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方法和氧驱动雾化吸入方法在提高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治疗效果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按就诊先后次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方法和氧驱动雾化吸入方法。比较雾化吸入后两组患儿哮喘治疗的效果。结果雾化吸入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哮喘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可较好地改善哮喘患儿缺氧症状,提高氧饱和度,从而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雾化吸入、氧驱动雾化吸入和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吸入方式对声带息肉患者术后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声带息肉术后患者分别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氧驱动雾化吸入及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方式行雾化吸入治疗,观察术后3 d患者咽部疼痛改善情况和声音嘶哑改善情况.结果 超声雾化吸入组与氧驱动雾化吸入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雾化吸入组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吸入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雾化吸入方式对声带息肉患者术后疗效最好,氧驱动雾化吸入次之,均优于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吸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两种雾化吸入方法在小儿哮喘疾病患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小儿哮喘患儿84例;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2例给予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42例则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咳嗽胸闷、喘息以及呼吸困难消除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经积极治疗后观察组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疾病患儿的疗效显著优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安全性更高;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及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在抗感染、吸氧、祛痰、平喘等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观察组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患者呼吸困难、胸闷及憋喘症状是否减轻,血氧饱和度及排痰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显著,治疗5天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6.6%,对照组76.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及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均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效方法,但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能更好改善肺通气换气功能,并可提高血氧饱和度,效果优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  相似文献   

5.
不同驱动方式气道舒张剂对喘息症状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空气压缩泵和氧气两种驱动方式雾化吸入气道舒张剂对喘息症状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病例按出生日期分成空气压缩泵组及氧气驱动组。观察两种雾化方式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雾化持续时间及评价患儿接受程度。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喘息轻重程度、SaO2等方面均无差异。两组病例在吸入前后心率、呼吸频率、肺功能、吸入过程的主观感觉、吸入持续时间、患儿接受程度等方面均无差异(P0.05);肺部哮鸣音均改善;虽然吸入治疗后SaO2的升高幅度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由于实际SaO2变化的差值很小,A组平均为(1.6±2.1),B组为(2.6±1.6),临床意义不大。结论空气压缩泵和氧气雾化吸入气道舒张剂对喘息症状的患者同样有效,空气压缩泵更适合门诊和家庭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简单随机方法将9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45例。A组主要采用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吸入治疗,B组主要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 2组雾化前Sa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雾化后30 min Sa O2与雾化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雾化后30 min Sa O2比雾化前明显增高;雾化后30 min B组Sa O2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A组(82.0%)(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同时对于提高血氧饱和度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3种雾化吸入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动脉血气分析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将90例COPD病人分为3组,每组30例,用相同剂量的异丙托溴铵,分别采用空气压缩(A组)、高流量氧气(B组)及低流量氧气(C组)雾化吸入,雾化吸入前后分别采集动脉血气分析,同时观察病人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3组雾化吸入前后比较,pH及PaCO2无显著性差异(P〉0.05)。PaO2及SaO2A组显著降低(P〈0.01),而B、C组显著升高(P〈0.01)。临床症状加重的病人数A组多于B组(P〈0.05),A组显著多于C组(P〈0.01)。结论 氧气雾化优于空气压缩雾化,而低流量氧气雾化优于高流量氧气雾化,是COPD病人安全的雾化吸入方法。  相似文献   

8.
韩爱萍 《系统医学》2021,(9):15-17,21
目的 探究小儿哮喘治疗中不同雾化吸入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134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空气压缩泵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则予以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种雾化吸入的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住院天数为(5.05±0.92)d,胸闷咳嗽、呼吸困难、反复哮喘症...  相似文献   

9.
两种雾化吸入方法对哮喘患儿SpO2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应用雾化吸入治疗的最佳方法。方法50例确诊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声雾化吸入组(A组)和氧动力驱动雾化组(B组)各25例。均吸入博力康尼令舒及喘乐宁,15rain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测定治疗前、后15min和30min患者血氧饱和度。结果B组治疗后15min、30min血氧饱和度值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组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改善率显著优于A组(P〈0.01)。结论氧气作动力雾化吸入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方面有更好的疗效,哮喘患儿更适合氧气雾化吸入器治疗,能有效达到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提高血氧饱和度,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两种雾化吸入方式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氧动力雾化吸入和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按患儿入住时间分为氧动力雾化吸入组64例和空气压缩雾化吸人组6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及护理的效果。结果氧动力雾化吸入组治疗总有效率96.87%,空气压缩雾化吸入组治疗总有效率98.46%,两种雾化吸入方式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7,P〉Q05)。结论两组雾化吸入方式均可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但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方式更具有安全、经济、操作简单、携带方便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喘息儿童氧气驱动和空气压缩泵喷射雾化吸入方式的安全性。方法将200例采用喘乐宁、爱喘乐雾化吸入治疗的喘息儿童分为2组,压缩泵组(n=102)用空气压缩泵方式雾化,氧气组(n=98)用氧气驱动方式雾化,进行氧气驱动或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观察雾化前后经皮测血氧饱和度和雾化过程中有无空气导管脱落及气源通路漏气和氧驱动湿化瓶爆裂现象。结果雾化20min后经皮测血氧饱和度〉95%的比率压缩泵组为95.1%,氧气组为96.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压缩泵组雾化过程中空气导管脱落和气源通路漏气事件的发生率低于氧气组(P〈0.01)。结论空气压缩泵喷射雾化吸入治疗喘息儿童较氧气驱动方式安全而两者疗效相当;空气压缩泵喷射雾化吸入治疗能提高吸入治疗依从性,更适合人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12.
收集92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沙丁胺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23例,显效16例,好转4例,无效3例;对照组临床控制10例,显效8例,好转16例,无效12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组间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效果优于使用超声雾化吸入的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雾化吸入治疗的最佳方法。方法将3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空气压缩雾化吸入组(A组)和氧气雾化吸入组(B组)各16例。两组均予吸氧、抗感染及对症治疗,雾化吸入液用沙丁胺醇和溴化异丙托品。两组在每次吸入前及吸入30min后作动脉血气分析,吸入治疗3d测定肺功能。结果B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呼气峰流速、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血氧饱和度的测定值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优于A组。结论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雾化吸入宜用氧气雾化吸入。  相似文献   

14.
李萍  刘珍  陈璇  王香梅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7):111-113
目的:比较三种雾化吸入法应用于急性喉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急性喉炎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各40例.A组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法,B组采用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法,C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法,三组采用相同的护理方法,观察并比较三组患儿SpO2临床疗效、护士及患儿家属认可情况.结果:A组患儿SpO2临床疗效、护士及患儿家属对吸入治疗的认可均明显高于B组、C组(P<0.05).结论:对急性喉炎患儿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能改善患儿的氧合状态和提高疗效,操作护士和患儿家属认可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氧驱动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来我院治疗哮喘的患儿120例,随机将其分成A组、B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雾化吸入治疗,A组患儿行氧驱动,B组患儿行空气压缩泵,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及血氧饱和度。结果:A组患儿的疗效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儿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哮喘患儿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更明显,能加快改善患儿缺氧现象,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氧气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对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合适的雾化吸入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将100例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氧气雾化组(氧气组)和空气压缩泵雾化组(压缩泵组),各50例.观察2组患者雾化吸入3d、5d、7d后的日均排痰量;雾化吸入前后1h内的心率(HR)、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及住院时间的长短;雾化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2组患者经过雾化吸入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但日均排痰量氧气组明显优于压缩泵组(P<0.001);且氧气组雾化吸入后,呼吸、心率平稳,SpO<,2>升高,而压缩泵组呼吸、心率加快,spO<,2>相对降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氧气组明显缩短(P<0.05,p<0.01);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氧气组优于压缩泵组(P<0.05).结论 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对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疗效优于压缩泵雾化方式,应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7.
氧气、压力泵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氧气、压力泵雾化吸入疗法在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效果。方法:将104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氧气、压力泵雾化吸入疗法,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疗法。结果:两组患儿雾化吸入效果评定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氧气、压力泵雾化吸入疗法优于超声雾化疗法,在儿科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的雾化吸入治疗方法(氧气驱动、压缩空气泵驱动、超声雾化驱动)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呼吸科9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取不同的雾化吸入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15 min后最大呼气流速(PEF)均有提高,其中压缩空气泵驱动治疗组临床症状及PEF改善率优于其余两组。结论三种雾化吸入治疗方法对哮喘患者均具有良好疗效,其中压缩空气泵驱动雾化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6):1135-1136
选取2012年9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300例哮喘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选择布地奈德溶液、博利康尼溶液作为雾化吸入治疗药物,对照组采用氧气雾化治疗,观察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治疗,对比两组患儿雾化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最大呼吸流量、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胸闷、反复喘息、呼吸困难以及咳嗽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小儿哮喘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具有安全性高、剂量少、见效快等优势,对改善患儿治疗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超声雾化吸入布地奈德0.5mg,治疗组(46例)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同量布地奈德。对两组治疗后心率、呼吸正常时间,咳嗽、喘憋、肺部哮鸣音、湿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应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