出深筋膜的长度为 2 6 9cm[2 ] ,腓浅动脉较粗且恒定存在 ,它在下降的过程中 ,尚得到 3~ 4条胫前动脉下段肌间隙穿血管的加强 ,…  相似文献   

3.
小腿下段及踝部平面的断肢由于其解剖特殊性,因此如何成功再植修复重建有一定的难度,我们结合小腿下段和踝部三大主干动脉及其各终末支、交通支吻合网的结构特点,在一期再植手术和二期创面修复中灵活运用,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我院从1994年6月~1999年10月共进行小腿下段和踝部断肢再植术12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应用解剖小腿下段和足踝部的血供主要由胫前、后动脉和腓动脉的终末支及其间的交通支吻合网构成。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较恒定的交通支是由胫前动脉的终末支—足底深支与胫后动脉的终末支—足底外侧动脉形成的足底交通,并通…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内踝前动脉穿支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察踝前内侧区的动脉来源、分支分布及其邻近动脉吻合.结果踝前内侧区动脉,前侧来自内踝前动脉和胫前动脉踝上支穿支,外径平均0.6~0.8mm;后侧来自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和骨皮穿支,其中胫后动脉的肌间隙支2~3支,平均外径(0.9±1.2)(0.5~2.5)mm,骨皮穿支1~2支,外径(1.3±0.3)(0.7~2.0)mm.动脉穿支均发出骨膜支、深筋膜支、皮支、皮神经及浅静脉营养支,构成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以及深、浅筋膜血管网.结论踝前内侧区的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及皮肤营养血管同源,呈明显的纵向性分布.设计以内踝前动脉筋膜穿支为蒂的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远端蒂的旋转点在内踝尖平面,可用于转位修复前足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5.
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的应用   总被引:52,自引:24,他引:28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已成功用于修复足踝部创面,但蒂部过长或面积过大时皮瓣远端常发生静脉危象。为此,我们将皮瓣的小隐静脉与受区皮下静脉作吻合,临床应用9例,效果满意。应用解剖腓肠内侧皮神经自胫神经发出沿腓肠肌内、外侧头间下行至小腿中段穿出深筋膜与发自腓总神经的腓肠外侧皮神经合成腓肠神经。窝中间皮动脉起自动脉,发出浅支供养小腿上部皮肤,深支与腓肠神经伴行下降至踝部,少数在小腿下段  作者单位:570311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省人民医院显微外科延续成动脉网,行程中与神经内血管及腓肠肌皮穿支广泛吻合并不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总结足踝部外伤皮肤缺损的特点和常用带蒂皮瓣的选择,并针对修复不同部位皮肤缺损的皮瓣供区选择提供建议和参考. 方法 采用足背皮瓣、足底内侧皮瓣、跖底皮瓣、(足母)趾腓侧皮瓣、第2趾胫侧皮瓣、胫前皮瓣、小腿内侧皮瓣、腓肠神经皮瓣、跗外侧皮瓣、踝前皮瓣、腓动脉皮瓣等行带蒂转移修复前足、足背、足底及踝部皮肤缺损. 结果 术后251例皮瓣除2例坏死外全部成活.5例术后第1天、2例第2天因植皮处包扎过紧,出现血管危象,探查后血运恢复正常.135例随访3~96个月,平均16个月,足底内侧皮瓣有4例、跖底皮瓣3例,转移后出现皮瓣和足底皮肤缝合处的磨损,二期皮瓣修整,改变负重点恢复正常行走.9例小腿内侧皮瓣、6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因为皮瓣臃肿行二期整形.其余皮瓣无明显臃肿,外形良好,不需要二期整形.其中足底内侧皮瓣和躅趾腓侧皮瓣、第2趾胫侧皮瓣顺行转移均带感觉神经,供区为非负重部位,不影响患者行走及负重功能,术后皮瓣感觉正常,两点辨别觉4 ~10 mm. 结论 足底内侧皮瓣、跖底皮瓣、(足母)趾腓侧皮瓣及第2趾胫侧皮瓣修复前足跖侧较好,皮肤耐磨,感觉好;足背皮瓣、胫前皮瓣、小腿内侧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跗外侧皮瓣、踝前皮瓣、腓动脉皮支皮瓣、腓动脉皮瓣等皮瓣可以切取的面积较大,修复足背及踝关节周围皮肤缺损,具有皮瓣较薄、色泽接近和锯剖位置恒定等优点.以上皮瓣均操作简单,修复效果好,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院 198 6年 10月~ 1997年 11月 ,采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 8例。术后功能良好 ,外形满意 ,报告如下。本组男 7例 ,女 1例。年龄 2 2~ 5 2岁。外伤 5例 ,骨髓炎2例 ,冻伤 1例。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下 ,沿内踝后方胫后动脉的投影线切开皮肤、皮下 ,暴露胫后动脉及其伴行静脉及神经 ,切开暴露口止母展肌 ,在其中后 1/ 3处分出足底内侧动脉、伴行静脉及神经 ,切断跖腱膜使其包容在皮瓣内 ,在其深面由外向内掀起皮瓣 ,结扎足底内侧动脉 ,足底内侧神经的皮支从足底内侧神经主干上劈开至所需长度 ,也可联合口止母趾固有神经一并随…  相似文献   

8.
逆行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口止母趾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 2月~ 2 0 0 2年 5月 ,我们应用逆行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口止母趾损伤 ,取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1 应用解剖胫后动脉经踝管进入足底 ,在口止母展肌起点处分为足底内、外侧动脉。足底内侧动脉经口止母展肌深面后 ,沿足底内侧向前走行 ,主干位于口止母展肌与趾短屈肌之间 ,沿途向足底内侧发出多个皮支营养皮肤 ,并在第1、2跖骨间隙近侧与足背动脉足底深支相交通 ,在靠近第 1跖骨远端时走向深面 ,潜行于口止母长屈肌与第 1跖骨之间 ,在第 1跖骨头跖侧与足底外侧动脉分支、第1跖底动脉及 口止母趾胫侧趾底动脉形成“X”形吻合。这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足背动脉足底深支逆行三叶皮瓣的解剖学特点,以及修复伴第1跖背动脉损伤足前部创面的可行性。方法对6例前足创面伴第1跖背动脉损伤.伸肌腱及骨外露创面均超过2处以上者.联合植皮重建。供区游离植皮覆盖。结果胫前动脉踝前穿支、跗外侧动脉、跗内侧动脉、足底深支、足底动脉弓形成一血管轴。术后踝前皮瓣、跗外侧皮瓣、跗内侧皮瓣均成活,供受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者获3~18个月随访,平均8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患足负重行走正常,皮瓣(三叶皮瓣)供区无溃疡。结论足底深支为蒂的改良三叶皮瓣修复足前部创面,点面结合,损伤较小,血供可靠,符合创伤修复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跗内和(或)外侧动脉蒂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特点,以及修复伴足背动脉缺损足前部创面的可行性. 方法 20侧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胫前动脉踝上分支直径、走行,跗内侧动脉、跗外侧动脉走行、吻合情况.据此设计皮瓣,12例前足创面患者,足背动脉缺损,创面范围13.0 cm×6.0 cm ~ 15.0 cm× 8.0 cm,均采用跗内和(或)外侧动脉蒂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覆盖.皮瓣范围14.0 cm×8.0 cm ~ 17.0 cm×9.0 cm.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覆盖. 结果 胫前动脉在距踝间连线近心端(3.1±0.8)cm处有一恒定穿支,穿支起始处外径(1.1±0.2)mm.胫前动脉穿支、胫前动脉、跗外侧动脉、跟外侧动脉相互吻合形成一血管轴,胫前动脉穿支、胫前动脉、跗内侧动脉、足底内侧动脉相互吻合形成一血管轴.术后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切口均I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患足负重行走正常,皮瓣及皮瓣供区无溃疡. 结论 跗内和(或)外侧动脉蒂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伴足背动脉缺损足前部创面,皮瓣无效蒂短,血供可靠,符合整形外科原则.  相似文献   

11.
远端蒂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肌皮复合组织瓣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测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链与周围肌肉内血管的吻合情况,为设计远端蒂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肌皮复合组织瓣转位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30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进行解剖,系统观测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链与周围肌肉内血管的吻合情况。结果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主的浅筋膜血管网与腓肠肌内、外侧头的肌皮穿支吻合,吻合支均为2—3支,内侧头的肌皮穿支较外侧粗大,位置恒定;隐神经营养血管主要通过胫后动脉肌间隙支的肌皮支与比目鱼肌肌支吻合,肌支2~3个,管径(0.5±0.2)mm,均有1—2支静脉伴行;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分别向内、外侧发出2~3支肌支营养趾长伸肌和腓骨长肌,肌支外径(0.4±0.2)mm,皆有一支静脉伴行,另1~2支筋膜皮支浅出营养皮肤。结论远端蒂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肌皮复合组织瓣血供可靠,可以为修复特殊类型踝足部软组织缺损提供良好的供区。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45岁,因右下肢外伤后畸形2h入院。入院查体:右小腿皮肤浅筋膜撕脱从膝内侧纵延至足跗部内侧;内踝以上肌膜完整,内踝至足跗部内侧肌肉撕裂;距舟、跟骨向外面开放;足外翻畸形;足背动脉触诊(±),胫后动脉未能触及。诊断:右小腿皮肤大面积撕脱伤;右楔舟关节开放性骨折、脱位;右跟骰关节脱位;右骰骨粉碎性骨折;第二跖骨基底部骨折。急诊清创,行楔舟关节、跟骰关节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缝合踝、跗部深筋膜,对撕脱的皮肤浅筋膜行减张缝合(减张口兼起引流作用)。术后予激素、扩容、抗感染,加热疗后足背动脉搏动已可触及。次晨皮肤色泽较暗,痛…  相似文献   

13.
在足底浅层有两块相并一起的扁平形肌肉,其内侧是外展(足母)肌,靠外侧为屈趾短肌,胫后动静脉及胫神经由跖管进入足底分为跖内外侧动静脉及足底内外侧神经支,分别行走于外展(足母)肌、屈趾短肌深面营养肌肉及皮肤,临床上形成了以胫后动静脉末端及保留支配肌  相似文献   

14.
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蒂逆行皮瓣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介绍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蒂逆行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取5具新鲜尸体(10侧下肢)分别沿髂外动脉插管,加压注入红色乳胶,观测小腿后外侧不同阶段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滋养血管的来源及对相应部位皮肤的血供。临床设计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蒂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踝部及足跟创面9例。结果 小腿后外侧上、中、下1/3段分别由腓肠浅动脉、胫后动脉肌皮穿支、腓动脉肌间隙穿支所发出的血管滋养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形成了以神经、血管为中心的串状动脉网,与深筋膜层血管网及皮下血管网相互吻合。临床应用9个皮瓣(9例),完全成活,足跟及足外侧缘无感觉丧失区。结论 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蒂逆行皮瓣血运丰富、成活可靠,是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 ,43岁 ,右内踝痛伴足底麻木逐渐加重 1年。在外院多次拟“踝管综合征”行封闭治疗 ,疗效欠佳 ,现因行走不便入院。查体 :右内踝下方无红肿 ,内踝尖下方压痛明显 ,麻木放射足底和第 4、 5趾 ,足底及第 5趾触痛觉减退 ,踝关节活动正常 ,第 4、 5趾活动受限。X线片示踝关节及右足未见异常。入院后于局麻下行屈肌支持带切开胫后神经减压术 ,术中见屈肌支持带压迫胫后神经 ,张力高 ,完全切开屈肌支持带 ,见胫后神经松驰 ,但胫后神经屈肌支持带部分呈梭形肿大 ,直径约 0 8cm ,长约 3cm ,质软 ,受压后患者感觉足底麻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蒂串联皮瓣在手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应用胫前-足背动脉及伴行静脉为蒂的前踝上皮瓣及足背皮瓣4例,胫后-足底内侧动脉及其伴行静脉为蒂的小腿内侧皮瓣、足内侧皮瓣5例。皮瓣的平均面积依次分别为16cm×8cm、15cm×7cm、10cm×9cm和9cm×6cm。结果9个病人所有皮瓣全部成活,较好地覆盖了手掌及手背或前臂大面积皮肤缺损。皮瓣质地薄,不臃肿。结论一蒂串联皮瓣是修复大面积手掌、手背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具有手术风险相对较低,手术成功率高的优点;但由于对小腿及足破坏较大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1998年8月—2005年5月,笔者单位应用小腿内侧筋膜蒂皮瓣逆行修复踝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较好。临床资料:本组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13~40岁,平均28.6岁。内踝部外伤伴骨外露2例;足背部铁水烧伤2例、砸伤1例;摩托车排气筒热压伤1例。缺损面积8 cm×7 cm~13 cm×10 cm。治疗方法:(1)解剖学基础:小腿内侧皮瓣为动脉干网状血管型皮瓣,供养血管为胫后动脉及其伴行静脉系统。小腿内侧中、下部皮肤血供主要来自胫后动脉的皮支,胫后动脉  相似文献   

18.
吻合血管的足背三叶皮瓣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目的对足背动脉进行解剖学研究,为设计并应用足背三叶皮瓣提供依据。方法10只新鲜成人足标本,用乳胶灌注后对胫前动脉→足背动脉在足内侧区、第一跖背区、足外侧区的分支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足内侧区皮肤的血供由足背动脉发出内踝前动脉或跗内侧动脉支配,足外侧区皮肤的血供由足背动脉发出外踝前动脉或跗外侧动脉供应,第一跖背区皮肤的血供由足背动脉-第一跖背动脉的皮支营养,各区域供养血管互有代偿。结论以足背动脉及伴行静脉为血管蒂的足背三叶皮瓣,血供可靠,可用于修复多指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9.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 应用解剖腓肠内侧皮神经在窝内起自胫神经 ,主干在深筋膜深面随小隐静脉下行 ,至小腿中段以下方穿出深筋膜 ,后有发自腓肠外侧皮神经的交通支加入 ,吻合成腓肠神经 ,继续伴小隐静脉下行经外踝后方至足部 ,分布于足背外侧缘和小趾外侧的皮肤[1 ] 。胫后动脉分支腓动脉在外踝后缘近侧 0~ 5cm发出分支营养腓肠神经 ,并通过腓肠神经内供血系统与腓肠神经另一套外供血系统周围肌皮血管穿支相通[2 ] 。临床上据此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从后踝外侧缘O′至胭窝中点O″连线 ,下 1 3段为腓肠神经体表投影 ,以此为皮瓣轴心 ,在O′附近 5cm…  相似文献   

20.
组合组织移植一期修复前足胫侧部毁损伤二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 1 女 ,2 8岁 ,因右足砸伤后 10 d余于 1998年 11月 3日入院。检查 :一般情况可 ,右足胫侧大部分坏死 ,近端至内踝前缘 ,2 / 3足背、1/ 3足底、第一~第四趾骨坏死、第一、二跖骨粉碎性骨折 ,于 1998年 11月 5日行右足扩创术 ,术中将失活的组织切去 ,第一跖骨全部缺损 ,第一楔骨、第二趾骨部分缺失 ,创面约 19cm× 15 cm骨融合 ,用克氏针固定。血管吻合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胫后动吻合 ,浅静脉与大隐静脉吻合 ,其降支远端与腓动、静脉吻合。股外侧皮神经与小腿皮神经吻合 ,移植组织血运良好。术后给予石膏外固定 ,常规“三抗”治疗 ,2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